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_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8:56: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250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专科:250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3、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5、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6、启蒙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

7、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8、时代性原则: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9、地方性原则: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10、季节性原则: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遵循季节性的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学前儿童对季节的整体理解,又能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

11、观察: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1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13、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4、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低幼艺术作品等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来进行科学教育,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15、信息交流是指学前儿童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交换。

16、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8、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

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无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选择性科学活动的地方。

19、园地:是指幼儿园房舍以外的场地,包括环境的绿化、美化,以及草地、花坛、小菜地、动物饲养角、水池、沙箱等。20、科学活动室(科学桌):科学活动室是指在幼儿园建立的,专供学前儿童进行选择性科学活动的场所。

2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22、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2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按计划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全体幼儿参加的活动。按教师指导程度,以及组织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将专门的科学教育活动分为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和偶发性活动等。

24、整合性要求:是指在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将科学领域不同的内容、目标、活动形式进行有机的整合。

25、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2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8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价者行为进行现场观察或测量,并对观测结果做出评定的一种方法。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情境观察、行为核对等三种类型。29自然观察:是评价者对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及评价的方式。自然观察法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运用时,往往在观察前就明确好所需观察行为和事件的类型,观察时只需等候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并作详细的记录。30情境观察:是事先创设一种情境,以此引发评价者想要观察到的学前儿童的行为,从而来测试评价学前儿童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

31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32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的访谈法有问题测试和情境问题测试两种具体的类型。33问题测试:是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直接进行回答,即由评价者提出问题,被评价者回答的方式进行。

34情境问题测试:是指先由评价者设计一个需要思考的情境,然后要求学前儿童根据他们已熟悉的科学经验、事实,或科学

概念来解释这个情境中出现的新现象。35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36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37.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3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9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40.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二、填空题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5~6岁

11、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是(C)。A、观察法B、问卷法C、实验法D、作品分析法

1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学前儿童科学

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D)。A、科学性 B、启蒙性C、系统性D、环境性

13、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B)。A、加涅 B、皮亚杰C、布鲁纳

D、布鲁姆

14、“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

(B)。A、法国B、美国C、中国D、德国

15、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区角活动的是(D)。A、美工区活动 B、音乐区

活动C、科学区活动D、远足活动 16.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B)。A、2~3岁 B、3~4岁C、4~5岁D、5~6岁

17、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于艺术作品的是(C)。A、图片B、歌曲C、谜语

D、科普画册 18.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A、挑选分

类B、感知分类 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

1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C、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20、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

品中不属于文学作品的是(D)。A、科学诗B、科学故事C、谜语D、科普画册

21、提出儿童概念发展理论的是(C)。A、加涅 B、皮亚杰C、维果茨基D、布鲁姆

22.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B.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

性、灵活性C、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

性、灵活性D、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

23、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什么

样的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C)。A、督导——反馈系统B、评价——督导系统C、反馈——校正系统D、校正——督导系统

24.学前儿童通过眼睛、手等感官来测量物体,这种测量方式是(B)。A、普通测量B、观察测量C、正式量具测量D、非正式量具测量

25、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者行为进行现场观察或测量,并对观测结果作出评定的方式是(A)。A、观察法B、测量法C、自然观察法D、自然测量法

26.“自然”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出现在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是由谁提出的(D)。A、雷震清B、陶行知C、张雪门D、陈鹤琴

27、在创编科学游戏时,应注意游戏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14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的(D)。A、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1)科学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技科学性B、规则性、趣味性、科学性、目标等四个层次。术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2)科学回开放性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C、开放性、科学性、趣味性、的内涵。而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整合性D、科学性、规则性、趣味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可以有以的问题。(3)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活动性 下三个方面: 而技术是创造、发明新产品的过程。

28、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园园地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

15、区角活动内容设计的种类(C)。A、种植园B、饲养角C、自教育目标,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①观察阅读类;②科学玩具类;③操作实然角D、气象角验类;④制作创造类。

29、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16、区角活动中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时应注黄瓜、罗卜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意的问题 不是蔬菜,这是(B)。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在设计材料和设备时,除了在性能上A、挑选分类B、二元分类 C、感知分类D、多元分类 30、各年龄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比较物体明显不同点的要求应主要放在(C)。A、2~3岁B、3~4岁 C、4~5岁D、5~6岁

31、幼儿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月亮为什么是圆的?”,这类问题属于(C)。A、简单性问题B、操作性问题C、理论性问题D、直白性问题

32、以下物品中可以作为学前儿童自然测量工具的是(A)。A、绳子B、秤C、直尺D、钟表

3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34、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35、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5-6岁年龄班的要求是(D)。A、比较物体明显的不同点B、比较物体的不同点C、比较物体的相同点D、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36、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是(D)。A、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B、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C、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D、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37.下列科学活动中,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是(D)。A、制作玩具 B、制作昆虫标本 C、观察蚂蚁搬家 D、观察大雾天气

