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江苏卷2004~诗歌高考题_诗歌高考题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8:06: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高考语文江苏卷2004~诗歌高考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诗歌高考题”。

2004-2011年江苏卷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一、(2004 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戌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苦寒,怨景色单调。

二、(2005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清冷、幽静清冷、幽静

孤单、寂寞

(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为拂绿琴埃”

三、(2006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四、(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远比路途**险恶得多。

五、(2008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答: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六、(2009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答:想当年,到而今。借代。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答: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答: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 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七、(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答:(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八、(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答::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答: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归纳总结:(江苏诗歌考查的主要角度)

高考江苏卷语文作文:语言

江苏:“语言”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语言丰......

高考江苏卷语文作文[材料]

2013年高考江苏卷语文作文: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

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一)

2018年江苏高考模拟卷(一)(含答案及详解)(原创)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

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作文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名师点评2008年高考高分满分作文(江苏卷)【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作文】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

(2004)江苏卷高考诗歌鉴赏(教师版)

(2004-2009)江苏卷高考诗歌鉴赏1.(2004)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

下载高考语文江苏卷2004~诗歌高考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语文江苏卷2004~诗歌高考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