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母校共成长_我与母校共成长1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7:40: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我与母校共成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与母校共成长1”。

我与母校共成长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工管092班 姓名:姜喜伟 职务:组织委员

现代社会,一所大学,往往就是一道价值的标杆,一种精神的象征。一所拥有六十年历史的学府,更是因熔铸了无数青春的记忆,经历了无数沧桑巨变而愈显珍贵。

创建于1952年的齐齐哈尔大学,即将走过六十年的历程。2007年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称号,2008年荣获全省“十佳和谐校园”称号,2009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齐齐哈尔大学具有60年的办学历史,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建设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她坐落在嫩江之滨闻名遐迩的丹顶鹤故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劳动湖畔,占地面积135.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享有“环湖大学”的美誉,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花园式学校,2009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和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称号,是黑龙江10所重点建设大学之一。所有曾把美好的青春岁月记记载于齐齐哈尔大学的人,对校训“养正毓德,精存自生”这八个字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在他们心里,早已把齐大的校训精神沉淀在生命中,作为不可更改、不可或缺的部分。

养正毓德”源于《易经》。《易经-蒙卦-彖辞》曰:“蒙以养正,圣功也。”《易经-蒙卦-象辞》曰:“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毓,即育。《易经-蒙卦》提出的“养正”教育理念,即希望教育者注重培养学生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作为最古老的教育思想而影响着中国。清高宗乾隆就曾手书“养正毓德”以为上书房的匾额,清世宗雍正又题写了楹联曰:“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教育皇胄加强修身,以承继大统。作为大学,它不仅产生思想和学问,更重要的是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具有道德良知的公民这一神圣责任。英国的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在其《大学的理想》中指出:“大学乃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在那里对任何一边既不侵犯也不屈服。”《礼记—大学》开篇也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垢纳新,从而趋于善的至高境界。因此,大学的首要职能就是涵养人的德性,使人成其为“人”;而培德育人,养正至关重要。“正”,代表真善美价值取向的矛盾主要方面的控制力。唯其正,才能决定事物的真善美品质,才能使事物稳定、和谐。正,是正道,是千古人间光明之途,代表着人类恒久向往和追求的真善美和谐的至高理想。大学培养学生纯正的品质,引导他们坚守正道,这是神圣而伟大的功业。正,是正气,是天地间的浩然之气。人心善恶,品格高下,皆为胸中正邪两气相搏的结果。《孟子—公孙丑上》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大学惟涵养正道、正气,方能培育师生壁立千仞的正义人格,无愧矗立于天地间的人。

“精存自生”语出《管子—内业》。管仲(前725-645年)任齐国宰相,助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他的思想集中反映在《管子》一书。《管子—内业》曰:“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渊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乃能穷天地,被四海。”《管子》认为,在物为精,在天为气,在人为德。凡世界上万事万物,都不可缺少精气神;就人事而言,既为人性道德的本原,亦是事业昌茂的渊泉。人生活于世间,不仅是血肉之躯的生理存在,也是精神生产的文化存在,这就更需要这样一种气:志气、骨气、正气、锐气;事业发展亦有赖于这样一种气:豪气、人气、士气、大气!有了这种精气神,生命之树自可生生不息,事业之花亦会精彩纷呈。假若没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强意志,没有“十载寒窗积雪余”的坚韧求索,没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坚定执著,我们这所地处北国边陲的大学不可能创造出今天的辉煌;正是凭借这种争气的精神,我校方得以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六十载的办学实践昭示:有此精气神,个人自可安身立命,事业也会兴旺昌盛。

“养正毓德”是为了培养人,教育人,发展人。我们基于此种教育理念,通过此教育过程,来实现学生未来“精存自生”于天地之间的目标。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雨艰程,积淀下沉稳履步;沉浸了六十年的朗朗书声,抒写出精彩华章;六十年的拓荒播种,如今已成为一片沃土;六十年的锲而不舍,如今已成为人才的摇篮;六十年的上下求索,如今已成为嫩江流域一方富有生机的土地,劳动湖畔的一道别样的风景。

