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下册3月质检考试题_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7:54: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届高三语文下册3月质检考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场口中学2011年三月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应用(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静谧(mì).B.莅(lì)临 .C.扼(é)要 .D.背(bēi)负 .

载(zài)体

发酵(jiào).手腕(wàn).差(chā)池 .

装 模(mó)作样 .瞠(chēng)目结舌 .

丰盈腴(yú)美 .

刚愎(bì)自用 .

返璞(pú)归真 .兴(xìng)师动众 .矫(jiǎo)揉造作 .

逡(jūn)巡不前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知,使人陷进对是非善恶的无休止的冷漠和麻木之中。A.最令人焦灼的莫过于腐败的大肆蔓延,时刻都在消蚀着社会公正的根基,蚕食着人的良B.这个人失去双手,正用嘴衔着毛笔在地上写字。一笔一画写得很认真,由于写字用力大,他的脸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滴下。他每写完一个字,就醮些墨接着写。

C.风阻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汽车的外形,而流线形的车身可以获得理想的风阻系数。D.念大化造物,天造地设,独垂青于中华大地。清闲日子,我常到山清水秀的圣地,沐浴旖旎风光,感受历史沧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救助了100名贫苦儿童的事情,是在近期见诸报端之后才昭然若揭的。....B.岁月行云流水般静静流逝,白发悄悄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桃李芬芳的教学生涯成....为他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C.和这群家伙相处,我说话常常一言九鼎,算是非常讲信用的,因此他们都非常信任我。....D.巴金先生对许多重大问题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识,只不过他很少采取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义。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日前,被誉为政坛“黑马”的原广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张宇因贪污国家下拨的抗旱救灾专款和希望工程捐款220余万元,经中纪委查处而“落马”。

B.包括中国雪灾在内的一系列气候异常事件提醒世人:人们如果还停留于坐而论道的阶段,将饱尝“不预则废”的恶果。

C.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本着良心用笔杆服务世界的作家,要从人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D.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5.概括下面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字)(4分)

十字路口,人们不时见到赫然而立的标牌,上书“此处多次死人,危险”“死亡事故多发地段,小心”等等。乍一看这类触目惊心的标语,我就手心出汗,惟恐一时闪失,酿成大祸。最怕的还是我的儿子,十字路口的那块标牌,唬得他上学、放学时宁愿绕上一个大圈儿。

再一想,这类标语似乎在警告我等不要走这条路,就像劝阻我们不要自蹈雷区一样。然而这路却非走不可。立标语者是提醒路人多加小心,注意安全,但不必要以如此恐怖的字眼

刺激人。

交通标语作为一种示众语言,亲切也好,严肃也罢,首先必须得体,惟有得体,才能被公众认同,并最终内化为指导行为的准则。恫吓式的标语显然不在此列,而且这种不文明用语,与一个正在走向开放的大都市不太相称。

倘要提醒行人与司机,就应酌情拟出得体的警示标语。我想有关部门只要稍加注意,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

6.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南辕北辙”、“精卫填海”、“东施效颦”中任选一个成语,为它写一段新解。要求:①解说合理,富有新意;②语言准确,观点鲜明;③句式和字数不要求和示例相同。(4分)

示例:守株待兔——万事无绝对,一切皆有可能。历史都有惊人的相似,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重蹈覆辙者都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兔子?

7.说话的方式有直言和婉言。参照示例,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示例:【公园入口处标语牌】 直言:请勿乱扔果皮纸屑!婉言:不要让别人说,朋友,你没来之前,这儿的地面还是洁净的。(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0题。(9分)

“准院士”为何沦落为“真流氓”

备受关注的“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案告破,某大学教授肖传国等人被抓获。据悉,肖传国认为方舟子学术“打假”使他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遂雇凶伤人。

此案将中国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肖传国将自己的“院士梦”破碎归咎于方舟子的“污蔑”,并在方舟子被打后一再声称自己被诬陷,怀疑方舟子“报假案”炒作自己。一个“准院士”,面对学术质疑且申报“院士”不成,不是躬身自省,而是雇凶伤人,斯文之扫地,学者道德操守之沦丧可见一斑。

本来,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学术争鸣再正常不过,但时下很多学术争端,都有“君子动口又动手”的趋势——周老虎事件中,为一张照片真假,专家有人头担保之论;安阳曹操墓事件中,为一座坟墓真假,学者有“自我了断”之说。学术之争成了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道德伦理安在? 其次是学术的功利化。方舟子遇袭一事,与其说受伤的是方舟子,不如说“受伤”的是

