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韩国新农村建设之印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日本和韩国的相同点”。
日本、韩国新农村建设之印象
高邮市三垛镇杨向东
今年6、7月份,本人有幸与来自苏南、苏中、苏北30个镇的领导参加省委组织部和省建设厅组织的全省第一期重点中心镇书记、镇长新农村镇村规划建设专题培训班,并于7月5日至15日赴日本、韩国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考察,重点对日韩两国“新农村运动”的组织发动、成效经验等进行学习,对乡村供水、燃气、道路、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主体、资金来源、运营管理的体制及机制以及村庄容貌管理、村民自主管理、环境及历史文化保护措施等情况进行了考察,所见所闻,感受良多,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一、整洁优美的农村环境体现着人性化
从高空看日韩的乡村景致,映入眼帘的是林木葱郁、山峦起叠、屋舍俨然、阡陌纵横,丝带般的乡村道路延伸交错于村野大地;步临乡村,所到之处,植被完好、草木繁盛、绿意盎然,既有小桥流水般的惬意和悠闲,又有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和深远。步入农庄,平房农舍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形式各具,极为别致;走进低砌院门农家,庭院深深,花草盆景,散落一院,高低不同,品种各一,时有见缝插绿,时有就地置景;入室内,房屋空间虽小,但其布局合理、装璜考究、排放有序、一尘不染,家私陈设精巧实用,既有体现本民族文化的传统装饰,又置有现代生活的各类电器,既凸显屋主人的个性需求,又反映出主人的生活情趣。由于日韩两国人民强烈的环保意识,崇尚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使得我们第一眼就感觉到这两个国度的美丽。考察期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饭店还是鱼具交易市场等公共场所,均未见苍蝇搔扰,蚊虫叮咬。新鲜的空气、温润的气息,宁静的环境,令我们一行唏嘘不已。
不仅如此,日韩两国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也让人叹为观止。我们一行二十多人,所到之处很少见一交通警察,乡村道路虽然不宽,但路网密度很高,且极为整洁,管理精致,黄白分道线清晰可辨,红绿灯见岔皆设,但未见一闯红灯、未见一堵车者,让人感到“无警察、不堵车、不闯红灯”已然成为日韩人民的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行为。为了方便行车人,日本乡村道路每隔一段距离设一自动售卖机(内备有香烟、饮料等),即使置于偏僻的荒郊野外,仍完好如初。
二、资源的最大利用体现着集约化
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而日本从二战后至今短短五十多年,韩国从南北战争至今四十多年时间一举跨入发达国家行列,我想,他们所经历的过程也无疑是一种集约化的发展过程。这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上实行了封闭式的保护。两国的森林覆盖率很高,植被保存完好,只存在有序开发,不存在乱砍滥伐,植绿护绿也成为国民的一种传统。人力资源上实行有效整合,社会分工日益合理,年轻人主要从事生产、加工、科研、经营等活动,一些劳动强度小、技术要求低的工作多为年长者从事,如我们所见的的士司机、公路收费站收费员、公共场所的管理员、中小饭店的服务员以及引导我们参观的讲解员等均由50岁以上的老人担当。生活消费上崇尚节俭。例如我们所见到的日本牙刷,毛刷部分很小,差不多与国内小孩使用的一般大小。同样,其卫生间设置,空间虽小,但布局紧凑,基本上都是整体设计制造,既方便,又实用。再如,汽车消费上,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行在路上大排气量的汽车较少,轻巧、实用的小排气量的轻型、微型汽车比比皆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循环利用生活用水等,尽管运转成本很
高,但日韩两国仍不惜代价在较大范围应用。由此可见,资源循环利用和集约化生产生活的观念,已深深扎根于日韩两国人民生活的每个角落。
三、乡村的生产发展体现着多元化
个性化的建设,差别化的竞争在日韩两国新农村建设上有着集中的体现。自上世纪60、7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分别开展了“农业振兴运动”、“新村运动”,对其发展经济、缓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这些过程中,政府行政干预的则不多,各村的发展都是在不背离自身资源特色的基础上,围绕自身特色,发展“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或“多村一品”经济。如日本串良町柳谷(村),大部分是老人,其中65岁以上年龄的老人占34%,有一92岁左右的老人仍在参加劳动。政府为鼓励和扶持该村发展,在做好基础性和公益性设施投入的同时,让村民自主经营、放手发展。该村老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结合本地的资源研制出一种土著菌,利用此菌,他们开发了一条土烧酒制作、足浴健身、饲料加工以及观光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之路。而韩国对于村办工业,政府无计划,群众也无意愿,坚持立足各村农业资源,引进大棚种植、无土栽培新技术,走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之路,并通过英特网销售大米、木耳、人参、面粉(馒头)等特色产品,使得农产品价高质优,促进了产业化经营进程。
四、居民的生产生活体现着环保化
对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污水、垃圾处理两国各有奇招,均走出了一条循环型利用的环保化之路。在污水处理方面,由于日本经济发展水平高,他们采取以家庭为主体进行污水净化处理,即每个农户家庭设一污水处理槽——电动生态处理装置,收集所有排放的生活污水,经污水槽一次处理后,输入污水处理厂,再经二次净化后,一部分排入自然河道,另一部分输入农用溜池,用于农田灌溉,其所剩残渣,作肥还田。由于韩国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多采用栅格式净水方式,对生活污水经沉淀净化后,有条件的输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无条件的直接排入江河。在垃圾处理方面,日本农村采取可用固体垃圾分拣处理法,而对于残菜剩饭等生活垃圾则装入埋在田园里政府发放的专用塑料筒进行堆肥处理,经充分发酵后作肥还田。而韩国:一是农民必须购买由政府专门机构统一生产的垃圾收集袋,专门用于各类垃圾的收集,其产生的利润用于垃圾处理费用和保洁人员的工资,当地道州政府制定相应法规,对乱扔乱抛垃圾行为实施重罚。二是道州政府将收集的垃圾以挖山填埋的办法,将垃圾分类置于山体各穴内,通过发酵生成沼气,用于发电,从而达到综合利用的效果。
