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赏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赤壁的赏析”。
赤壁
杜 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一支断戟深埋在泥沙里,流逝的岁月也未使它完全锈蚀。我拿起磨洗干净,认出是三国的遗物。
(2)前两句从眼前的事物写起,叙事,点题,作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3)前两句的作用: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感慨,为下文论史抒怀做下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便利,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2)后两句议论。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若不是周瑜得东风之便,历史就会被改写。借史曲折倾吐胸中的抑郁不平与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3)“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耐人寻味。(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二、主题
诗人通过一支再现的尘沙断戟展开联想,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含蓄地地倾吐了作者生不逢时的抑郁不平之情。
三、写法
1、运用联想,以小见大。通过一只断戟展开联想,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含义深刻,发人深省。
2、借物抒怀。作者借助一只断戟,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不仅抒写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而且巧妙地倾吐了生不逢时的抑郁之情。
四、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咏史诗。特点:借史实抒情。
五、①本诗开头为什么从“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由“折戟”写起,引发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
②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述理由。不同意,因为作者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英雄的成功都需要某种机遇,借此来表达诗人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展的感慨。
《赤壁》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是杜牧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
杜牧《赤壁》赏析杜牧创作的《赤壁》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下面是该诗的赏析,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杜牧《赤壁》赏析,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杜牧赤壁赏析杜牧赤壁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下面是杜牧赤壁赏析,一起来看看吧。《赤壁》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解】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