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1
教学目的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我国少数民族有着各自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别具风情的民族艺术。
3.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
4.培养学生收集社会资料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几个主要少数民族节日,如那达慕大会、泼水节和歌婆节。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及其传说的资料。
2.动画《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3.少数民族的歌曲。
教学过程
一、猜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再继续播放几个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阿里朗》下载 《爱我中华》下载 《青藏高原》等。让学生猜,看谁猜得最多。并请猜对的同学谈谈对这个民族还有多少了解?
师问:谁还会唱其他民族的歌曲?
学生回答并演唱。
二、讲授新课。
1、师问:刚才同学们对一些少数民族的歌有了些了解,那你们对这些民族的节日习俗有哪些了解呢?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少数民族的节日和习俗。首先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学生回答。
师问:试说出几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蒙古族、傣族、壮族、彝族、白族、纳西族、维吾尔族、回族„·
引言: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有着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有趣极了。(板书: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
演示动画《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观看
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课文中列举了哪些少数民族的什么节日习俗?举行这些节日有什么意义?
指名回答(板书:那达慕大会、泼水节、歌婆节、火把节、开斋节„„)观看图片或动画,深化认识。
每出示一个场面,就让学生先说出画面的内容,再判断: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什么节日习俗。
看了录像(或幻灯),大家觉得这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有趣吗?(有趣)喜欢不喜欢参加这样的节日盛会?(喜欢)蒙族小布和与同学们的心情是一样的。全班齐读“小布和的话”。
小结:是啊,这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是多么热闹,多么有趣,令人神往!
2、授课文第二部分“泼水节和歌婆节”,学生轻读第二部分,思考傣族的泼水节和壮族的歌婆节各在什么时候,怎样进行的。
读后再让学生思考片刻,然后指名回答。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许多少数民族的节日„„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指名读泼水节的故事。
小结:这个故事很有趣,它表达了傣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同学们想了解壮族歌婆节的起源传说吗?
教师讲刘三姐的故事。
指名学生讲课前准备的少数民族的节日传说。
三、反馈巩固。
这一节我们学习了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同学们知道了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举行这些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有何意义?
指名回答后,齐读“既增进了民族之间的友谊和融合,又繁荣了经济”。
四、总结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少数民族有形形色色的节日,这些节目既增进了友谊,又繁荣了经济,而且懂得了这些习俗都起源于美好的神话传说,表达劳动人民的美好的心愿。今后我们有机会可以去参加他们的节日盛会,我相信,少数民族的人民一定会热情地欢迎我们的。
我希望同学们今后多看些有关民族风情之类的书籍、电视、电影等,更多地丰富这方面的知识。
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资料,讲给大家听。
附板书设计:
第三课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扩展资料
火把节
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前后举行,流行于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是彝族、白族、傈僳族。纳西族等的盛大节日。
清晨,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男的穿绣花的开襟短衣,下穿宽裤脚的长裤,头顶留着一绺儿头发,叫“天菩萨”,有耳戴红色或黄色耳珠,用青布或蓝布缠头,并在前额扎成长锥形的“英雄结”,以示英武。女子穿镶边绣花的上衣和五彩缤纷的“百褶港裙”,戴一双耳环,领口别着银排花,头顶着一块布或用头巾缠头。男女都披着被毯,服饰板有特色。白天人们饮酒庆贺,举行摔跤、斗牛、射箭、赛马等活动。