美丽的齐大校园到处渗透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富有异域风情的英语俱乐部,活力四射的白帆艺术团,唇枪舌剑的演辩协会等社团活动烹调出我们校园生活丰富的文化大餐。各种文艺演出,校园十佳歌手比赛,课外科技竞赛等活动更是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每年的寒暑假,学校还组织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各地,获取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在齐大,我已渡过了三年的大学生活。齐大,犹如家一般,给了我春天般的温暖。老师,犹如慈母一般,给了我支持与鼓励,在他们辛勤的培育与谆谆教导下,我们渐渐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同学,犹如朋友一般,学习上,互帮互助,一起进步;赛场上,积极踊跃,奋勇拼搏;生活上,相互关爱,相互体谅。

总喜欢图书馆那种满是知识的感觉,喜欢那种汲取知识营养的感觉。在图书馆里,宽敞明亮安静自由的空间,浩如烟海井然有序的图书,热情亲切满面春风的工作人员,当然还有求知若渴流连于书海的读者,这一切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你可以尽情的读书,没有人会约束你做些什么;图书馆是我们充电的好地方,在书海中,随手翻出一两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细细品味,更能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成长本身就是获得成绩的历程。从刚开始踏进大学校园那懵懂的心情,到现在的坦然释怀。从对大学产生种种幻想到慢慢地学会思考现实,把握现在。如今我也不再是“fresh man”,而是徘徊在考研,工作的十字路口。

大学里我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我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大学里接受的知识,感受的生活,纠正了我原本一些很极端的想法。

有人说,大学时期是一生最快乐的时间,无忧无虑,任凭自我驾驭青春。大学时代不只只是单纯的玩乐,还可以丰富个人阅历,为将来走进大世界装备自己„„

我们为梦想而来。虽然有些梦想在这还不能完全实现。但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已经慢慢地积累成为一种能量,升华成一种精神,不可言喻。

恰似那蝉要经历四年地下的蛰伏期才能成就一夏的激情鸣唱,大学提供了我们起航的风帆,而我们将在这里度过人生中可贵的四年,学会用蝉一样虔诚的心去走过自己的大学旅程,驾驭自己的人生航船

大学是一开启智慧、追求真理、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引领社会发展的神圣使命。它不仅仅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锻炼了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使我们更加适应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在这里,我们珍藏过收获的喜悦,也体会过失败的泪水。每一次的喜忧,每一次的感动,都会让我们终身受益。

成就是昨天的句号,开拓是永恒的主题。在新的岁月里,在新的征程中,让我们共同为母校的百年辉煌而骄傲,也为母校更加光明美好的明天献上深深的祝福。我们共同见证,一起成长长安山上,茂林郁郁葱葱,寄予了青春的梦想。溪源江边,清水碧绿清澈,承载了年轻的希望。

我与母校共成长

我与母校共成长从1959年6月,浙江中医学院正式成立到现在已有50年,这五十年,母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始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发展为主导,以创建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目标,......

我与母校共成长

我与母校共成长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我的母校迎来了她二十岁的生日,我也即将迎来我12岁生日。在这值得庆祝的时节,我升入了6年级,我已与母校共同成长了5年,此时的我心中泛起阵阵感......

我与母校共成长

我 与 母 校 共 成 长院系:外国语学院班级:11级普本商务英语二班学号:1101200193 姓名:林纯纯联系方式:*** 我在成母校是你陪伴我成长,今天是你的生日,快乐!我要与你一起......

我与母校共成长

篇1:我与学校共成长演讲稿我与学校共成长各位同仁: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还能站在这个舞台上,与大家分享我的点滴体会心得。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与学校共成长》,点击鼠标今年我们......

我与母校共成长作文

我与母校共成长作文我与母校共成长作文1今年,是我们松江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十岁生日。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路两旁的树木似乎比以前更加的挺拔,地上那一片片金黄的落叶,仿佛一张张......

下载我与母校共成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与母校共成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