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答案_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8:53: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

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

一单选100题50分,二简答2题10分,三论述40分。

第一章 中国国防

1、国防的定义:P16~20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要素 :

国防的主体:国家

国防的目的:

捍卫国家的主权;

保卫国家的统一;

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维护国家的安全。

国防的手段: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与军事有关的科技、教育等。

国防的对象:

国防要防备和抵抗的是“侵略”;

国防应把“武装颠覆”作为制止的对象

2、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P203、国防的历史启示:P34~3

51)经济发展是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坚强的关键。  1)2)3)4)  1)2)

4、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动员法的基本情况:P41~

435、我国国防领导体制:P44~476、我国武装力量建设:P57~667、国防动员的概念:P67~68

 动员的主体,通常是国家(或政治集团)动员是一种高度体现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利益,在国家授权下以国家名义实施的行为,是国家履行职能的特殊表现。

 动员的对象,是一切能够为战争服务的“人力、物力、财力”。动员涉及与战争相关的所有因素。首先,动员的主要对象是人。人是进行战争的主体,人的素质、条件和状态,直接影响到动员的质量。在人的动员中,武装力量的动员又是核心,并且是全部战争动员活动的重点。其次,是物力的动员。武器、装备和物资的生产、储备、筹措,早已成为战争动员的重要内容。

动员的手段。是国家(或政治集团)“采取紧急措施”,通过转变体制而形成的动员机制。

动员的实质,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

动员的过程,分为平时动员准备和战时动员实施。动员准备是动员实施的基础。

动员的作用,在于夺取战略主动权,全力保障战争的实施。主要表现在:

动员是确定战略目标的依据之一;

动员是国家迅速实现平战转换的关键;

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条件;

动员是保障战时军需民用的根本措施。    1)2)3)4)

8、国防动员的内容:P69~80

 武装力量动员

 国民经济动员

 交通战备动员:

1)交通战备设施建设;

2)在交通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

3)交通保障队伍建设;

4)交通战备物资器材储备;

5)拟制交通保障计划;

6)拟制重点目标保障方案。

 人民防空动员

 政治动员:成效很大程度取决于公民的国防教育。

第二章军事思想

1、军事思想的概念:P87~88

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概括。

2、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及其代表性著作和理论:P88~96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含义:P96

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及军事领域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体系。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P98~1005、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P100~11

2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揭示了战争的根源和实质;

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说明了战争和经济的关系;

论述了人与武器的关系;

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认识和掌握战争规律的基本方法。

人民战争思想:

兵民是胜利之本;

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兵民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把多种形式的斗争手段相互结合起来;

实行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地使用兵力和作战形式;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人民军队思想:

确立党和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

确立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

规定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

实行坚强有力地政治工作;

实行三大民主,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努力提高军队素质。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游击战争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及其紧密结合;

力求实现歼灭战;

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慎重初战;

十大军事原则。

国防建设思想:

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

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国防现代化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国防斗争要综合运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多种方式;

建立完整的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体系,实行平战结合、军战结合的方针;

普遍实行民兵制度,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加强战略后方建设。

6、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主要内容:P115~12

3是以“实事求是”为总的指导原则,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的理论为依据,明确提出了建设一支有中国特色的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军队,阐明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7)8)

了新时代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是一套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 无产阶级战争观的新拓展:

1)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新的判断,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2)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

3)战争不是解决国家、民族、阶级间利益矛盾的唯一手段。

 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

1)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2)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

3)搞好军队体制编制改革;

4)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

5)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6)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

7)要适应新情况,全面加强后勤建设。

 中国特色的国防:

1)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建设大局,要在增强国力的基础上加速国防现代化;

2)军队要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历史责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极重要的战斗力。

7、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内容:P123~130

科学地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和怎样建设军队的问题,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以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以打赢高科技局部战争为目标,以机械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任务,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全面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 军事战略思想:

1)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指导军队建设;

2)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问题,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3)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军队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

4)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思想,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 军队建设思想:

1)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

2)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3)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确保军队在政治上永远合格;

4)实施科技强军战略;

5)推动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6)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7)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努力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

 国防建设思想:

1)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

2)建设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化国防;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8、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内容:P132~1

41是胡锦涛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关头。全面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开创性地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的一系列战略思考和重要指示,是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生动展开,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

 新世纪新阶段军事战略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2)和平是主流,安全形势严峻。

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思想:

1)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2)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3)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

4)全面建设军队现代后勤。

 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防建设思想:

1)国防与经济建设一定要协调发展;

2)军民结合、寓军于民。

第三章 战略环境

1、战略含义:P14

5亦称军事战略,是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构成要素:P146~147

 战略目的:是战略行动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战略目的根据国家利益

和战略形势的需要而确定。确定战略目的时,必须强调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要符合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与国家的总目标和综合国力相适应,满足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要求。战略目的必须以军事力量水平和能力为物质基础。

 战略方针: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是指导军事行动的纲领和制定战略计划的基本依据。在分析国际战略形

势和地对双方战争诸因素基础上指定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战略方针制定正确与否,对军事斗争的进程、结局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 战略力量:是战略的物质基础和支柱,以国家的综合国力为后盾,军事力量为核心。战略筹划指导的对象是

