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海的歌_1大海的歌课文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8:24: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1 大海的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大海的歌课文”。

大海的歌

【内容简析】

这是一组儿童诗,由《天和海》《海上的风》和《大海睡了》三首组成。三首诗都是写大海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手法描写了大海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这组诗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易读易诵。

【设计理念】

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借助音像资料,让学生对大海的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大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1.认识“纹、潮”等8个生字,会写 “纹、映”等I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深入理解全诗,了解大海的特点。

4.在学习中感受大海的美,激发对大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大海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及赞美之情。【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关于大海的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时间】

2-3 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或听说过大海吗?在你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一起跟着作者到海边走走,好吗?(揭示课题,板书:大海的歌)二 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从本课三首诗中,各了解到了大海的哪些特点。

3.小组讨论。

4.指名回答,随机指导。《天和海》写了大海神奇的蓝色。《海上的风》写微风吹动

大海时荡起的无数浪花;大海还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吹狂风时,大海会掀起滔天的巨浪,发出巨大的吼声。《大海睡了》写了深夜里,倒映着月亮和星星的大海平静极了。

三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认识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只要能很好地记住生字,就给予肯定。

4.指名朗读每首诗,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5.齐读全诗。

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纹、映、仰”左窄右宽,“仰”的中间部分不要加点。

五 作业

1.抄写字词。

2.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上课时间: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 检查朗读,引入新课

1.指名朗读全诗,要求读通读顺。

2.全班评议。

3.齐读全诗。

二 感情朗读,感悟理解

1.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自由朗读。

(同学们,人是有喜怒哀乐的,当你高兴的时候,说话的语气是欢快的;当你生气、愤怒的时候,说话的语气却是恶狠狠的、可怕的,对吗?其实,大海也有喜怒哀乐,你相信吗?只要你用心读读课文,细心体会一下,它就会告诉你了。)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自由朗读。

3.说说自己在朗读中想象到什么,体会到什么,尝试用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

4.小组互读,相互评议。

5.全班归纳;教师随机指导反复朗读。

(读 《天和海》时读出欢快的语调;第一小节四个“蓝色”要重读,读出作者对大海神奇的蓝色的喜欢;第三小节要读出惊讶的语气,读出作者梦幻般的联想。读《海上的风》时第一小节应读出轻柔欢乐的语调,第四小节则语调激烈高昂,读出大海磅礴的气势。读《大海睡了》时应用缓慢、轻柔的语气,读出大海的宁静。)

6.配乐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 细读体会,质疑问难

1.细读课文,在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下打上重点号,仔细体会,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或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与同学交流解决,不能解决的可以提问。

2.学生质疑,教师随机指导难点。四 拓展延伸,展示成果 1.再次品读诗《海上的风》。2.仿照《海上的风》写一节诗。

3.学生展示成果,互相评价。五 激情总结,激励探索

大海不仅有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美丽的贝壳、欢快飞翔的海鸥,海底还有许多丰富的资源,正等待着同学们学好本领,去探索,去发掘呢!(边播放大海景物的录像边总结。)六 作业

1.把仿照《海上的风》写的二节诗,读给父母听。2.完成课后的词语花篮。【同步练习】

比一比,在组词

文()

映()

睡()

纹()

英()

垂()仰()

春()

凡()迎()

奏()

帆()二

连一连。

翻滚奔腾的鱼群

轻轻的海 来往穿梭的鼾声

无边的潮声

睡熟的波流

绽开的浪花 三

写反义词。

睡()

笑()

深夜()天()

来()

送走()四

照样子写句子

海上的风是琴师,他一来,就奏出万种乐曲。

五 把你喜欢的一首诗默写下来。上课时间: 课后反思:

帽子和鸟窝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翔翔和小伙伴们在草地玩耍时,把帽子丢在了草地上,结果帽子被松鼠带到了高高的松树上,他们发现鸟儿要在帽子里做窝,就决定把帽子送给鸟儿的事。文章旨在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保护自然。【设计理念】

本文故事性强,富于童趣,贴近儿童的生活,道理也易懂,学生乐意读。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中学习。【教学目标】