夜晚,人们都汇集在村头、寨边或广场上举行青火晚会,燃起千百支火把游行,人们在松林田间奔驰,表示驱除虫害邪恶,以求幸福昌盛。火把在田野游动,照亮山坡,形成灿烂耀目的火海。青年男子吹起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边弹边舞,姑娘们也合拍跳起优美的舞步,拍掌跳转,节奏强烈而情绪欢快。被称为“阿西跳月”的这种民族舞蹈,有时一直进行到天明。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各民族都有众多的说法,不过有一种颇为流行。相传在唐朝开元年间云南被划成六个地区,即“六诏”,分别由六个诏王统治。其中,以蒙会诏诏王皮罗阁的势力最大,他时时刻刻想吞并其他五诏,称霸南疆。有一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六诏一年一度的祭祖大典在蒙舍诏召开。五个诏王应皮罗阁之邀如期到会。夜晚,六个诏王在一座松木结构的楼上举行宴会,众人酒酣之时,皮罗阁借故溜下楼,命令早已埋伏好的士兵点火焚楼,没过多久,楼毁人亡。六诏之一的造贩诏王之妻慈善夫人得知此事后悲痛至极。她亲自燃点松明为丈夫召魂。不久,在皮罗阁的大兵围攻之下,慈善夫人自杀身亡。以后,云南各族人民为纪念这位坚贞不屈的慈善夫人,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五这一天都要点燃火把,举办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洗澡节
洗澡节是藏族人独特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初秋举行,节期为7大。藏语称之为“嘎玛堆巴”。
每到金风送爽、秋色宜人的时节,藏家男女老少,便兴高采烈地背关帐篷、衣服、卡垫,拿着青稞酒、酥油茶、糕点饼干,离开城镇,来到拉萨河畔,搭起帐篷。争相下水,兴致勃勃地游泳、嬉戏、洗刷。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宇托·云旦贡布的名医,他以高超的医术治好了许多人的疾病。后来,宇托去世了,成了神仙,为了继续给人们治病,他托梦给大家,让人们在弃山星(金星)出现的时候去河里洗澡,可以祛除病痛。人们便年年照样去做了。而金星的出现恰恰标志看季节的变化,所以洗澡节选在了初秋。另外,洗澡节选在初秋,有利于身体健康。因为在西藏,只初秋时节的河水才清澈,水流才适中。加上高原上日照时间长,每到下午,河水温度上升,正适宜洗澡。这时的河水还具有甘、凉、清、软、不损喉、不伤腹的优点。
在洗澡节期间,人们不但把家里所有的被褥、衣服等都拿到河里洗刷干净,而且尽情地玩乐,豪饮畅谈,载歌载舞。青年男女则双双对对地在河边溪畔、林中树下谈情说爱,演奏着一曲曲醉人心脾的爱情乐章。
朝鲜族老人节
老人节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各地区过节时间不同,生活在黑龙江省的朝鲜族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生活在延边的朝鲜族在每年八月十五举行。过节这一天,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都由晚辈给戴上大红花,接受全村人的祝福。身着节日民族服装的男女,依偎在老人身边,与老人共享天伦之乐。这一天,还要举行踩跳板、荡秋干、打球、摔跤等活动,人们尽情地唱歌、跳舞,把一切欢乐都带给老人们。节日期间,有老人的家庭还要备制“麻格里”(一种米酒)、打糕、冷面、狗肉和大酱汤等食品,以示对老人一生辛勤劳动的尊重和感谢。
泼水节
(傣历六月十五日)泼水节是傣族同胞的节日,傣历六月十五日举行。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并进行拜佛、祭祖和赛龙舟等活动。
传说很久以前,在傣家居住的地方,有一个凶恶残暴的魔王。他法术神妙,水淹、火烧不死,刀剑不入。他独霸一方,胡作非为,傣家百姓遭受了无穷的苦难。
魔王又是一个好色之徒,抢来美女11人做他妻子。她们个个都恨死了他。一天,魔王又抢来了一个更加漂亮的姑娘。这姑娘聪明机智,内心恨透了这个魔王,可表面上却若无其事。
在傣历六月的一天夜里,她趁魔王高兴的时候,就假意奉承道:“大王,水火刀剑都伤不了你,将来你永远活着该多好啊!”魔王听后得意忘形,不觉泄露了天机:“我只告诉您一个人,您可千万不能讲给别人知道。我不怕水火刀剑,只怕我头上的头发,如拔下我头上的一根头发,勒住找的脖子,那时我就完了。”
夜深了,姑娘趁恶魔熟睡之际,投下恶魔的一根头发,往他的脖子上一勒,恶魔的头顿时滚落在地。可这个头滚到哪里,火就烧到哪里,依然危害百姓。
于是,12位妻子决定轮流把恶魔的头抱在怀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恶魔的头终于化为灰烬,百姓平安了。但12位妻子已是浑身污垢,精疲力竭了。于是几个人互相泼水冲洗。“泼水节”就由此形成了。
如今的泼水节相与热闹,男女老少竞相泼水,有用瓢泼的,也有用盆、用桶泼的,到处都可以看到祝福的水花。人们在泼水之余还要放高升、赛龙舟、跳孔雀舞、敲象脚鼓。未婚的男女青年还要以“丢包”定情。入夜了,五彩的烟花映红了夜空,人们载歌载舞,共庆吉祥如意的节日。
尊重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
星期天,佳佳跟随妈妈一起到菜场买菜。妈妈买好菜后,佳佳要妈妈带他去吃牛肉包子。谁知到了店门口,妈妈止步了,佳佳问:“为什么到了店门口我们不进去?”妈妈没有回答他,只是拉着他离开了那家店,走一段路后才对佳佳说明原因。
妈妈说:“你不是说过,你们学校发的学生行为规范上规定,学生要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吗?这是一家回族人开的清真点心店,他们不吃猪肉,也不准把猪肉带进他们的商店,现在我们菜篮里有猪肉,怎么能进这家店呢?”