军事斗争,而军事斗争是由军事力量来承担和实施的。对军事斗争的筹划和指导活动,集中体现在对军事力量的建设和应用上。

 战略措施:是战略决策机构根据战略需要,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科学技术、战略领导和指挥等方面。

所采取的的各种全局性的确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既是军事力量的战争运用,也是军事力量的威慑运用。战略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能否把战略目的和战略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匹配。

2、国际战略环境:P148~150

时代主题;世界战略格局;世界经济形势;周边安全形势。

3、国际战略格局基本类型:P1

52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多元交叉格局。

4、国际战略格局历史演变:P153~1

54发展趋势:

多极化趋势在进一步发展,但是过程漫长;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各方关系将日趋复杂化;国际反恐斗争影响国际战略格局演变。

5、我国安全政策:P171~17

3 以新安全观为指导,加强国际安全交流与合作,为国家安全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

 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和统一。

 高度重视非传统安全问题,提高国家总体安全水平。

 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定。

6、掌握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征,关注我国周边的热点问题。P159~17

1第四章 军事高技术

1、高科技的概念:P17

5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技术群。它是一个群体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军事高技术的概念:P17

5就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具体地说,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2、高技术的主要特点:P176~177

高智力;高投资;高竞争;高风险;高效益;高保密;高速度。

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点:P178

发展的超前性;效果的突然性;应用的双重性;高度的保密性。

3、军事高技术的分类 :P176

 军事基础高技术(是支撑武器装备发展的基础技术);

 军事应用高技术(直接应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特定功能的技术)

4、精确制导技术的分类: P18

2 自主式指导—根据武器内部或外部固定参考基准,导引和控制武器飞行的指导;

 寻的式制导—由武器上的导引头感受目标辐射或反射的能量,自动跟踪目标并形成制导指令,导引和控制武器飞

行的指导;

 遥控式制导—由设在武器以外的指导站引导和控制武器飞行的指导;

 复合式制导—采用两种以上制导方式组合的制导。

5、了解导弹多种角度的分类:P184~18

5 按发射点和目标位置—从地面发射、从空中发射、从水面发射、从水下发射。

 按作战任务—战略导弹(通常使用核战斗部)、战术导弹(主要用于打击地方战役、战术纵深的战役、战术目标,亦可用于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 按射程—近程导弹(1000千米以内)、中程导弹(1000~3000千米)、远程导弹(3000~8000千米)、洲际导弹(8000

千米以上)。

 按弹道特征—飞航式导弹(巡航导弹)、弹道式导弹。

 按攻击的目标类型—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反雷达(反辐射)导弹、反卫星导弹、反导弹导弹等。

6、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P18

2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直接命中是相对于爆炸碎片对目标的间接命中而言的,一般是指武器战斗部与目标有效部位的直接接触命中。

7、了解侦察监视技术、电子对抗技术、指挥控制技术、新概念武器的基本情况。P185~21

3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1、战争形态基本概念及划分:P2

32是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其中,主战兵器决定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不尽相同的战争形势。主战兵器是战争形态最显著和最重要的标志。按照这个定义,可分为四种战争形态: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

2、信息化战争的定义: P23

3是指在信息时代,信息化军队在多维空间用信息化武器装备所进行的,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样式的战争。

3、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P236~238

 精确战—以有形的物理毁伤或硬杀伤手手段实施的作战样式。

 网络战—是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空间上各类信息

攻防作战的总和。

 电子战—是指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以控制电磁频谱,为削弱和破坏地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同时保护已、己方

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 情报站—是指一个国家或集团为满足战争需要,采取各种手段,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搜集和窃取敌人情报,为其制定战争政策、方略、计划和行动方案提供依据而展开的活动。

 心理战—是研究如何利用人的心理规律,按照己方的目的,通过有效的信息去影响和改变对方心理的行动

4、信息化战争的特点:P239~246

 战场空间多维化(海、陆、空、天、电、网、认知);

 作战力量一体化:

1)信息化战争是多种战争力量在多为战场空间的一体化联合行动;

2)横向一体化技术是实现作战力量一体化的关键;

3)实现作战力量由“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的转变时实现作战力量一体化的标志。

 战争过程短暂化:

1)战争目的的有限;

2)战争的高消耗;

3)战争的高效率。

 作战行动实时化:

1)战场信息获取能力是作战行动实时化的基础;

2)战场信息网络化是作战行动实时化的保证;

3)指挥手段自动化是实现作战行动实时化的关键。

 作战样式多样化:

1)网电一体;

2)软硬结合。 作战效果精确化:

1)精确动员;

2)精确选择;

3)精确使用;

4)精确打击;

5)精确评估。

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

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第一章 中国国防1、国防的定义、基本要素2、国防的基本类型;3、国防历史的启示;4、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动员法的基本情况;5、我......

军事理论课重点

军事理论课重点1.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交战双方或一方以信息化武器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工具,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的战争。2.军事高技术从宏观层......

军事理论课重点

●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意义:1.是大学是履行兵役义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2.是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继承和发扬中国解放军优良传统......

军事理论课重点总结

2012军事理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中国国防第一节 国防概述1.国防的含义: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直至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

军事理论课答案

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第一章 中国国防1、国防的定义、基本要素定义: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

下载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