1.认识“嚷、绸”等7个生字,会写“帽、坡”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翔翔和小伙伴们为什么决定把帽子送给鸟儿。【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等。【教学时间】

2-3 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学,到课文中找答案。二 细听录音,整体感如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只要大致说清楚就给予肯定,说不完整的请其他同学帮助补充)。

3.归纳:课文讲的是翔翔的帽子丢在草地上,结果被松鼠带到了松树上,鸟儿要在帽子里做窝,翔翔就决定把帽子送给鸟儿做窝的事。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其他同学边听边圈出本课生字。

2.学生自由学习生字,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记字。

3.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4.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区别“篮”和“篮”、“耍”和“要”的字形。

“帽”字右上不要写成 “曰”或 “日”字,它的中间一横和最后 一横都与左右竖画相离。

“慌”字不要多写一点,“竿”字第二横比第一横长。五 作业

1.抄写字词。2.朗读课文。上课时间: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 检查朗读,引入新课

1.指名朗读各段课文。2.师生评议。

二 质疑问难,感悟体会

1.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教师梳理问题。

(1)翔翔想拿回帽子吗?从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找出来读读,想想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2)翔翔那么喜欢他的帽子,却为什么要把帽子送给鸟儿 做窝?此时他是怎样想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从 “惊叫”“无可奈何”等词语可以看出翔翘急于拿回帽子,心里很着急,原因也许是他很喜欢这顶帽子,也许是他害怕妈妈责备,也许是帽子有特别的意义……

翔翔的确爱自己的帽子,可是他更爱鸟儿,帽子能帮助鸟儿做一个舒适的窝,这使翔翔感到高兴和自豪。)4.重点指导朗读两个句子。

(1)翔翔一摸脑袋,惊叫起来:“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 上了!”(要读出着急的语气。)

(2)翔翔说:“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要 读出高兴、自豪的语气。)

5.提问:在这两个句子的对比中,我们更能体会到翔翔是 个怎样的孩子?(爱护鸟儿、保护动物的好孩子。)

三 感情朗读,深层理解

1.课文里有许多写得很有趣的句子,这些句子既具体又生动,你能找出来吗?找出来多读几遍,能背下来就更好。

2.学生读文找句,教师随机指导。

3.你喜欢翔翔和他的小伙伴吗?为什么?

4.总结延伸: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关心它们,爱 护它们。翔翔用自己的帽子为鸟儿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窝,你们要为鸟儿做些什么呢?

5.学生发表意见,教师给予肯定;四 作业

1.朗读课文。

2.为鸟儿做一件好事。【同步练习】

请在正确的读音上打对号

慌(huang huan)

缠(chan can)

坡(po

bo)孵(hu

fu)

吊(dao

diao)

鼠(shu

su)二

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球

花()

()色

()子

竿

竹()

()净 钓鱼()晒鱼()

仿写词语。

痛痛快快()

()

()自言自语

()

()

()讨论讨论

()

()

()四

想一想,写一写。

如果在回家的路上,你看到一个小男孩儿抓着一只小鸟,正拔它的羽毛,你会怎样做?用一段话写下来。上课时间: 课后反思: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3.吹泡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并掌握“游戏、容易、木碗、飘游、扇子、浮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3.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2.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学习1——3自然段。

2.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3.会写“戏、易、碗、根、飘、扇”六个生字。

一、谈话激趣,提示课题。

1.你们平时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2.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说说课文主要是写什么的。

3.认识生字。画出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4.检查识字情况。

三、学习1——3自然段。

1.指名读1——3段,说说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2.说说作者小时侯是怎样玩吹泡泡的。

(1)自由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看看作者小时侯是怎样玩吹泡泡的,在书中做出记号。

(2)用自己的话说说吹泡泡的过程,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全班说。(3)讨论:文中哪些词用得好?说说为什么用得好。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四、巩固字词,书写生字。上课时间: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4、5自然段。体会吹泡泡的乐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3.会写“浮、若、散、夕、越、骄、傲”7个生字。

一、复习导入。1.复习字词。

2.说说作者小时侯是怎样玩吹泡泡的。

二、学习4、5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4、5段,思考:冰心奶奶小时侯为什么最爱玩吹泡泡的游戏? 2.学生感情读4、5段。

