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恶性肿瘤防治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恶性肿瘤排行榜”。
全国恶性肿瘤防治研究
肿瘤防治研究中心成立于1968年!是全国知名肿瘤防治研究权威的代表!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创刊于1973年。'sans-serif';COLOR:black;FONT-SIZE:10pt;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lang=EN-US>CA 波兰《哥白尼索引》J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PD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 BI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 及国内所有大型数据库收录。肿瘤防治研究肿瘤防治研究肿瘤防治研究!
编委会由包括陆士新院士、刘新垣院士、孙燕院士、郝希山院士在内的我国肿瘤学界七十余位权威专家组成。并有200余位国内外肿瘤学界各专业领域有着精深造诣和广泛影响的专家组成的审稿专家队伍,他们在保证杂志学术质量方面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肿瘤防治研究》以报道国内外肿瘤防治研究领域最新之研究成果及新进展为主,读者对象为肿瘤防治研究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医药科技人员。
主要栏目有:专题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诊断、临床应用、流行病学、研究简报、技术交流、论著摘要、综述、短篇个案、简讯等。是我国肿瘤防治研究领域的一面镜子和窗口。
1969年底,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召开了第3次全国肿瘤工作会议,成立了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防办的负责人是李冰同志。为了加强与各省市的联系,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在李冰同志主持下,创办了《肿瘤工作简报》,由全国肿瘤防办主编,不定期发行。这一刊物共出版了18期,是为《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的前身。这时,肿瘤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正逐步开展。1971年起,包括广西、河南、山西、四川、安徽以及京、津、沪在内的17个省市,在不同范围内进行了防癌普查,有的还组织了专题协作组,开展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1972年9月,召开了全国抗癌药物经验交流会,《肿瘤工作简报》为此出了专辑。虽然这时的肿瘤工作只是处于极不成熟的阶段,但却显示了全国肿瘤工作者战胜癌症的巨大决心。在这种形势下,《肿瘤工作简报》显然已不能适应全国肿瘤工作发展的需要了。这时,李冰同志与当时有关同志研究决定将《肿瘤工作简报》改为正规学报,并命名为《肿瘤防治研究》。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同志专门为杂志题写了刊名,一直沿用至今。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从1972年到1978年底,主办单位是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具体承办。1972年秋,在沈阳在开了《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会议,李冰任总编辑,李保荣任编辑部主任。此后每年均召开编委会全体会议,内容是检查工作,交流经验,制定年度编辑计划。此外,还举办学术报告会。编委会的召开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杂志本身的工作问题,而且在当时对开会地点的肿瘤工作也起到了促进作用。1978年6月,杂志承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接受中华医学会委托,开始着手创办《中华肿瘤杂志》。因其编辑力量有限,难以同时承担数刊的编辑任务(该所还同时承担着《国外医学参考·肿瘤学分册》的编辑工作),遂决定将两刊转交其他单位接办。1979年,《肿瘤防治研究》杂志被转到了山西省肿瘤研究所接办。但这本刊物在山西没有呆多久,三年后的1982年,在卫生部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委托下,由湖北省肿瘤医院接办这本杂志,张明和教授任总编辑。从此,《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翻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随着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新发现、新成果不断涌现,为了缩短报道周期,编辑部对杂志进行了改版扩容,1994年起杂志由季刊改双月刊,1998年改64页码为80页码,1999年改国际A4开本,2004年开始改月刊。
为了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潮流,1998年开始,《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先后被收录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各大型数据库,开始实现纸质版、光盘版、网络版的同步发行。
2008年,《肿瘤防治研究》更进一步建成开通了自己的独立网站,并随之将整个编辑出版工作转移到了网络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化、无纸化办公。随着独立网站的建成和开通,《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的网络化水平、传播手段和传播效率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资料: www.daodoc.com
肿瘤防治研究--手术治疗可切除肿瘤组织,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可通过杀死肿瘤细胞而使肿瘤缩小或消失,但都不一定能完全避免肿瘤转移,也不一定能彻底清除肿瘤细胞。相反,手术带来的损伤和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的毒性还可降低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并对骨髓、消化系统、肝、肾等重要器官产生毒性,甚至因此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敌我不分”的后果。按中医治则来看,肿瘤的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只重视了“祛邪”,而忽视了“扶正”,甚至伤及正气,上述与治疗目的不相符的结果。即扶持了正气,真正做到了“扶正祛邪”中医扶正固本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拮抗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引起的组织损伤而实现的。少数肿瘤患者经灵芝治疗后能长期带瘤生存,也可能是由于灵芝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限制了肿瘤进一步发展和转移的结果。换言之,中医中药扶持了正气,实现了“正气存内”,虽有邪(肿瘤)存在,却实现“邪不可干”,故患者能长期带瘤生存。
肿瘤防治研究--手术治疗可切除肿瘤组织,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可通过杀死肿瘤细胞而使肿瘤缩小或消失,但都不一定能完全避免肿瘤转移,也不一定能彻底清除肿瘤细胞。相反,手术带来的损伤和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的毒性还可降低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并对骨髓、消化系统、肝、肾等重要器官产生毒性,甚至因此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敌我不分”的后果。按中医治则来看,肿瘤的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只重视了“祛邪”,而忽视了“扶正”,甚至伤及正气,上述与治疗目的不相符的结果。即扶持了正气,真正做到了“扶正祛邪”中医扶正固本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拮抗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引起的组织损伤而实现的。少数肿瘤患者经灵芝治疗后能长期带瘤生存,也可能是由于灵芝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限制了肿瘤进一步发展和转移的结果。换言之,中医中药扶持了正气,实现了“正气存内”,虽有邪(肿瘤)存在,却实现“邪不可干”,故患者能长期带瘤生存。