佳佳明白了情况,便对妈妈说:“您先进店去买点心,我把菜篮子送回家后再来吃。”
妈妈说:“好,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人都应尊重别的民族的信仰和习惯。”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历史上,独龙族被誉为不用锁门的民族。
独龙族人拾到别人的东西时,一定设法物归原主,不论翻山过江,路途多远。人们在路上见到任何东西,只要上面压着石头,便知道那是有主之物,绝不会动的。若出远门,常把携带的食品挂在路边的大树上或岩洞里,其他过路人即使肌肠辘辘,也绝不会擅自取用。独龙族收玉米时,他们就在地边修一简易的楼房,俗称“苞谷楼”,把收获的玉米储藏在山上过冬,需要时再上山背取。所种的芋头都在原地过冬,随吃随刨,不用愁有人偷。独龙族人出门,家门上别两根竹条或木棍,过往行人及邻居一看便知主人不在,决不闯入。远途客人,若到此非用火不可,也可打开门进去,在主人屋里生火做饭,但须等主人回来再走,主人绝不怪罪。
探究活动
搜集资料
1、了解你周围都有哪些少数民族,将他们的风俗习惯记录下来。
2、上网或从报刊杂志上搜集各民族同胞的照片,在班里搞一次“我们是一家”图片展。
3、注意一下党的十六大,记录少数民族代表的名字。
举办一次民歌演唱会
1、学一些不同少数民族的歌曲,参加民歌演唱会。
2、评出优秀奖等奖项。习题精选
一、填一填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个民族。
答案:56
二、说一说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以及他们有哪些节日和风俗习惯?看谁说得又多又好?
少数民族风俗礼仪2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多少民族,多少少数民族。2.了解蒙古族、满族、回族的风俗礼仪。
3、有尊重、热爱少数民族的意愿。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多少民族,多少少数民族。2.了解蒙古族、满族、回族的风俗礼仪。
难点:有尊重、热爱少数民族的意愿。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观看一段有关少数民族风情的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二、介绍少数民族的数量、名称等概念,直到中国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我们所处的民族是汉族。汉族人数最多,不属于少数民族。
三、简单介绍蒙古、满族、回族的风俗习惯。(配组图)
(一)蒙古族
“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是“家”、“屋”的意思。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纳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用柳条编织的网架好捆结实,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
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的地毡,摆上家具,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人喜欢吃吃味酸的食品,如咸菜、酱等。夏天喜欢吃酸水饭。喝茶爱喝红茶或沙枣泡茶。男人多数喜欢饮酒。此外,他们还喜欢牛羊肉和牛羊奶作为主食,尤其喜饮奶茶。
蒙古族禁忌也很多。日常生活方面,家门上若挂有红布条,表示家中有病人或者孕妇,别人不能随便进入。到牧民家,不能打狗,特别是猎狗。蒙古族认为人的头部是人的至高无上的,千万不能玩弄其头和帽子等等。饮食方面,在蒙古族人家吃饭,要盘腿坐,不要蹲着。蒙古人还喜欢吃份饭。一人一份,不混吃。吃饭不要自己去盛,须等主人给盛,递碗和接碗时都要双手高举。吃饭时不能拍打桌子。吃晚饭不能乱扔筷子,要将筷子齐放在碗旁,也不要搭载碗上,吃肉时不可将骨头打碎或用牙撕。居住方面,睡觉时,忌将鞋、袜、裤子放在枕头下,也不要放在窗台或手巾杆上。
(二)满族
满族人禁忌主要有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如狗皮帽子等。打猎时不打乌鸦、喜鹊等。
满族有敬老重礼之风。他们非常尊重老人,很值得我们学习。此外,满族人待客热情并很讲礼仪。如有亲朋好友来家拜望,主人会热情待客,并互敬问候,敬烟、敬茶,较富裕家还拿糕点、瓜果敬客,并挽留吃饭。家庭中闲谈或吃饭要请长辈居上坐。
满族节日主要有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但习俗和汉族有所差异。
比如端午节。满族的端午节并非纪念屈原,而是祈祷解瘟。农历五月初五,满族家家屋檐及门楣都插上艾蒿,还用红黄彩纸剪成宝葫芦贴在缸上,一再解瘟。
(三)回族的主要风俗习惯
回族饮食以米、面为主食,尤其喜食各种油煎面食。
回族对于肉类食品选择严格,只吃牛、羊肉和鸡、鸭、鹅肉;严禁吃猪、马、驴、骡、狗和一切凶猛禽兽的肉,只可食用带鳞的鱼类,凡不带鳞或样子古怪„丑陋和体型特大的鱼,则禁止食用。