3.课文里有好些句子,写了美丽、神奇的肥皂泡,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出来。然后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4.体会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三、感情读全文,体会作者吹泡泡的快乐。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说一说自己最爱玩的游戏,注意要把玩的过程说具体。

作业设计

一、给下面的字加上一个偏旁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语。

又+(戈)=(戏)→(游戏)

右+()=()→()

羽+()=()→()

票+()=()→()

乔+()=()→()

二、认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填空。

这段话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的:

第一句先写_________________,然后第二句写_________________,第三句再写_________________,最后第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上课时间: 课后反思: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4.沙滩上的童话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扔、趣、堡、筑、魔、攻、驶、药,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学习小朋友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趣。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课题

1.师板书:童话(并简介童话)同学们喜欢看童话吗?你们看过哪些童话? 2.板书课题:沙滩上的童话(齐读课题)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沙滩上怎么会有童话?童话怎么会在沙滩上呢?)

二、初读课文,渗透识字方法,整体感知

1.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确。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3.全班交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和识字经验,采用生动有趣的记字方法。4.再读课文,说说孩子们在沙滩上编织了一个什么童话。

三、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快乐天地”在哪儿?我们为什么称它为“快乐天地”?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用读声表达你对这个地方的喜欢。

2.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活动”?是怎样做的?我们编织了一个什么童话?(理解“编织”。)师引读。

3.学习文中救出公主部分内容

(1)指名读(评议)用自己体会的感情比赛朗读。(抓住“趴”、“四面八方”、“挖呀、挖呀”、“欢呼”;“终于”、“一„„就”等词语来朗读体会小朋友心地纯善。“我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了公主。”排比句写出了孩子们战胜邪恶、赢得胜利的无比兴奋的心情。指导朗读)

(2)孩子们的故事是真的吗?妈妈为什么会被我们当作是公主? 4.学习文中找到公主部分内容

(1)听老师朗读18自然段,学生思考:妈妈怎么会出现在身后?妈妈为什么开心地笑了?

(2)练习分角色朗读,指名朗读.5.你们觉得课文中的小朋友们可爱吗?为什么?

四、课外拓展延伸

1.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童话故事讲给同学门听。2.自己编一个童话故事。板书设计:

4.沙滩上的童话

快乐天地 垒筑城堡

童心童趣 编织童话 作业设计

一、读读下面的段落,想想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试着想象“城堡”的样子。

在沙滩上,我们垒起城堡,城堡周围筑起围墙,围墙外再插上干树枝,那是我们的树。

二、想一想,课文中,“我们”为什么会把妈妈当做救出来的“公主”呢?请试着和同学们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上课时间: 课后反思: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感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珍惜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2.复习本单元所学生字,了解足字旁的意思,练习说话。3.培养认真审题,做题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1.认真阅读短文,激发阅读兴趣。

2.进行说话训练,激发学生想说的愿望。教具准备: 小黑板

挂图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完成练习题。

2.认真阅读短文,激发阅读兴趣。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投影书中的图片

认真观察,了解衣字旁和示字旁的意思。(2)写出带有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字。比比谁写的多。2读词语,说词语。

(1)投影书中的词语。读一读,(个人读,齐读)

尾巴长长的牛角尖尖的泡泡圆圆的(2)照样子,说词语。3读句子,写句子。(!)朗读句子。(3)写句子。

(二)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宿新市徐公店》 1.借助拼音读通古诗。2.指名朗读古诗。3.理解古诗的意思。4.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5.练习背诵。

(三)阅读平台 阅读《快乐的回忆》 1.认真阅读短文。(1)自由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2)分自然段朗读短文,读正确,读流利。(3)说说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说话练习

贴鸡毛多有趣啊!请你按顺序说一说这个游戏怎样玩儿。(1)个人练习说话。

(2)分小组说,同学之间相互评议。(3)各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说。(4)师生共同评议。上课时间: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以“玩儿”为主题,开展一次活动。2.在玩儿中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场面。3.练习说话,把说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段话。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