学术。本来,学术研究最需要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有一分成果说一分话,但结果呢?“成果”漫天飞舞,“成就”遍地皆是。但经方舟子这样秉持科学精神的人士一查,很多所谓的“成果”、“成就”,要么是泡沫化的自吹自擂,要么是瞒天过海的造假。这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学术浮躁和名利化的典型表现。

再者是学术机制的扭曲。此前的肖传国,已经集教授、博导、主任医师、973首席科学家等头衔于一身,头顶光环闪耀,但为何仍对“院士”头衔如此“孜孜以求”,以至于因方舟子质疑落选而勃然大怒、丧失理智?为何他不是通过完善“肖氏反射弧”理论来消除质疑.而是企图再添一个“院士”头衔来获取“江湖地位”?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悬崖。

再者,假如没有方舟子的质疑,肖传国就极有可能当选。果真如此,我们的学术监管体系是不是形同虚设,以至于需要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谓国内科学界的“金字塔尖”,如果肖传国这样的学者能如愿以偿地当选,可以想象学术伦理将遭受怎样的腐蚀和毁坏。幸亏没有。

(选自2010年9月23日《广州日报》,有删改)

8.下列评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文意可以判断题目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讽刺或否定。

B.从“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一句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当今学术界是“实”重于“名”。

C.在作者看来,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应该是学术研究的最重要的准则。D.从文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方舟子的打假,肖传国势必能当选为科学院院士。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方舟子遇袭不仅因为他学术“打假”,还因为他诬陷肖传国,并且“报假案”炒作自己。B.学术浮躁和名利化造成了种种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C.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使他在受到学术质疑时丧失理智,从而做出极端行为。D.只有更多的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术伦理 免遭侵害。

10.怎样对待“学术之争”?请结合文本发表你的看法(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墓碑后面的字

鲍尔吉·原野

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尽的女人。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桔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荒地之间,遇到坟茔。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石碑后面还有一行字:

妈妈我想„„

“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这个字被埋在雨水冲下的土里。我伸手摸了摸,字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代为1966—1995。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孩子分明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停歇的夜雨;害怕敲门声、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事情会更多。我和母亲仍然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远行了。在节日,在有成绩和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的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我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写下:

妈妈我想你

“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他家人早已知道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对我来说,仿佛如此。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的惊心动魄。还说司马迁、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打倒。

如今词语泛滥,换句话是到了一个不尊重语文的时代。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中国没有《法兰西语言文字法》那样具有刑事约束力的法律,可以不尊重语言的尊贵、纯洁、源流和规范。套用“物欲横流”这句话,如今是“乱话横流”,不真诚、不优美的文字像污水一样在下水道畅行。

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刘素莲的孩子正是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这五个字。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

大树在风中呼号,我走进邻近的村子,牧草一堆一堆金黄。农妇直起腰,看我进入哪一家投宿。我想的是,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人的心里,做个窝呆下去,像墓碑后面那几个字。

(2009年5月8日《人民日报》)

11.文章第一段说,“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请联系全文,分条陈述这墓碑“特殊”

在何处?(4分)

12.文章第2段,描写景物有何作用?(3分)

13.文章第11段作者写自己“儿时,妈妈不在身边”的事,有什么作用?(4分)

15.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借“墓碑后面的字”表达哪几层具有普遍意义的深意。(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一:都 B.不见于言可也 言:著作 ..C.予窃悲其人 悲:悲痛 D.稍稍见称于人 稍稍:渐渐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其所以为圣贤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冰,水为之而寒于冰 ..C.而散亡磨灭 惑而不从师 ..D.亦因以自警焉 因坐法华西亭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 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能传

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

19.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3分)

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②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6分)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21.第二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2分)

2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3.(1)孔子从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

(2)为什么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3分)

《论语》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24.道家主张“以德报怨”,而孔子不同意这种做法,主张“以直报怨”,这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试谈谈你的理解。(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渔舟唱晚,▲ ; ▲,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4)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5)曾子曰:“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论语》)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公鸡登上一堆沙土,在上面刨了个不亦乐乎,它忙忙碌碌地想找点食物,最后却翻出了一颗珍珠。公鸡说:“这个宝物尽管光彩夺目,对我却毫无用处,还不如找到一颗麦粒,用它来填饱肚子。咱们庭院里的鸡鸭羊猪,都喜欢吃麦粒,要这珍珠干什么呢?我用不着佩戴这个宝物,也不想用它来打扮自己,就让人们去把它当作宝贝吧!”说罢,公鸡把珍珠丢到一边,继续去翻找它的麦粒。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语文)评分细则

