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机器人案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果园机器人”。
习作兴趣从何而来
——《果园机器人》教学片断及反思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唤起兴趣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先导。有了兴趣,才会有求知欲望,才能积极思维,努力探索。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和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大凡能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既愿意学,同时又接受快。可从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可以看到,学生有一个通病,一见作文就“没趣”、“害怕”,“没什么可写”于是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教师甚至是费了很大的力气而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作文无感情、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现就一节课的片断带给我的启发来谈一谈。
一、教材分析
《果园机器人》这是三年级下册一篇略读课文,内容简单,富有趣味,文章中服务于果园的机器人,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的装箱,运到指定的地方。
课文的叙述很有特色。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着果农生产需要而不断改进体现出来的。果园丰收了,果农们实在忙不过来,就请机器人来帮忙,它们拖着长长的电线在那么大的果园里工作很不方便,又改用电池也很麻烦,于是设想机器人“吃”掉在地上的水果自己充电工作。这样的叙述把果园机器人的特点介绍的很清楚又设计了悬念,激发了学生对科技世界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二、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正是训练学生探究的好教材。因此本课着力体现“主动探究式”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动活泼的发展,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2.教学思路及策略。
本课按激趣提问—合作探究—整理解疑—延伸拓展的教学方式进行,强调学生自读和交流。问题情境是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助力,本课通过体验探究,让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究者。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因为课文内容比较简单易懂,不需要教师花大力气讲解,教师仅作为聆听者、服务者、促进者,必要时才作为引领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握课堂,按个体读悟——同桌交流——小组探讨——全班分享的认知顺序来探究文本,抓住时机抛出预设的问题给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自己阅读,再同桌交流觉得有趣的词句,初步感知,为之后的探究做好铺垫,进而小组探究,汇报分享,进一步感知,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补充交流,将有关果园机器人特性的词句梳理出来。在学生了解了果园机器人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果园机器人自我介绍”,加强认知,再以小组间问答竞赛整理问题的形式摘要概括果园机器人变先进的过程,同学们集思广益,积极性高,理解更精准,文章的层次显得清晰,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教学片断: 片断一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分享分享你的发现吧,果园机器人有什么特点?
生:果园机器人聪明能干,能帮助果农摘果子。
师:你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机器人很能干呢?
生: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进纸箱,然后运到指定的地方。
师:谁愿意更详细的说一说?
生1:这些机器人会做很多事,会摘果子,会装果子、还能运果子,很能干。
生2:从“成熟”也能看出机器人很能干,因为机器人知道把成熟的果子摘下来,不是乱摘。
生3:机器人能把果子装得整整齐齐。
生4:它们是果农的好帮手。
生5:它们能把果子运到指定的地方,果农让它们把果子运到哪,它们就会运到哪。
师:说的真好,来,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感受机器人的聪明能干。
(齐读)
师:如果你拥有这样聪明能干的果园机器人,你满意吗?
生个别说满意,大部分学生说不满意。
师:为什么啊?说说你的理由吧。
生:没电了怎么办,它们是要“罢工”的。
师:罢工?你怎样理解呢?
生:就是停止工作,不干活了。
师:这个果园机器人可真有趣!你们觉得呢?
生1:果园机器人很有趣,还拖着长长的电线,很不方便。
生2:长长的电线绕来绕去,容易绞在一起,机器人就会被绊倒。
生3:电线绞在一起还容易弄断,要是踩到还会触电。
生4:要是电线不够长,有的地方就走不到。
师:大家说的真有道理,老师真佩服,看来用电线麻烦太多,那你会想,可以用电池呀?
生摇头:不行。
师:那又为什么呢?