同学们都喜欢玩儿,也一定玩儿的很开心。那么我们就用“玩儿做话题,开展一次活动吧。

板书:玩儿得真开心(二)提出活动要求

1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商量大家玩儿什么,怎么玩。2玩儿中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当时的场面。3开展活动(三)练习说话。

1各组汇报玩儿的是什么,怎么玩儿的。

2在游戏过程中,人物有哪些动作?什么表情?场面如何? 3分小组练习说话。4请同学在全班说。全班共同评议。(四)练习写话

把说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段话。上课时间: 课后反思:

5山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识记。

2、质疑导读,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识字学词,初读课文。

1、出示生词。

(1)、指名认读,评议。

(2)、齐读词语。

(3)、从词中抽出生字,认读,开火车扩词。

(4)、学生自由介绍记识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雀、肯”。

2、学生自主分段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同桌合作,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质疑导读,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你们见过山雀吗?他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文中哪个地方为我们介绍了山雀的样子?请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反馈,读句子。

观察图,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珑。

学生有感情齐读句子。

2、“我”是怎么发现两只灰雀的?

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

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

3、这两只灰雀在干什么呢?他们干得怎么样?

指名反馈,介绍、交流。

理解“起劲”的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干得起劲?

引导体会山雀找虫子时的专注、卖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

3、看到山雀如此起劲地凿树干找虫子,“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后半段内容。

指名发言。

理解词语:一动不动、纹丝不动、像死了似的。

议一议:山雀真的死了吗?它为什么装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总结课堂,鼓励阅读。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小巧玲珑的山雀太惹人喜爱,它们凭借自己的劳动找虫子吃来填饱肚子。当它们遇到危险无法逃离时,就装死来蒙骗对方,以求逃过一劫,真是聪明到家了。

4、鼓励阅读。

三、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

继续阅读课文。上课时间: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读懂山雀的对话,弄清“我”的猜想的根据。]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山雀的喜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仿照课文,进行观察、仿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字游戏。

2、指名反馈: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与了解。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三段。

二、抓住山雀的语言,弄清“我”的猜想。

1、学生自由读第4——17自然段,要求用“——”画出自由的山雀说的话,用曲线画出拘禁中的山雀说的话。

2、指名反馈,读一读找出的语句。

3、集体评议,纠正补充。

4、全班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5、引导体会:你从山雀说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6、学生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直接读两只山雀说的话。

7、教师质疑,引导弄清作者猜想的根据,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以及山雀的聪明、机智、团结互助。

(1)山雀真的会说话吗?课文中出现的这些山雀的语言是哪儿来的?

(2)联系上下文,看看文中我是根据什么猜出山雀的对话的。

(3)指名反馈,抓住山雀第一次说的话做具体地示范性的指导体会。

8、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三、总结课堂,拓展仿写。

1、小小的山雀有着高尚的心灵和美好的品质,它们勤劳、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而文中的我更是通过耐心到观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小山雀都成了能够说话,能够沟通的可爱的小精灵。

2、拓展仿写。不止小山雀,其实许多动物都是通过叫声以及动作来代表语言,向同伴或人类表达它们的想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作业设计

一、填空。

1、“瓦”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这个字的第二笔是(),最后一笔是()。

2、“警”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二、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横线上。

我用望远镜耐心地观察它们,直到后来一只山雀只剩下尾巴露在外面。这时我悄悄地从后面绕过去,偷偷地走到露出小尾巴的那个地方,用手掌堵住了窟窿。

从带点的词语可以看出,“我”观察山雀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课时间: 课后反思:

6、蜗牛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触”等10个生字,会写“邻、居”等14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蜗牛那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使学生养成不怕困难挫折、勇于登攀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蜗牛如何爬墙及体会蜗牛那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一、猜谜语,谈蜗牛,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谜面:说牛不是牛,胆子非常小,住在圆圆房,走路慢吞吞。

2、生猜。(蜗牛)

3、组织谈话,初步认识蜗牛:大家见过蜗牛吗?它长什么样的?它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学生畅所欲言,介绍、交流。

5、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逐段阅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画出生字新词,认一认,记一记,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

2、指名分段读课文,集体纠错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追问: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蜗牛?分别介绍了蜗牛什么?  指名反馈,评议。

 教师引导感知文章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蜗牛的外形,体会蜗牛的胆小、谨慎

1、自由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说说哪些地方点出了课文描写的是作者的回忆?(1)、指名反馈。(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3、教师导读:那作者记忆中的蜗牛是什么样的呢?(1)、指名从文中找出语句来介绍蜗牛的样子。(2)、讨论:从作者的这些介绍中,你感受到蜗牛的什么特点?(胆小,谨慎)(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4)、引导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性,文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蜗牛胆小、谨慎的特点?