肿瘤防治研究之肿瘤饮食原则及注意事项
饮食营养是维持生命,保持健康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饮食对机体的机能和状态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认为75%~90%的肿瘤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因环境可影响食物和营养素的质与量,并进而可引起或抑制癌症的发生。在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时,常先有核酸代谢的异常,即遗传物质发生突变,而在此之前常涉及到合成代谢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由于受到精确调节的代谢作用,与被分化的机能有关,为正常细胞所特有的代谢作用,变为必须包括不断地合成核酸、酶、蛋白质,及合成更专一地参与细胞生长与分裂的其他各种物质,无论是酶,还是蛋白质,或是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都有营养素的参与。因此这种代谢作用与饮食营养有密切关系,均已被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女性癌症死亡率的50%以上,男性癌症死亡率的30%以上可能与营养素有关。美国妇女癌症60%及男性癌症40%;其病因均与食物有关。在我国与饮食直接有关的肿瘤有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乳腺癌,以上各种癌症患者死亡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45%。我国北京、天津和上海3地的食物脂肪量均已超过总热能30%以上,与此有关的癌症,如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均显著增高,已经引起有关方面注意。
1、首先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癌症的坚强信心。
2、适当的运动可使气血流畅,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受风寒,”百病从寒起“,身体受风寒剌激时,抵抗力下降,易诱发疾病。
3、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如卷心菜和菜花等)及萝卜、酸梅、黄豆、牛肉、蘑菇、芦笋、薏苡仁等、食物中含有抗癌物质,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
4、肿瘤病人热能消耗大,因此饮食要比正常人多增加20%的蛋白质。
5、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烟酒等刺激物。
更多参考:
广西肿瘤医院、广西大学肿瘤医院、广西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广西南宁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771-385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鲁班路46号(广西大学后)
肿瘤防治研究任重道远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目前我国恶性肿瘤发病人数每年约160万,恶性肿瘤在城市居民的死因中已跃居第一位。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基础性研究”作为“973”首批立项的项目之一,不仅反映了国家对肿瘤基础研究的高度重视,而且由此推动了我国肿瘤防治基础研究及相关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前,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程书钧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你所主持的这一有关肿瘤防治的基础研究项目之所以受到科技部评审专家们的认可,它所体现的“科学意义和社会需求”是什么?
程书钧:在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的防治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难点,虽然各国政府在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各国科学家做了大量工作,但至今其仍然极大地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统计资料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居民的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已经跃为第一位(占死亡总人数的20%以上);在农村居民死亡原因中亦高居第二位(接近死亡总人数的20%),因此开展恶性肿瘤防治研究对于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降低发生率,减少死亡率、指导临床和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近20年来人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现,使得人们认识到肿瘤其实是一种基因分子疾病。近20年来与肿瘤发生分子机制有关的多项基础研究,如癌基因的发现、细胞周期及其调控的发现、细胞信号传导领域的多项成果更是多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问题,尤其是科学问题,都亟须通过基础研究从更深层次上寻求真谛并制定相应对策。加强基础研究是保持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相信恶性肿瘤防治基础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不仅将极大地提升我国生命科学的总体研究水平,而且也必将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项目实施四年来是遵循什么样的思路开展研究的?
程书钧:恶性肿瘤发生是一个多因素作用、多基因参与、经过多个阶段才最终形成的极其复杂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肿瘤研究的基本思想就是:首先要深入探讨肿瘤的本质,阐明肿瘤发生的分子机理;第二要面对肿瘤的危害,采用对策,尽快将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预防,进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达到最终控制肿瘤的目的。围绕这一基本主题,根据我国的优势和特点,“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基础性研究”以研究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癌前病变为核心内容,重点开展了环境因素与人类基因相互作用、癌前期病变转归的分子机理、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肿瘤早期诊治新思路、新模式的基础研究等三个方面的工作。
人类肿瘤中,绝大部分是环境致癌因素与机体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呈地区分布,有家族聚集现象,形成了所谓肿瘤高发现场,特别是在食管癌、肝癌、鼻咽癌等肿瘤表现尤为突出,胃癌更是长期居于各种恶性肿瘤死亡之首,这些肿瘤的死亡率约占我国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0%。因此,课题组集中选择了这些高发的肿瘤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并以癌前病变至早期癌阶段的研究为重点,探索肿瘤预防及早期诊治的新思路,为在我国更有效地控制和早期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寻找新的途径。
记者:四年来课题组都取得了哪些研究进展?