7.示例:(1)打理肠胃之前何妨先打理一下您的仪表。(2)我的作品很普通,不值得这样兴师动众地来研讨。

(答题时,重点是要将所给句子的意思理解清楚,特别是在将婉言改成直言时)。8.(3分)C(A引号表示着重指出;B从“与其说是名利„不如说是重头衔„”可见学术界

是“名”重于“实”;D与最后段表述不一致,只是“极有可能”。)9.(3分)B(B项“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理解正确。A项中“诬陷肖传国,并且 ‘报假案’炒作自己”是肖传国的说法,不是方舟子遇袭的原因;C项与原文“与其说是

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 悬崖”句不符;D项“保障学术伦理免遭侵害”更有效的措施应该是完善学术监管体系 并切实发挥作用。)10.(3分)学术争鸣正常,要尊重学术伦理,坚持道德操守,不可使学术之争成为意气之 争和争强斗狠;坚持真理之辩,要实事求是,作风严谨;学者要反躬自省,通过完善自 己的成果来消除质疑;建立科学的学术体制,完善学术监管体系。(答出两点1分,答 出4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11.①位于荒地之间(或埋在灌木和荒草间)②墓碑后面有行字“妈妈我想你” ③墓碑后的字像是小学生用涂改液写的 ④墓碑后的字“真实而有力量”,“足以把人打倒”。(4分)

12.①渲染了环境的萧条、凄凉,衬托出“我”旅程疲惫的心境; ②为后文写墓碑后的字烘托了气氛; ③与文章最后一节景物描写相呼应。(3分)

13.①设身处地,以己度人,让人从作者自己身上感受到小孩的思母之情、想母之悲。②用自己的感受和小孩作比,我尚且这样想母亲,何况他母亲已故去,衬托小孩之思母 之甚;

③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的感受蓄势,打下坚强的基础。(一点2分,写出两点即得4分)14.第8段说字“歪歪扭扭”“像小学生”写的,是从字的外形上看的,符合写字者的客 观实际;(2分)而第12段的说法,却是从字蕴涵的情感上说的,或者说情感的冲击 力之大,小孩子把对母亲的思念全寄托在这简单而真实有力的几个字上,这几个字是他 的心声,是孩子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的,感人至深,所以说力量“大”。(文章由外到 内,由显到隐,由表面到深刻,平中见奇,以小见大,深化了主题。(3分)15.①字为心声,只有为词语流泪才能感动其他人,使用汉字尽量挥霍歪曲作假是不可取的。②为词语流泪与这个人的真实而感人的经历有关,也与民族的特性有关。③我们要善待文字,因为它是我们精神的归宿。(4分,每点两分,写出两点即可)16.C悲叹(为„„而悲)

17.C(C而:却。A:„的原因/用来„的方法;B:到/比;D:因此/由于。)18.C 19.①由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来看,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

②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励你树立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此文给你。(“摧”字1分,“于”字1分,“告以是言”倒装句1分。)

20.方其用心与力之劳 / 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 而忽然以死者 / 虽有迟有速 / 而卒 与三者同归于泯灭 / 夫言之不可恃也 / 盖如此

21. 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手法2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2分)22. 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23.(1)舍生取义,杀生成仁,重义轻利。

(2)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变成非此即彼的利益观。

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24.答案要点:老子的话即:善良的人,我以善意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意对待他,结果就会使他也变得善良。“以德报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向“善”的心理;(2分)但是“以德报怨”混淆了是非的判断标准。如是小怨,当然可以德报怨。比如朋友之间有些小的误会,不妨宽容一点,超然一点。“以直报怨”,即以自身的公正、正直来保持人生的率真和尊严,以正直的心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别人的怨,这表现了儒家的原则性与宽容心。(2分)25.略 26.略

湖北省宜昌市届高三语文下册4月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中国的篆刻艺术,其实就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以篆体文字雕刻的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

福建省质检)福建省届高三质量检查语文答案(优秀)

201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6分)(1)欲辨已忘言(2)彩彻区明(3)连峰去天不盈尺(4)小楼昨夜又东风(5)渺沧海之一粟(6)亭亭净植(一处1分,错、漏......

届高三语文

2012届高三语文·文学名著《欧也妮·葛朗台》测试题一、填空题1、瘦骨嶙峋的葛朗台太太穿着她丈夫“买”的“新”衣服,站在大厅她垂着头,有些恐惧,她若有所思,欲言又止,她想要老......

泉州市届高三质检历史答案

泉州市2014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历史答案与评分说明2014-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3.C14.B15.D16.C17.C18.B19.D20.B21.A22.A23.C24.D二、非选择题:第38......

石家庄届高三质检作文学案

石家庄质检作文学案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90后女孩钟嗣源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她发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很少,愿意传承的人更少,一种责任感......

下载届高三语文下册3月质检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届高三语文下册3月质检考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