五、课堂总结,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1、教师总结:蜗牛小心翼翼地在墙角里、草丛中、树枝上生活着,它的胆小是被大家公认的特点,然而作者却把它的一举一动写得这么生动、具体,是为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表达的准确;感受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词。

2、找蜗牛,观察它的样子及爬行时的表现。上课时间: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文的生字新词。

2、说说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的哪几部分内容?从中你对蜗牛有了哪些了解?(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导入:是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3自然段的内容,认识了蜗牛的外形特点,还感受到它的胆小、谨慎,有很高的警惕性,难怪作者嘿嘿地笑它是胆小鬼。那蜗牛真的是一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吗?

二、读文、讨论、交流,感受蜗牛的坚强。

1、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

2、找出段中具体描写蜗牛爬墙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指名反馈,评议。

4、认真地读一读找出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同桌讨论讨论,从这些句子中尼体会到了什么?

5、反馈,交流,引导体会蜗牛的表现,感受蜗牛的品质。句(1)、它爬的慢极了,脖子伸得老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着。①、体会蜗牛爬墙的艰难,理解文中的比喻句。②、联系上文“在垂直平面上爬行”,感受蜗牛不畏艰险的品质。③、练习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的第1—3句话。句(2)、我以为他会畏惧,会退缩,会放弃爬墙的努力,然而,他又爬上了墙壁,一点儿一点地努力往上挪动着。①、联系上文,说说“我”为什么以为它会畏惧、会退缩,会放弃爬墙的努力? 生说 ②、然而,蜗牛却是怎么表现的?

 理解“又、一点儿一点儿、努力、挪动”,体会蜗牛重新爬墙的认真、努力、艰难,感受蜗牛不怕失败,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伟大精神。

 理解然而,说明蜗牛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从而使“我由开始嘲笑它胆小,再到看它爬墙不耐烦,最后却不由得敬佩起它来。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中的第5—9句话。

6、教师质疑:经过不懈努力,蜗牛最后成功了吗? ⑴、指名反馈。⑵、引读课文第4自然段第10句话,理解“终于、几十分钟、长途跋涉,体会蜗牛取得成功多么不容易。⑶、引读课文第4自然段第11句话,体会蜗牛取得成功的喜悦。

7、引导学生根据蜗牛爬墙的表现,谈谈自己对:“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理解。

8、教师小结,三、总结课堂,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 ⒈、教师总结:作者怀着对蜗牛的喜爱之情,通过仔细的观察,通过具体、生动的介绍,让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了蜗牛,更深刻地感受到蜗牛的可爱。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

⑴ 观察时要看静态,还要观察动态。⑵ 观察时不仅要看事物的整体,还要观察每个部位的样子。⑶ 观察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4、教师小结:只要你学会了观察的方法,用心地去观察一个事物,相信你会和文中的作者一样有很多收获,有很多新发现。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从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用学习的观察方法,来观察你身边的一种小动物。上课时间: 课后反思:

7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狐、威、茂”等10个生字,会写这些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故事。理解寓意,并从中受到教育。

3、分角色朗读、表演寓言。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寓言?谁能说说什么叫寓言?板书“寓言”

2、导入新课《狐假虎威》。齐读课文,让我们看看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写什么。

3、范读课文。

4、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关键词语板书。)

2、指名读第1自然段。老虎来了,狐狸紧不紧张?(紧张)大家再来读一读,看谁的朗读能令大家感到紧张。从文中哪个词语看出来?(窜过)

3、谁能说说窜过的意思。

4、默读2—6自然段,用不同的线段画出老虎和狐狸的对话,并试读。⑴、反复朗读老虎和狐狸的对话。⑵、分别找出描写狐狸和老虎神态、动作的词语。同桌讨论,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⑶、应该怎样读狐狸和老虎之间的对话?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你最喜爱的句子。⑷、小组内练读,看谁读得好!⑸、分角色朗读。

5、老师范读第7、8自然段。学生有表情的朗读。①、给句子填上词语。()野兽()吓得撒腿就跑。并说说用上括号中的词语好在哪里?

