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地理教学学案”。
学案导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淮北师范学校 李杰
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学案导学法这种新型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主体参与地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谈谈这种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案导学法的涵义
学案教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它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学案导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精心编写“学案”,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是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和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侧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
1、标明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学习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确定学习目标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体现循序渐进和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包括显性目标,即知识能力目标,应写在学案上;隐性目标,即情感意志培养目标,可写可不写,但教师应恰当调控。
例如我在《论述题解题方法指导 》 的“学案”中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2、列出导学提纲
导学提纲是学生学习前的自学路径,也是学生完成学习后对所学知识的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编写提纲必须提前总揽教材,吃透教材,深入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注意问题的序列性、系统性和可思考性。例如我在《论述题解题方法指导》的“学案”设计中设计了这样的导学提纲:
(1)期中试卷论述题解答得失分析(2)自我反思总结论述题解答步骤(3)论述题解答评分细则
(4)根据论述题解答要求分析某学生作品的优缺点,并加以修改完善,作好交流准备。
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在整体上了解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的有一粗浅的、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理性学习作好知识上的铺垫。
3、设计形成性练习 学习是为了运用,形成性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能级要求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能级要求低的问题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我在的“《论述题解题方法指导》学案”设计中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论述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第六次会议决定》提出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并明确了具体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系统论述这个问题。
请运用有关政治常识论述:为什么党中央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
三、“学案”的使用
1、指导自学 “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思考,找出疑点,作好记号或记录,对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脑、动手。教师应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适当的激励。
2、师生共学
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程序一般可分为诱导式——提问 讨论 归纳 练习,开放式——质疑 探究 小结 练习,技能式——示范 实践 评优 作业等。也可依据“学案”中的形成性练习把练这一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3、复习巩固
“学案”上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留有预习时的思维记录,留有学生在课堂上“释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重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
四、“学案导学法”的意义
1、变学会为会学
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学案导学”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便于复习
将若干个“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4、提高素质 “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 2 课业负担。课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发挥特长、发展个性的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5、教学相长
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总之,“学案导学法”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学案导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学生素质得以真正提高。一般包括四个部分:
1、学习目标: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关于“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学生实际。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包括显性目标,即知识能力目标,应写在学案上;隐性目标,即情感意志培养目标,可写可不写,但教师应恰当调控。
2、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等。
3、学法指导: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与学习内容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成“会学”。
4、练习检测: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练习检测题的编写要覆盖本节所有的学习目标,要有代表性、针对性,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学案导学法的实施过程
1、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要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可以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
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2、课堂讨论阶段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综合程序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地理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真正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当然,作为新授课,无论教师对教材内容怎样挖掘,最终都应回到课本这一层面,所谓深入而浅出。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并获得一种艰苦(脑力)劳动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最后,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以收到实效。
四、学案导学法的意义
在地理新授课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法,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很好的与地理学科相结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还课堂给学生,还激情给教师。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教育者开始将目光由成绩转向学习的主体——学生——人,关注人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培养其思维,传授其技能,并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案导学”教学法在课堂内外创设了一种主动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乐教、善教,学生活学、会学。促进全体发展,关注个体提高。同时通过多种交流渠道,有效地沟通了师生情感,加深了师生情谊。提高了教学质量,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
五、应用学案导学法的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导学案”的教师素质要高
教师应当不仅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考试说明、考试大纲,而且要有多年教学经验、送考经验,能够熟知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现状。设计的“导学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编写的“导学案”要科学、合理、可操作。因此,编写“导学案”的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
2、防止将“导学案”和“教案”混淆
学案导学不等于放弃“教案”。“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教案”应当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课堂流程设计,体现对学生学习“导学案”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的预测和对策,重心在给学生解疑,在对知识内容的归纳和深化。
3、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个整体,不可偏废。“导学案”要利用根据一系列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有序、可控的自主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准确及时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把准学生的脉搏从而发挥教师的学法指导、思想引导、疑难解答等的作用。
4、抓好落实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对学生的疑点及时做出反应、调整思路、变换角度,给学生解疑,并且做好在下一节作检查的计划,保证落实到位。
学案导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罗世翠(云南师大附中大理分校大理新世纪中学 云南大理 671000)摘 要 课堂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
学案导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学案导学法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将教师的教案变成学生的导学案,把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成新......
学案导学法的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学案导学法的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学案导学法是一种以学案为教学载体,以引导帮扶为教学方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强调师生合作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
在当今的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同时,高效率的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成为摆在众多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众多的教学......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学案导学法在人体免疫系统教学中的应用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