回族善与烹调,有一些独特的食品。比如保定“白运章包子铺”的包子,“马甲老鸡铺”的卤煮鸡,邢台“墨家饺子馆”的饺子,石家庄“清真扒鸡店”的扒鸡等。此外,还有一些小吃,如切糕、面茶、豆腐脑等,也都有一定的特色。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3 教学目的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我国少数民族有着各自已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别具风情的民族艺术。
3.重点了解傣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4.培养学生学会收集社会资料的初步能力。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傣族的节日习俗及其传说的资料。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下面老师就带同学们去参加一个节日,这个节日被外国朋友称为“东方狂欢节”,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2、你能介绍泼水节的特点吗?
3、想看一看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吗?(放录像)
4、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5、人们的衣服被水打湿了为什么还很高兴呢?(点评:一开课就拨动学生情感心弦,使学生急于想了解本节课的内容,不仅为互动课的开展做了铺垫,而且还保证了活动的目标和方向。)
二、自主学文
你想更加全面的了解傣族吗?请同学们打开书78页自读课文。
1、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请介绍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交流)谁愿意把你从课文中了解的知识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全班交流)交流注意以下知识点
(1)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2)时间是4月13日—4月15日
(3)互相泼水表示消灾去病,谁被泼的水多,就表示最受人尊敬,祝福你在新的一年清洁平安。
(4)泼水节这一习俗来源于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但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你还想了解傣族的什么?(衣食住舞)
(1)首先请同学们自己交流课前了解的有关傣族的衣、食、住、舞等方面的知识。(抓住特点)
(2)你能把刚才了解的知识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在介绍之前请同学准备一会,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几个人一起来介绍,想想你最想介绍什么,用什么方式介绍,可以动笔写一写。
(3)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衣、食、住、舞方面的知识,下面请愿意介绍服饰的同学上讲台来看一看老师准备的一些资料,请你看了以后把你已有的知识和老师准备的一些资料结合起来介绍。(一部分看资料一部分准备导游词)
3、小导游活动(全班交流)要求:形式新颖,抓住特点 注意以下几点:
(1)同一项可以请几组同学介绍,注意抓住特点。(2)一项介绍完了之后,教师要小结主要特点。
4、如果现在请你到傣家做客你应该怎样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
5、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人衣、食、住、舞以及重要节日了解了傣族,在我们中国除了傣族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生介绍)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和习俗,下面请你猜一猜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节日。(播放资料)
(点评:此环节由学生自主交流所收集的资料,教师准备的资料是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收集的,然后展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扩大了学生的信息源,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兴趣、方法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三、拓展练习
1、这样有趣的节日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不能一一介绍了,下面老师给同学们布置的作业就是:制作一本“少数民族旅游手册”。
2、制作之前最重要的是做什么呢?(查资料)
3、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查到我们需要的资料呢?
