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忍中的悲鸣——《为奴隶的母亲》_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8:28: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隐忍中的悲鸣——《为奴隶的母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隐忍中的悲鸣——《为奴隶的母亲》

1930年3月,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在《萌芽》月刊上发表。这是一篇具有鲜明反封建倾问和较高艺术成就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标志着柔石在创作上已经成熟。《为奴隶的母亲》以深挚沉郁的感情、准确凝炼的语言诉述了一个令人震颤的典妻的故事。在短短的篇幅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被损害、被侮辱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是一个连名字也不为世人所知的贫苦妇女,人们称她为春宝娘。迫于生活的艰难,被丈夫典给邻村的一个当过秀才的地主作临时妻子,充当泄欲育子的工具,过着寄人篱下、任人摆布的屈辱生活。当她为地主生了儿子,典期一满,便被无情地逐出门外。回到家等待他的是春宝陌生的眼光和对秋宝无尽的思念。

小说的出色之处,在于不是浮光掠影地铺陈生活现象,而是以艺术的慧眼去洞察社会生活的底蕴和人物心灵的堂奥,突出地表现典妻制度给劳动妇女所造成的难以名状的精神虐杀和心灵创伤。整部小说贯穿了一种巨大的悲鸣和人道主义关怀,和前两部小说相比,这篇小说的艺术思想更显高一层,人道主义的写作也更为隐忍,却更深沉有力。人道主义不仅是揭露的武器,且跟中国文化结合形成了一种更隐忍的新的显现形式。

之前的作品,如《三姐妹》或《人鬼和他底妻》过多渲染了人的生理因素或心理因素造成了苦难,《为奴隶的母亲》却展现了农村中阶级剥削、阶级对立的严酷现实,且进而揭示了酿成人间惨剧的社会原因。就认识高度与社会视野而言,从咀嚼知识者一己的悲欢,发展到将他们显于时代熔炉经受捶炼;就思想倾向与题材范畴而言,从小知识分子群平庸、纷繁的感情胶着中脱茧而出,开始移向堪当中国脊梁的劳苦大众;就深化主题与摘示本质而言,从渲染悲剧成因的生理、心理因素,提高到挖掘病态社会的症结在于产酷的阶级时立。

1.被抑制的人性

“典妻”是存在于部分农村中的一个陋习,它造成夫妻分隔、母子离散,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生活的艰辛让丈夫和妻子不得不丧失为人的起码尊严,人性和人道被任意践踏、蹂躏。柔石正是从这一点契入,以人道主义的立场来完成小说的创作。作品里的春宝娘是作者寄予了深切同情和人道关怀的农村妇女。她勤劳善良但却一生不幸,被典前忍受着丈夫的虐待,被典后除了承担繁重的劳作外还要对秀才娘子忍气吞声,承受人格上的摧残。

对此柔石并没有加以浓墨重彩的描绘,而是别开生面地选取了“母爱”这个原始的人类本性,通过它去反观“典妻”制度对人道的摧残。

场景一:春宝娘出典前夕的场面描写是极其感人的。作品并没有写她痛哭流涕或责怪辱骂,也没有写她抱住儿子难舍难分,而是侧重揭示她内在的思想感情。“„„她却一夜不曾睡。她先将春宝底几件破衣服都修补好,春将完了,夏将到了,可是她,连孩子冬天用的破烂棉袄都拿出来,移交给他底父亲——实在他已经睡去了。以后,她坐在他底旁边,想对他说几句话,可是长夜是迟延着过去,她底话一句也说不出,而且,她大着胆向他叫了几声,发了几个听不清楚地音,声音在他底耳外,她也就睡下不说了。”她给儿子穿衣服时,再三叮嘱,“宝宝好好在家里,不要哭,免得你爸爸打你,以后妈妈常买糖果来„„”。孩子不懂事竟唱起来,“她在他的唇边吻了一吻,”又说:“不要唱,你爸爸被你唱醒了。” 这段描写把一颗为奴隶的母亲的善良的心捧在我们面前了。她没有怨天尤人,也不去考虑自己今后的遭遇,只是默默地,默默地做着只有一个善良的母亲才会想