五、优良的礼仪习惯体现着文明化
此次集中考察学习,除两国整洁的环境、发达的经济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外,礼仪之邦的文明之风也让人感触良多。每到一处,都受到礼遇,频频的问候不绝于耳。无论是日本出入关安检人员和霭可亲的笑容,还是宾馆经理、服务员送客的挥手致意,无论是韩国大巴司机对各位上下客的点头致意,还是公共场所内吃饭、打电话的轻声细语,即使是由于示威游行等特殊原因引起的道路堵塞,日韩国人既会耐心等待,也不参与,不起哄,不看闲;韩国遇亚洲金融危机,人民众志成城,捐金救国;另外汉城世界杯“红魔”啦啦队,上百万人集聚广场及周边街道,为国家队呐喊助威,但球迷离开后的广场,仍然整洁如初。这些无不反映出日韩两国注重礼仪、崇尚文明的国民素质。不仅如此,从日本鹿儿岛县国际交流课课长热情周到的服务到老人志愿讲解员认真细致的解说,两国人民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让人叹为观止。作为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人,置于这种和谐的环境之中,敬意油然而生,也受到了一次文明的洗礼。
六、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发动体现着自主化
纵观日本、韩国新农村建设所走的艰辛历程,皆经历了一个由过去政府主导的“要我搞”的下向式运动到农民主动参与的“我要搞”的上向式运动过程。而其新农村建设从计划到落实均由居民自作主张,是在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下开展的运动。就韩国而言,政府事先未制定发展计划,而是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精神鼓励等办法,培养农民建设新农村“我们也能行”的自信心。一是政府引导。对道路交通、燃料供应、水利设施、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部或大部分由政府投入。同时为鼓励农民参与建设,该国从一开始就对3.3万个行政里(村)和洞(居民区)分别无偿提供了335包水泥,要他们在各自的居住地自行开展修房修路和改水美化等工作。后根据各地的表现,筛选出1.6万个样板村,继续提供一批水泥和钢筋,鼓励把村庄建得更好,并以此实行典型引导,以点带面。二是评比激励。采取评先争优、政府奖励的办法鼓励村庄建设,如韩国江原道(原州市),对评选出的新农村运动优秀村由政府奖励5亿韩元,绿色农村体验村则奖2亿韩元,设施化事业村奖励1亿韩元,扩充农村观光富民设施事业的奖励3500万韩元等。三是精神教育。积极宣传“新村运动”就是“过好日子”的运动,并有专门的标记物和“过好日子靠自己”的会歌。大力倡导“早起的鸟有虫吃”的“勤勉”精神、“老天爷帮助的是自己帮自己的人”的“自助”精神、“就是一张白纸,大家一起来抬也会更轻松”的“协作”精神。大力实施技能培训,“新村运动”中央会办有一个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研修院,每年轮训2万名从事“新村运动”的积极分子(初期由各个村推荐男女各一名,参加培训,称为指导员,作为带头人)。同时实行会员制,由居民自愿申请参加,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会的负责人共有17万多人,普通会员218万多人,两项相加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由此,在“新村运动”中形成的“勤勉、自助、协作”的基本精神,为韩国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
经过近十天的参观学习,所到之处,所见所闻,使我们深切地感到,日韩两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相比之下,我们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和推进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在规划上日韩两国各个村庄均有建设规划。而在农民建房上,两国没有搞千篇1律一刀切,也没有急功近利、大拆大建,而是既考虑到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又按照宜于居住、便于生产、利于发展的要求,注重布点的自然性和建筑的个性化风格;在产业发展上,立足本身资源优势,深入挖潜,扬长避短,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三产服务业、观光旅游业等;在建设周期上,不强求一蹴而就,而是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激励竞争的办法,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由此,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就是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也应本着建设的环保化、资源的节约化、生产的多元化、产业的特色化的思路,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从而积极、稳妥地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韩国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wqb.yiwu.gov.cn2009年09月23日来源:W--外侨办〖 背景色: 〗 〖收藏〗〖打印〗〖关闭〗2009年5月18日至23日,根据年度出访工作计划,市农办主任傅建民率领......
韩国印象凌博大一的时候,时常去西南门外的海边。刚开始以为海的对岸就是韩国,于是每次去的时候都会呆呆地向海的那边眺望一番,幻想着那边的热闹与繁华——后来才知道,海的对岸其......
韩国印象我于5月18日至22日携夫人随团在韩国旅游,从济南出发,乘飞机1小时多一点到达仁川国际机场,购物地点有东大门繁华区,高丽参专卖店,护肝宝产品介绍,免税店购物,免税店收获最大......
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国际经验国外在农村立法、管理、政府扶持、培养开放意识、加强道德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借鉴。韩国的“新村运动”韩国的国情、农......
日本1、必须是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非上海领区的客人需提供有效期半年以上的暂住证,未到半年的需补充情况说明。2、日本签证申请书,申请人填写详细个人信息至紧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