(点评:学生动手制作“少数民族旅游手册”的实践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运用各种知识处理资料的能力,还将课内知识延伸到了课外,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内课外得到提高。)
四、小结
同学们!当你的旅游手册完成之后,你和你的亲人、朋友、同学一起去旅游时,你就是一个最具导游身份的客人,相信你丰富的知识将受到人们尊重,将成为你学习的又一个起点。
(点评:教师不只是专家与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鼓励学生学习的消化者。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技能,这样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中国的民族民俗——藏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藏族的基本概况
2、了解藏族的建筑、饮食、礼节、禁忌等风俗文化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藏族的民俗风情,风俗习惯,在今后的带团过程中能正确地向游客介绍藏族的文化 特点,把藏族的民族风情传递给游客。
2、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语言沟通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藏族民俗文化的探究,学会欣赏和接纳其他民族的习惯和文化,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并识记藏族的概况、礼俗、服饰、饮食、礼仪禁忌等风俗文化。难点: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汇报交流,使学生对藏族基本概况及习俗礼仪有更深入的了解,并 能运用到今后的带团工作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发任务提前准备,搜集资料。
一、导入新课——感受藏族
1、上课时用藏语问候学生,设置悬念
2、播放歌曲《青藏高原》 展示藏族图片,展示藏族图片、播放歌曲《青藏高原》。
3、教师提问:
(1)请问刚才歌曲唱的是哪个地方?(2)请问刚才展示的图片来自哪个民族? 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少数民族藏族风情和西藏美丽的自然风光举世无双,深深吸引无数人前往 探秘。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西藏,感受来自异域的藏族风情。
4、给出任务:
今天,旅行社给你一个任务,带一个旅游团到西藏七天游,做好哪些准备,应该怎样向游客介绍西藏介绍藏族? 做好哪些准备,应该怎样向游客介绍西藏介绍藏族?
学生讨论:地理位置、人口情况、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民族禁忌„„ „„)过度:下面我们就对藏族的概况、礼俗、饮食、服饰、礼仪禁忌等方面做一个全面的了解,揭开那里的神秘面纱,以更好的为游客服务。
确定任务:把藏族民俗文化分成概况、礼俗、饮食、服饰、礼仪禁忌五个部分,分别由小组 负责收集资料,进行导游词解说。
导游员的任务:收集资料,编写导游词;制作相应的幻灯片。
模拟游客的任务:设计问题向导游发问。
教师的任务:组织、引导学生的整个过程;扮演成总部质量监督员对导游服务进行点评。
二、自主学习、团队协作:
(小组查找资料自主学习主要时间放在课前准备)根据任务的分解,提前准备,搜集资料,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向学生提供帮助,如需要哪一类资料,从哪里搜集,如何制作幻灯片等。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 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成果展示,导游解说
过度:看到大家谈论的如此激烈,那现在就让我们开始我们的旅行吧。
1、按小组分工进行导游词解说,幻灯片展示
2、游客提问导游解答
四、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教师在任务中扮演总部质量监督员对 导游员在服务过程中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在课堂的最后,有一张综合评分表,对各项要求进 行量化细分,以打分的形式对每位同学进行测评。
五、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导游带领我们一起走进西藏,领略了独特而神秘藏族风情,更加使我们深深的 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淳朴、热情以及他们的聪明才智。同学们下课后也可以继续搜集藏族的有 关资料,以便以后带团时能更好的为游客服务。
六、作业
1、搜集资料,找出西藏有哪些名胜古迹
2、写一篇藏族导游词 中国的民族民俗——藏族 我国主要少数民族之一
以导游的身份为西藏七天团游客服务 概况: 藏族
主要分布在 我国的青藏 高原地区,人 口约542万,主要从事农 业和畜牧业,多信藏传佛 教,使用藏语 和藏族文字
礼俗:
藏族的礼俗主要有敬献哈 达,敬献青稞酒、酥油茶,一鞠躬作为见面致礼的方 式。节日方面有: 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沐浴节、雪顿节 等传统节日。服饰:
藏族男女都喜 欢戴藏式金花 帽,藏民男子 穿右襟长袍,喜欢袒露右 臂,女子则穿 无袖长袍 饮食:
藏族人民的饮食习 惯特点,藏民的主 要食物和饮料是糌 粑、牛羊肉、奶制 品、青稞酒和酥油 茶
禁忌:
俗话说: “入乡 随俗”。在进入 藏族聚居区旅 游时,导游要 提醒游客尊重 藏民的传统习 俗和生活中的 禁忌。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3、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教学设备: 投影仪、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歌曲,投影民族团结图片。(出示56各民 族 的大照片。)
请同学们看着图片,听着音乐,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图片展示 的四是什么?
