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护自救常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生自救自护小常识”。
《小学生自护自救常识》课程编制
一、开设背景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校本课程《小学生自护自救常识》正式基于这样的认识进行开发的,它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实施校本课程,可以使学校办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财尽其用”;也可以使教师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人尽其才”;更可以是学生个性获得自主发展,实现“学习解放”。由于各学校的办学资源、师资力量、学生需要都有特点,因此,实施校本课程还是走特色办学的必经之路。
《小学生自护自救常识》开发的理论基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著名报告和中央综治委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著名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的昨天、今天喝明天》,这个报告真实的论据证明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并指出今天世界教育的基本走向,是引领世界教育发展方向的纲领性文件。中央综治委要求:各学校加强对在校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管理,着重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小学生自护自救常识》在确定目标和内容时,基本遵循上述理念,为培养具有较强生活能力、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有地方特色的社会建设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纲要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之下,按4年级至5年级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小学生自护自救常识课程的价值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生存能力、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相互平行,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生活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学会自护、自救、自卫和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懂得人情,助人为乐等良好的人文素养。初步学会料理家庭生活,提高自我生存能力。在落实知识与目标技能时,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阶段目标
1、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动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自护自救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自我救护意识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通过实践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广大家长和监护人,教师及学生树立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
3、通过情境的模拟,加强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会互相帮助,关爱他人,达到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四、课时安排
开设时间为一学期
每周一节课,全学期共22课时,期末考核不算入其中。
五、(一)课程内容
绪论
(二)火灾中的自护自救常识
1、单元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火灾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并且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科学、有效的进行自护自救,最大程度地降低火灾对学生的伤害。
2、单元内容
1>消防标志、消防工具的识别(一二节合为1课时)
课时目标:简单的知识。首先注重加强了学生的消防敏感意识,善于在身边了解消防。2>火灾的主要类型及引起的原因
课时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火灾情况,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加强防火意识,防患于未然。
① 生活火灾(如:大功率电器、玩火、连接电线、燃烧爆竹、违规操作等)
② 自然现象火灾(如:雷电、物质自然等)
③ 人为纵火
3>针对校区附近统计火灾造成的伤害(1课时)
课时目标:通过具体的实例,给学生以警示,能更还的重视此课程。
① 生命危害
② 财务损失
③ 分析事故发生率
4>火灾自救逃生方法(2课时)
课时目标:培养学生在火灾发生时的生存能力,并从逃生中的相互帮助发展学生的情感,学会在困难中坚强、勇敢、互助、理智的面对灾难的发生。
①被困时如何求救
②掌握火灾自救逃生方法
③懂得正确的灭火方式
④熟悉校园的通道出口,有序逃生
5>观看相关影视资料(1课时)
课时目标:通过生动真实的画面来巩固学生对火灾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使之正规化。章节技能考核实施方案:模拟火灾逃生情境(2课时)
1、首先,由校方协调,请求社区和周围消防单位的支援,提供充足的演练设施
和良好的环境。
2、请专业消防人员对教师线展开培训,包括怎样模拟火灾,怎样有序组织人员
逃生,教师在此过程中如何指挥等。
3、请相关消防人员与所有教师一同配合指挥等。
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1、消防单位有可能不愿意配合?
学校可以和消防单位说明利弊,并协助社区为消防单位作出相关宣传。
2、在逃生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拥挤会出现混乱,造成危险?
在专业消防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后,合理布局逃生路线,并提前安排好所
有老师的分工。
3、为了营造火情现场,可以再每班后点少量纸屑,有烟雾后,统一听警报后老师开始组织大家逃生,另一个老师专门负责留下灭火。
(三)地震的自护自救常识
1、单元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急能力,以及地震发生时积极自我保护和自我解救能力,并在确保自身安全后如何帮助他人摆脱困境,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2、单元内容
1>学习地震发生前的征兆与异常(一二节合为1课时)
2>地震的形成及我们所居住的地理环境与地震的关系
课时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使学生能理性分析地震时的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3>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1课时)
①生命危害
②财产损失
③环境危害
4>地震求生方法(2课时)
课时目标:培养学生在地震发生时的生存能力,并从中发展学生的情感,学会在困难中坚强、勇敢、互助、理智的面对灾难的发生。
①地震发生的自我解救
②被困时的自我解救
5>观看地震的相关影视资料(1课时)
