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动力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
创新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动力
【文章摘要】成功的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卓越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应付未来社会的挑战。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手段的音乐教学,在学生思维模式形成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了初步的阐述。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必将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创新教育、学习兴趣、和谐氛围、主体地位 【正文】
音乐创造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音乐创造教学在汲取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学科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音乐创造教学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将越来越明确。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在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及创造性地学习。儿童天生就有音乐创造的潜能,而音乐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利用音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唤醒儿童的创造潜能,使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美丽动人的音符世界中,创造性地体验、感受、想像与表现。而创新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培养的。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搭建“音乐创新”的舞台,充分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原动力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然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推动学生创新的一种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创作的动力之源,有了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喜爱音乐,乐于学习音乐。在教学中,教师的设计要生动有趣,富有新意,使音乐教学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并能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才能激发起学生从“不想学” 到“我要学” 的学习兴趣。因此,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原动力。
(一)新教材体现了“动” 中学的思想,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遵循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本着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双基”、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传统体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突出了人文主义思想,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学习音乐,充分体现了“动”中学的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
如在教学《快乐的小熊猫》这节欣赏课时,我想如果这段音乐让低年级的孩子就这样一次听下来,恐怕有一定的难度,原因是乐曲相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太长,学生难以领会其中的音乐意境,不容易进入角色。为此,我截选了《苗岭的早晨》的音乐片段人作为引入,用语言和音乐结合在一起,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欣赏,而我告诉他们要把大家带到大森林里去玩,我想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否产生并发展兴趣,往往受老师的影响。孩子们活跃了,他们仿佛已经身临其境。这时候,我可以很容易的进入课堂。
在引子引出一段优美无比的旋律时,学生想像非常静逸,安祥,阳光洒落的森林初晨。小鸟展翅飞翔之后,活泼的旋律跳出,欢乐的音乐牵动着他们的心,不自觉的也跟着快乐起来。我感觉到孩子们那种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想去做,想去表演,虽然小熊猫的形象不是那么明显,但是音乐已经引起孩子的共鸣,在音乐中他们找到快乐,音乐形象明不明显已经不重要。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让孩子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这样他们才会自觉的有兴趣的去学习。我让学生自己感受这段音乐的意境,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去表现音乐。结果,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准确的用他们的身体语言把这段音乐表现出来。在播放小熊猫骑车的乐段时,我亲身做骑车的动作,希望用我的语言和体态的表演,可以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想像。我引导学生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这段音乐。我调动全体的孩子,让每一个人都置身于场景中,随着音乐做律动。
(二)音乐与多元文化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了音乐与其他相关文化的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在教学《过新年》这首歌曲时,我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过新年的风俗习惯,把自己家乡的新年歌教给所有同学,还可以说几句家乡话,互相祝贺新年,或用家乡话来唱新年歌,以及跳家乡舞,讲讲不同地域的新年文化等。全体同学动手用纸、彩带等分组表现,模拟制作新年道具等等。同时师生还可以一同表现全国各族小朋友共渡新春的喜庆场面,共同学习比较有代表性的舞蹈,如:藏族踢踏舞的舞步、东北大秧歌的舞步、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的动作等,通过对多元文化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各族小朋友载歌载舞、共度佳节的热闹场景,有机地将音乐、文化与生活交织在一起。
二、创设宽松的环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和具有强烈表现欲望的前提是: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自觉地进行“角色” 的转换。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在愉悦的气氛中创新。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是建立平等、信任、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因发于心,故能动心。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与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有关,因而会产生差异,教师应给予尊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宽松的创造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师生共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学生围着老师“转” 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广泛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教学上,我也强调了这一点,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如组织学生欣赏《土耳其进行曲》这堂课,我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欣赏中的疑难问题,我只是启发引导他们可去图书馆借相关的人物传记等资料;可上网查阅,可收集磁带、录像、CD、VCD、与音乐相关的画报、图片、照片等。到了那节课,学生们的自主创新意识与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发挥。首先,在以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为音乐背景的课堂中,他们交流着有关莫扎特的丰富的个人资料,同学们在相互给予的同时,感受着老师为他们准备的莫扎特的音乐肖像。接下来由学生担当讲解的内容令人耳目一新。他们在介绍莫扎特享有“音乐小神童”的故事时,同学们都听得入了迷。
又如在上音乐节奏课时,教师课前可准备一些物品:玻璃杯、易拉罐、筷子、碗盘、铃铛等等放在讲台上。一上课就说:“台上的这些东西,请大家选择几种并利用咱们学过的节奏组织成几首‘小小交响乐’。快快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看谁编制的最和谐动听?”给学生一个兴奋点,使学生在新课伊始就能触及、感知探索目标,萌生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为后续的探索活动培养兴趣。这时,学生脸上流露出好奇、兴奋、渴望的表情,探究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个个象小探索家一样研究着这些物品,在兴致勃勃地摆弄、听听、玩玩的过程中不但加强了节奏的训练,同时也学会了音乐中乐器合作的技巧。我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来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的是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中交流,交流中合作,这个过程正是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这种交流与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合作的意识,与人共处的能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创作的火花。在进行音乐创作活动中,要把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学生编成小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便于交流,便于团结协作。
如我在歌曲《小白船》的歌曲处理时,把学生的座位排成三个方块,进行活动,小组活动的程序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际交流——审美评价。首先老师提出问题:你认为这首歌曲在演唱的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方面有哪些处理方法?除了演唱以外,你认为还可以用哪种形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先开动脑筋,准备好小组讨论的素材,紧接着小组讨论,他可以为每位学生提供发表见解参与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在小组讨论中将个人的见解转化为全组的共识,然后是这个小组根据自己制定的方案进行排练,最后进行汇报评价,每一组都有自己的处理方式,不论是歌曲力度和速度还是演唱形式方面都有见解,甚至还编排了舞蹈,配上了打击乐器,用上了小小指挥家,有的小组学生还自己进行钢琴伴奏,这真是一场小小音乐会,课堂的气氛推到了高潮,每个同学都进行了参与,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自己,为学生主体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宽松环境,表现了个体艺术才华,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
再如,在表演《小红帽》中,有一幕场景:猎人把大灰狼肚皮剖开,解救小红帽和外婆,多数同学借助一件物品表示刀,口中模拟剖开狼肚皮的声响。有一位同学的办法与众不同,他用自己身上穿的衣服,突然拉开拉锁的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像这样的表演方式就是学生通过思考创造出来的,是即兴的、真实的,也具有新意。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捕捉、发现学生的即兴创作成果,及时地进行评价、引导,把这些闪光的成果积累起来,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素材。
儿童具有无拘无束的想像力,如果在音乐教学中不去挖掘和利用这种天然的优势,甚至还有意无意地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那么,本身充满情趣的音乐就变得索然无味,音乐的学科特点也就得不到充分的显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良好个性的形成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发掘其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确定目标,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初步形成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创造”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的理念、新的探索,让我们不断追求音乐课堂创造教学的新天地!参考文献:《中小学音乐教育》
《儿童音乐》 《中小学音乐报》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10篇创新是动力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创新是动力作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
凝聚是基础,创新是动力,进一步促进先进性建设我市在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进程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凝聚实干,创新内容,解决了许多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初干中考时,各校上交中考档案有6000份之多,我先是按号排序;后又变成分号段再排序,足足用了两天时间才做完。次年又遇到交档案,想到去年辛苦,觉得不是办法,便让领导......
强化自身素质 创新服务能力创新是指在掌握和创造新的管理知识基础上,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组织整体的技能,有效的配置、整合和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