生1:因为电池的电很快就会用完的,没电了,机器人就会“饿倒”。
生2:电池要是没电了,机器人就会瘫在那,耽误干活。
生3:要给那么多机器人换电池也很麻烦。
生4:让果农们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饿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
生5:要是用电池,就会有大量的废电池,废电池是很污染环境的东西。
片断二
师:这些能“吃”水果的机器人,越来越先进了,在它不断改进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整理一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整理,然后把你的感想说给小组成员听。
生:小组探究整理
片段三
师:你觉得现在的果园机器人在你心目中是最完美的吗?
生:不是,还能再升级。(生笑)
师:我也这样想,科学家们就是常这样想,才有了更多的发明创造。先把你的设想说给同桌听,好吗?
生极有兴致的与同伴交流。
师:谁来介绍介绍你发明的果园机器人?
生1:我的果园机器人手臂能伸出很长,就能摘到树顶上的果子了。
生2:我的果园机器人看到地上的水果不够“吃”了,就摘树上坏掉的果子吃,不吃好的。
生3:我的果园机器人只“吃”烂的、有虫的果子,没有了这样的果子,就吃果树叶,果农就能卖更多的果子,赚更多的钱了。
师:你们的设计真是太奇妙了,还有谁要说?
生1:我设计的机器人有许多手臂,一个能顶原来的三个。
生2:我的机器人手和脚都能伸长,摘果子更快。
师:有机器人的地方真是太奇妙了,你们愿意发明你们心目中的机器人吗? 生异口同声:愿意。师: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和老师来一起发明机器人吧......这时教室里几乎沸腾了,所有的话匣子都打开了,同学们不约而同的开始小组内交流。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情绪都被感染了,快乐地交流着。“我想发明一种环保机器人,它可以自动的净化环境,是我们的地球变得更美......;我想发明一种机器人它可以给我干家务、给我按摩、随时调节我的心情,让我每天都快乐......;我发明的机器人小巧玲珑,可以放在车里,帮我自动开车,调节车内温度,查询路线......”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和他们一起交流,并肯定他们的想法。
第二节课我布置了当堂写《你想发明的一种机器人》,许多同学纷纷动笔,写的津津有味,时而脸上流露出神气的表情。那篇作文不但完成得快而且写得好,在那片作文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同学们想象力的丰富,也感受到了孩子们潜在的童趣。
四、课后反思:
这节课学生主动参与性很高,课文的内容虽然离孩子们较远,但内容的生动和趣味符合孩子的心理,我采用主动探究式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给学生充分交流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读自悟——交流探究,使整节课环环相扣,有效地抓住了重点,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要求,是发明和创造的动力,最后我让学生畅谈设想通过各种造型、各种功能的机器人图片,使整个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意犹未尽。
其实让我感受最大的不仅仅是课堂,而是让我学会了一种调动孩子作文兴趣的方法,作文不一定要放在作文课上讲,也不一定要费很大的力气找一些课外的资料,其实书上的文章也是一种素材,如果恰当的引导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只要是能让学生思维活起来,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的问题就是好问题,教师只需从整体上把握,不拘小节,任由学生展现表达,张扬个性,而更重要的是酣畅淋漓的讨论。引领学生寻觅创新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给学生大胆质疑、自由思考、驰骋想象的空间,拓展创新思维,注入开发创新的活力。再就是有了作文的兴趣后,应当堂完成,老师随堂指导并肯定,尤其对那些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学生要和他多交流,激发他的思维,趁热打铁,让学生的写作灵感和热情得到回应,以便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满足,逐渐克服作文难写的心理障碍。
作文的兴趣从何而来,我认为只要我们能引领学生寻觅创新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给学生大胆质疑、自由思考、驰骋想象的空间,拓展创新思维,注入开发创新的活力,让学生们爱上交流,有话可说,让学生的写作灵感和热情及时得到回应,让习作贴近孩子的生活。我想孩子们会走近习作,爱上习作。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案例,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1. 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电脑的神奇;3.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三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单元主题:科学技术 24* 果园机器人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
《果园机器人》 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果园机器人》展现了现代科技......
24 果园机器人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