课时目标:通过生动真实的画面来巩固学生对地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使之正规化。并让学生意识到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拒性,通过老师的辅导能够在灾难发生后进行简单的心理调整。
章节技能考核实施方案:模拟地震逃生情境(2课时)
(四)运动中的自护自救常识
1、单元目标
学生在学校的活动范围广泛,发生意外伤害的种类较多。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意外发生时做出合理的自护自救措施。
2、单元内容
1>运动中常见的身体反应及处理(2课时)
课时目标:在运动中能够洞察自己及同伴的身体反应,并做出正确及时的处理措施 ①过度紧张(定义、原因、征象、急救、预防)
②低血糖症(定义、原因、征象、急救、预防)
③晕厥(定义、原因、征象、急救、预防)
④运动中的腹痛(定义、原因、征象、急救、预防)
⑤肌肉痉挛(定义、原因、征象、急救、预防)
⑥中暑(定义、原因、征象、急救、预防)
2>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2课时)
课时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运动损伤发生时作出正确的处理措施,以预防更大损伤的发生。① 擦伤(定义、原因、征象、处理、预防)
② 撕裂伤(定义、原因、征象、处理、预防)
③ 刺伤和切伤(定义、原因、征象、处理、预防)
④ 挫伤(定义、原因、征象、处理、预防)
⑤ 肌肉拉伤(定义、原因、征象、处理、预防)
⑥ 关节韧带扭伤(定义、原因、征象、处理、预防)
⑦ 骨折(定义、原因、征象、急救原则、固定方法、伤后训练)
⑧ 关节脱位(定义、原因、征象、急救原则、固定方法、伤后训练)
章节技能考核实施方案:(1课时)每章结束后请学校校医一名的专业人员在班里为同学们进行现场受伤情景处理的指导,并和教师一起进行考核。
(五)社会中的自护自救常识
1、单元目标
针对小学生在生活种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向小学生介绍了一些基本简单的自护自救常识,提供了预防以及应付各种危险的常用措施和方法,提高学生自护自救常识,锻炼他们机智勇敢地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的能力。
2、单元内容
1〉交通安全(1课时)
课时目标:“行”是学生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而且现在交通拥挤,司机横行,这就要求小学生必须掌握各种交通标志及交通法规。
①上学路上的安全(在道路上、集体外出、如何避让车辆)
②骑车安全(学会检修自行车、学习行驶交通规则)
③乘车安全(乘车安全常识)
2〉社会生活安全(1课时)
课时目标: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复杂,社会不良因素过多,加上小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因此,通过本章节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其次,才是如何自护自救,远离危害。
①受到不法分子侵害如何报警
②外出或在公共场所自我防范要注意什么
③怎样避免陌生人闯入家中
章节技能考核实施方案:(1课时)进行知识问答
五、课程实施
1.课堂上教师对论知识的直接讲授。
2.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生动的图片音像教辅资料,丰富教学。
3.利用校园内有效的资源,为学生创设模拟情景,达到理论设时间的双重结合。
4.通过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签署家长建议书。
5.通过开展不同的“安全教育周”为学生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巩固加强已习得知识。
六、课程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① 学习过程的评价(模块评价):
Ⅰ知识问答:
根据学生参与的积极度来初步预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Ⅱ 演习考核:
合格:能被动接受老师指导,安全逃生(能对伤口进行简单处理)。25分
一般:在听到火警警报后能主动积极有序逃生(会在处理伤口后进行包扎等技能)。25~30分
良好:在积极有序逃生过程中还能互帮互助(在一般的基础上,能够说出此类问题属于那种运动伤害)。30~35分
优秀:在以上基础上还可以帮助教师组织逃生,临危不乱,勇敢热心(在良好的基础上能对处理的伤害进行讲解并知道其造成原因以及预防方法)。35~40分
② 学期末评价:(属于Test的课程评价)
试卷考评(理论试题和开放性试题)
注:校本课程的成绩考核方式:
成绩=考勤(20%)+学习过程(40%)+结业考评(40%)
最后根据成绩和中和表现评定出
2.对教师的评价:
① 教师是否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核评价记录
② 教师是否按校方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③ 教师应保存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的档案资料
④ 在考核后应对学习有一个整体评价和总结
3.对课程的评价:
本课程的编制严格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一切以客观事实出发,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将学生已习得的知识和实践活动严密结合起来。我们本着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经过多方面的科学调查,对各种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来编制课程。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初步是学生习得了一定的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和自护自救的基本技能,更有甚者,相对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态度,培养了他们一种正确而生命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课程实施方法方面,我们我们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演练相结合,以阶段性和递进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效果方面,综合各种评价结果,充分体现出了本课程编制的合理性。同时,本课程在编制过程汇总,由于教育教学资源有限,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一)如何防止烫伤?烫伤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是被热水、热油等烫伤。如何防止烫伤呢? 1.从炉火上移动开水壶、热油锅时,应该戴上手套......
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一)遇到坏人跟踪怎么办?1、及时报警。2、不要走小路或较偏僻的路段,要往人多的地方走。遇到歹徒行凶时:如果遇到凶恶的歹徒,自己又无法脱离危险,就一定要奋力反......
中小学生自护自救常识一、如何防止烫伤?烫伤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是被热水、热油等烫伤。如何防止烫伤呢?1、从炉火上移动开水壶、热油锅时,应该戴上......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青少年安全自护自救常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中小学生自护自救安全常识家庭生活安全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倍加注意和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