38、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B)。A、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经验的评价 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C、学前儿童科学方法及能力的评价D、学前儿童科学情感和态度的评价 39.下列环节中,不属于“做中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B)。A、设置情境 B、采集样本 C、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 D、提出问题

四、问答题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是什么? 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标。

4、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①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②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③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5、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① 全面性与整体性。② 连续性与一致性。③ 可行性与可接受性。④ 社会性与时代性。⑤ 辩证统一性。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2)启蒙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时代性原则;(5)地方性原则;(6)季节性原则。7分类的类型: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分类类型有挑选分类、二元分类、多元分类等三种。

8、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①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 ②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③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9、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科学教育材料? ①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②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③投放材料的开放性;④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10、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①家庭科学教育的潜移默化性; ②家庭科学教育的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11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 ①直接回答;②引导思考、鼓励探索;③指导阅读;④启发联想;⑤留下期待。

12、家园互动的内容 幼儿园为家长安排的家园互动内容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利用家长会介绍科学发现;②家园联系手册;③家庭志愿者;④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

1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也是学前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因而具有下列特点:①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②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③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获得科学经验的过程;④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培养相协调的过程。

安全可靠等要求外,还应考虑 ①材料的探索性;②材料的新颖程

度;③材料的易理解性;⑷材料的丰富性; ⑤材料的层次性

17、区角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①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②应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③观察了

解学前儿童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④指导学前儿童遵守活动规则 18散步活动实施与指导的要点是什么?①制定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②明确散步的概念;

③明确散步的目的;④在散步时进行随机教育。

19、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

①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②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③科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20请结合实例说明“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①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②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③对于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的促进。

21、“做中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在科学活动过程中,“做中学”项目特别强调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几个环节。

22、什么是“STS”教育?幼儿园“STS”教育的特点有哪些?“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

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特点:首先,幼儿园“STS”教育

必须是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其次,幼儿园“STS”教育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23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原则

体验性原则;人文性原则;整合性原则 24教师在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中的角色

①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②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促进者;③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者;④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反思者;⑤教师首先是个研究者。

25、简述在观察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

哪几点?(1)尽可能进行现场的观察;(2)调动学前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观察;(3)

引导学前儿童多角度地观察事物与景象;(4)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观察方法。

2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具有什么特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2)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3)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4)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5)从学前儿童的身边取材。(3)对于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的促进。

27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

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28、什么是社会资源?社会资源的范围包括哪几个方面?

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社会资源的范围可分为下列四个方面:(1)自然资源;(2)物力资源;(3)组织资源;(4)人力资源。

29简述科学玩具与游戏的运用?

(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

(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3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1)选择适合的社会资源。选择时,要充分地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2)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选择时,应以能启发学前儿童思考的社会资源为佳,不仅如此,所选择的社会资源还要能引导学前儿童扩大、延续学习的,也就是选择的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不仅在本次教学中起到作用,而且能因此而诱发孩子再次探索的兴趣,或再次观察的愿望,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学习科学有利。

31、科学教育中家园互动的方式包括哪些?

(1)利用家长会介绍科学发现;(2)家园联系手册;(3)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4)家庭志愿者。

32、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五、设计题

合适。

第三类:本章应掌握的应用:

1、设计一个区角活动,并说明其中活动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思路。P260-P266

要求:

(1)格式正确。

(2)设计的目标、内容、活动材料与环境和过程完整。

(3)内容设计的理由:①考虑材料的探索性;②考虑材料的新颖程度;③考虑材料的易理解性;④考虑材料的丰富性;⑤考虑材料的层次性。

题型示例:

1、根据给出的活动主题,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并以理论说明其中活动目标的设计思路。如为幼儿园大班设计一个“认识水”的科学教育活动。

2、请设计一个区角活动,并说明其中活动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思路。

3、请用设计一份以《庄稼的好朋友——青蛙》为主题的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方法的设计进行说明。

4、请设计集体科学教育活动“小汽车嘀嘀嘀”(中班),并说明其中活动目标的设计思路?

5、请用设计一份以《会变色的青蛙》为主题的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方法的设计进行说明。设计题一般都包含六个部分(1)活动名称:(2)活动目标:(3)活动内容:(4)活动材料:(5)活动过程:

(6)方法设计的理由

有了这六部分,就可得到大部分的分数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题目类型:概念、填空、选择、简答、设计一、概念1、观察的方法p79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施方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方案李雪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门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来研究学前儿......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4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四)一、名词解释1.环境污染2.家庭治疗法3.沙盘疗法4.感觉统合失调二、填空题1.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危害,常见的环境污染种类有( )、( )、( )。2.学前儿......

下载250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250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