程书钧:本项目自中期评估以来,项目仍然以癌前病变为重点研究内容,在环境因素与基因相互作用,癌前病变发生与发展的机理,以及肿瘤生物学特性与治疗新思路三个方面组成9个课题组。各个课题组在癌前病变与癌发生相关性、肿瘤早期癌变的检测、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癌不同阶段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克隆肿瘤相关的新基因、信号传导通路和分子机理、肿瘤蛋白质组学、治疗肿瘤的新思路等研究上,以及重大技术平台及肿瘤标本组织库的建设上取得了良好进展,某些课题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鼻咽癌研究方面,确定了EB病毒与宿主关键基因相互作用在鼻咽癌中的意义,建立了鼻咽癌发生、发展的阶段性分子变化谱和鼻咽癌病人血液E B病毒检测平台以及鼻咽癌临床资源库及数据库。在胃癌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发现MG7和1A6抗体有提示胃癌癌前病变、预警胃癌发生的重要生物学意义,类似研究结果,在国内外尚无报道。
在食管癌研究工作方面,进行了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分子基础等多项基础研究,建立了食管癌前瞻性队列的标本。在肺癌研究上进行了肺癌线粒体DNA突变及多态性的研究;应用2800个肿瘤相关基因的芯片,初步建立了基因芯片数据分析系统。在肝癌研究方面进行了肝癌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克隆了一批与肝癌发生、发展相关的新基因。
在肿瘤治疗中,项目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异种同源蛋白或细胞的抗肿瘤学说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它不仅为晚期肿瘤的治疗,而且可能对早期肿瘤的治疗,乃至肿瘤预防开辟了新的思路。同时项目组还进行了异种细胞、同源蛋白抗肿瘤效应及机理研究,现已取得了十分重要的进展。各课题组还相继检测出多个肿瘤相关基因,但这些基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程书钧 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65年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病理系实验肿瘤专业研究生毕业。1978年至1981年在法国国家肿瘤研究所进修遗传毒理学,1986年至1987年在美国俄亥俄医学院做访问学者,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学会副理事长。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诚聘审稿专家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肿瘤医学高级学术期刊,是传播我国肿瘤学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进展的重要载体,是外界了解我国肿瘤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窗口。多年来,本刊一直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办刊的指导原则,严格执行同行审稿、编审专家组集体定稿的制度。本刊审稿专家队伍以编委为主体,由近百位具有较深学术造诣的肿瘤学各专业学者组成,这支高水平的审稿专家队伍对于《肿瘤防治研究》杂志保持学术权威性和领先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审稿质量,加快审稿速度,缩短论文发表时差,提高论文发表时效性,满足广大作者与读者的热切需求,本刊决定面向全国公开遴选肿瘤学领域各学科(专业)审稿专家,使更多有学识、有水平,并热心期刊工作的优秀专家参与到本刊审稿工作中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刊学术质量,更好地发挥《肿瘤防治研究》杂志作为我国肿瘤学领域主流学术期刊应有的作用。凡具备下述条件者,请和我们联系:
1、作风正派,学风严谨,关心并支持《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的各项工作;
2、热心审稿工作并对此项工作有一定了解,有充裕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能承诺按时反馈审稿意见;
3、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深的学术造诣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熟悉并了解肿瘤学相关领域在国内外的水平和发展趋势;
4、精于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或曾主编出版过学术专著;
5、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含硕士);
6、有较好的英文水平,系统掌握统计学知识;
7、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单位,通讯方便、快捷,懂电脑操作,能熟练使用电子信箱。具备以上条件,并愿意承担《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审稿工作的肿瘤学各学科专家,请填写《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审稿专家登记表》,连同个人简历一份,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编辑部邮箱(hongwu1222@126.com),经审查、考核合格后予以确认,由《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编委会颁发聘书。
凡本刊审稿专家,均可享受以下待遇:
1、您撰写的论文免收审稿费,一经留用,视情况优先发表;
2、您推荐的论文,其推荐意见可作为定稿讨论时的参考;
3、每期赠送杂志一册;
4、每审一篇文稿酌致酬劳。
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恶性肿瘤门诊治疗申请表办理流程请见本表背面参保人员申请恶性肿瘤门诊治疗办理流程一、领表患有恶性肿瘤的参保人员,在三级定点医院就诊......
2008江苏医学论坛—恶性肿瘤防治的回顾与展望Jiangsu Medical Forum—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n Oncology会 议 日 程10月16日(主楼一楼大厅)全 天 报 到19:30预备会(参加人......
柳林中心卫生院2017年肿瘤登记报告工作计划肿瘤登记报告是了解人群肿瘤发病、患病、诊断、生存与死亡,分析人群肿瘤地域及时间分布,为肿瘤防治提供重要决策依据的常规性监测工......
全国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经验交流会议召开近日,全国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财政部部长谢......
常见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与防治(请在上面方框内填写你选择的答案,例如: A 或 B ;多选题罗列答案即可,例如 AB ,注意请使用大写字母)第 1 题:肝癌高危人群筛查周期为(B) (单项选择)A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