到的事情,她是母亲,她为儿子奉献着伟大的每爱;她又是奴隶,为儿子和丈夫的生存去出卖自己的身体。

场景二:当得知春宝生病了,妇人一直牵挂着,精神上极度忧心竭虑,“一天天的黄瘦下去了。没有精彩的光芒在他底眼睛里起来,„„她很想得到一个关于‘春宝的身体已复原’的消息,可是消息总没有;他也想借两元钱或买些糖果去,方便的客人又没有„„”

“典妻”典卖了她的身体,但作为母亲的人性却永远泯灭不了。这段描写将作为一个母亲最基本的权利——照顾生病的孩子,春宝娘却享有不了,冷静的叙述中贯穿了对自然人性被抑制者的极大的人道关怀。

柔石以无比冷峻和痛楚的笔墨向我们揭示:春宝娘这个一辈子都活在别人意志里的女人,对她而言最真实的就是对孩子的无尽牵挂。母亲和孩子在一起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但在春宝娘来说却成为了一种奢求:孩子被从她身边夺走,春宝已经对她陌生;秋宝注定也会忘了她的存在。对春宝娘这样的母亲,母性使她弥散出人性的最后一抹光彩,失去了,她只是一副空洞的躯壳。对这种制度的批判在巨大的人道回响中自然生成。

2.真实的人性

《为奴隶的母亲》在深刻而细腻地刻划春宝娘的形象的同时,也相当生动地刻划了几个次要人物的形象。而且柔石并没有简单地用阶级论的观点去图解笔下的人事,小说中的秀才和秀才娘子虽然是反面角色,但他们绝不是一个“恶”字就能概括的。秀才自负而迂腐、虚伪而又惧内;秀才娘子专断而刻薄、迷信而好妒。柔石用了不少文字来表现他们的意识和行为,在他笔端恶的属性是融合在人物具体的思想性格之中的,而不是表现为一种外在的阶级立场的符号或表征。

比如对秀才形象的描写,小说并没有把他写成一个极端残酷的恶人,让他干出通常概念中的地主所干的恶毒的,不堪入耳的坏事。作品中的秀才只是那个社会里的一个普通的小地主,他并不虐待这个“典妻”,相反,在妇人怀孕的时候,他还象爱护工具一样地温存地爱护过她。再如对秀才妻子的描写,作品也没有简单地给她一副黄世仁的母亲似的面孔。由于她受着“三从四德”的封建传统观念的支配,对于这个典来的妇女既妒忌,厌恨,又要强颜欢悦、不露声色。作品在处理这个人物时主要的不是写她对这个妇女的公开的欺侮,而是在较多的场合暴露她的伪善的关怀,遮人耳目的伎俩。比如她对妇人说:“我的衣服怎么要你洗呢?就是你自已的衣服,也可叫黄妈洗的。”可是接着又说:“妹妹呀,你最好到猪栏里去看一看,那两只猪为什么这样喁喁叫的,或者因为没有吃饱罢„„”。在妇人离开时,长工黄妈问她是否照妇人来时一样“叫一顶轿子送她去么?”秀才妻子手里捻着念佛珠说:“走走好罢,到那边轿钱是那边付的,她又哪里有钱呢?„„她的脚比我大,半天可以到了。”而且秀才给妇人一些小恩小惠也要背着她的妻。如此等等,这个秀才妻子的伪善的面目暴露出来了。我们不能不赞赏作者这种刻划人物的高明手段。

3.人性和文化的双重建构

在《为奴隶的母亲》的人物身上,不仅可以看到真实的人性,且作者将人性和中国文化结合,我们可以发现更深刻的内涵,并直指中国文化的层面。文中的秀才显然是一个考取功名后留在乡间安享富足生活的地主,他一方面对自己的生活充满自得;另一方面对于秀才的地位又十分看重,常常摆出一副文人的腔调,高兴时来个所谓的灯下读《诗经》,在为儿子取名时甚至还要翻出《易经》、《书经》去查找好字眼。矛盾的心态、双重的身份,使秀才表现得既虚假滑稽,又让人觉