小结:对,在这个大家庭里住着56各民族,有着13亿的兄弟姐 妹。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亲如一家,共同为建设祖国做 贡献。
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都是汉族,你们知道 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引导学生从 衣着、语言等方面来说。)
4、展示藏、回、壮、维吾尔、蒙古族图像,让学生猜想。小结:除了衣着,语言不同,在服饰、饮食和居住环境等方面也有 差异。比如:有的少数民族不吃猪肉,有的少数民族住帐篷,有的住窑 洞等等。也就是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过度:各民族的这些风俗习惯沿袭了一代又一代,它寄托着各族人民 良好的祝愿。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呢?我们首先欣赏一段 民族录像片断,然后让我们再来看看周总理是怎样做的。(投影展示课文故事,看课文)
1、(出示傣族小朋友图片,投影在银幕上或贴在黑板上。)傣族是我 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风 俗习惯,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
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展示课文插图图片。)(以身作则,身着傣族服装参加泼水节,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还教育其他干部也要这样做。)
3、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周总理挡水?
(当时周总理已经六十多岁了,警卫员担心他的健康,就张开雨伞去 挡水。)
4、总理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总理让警卫员把伞收起来。因为周总理认为用伞挡水是对傣族人民 不礼貌,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体而伤害了傣族人民的感情,要尊重傣族人民 的风俗习惯。这说明总理和傣族人民的心是紧紧地连在一起的。)小结:傣族是我们多民族国家的一个民族,周总理深切地爱着各族 人民,各族人民也深切地爱着自己国家的总理。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可 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谊、使国家富强、昌盛。
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
1、你们还知道哪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我们来听听发生在《红军长征》的故事。(红军长征故事投影。)
3、从《周总理参加泼水节》和《红军长征》的故事中,我们认识 到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什么好处?
4、读一读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几点要求
小结: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增进各民族 人民的友谊,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安康。
四、结合练习,指导行动。
1、说一说:
在粮食极为困难的时候,红军为什么要把猪肉罐头和腊猪肉扔掉?
2、议一议:
班上组织野炊,老实提醒大家要注意尊重回族同学马小青的饮食习 惯。波波说:“应该少数服从多数。”
3、读一读:怎样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a、尊重少数民族的服饰,对他们不要围观、窃笑,更不要指手画脚地 议论。
b、要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在问话中要注意,不要问“你会 说汉语吗?”,因为各少数民族的语言都是中国话。应该问“你会说普通 话吗?”
c、严格禁止对少数民族用带有歧视、侮辱性的称谓。
d、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是忌食猪肉的,不要因为好奇而问他们 “为什么不吃猪肉”。
e、有的少数民族长期在牧区生活,食用酥油、牛羊肉类及奶制品 较多,因而身上往往有些腥骚之味,和他们相遇时,切忌用手掩鼻,否 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动作。
f、藏族有佩戴小型藏刀的习惯。此种刀形状大小很像匕首,他是吃 肉时用的一种工具,也是一种装饰品,切不可把它误认为凶器加以盘 问,甚至没收。否则容易发生误会,影响民族团结。
4、做一做:
a、排练节目,邀请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 的主题活动。
b、收集民族服饰的照片或图片,举办一次民族服饰模特展览会。有 条件的,还可以举行民族服饰模特表演赛。c、装扮民族角色,体会民族风俗习惯。d、有条件的可以上网查询民族风俗习惯。
5、欣赏:
a、欣赏民族各种图片。b、欣赏民族录像片断。
c、欣赏各民族在**广场前的联欢合影图片。
五、总结全课,提出希望。民族风俗习惯是千百年来逐渐形成的,各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有着特殊的感情。既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懂得并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让我们祖国这个大家庭更加和睦、幸福。
展示各民族在**广场前的联欢合影图片。发出“民族大团结,祖国更强大”的号召,鼓励同学们为了祖国的强大、繁荣、富强,更加努力学习。
六、板书设计:
六、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尊重
(56个民族)
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风俗习惯各不相同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1、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2、回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3、藏族: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此外,还有藏历4......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网友来稿) 类型:免费资源加入时间:2006年4月27日13:14 ------------------ 教学目的 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9篇少数民族节日习俗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蒙古族新年 蒙古族的新年在农历正月,过年时大家穿新衣,互相拜贺、献哈达、送礼品。那达慕大会 蒙古语“那达慕”有娱乐或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是一种传统......
少数民族节日习俗作文导语: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有哪些呢?大家对民俗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少数民族节日习俗作文(一)今年,我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