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考古代诗歌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
(十)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2)题。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
岑 参 其 五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其 六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从“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
B.“满谷连山遍哭声”是夜袭时的实况,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在描写两军对垒句前,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效果。
C.“万箭千刀一夜杀”展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
D.结合第二首诗来看,“平明流血浸空城”表现战血和泪水相掺和,红成一片。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写后,出现这个红色恐怖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
E.“暮雨旌旗湿未干”写战斗结束后天明时的情景,该句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解析:选BD B项,“在对垒句前”错误,应是“在描绘厮杀句前”;D项,“和泪水相掺和”错误,应是“和雨水相掺和”。
★(2)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 答案:第一首,正面描写战争。蕃军从梦中惊醒,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血流成河。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直接描写,表现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侧面描写战争。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去主人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昨夜战斗的激烈,含蓄、内敛。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西江月·黄陵庙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 ①这首词是词人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②风回:指风向转为顺风。③准拟:一定能。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此二句纯属写景,而词人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借景抒情。
B.“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两句写舟泛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不必细数。两个对偶句用“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构成美丽景致。
C.“波神”二句,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下的美景,放起鱼鳞般的波纹。这两句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
D.“水晶宫”一句,照应“波神”,眼前似乎是水府鱼宫伴着秋风,轻打着木船,发出阵阵声响,就像是水族们演奏的《霓裳羽衣曲》,美妙动听。
E.结尾写词人登上岳阳楼欣赏洞庭湖的美景。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他潜意识里仍受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所驱动,希望有朝一日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
解析:选AE A项,“借景抒情”错误,应是“景中有情(寓情于景)”;E项,从“准拟”二字上可看出,尾句写的是设想登岳阳楼赏景,这里错为已登上岳阳楼赏景。
★(2)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请对此做简要分析。
答: 答案:作者实写“明月”“秋江”“斜阳”“细浪”,以及泊船后听到的涛声,在眼前景物的基础上,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与水神“看斜阳”,听到“水晶宫”里奏乐,明日抵达“岳阳楼”等情景,以实写虚,虚中有实,表现了对洞庭山水的热爱。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红 梅 苏 轼 ②
③
① 2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
[注]
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B.“自恐”句既表明了自己真的担心,也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无奈。D.“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E.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解析:选DE A项,表达了对红梅的赞美;B项,“表明了自己真的担心”错误,该句并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C项,“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没有透露出无奈,而是说红梅斗雪凌霜的本性。
★(2)诗人是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就其中两点做赏析。
答: 解析:分析这首诗使用的表达技巧,可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考虑。作答时,先指明技巧,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①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表达自己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唐]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不语含③①
②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④[注] ①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红蓼:开红花的水蓼。②整鬟:梳理发鬟。③含:愁眉不展。④浦:水滨。
(1)下列对这首唐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 A.词的上阕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寂静、幽远。
B.“整鬟飘袖野风香”给读者留下了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
C.词的上阕给读者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D.“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自己。
E.词的末句,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却紧扣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
解析:选AD A项,“寂静、幽远”有误,应为“苍凉、寂寞”;D项,“自己”与原词不符,应为“船夫”。
★(2)下阕的首句“不语含深浦里”在整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从“不语含深浦里”这句词在整首词的位置上来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时要注意指出是如何“承上”和“启下”的。
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语含”的人就是上阕“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为什么“不语含”,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
课时跟踪检测(八)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浣 溪 沙 朱敦儒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东湖新竹 陆 游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成 语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深圳软件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软件出口额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令世人瞩目。......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新闻鉴赏类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新华社长沙电(记者 刘良恒) 在3岁幼童周周即将被渣土车卷入车轮下的那一刹那,年仅12岁的小女孩周美玲奋......
课时跟踪检测(二)文言虚词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岁饥,唐子之妻曰:“食无粟矣,如之何?”唐子曰:“以粞。”他日,不能具粞,曰:.“三糠而七粞。”他日,犹不能具。其妻曰:“三糠七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