得真实,因为他无形中概括了中国一部分传统文人的精神思想和文化取向。还有秀才娘子,一个生活在封建时代的正妻形象,在春宝娘刚进门时她作出过宽宏大量的姿态,可不久就被醋意冲撞得消失殆尽。践踏妾室或是典妻以维护妻的尊严和地位是秀才娘子的独特心理,它不妨也可看作是封建正统文化和道德观念在民间的一种折射反映。正因融合了人性和文化的双重内容,故而《为奴隶的母亲》显示出了不同于一般的厚重感,其成就及其内涵甚至高于中篇小说《二月》之上。这标志着柔石的小说创作至此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4.悲剧倾向的传承和发展

某种意思上讲春宝娘与祥林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勤劳朴实,善良安分,对生活的要求低微,但灾难和打击却接连不断。小说着重描写了春宝娘精神上所受的折磨。三年前,她的丈夫将悲惨的抉择摆在她面前:去不去?三年后,又一个问题又摆在她面前:回不回?三年前,她舍不得孩子春宝,却无力反抗;三年后,在秀才家生下孩子秋宝,却又被迫回家。无论哪个时期,她都生活在矛盾中,生活在“不情愿”中,生活在折磨的痛苦中。然而,这样一个性格软弱的妇女又如何能不被命运摆弄呢?看起来她一直在顺从命运,但事实上她一直在选择命运。她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命运,她所处的社会决定了她的命运。

柔石在不同阶段的小说中,都以人道主义的立场或表现为对人性的关注、揭示人性的深广,或是对美好事物和善良人们的赞美,或是表达对弱者的深切同情。悲剧作为人类审美的基本形态之一,往往比喜剧来得更深刻,更容易引起人们情感上思想上的倾向。用鲁迅对悲剧的定义,“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个人看”。这三部小说就有这样的毁灭过程。《为奴隶的母亲》中春宝娘最基本的母亲权力被万恶的“典妻”剥夺了,是封建制度的不合理酿造了这场悲剧。在这些小说中“美好”和“被破坏”之间让人产生了情感的错位拉张,从而增强了阅读情感的体验,同时融入了作者不断深入地思考和挖掘。

有所不同的是作者笔下的那些“美好”,越来越贴近最自然的人性,这让人道主义的体验越来越深刻,强化了人道意识。母性是人最本性的,越是普通的人性的不到满足,美好和破坏之间的张力越大。

为奴隶的母亲

为奴隶的母亲——评析《小姨多鹤》中两个悲剧女人的命运她在日本战败后,从满洲垦荒开拓团里死里逃生,她后来沦为张家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她没有任何名分和尊严可言,她只是一辈子......

为奴隶的母亲

《为奴隶的母亲》是柔石最优秀的短篇小说。有些研究者指出−“小说在深刻揭示社会问题时抛弃了一般常用的选择题材的方法”,“而是抓住了病态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典......

读《为奴隶的母亲》有感

读《为奴隶的母亲》有感读《为奴隶的母亲》有感李冬枚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是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由于离家较远加上学习上的原因,我并没有回去陪老妈子过节,尽管那晚我们......

读《为奴隶的母亲》有感

读《为奴隶的母亲》有感李冬枚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是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由于离家较远加上学习上的原因,我并没有回去陪老妈子过节,尽管那晚我们聊了一个小时左右的电话......

观《为奴隶的母亲》有感

教科院09初等教育2班15号李欣蓉2009018215看《为奴隶的母亲》有感——她只不过是一个可怜可悲又可恨的女人罢了有那么一个时代,鲁迅先生形容之:“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且坐......

下载隐忍中的悲鸣——《为奴隶的母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隐忍中的悲鸣——《为奴隶的母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