②、这时老虎会想些什么?你体会到什么?(老虎上当受骗了。)

③、想一想:为什么狐狸和往常不一样?往常的狐狸又是怎么样的?(把你知道的和同桌交流交流。)

6、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模拟情景,角色体验

1、师生共乐。一学生朗读,另外几个学生自选角色,分别饰演狐狸、狮子、老虎、小鹿、野猪进行表演。老师和其它学生做观众。

2、观众采访演员。如问小鹿:你为什么要跑,怕谁呀!

四、拓展训练,体验成功

1、回读课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真本领。

2、思想教育。你们喜欢狐狸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自由答。(我们要学狐狸与坏人斗争的聪明机智,不要学狐狸的虚伪狡猾。)

3、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评选“故事大王”“最佳创意奖”等奖项。提示:后来,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 上课时间: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实物激趣,整体感知

1、出示“河蚌、鹬”图片,板书课题

2、经过预习,知道什么?

3、初读课文,疏通文章脉络。

自读课文,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讲的是一种长嘴的水鸟鹬和蚌相互争斗,老鱼翁正好把它们一起捉走了。)

4、自由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

二、反复朗读,感悟寓意

1、齐读第1、2自然段,文段写了鹬和蚌,它们分别想什么?也许会说什么?交流。它们的心情怎样?

2、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为什么?应该怎样读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指导读。(演示蚌壳合上、张开。)

3、指名读3、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持)这两段写得很生动,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味道?

用词概括它们之间的争持状态?(争执不下、针锋相对)

3、教师范读第5自然段:鹬蚌互相争持,后果会怎样?(鹬蚌精疲力竭,被渔夫捉走了。)本段哪个词用的最精彩?“引导理解毫不费力。”

三、演活课文,理解寓意

1、小组内自选角色,表演读(加入表情、动作),组内互评互说。指出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表演的兴趣。

2、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3、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小结: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讨论交流。(比喻双方争执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告诉我们做事要顾全大局,不要因小失大。)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含有相同意思的成语还有哪些?(坐山观虎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如果你们是鹬和蚌,应该怎样做才不会被打鱼的人捉走?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上课时间: 课后反思:

8、好伙伴

教学目标:

1、认识“巡、逻”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4、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懂得人与动物是好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懂得爱护动物。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伙伴间的情谊以及动物的灵性。

2、理解马哈多为什么激动得流下眼泪,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质疑

1、板书“好伙伴”,理解“好伙伴”。提问:怎样的朋友才是好伙伴?

2、读课题,质疑。启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3、过渡:是啊,好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瞧一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画出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字音。

巡逻

汪汪叫

拨开

焦急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读议结合,理解感悟

1、朗读课文,思考:谁和谁是好伙伴/

2、乌鸦是怎样与马哈多和猎狗成为好伙伴的?

3、指导学生小组合作,然后师生讨论汇报。

4、出示图片:护林员马哈多愁眉苦脸地坐在地上叹气和乌鸦在焦急地飞来飞去的情景。

启发:马哈多和乌鸦干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它们吗?(预设学生提问:“叔叔,你在担心什么?”“你有什么事不开心”“乌鸦你在天上飞来飞去,有事吗?”)看来同学们都很会关心别人,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5—10自然段,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后来又怎样了。

5、学生朗读文段,画出使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6、学生汇报,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7、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各抒己见。

8、学生汇报,老师小结:乌鸦和猎狗虽然是普通的动物,但是它们却有着人一样的美好情感,有着像兄弟般的情谊。

四、汇读全文,总结收获

1、学生朗读全文。

2、学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预设:我们要爱护动物,我们要关心朋友、帮助朋友。)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或家长听。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把它的故事写下来。上课时间: 课后反思:

小三语文第9课《电脑棋手》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能对电脑产生兴趣,体会使用电脑的乐趣。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电脑棋手是怎样下棋的。

3、掌握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秘、悬,蜡,的字形掌握。

2.品味,研读描写茅以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词语。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书写。

2、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儿电脑吧,那你们和电脑下过棋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和电脑下棋,同学们一定会感兴趣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学习会写的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望尘莫及、规则、风度等词。

(5)扩展词语。

(6)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技”、“矛”、“规”、“虚”。

学生练习书写。

3、学习会认的字

4、认读多音字。

应、着、重

215、积累词语。

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抄在本子上。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上课时间: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与电脑棋手下棋的过程。

3、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把自己用电脑的乐趣跟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2、默读全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和电脑下棋的过程。

二、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自读课文。

(1)读课文,画出喜欢的语句,并在旁边进行批注。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交流。

(1)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2)不理解的语句在小组进行讨论。

3、全班交流,师指导。

三、朗读全文,交流体会

1、朗读全文。

2、组织讨论。

(1)“我”与电脑下棋为什么能反败为胜?

(2)从“我”反败为胜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四、课外廷伸

1、交流用电脑的乐趣。

2、提出在使用电脑中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

五、板书设计电脑棋手

进行对话

按下键钮

照棋谱走——> 败下阵来

走出“怪棋”——> 反败为胜 上课时间: 课后反思:

小三语文第10课《走马灯的奥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秘、悬,蜡,的字形掌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在我国有一位著名桥梁专家。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近代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参加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并任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后又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主要著述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等。他的名字就是茅以升。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茅以升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合作认字:

2.检查认字情况:

抽读卡片,提示易错字。

秘:左边禾木旁,不是木字旁。

蜡:左边虫子旁,不是火字旁。

转:多音字,表示方向变化读三声;表示环绕读四声。

悬:上边是县,不要写成三横。

奥:上边不封口。

3.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5.指导书写:悬

引导观察结构:上长下断;上窄下宽,横间距离要均匀。撇折在中线上。

6.练习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并修改。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质疑(什么是走马灯?奥秘什么意思?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2.默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感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

2.结合同学提出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走马灯的图片;茅以升像;茅以升介绍等。)上课时间: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语句,感受茅以升善于观察和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资料交流:

1.上节课请大家收集了有关的资料。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资料(图片、文字、影象名称等。)

3.结合学生资料出示走马灯图片课件或实物,略读第一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看图了解走马灯的样子。

4.导入: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对茅以升却产生了不平常的影响。通过他的表现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茅以升呢?

二、读课文,再次整体感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

1.指名课文,思考。

2.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3.导读: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分别用不同标记画出相关语句。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你感受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孩子?

2.根据你最想交流的内容自愿组合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安排不同地点.)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

3.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朗读.

(1)感悟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的语句: A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B引导学生品味带点词语,体会其善于观察.

“像磁石”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眼里只有什么?

“仰”“目不转睛”“盯”什么样?表演体会。

C朗读感悟、评议。

D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思考:他看得如此细致,说明他观察得怎样?

(2)感悟感悟描写茅以升勤于动脑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茅以升提出了哪些问题?

◎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学生交流看法后引导朗读。

(3)感悟描写茅以升勇于探索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让学生板书茅以升勇于提问、勇于实践的词语:

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

小结:茅以升不仅观察,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实践验证。所以我们才感受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指板书)

四、总结:

正因为如此,他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大海的歌

大海的歌 教学内容:表演:《大海》、《云》聆听:《大海摇篮》、《海上风暴》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意识。 2......

大海的歌

大海的歌 教学设计:《大海的歌》是第一单元的一组儿童诗。诗中描写了大海的不同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诗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对偶等手法来描写大海,表现......

大海的歌

大海的歌【内容简析】这是一组儿童诗,由《天和海》《海上的风》和《大海睡了》三首组成。三首诗都是写大海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手法描写了大海的特点,表......

大海歌说课稿

大海歌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海歌说......

大海的歌的教案设计

大海的歌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经历理解诗歌的过程。4.激发想象和探究心理。教学重点:学会生字,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下载1  大海的歌word格式文档
下载1 大海的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