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测试题14_19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7:35: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测试题14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9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1(山东)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 8分)

佛爷 刘建飞

①佛爷非得道高僧,乃是民国年间毫州城一著名唢呐艺人——赵玉亭的别号。他出自唢呐世家,其祖上几辈皆为毫州城叫得响的唢呐艺人。佛爷刚满8岁那天,恰逢州城的古庙会:按旧俗,凡在亳州域有点名气的艺人。都要在庙会上施展绝艺。表演助兴。初出茅庐的小王亭骑在父亲肩头,沿街吹奏。悲凄凄《三更殿》、威凛凛《穆桂英》……一出出梆于残吹得是有板有眼、活灵活现,吹至兴处,小玉亭霍地站起.边吹边表演.一下子把赶庙会的人们吸引得里三层、外三层,掌声不断,叫好连声。自此。在毫州域都知道赵家出了一位唢呐神童,18岁时,佛爷已尽碍赵家唢呐的真传,成为亳州城最年轻的唢呐手。

②毫州自古是唢呐之乡,当地老百姓凡有婚丧嫁娶、开业庆典、领功受赏之事,均要请个唢呐班子热闹热闹。当时在亳州城名声最大的有张、王、赵、崔四大唢呐班子。其中数佛爷所在的赵家斑最为著名、佛爷虽然名气大,但从不摆架子,为人谦和,平日里总是一刮乐呵呵的样子.遇到有人请他,无论你是官商巨贾.还是贫苦百姓,只要他有空。有请必 到。

③时光在嘀嘀嗒嗒的唢呐声中似水流去。忽一日,人们发现赵家

班子里不见了佛爷。据知情人讲:佛爷偶遇一高人,跟着他云游学艺去了。后来又听人说:佛爷所投的这位高人不仅唢呐吹得神,而且善口技,会魔术,能用一支唢呐吹出千军万马之势,且能在吹唢呐时,把人给变没了……

④在佛爷走后的第六年冬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天气出奇地冷。有一天早晨,人们忽然听到城北的涡河岸边传来阵阵鸟鸣。先是隐隐风鸣,接着是画眉、黄鹂、斑鸠、夜莺齐声鸣叫,中间夹杂公鸡打鸣、母鸡下蛋、知了报暑、麻雀喳喳……各种鸟鸣是时高时低,时分时合,叽叽啾啾,此起彼伏,把个天寒地冻的涡河岸边叫得是热热闹闹,春意融融。等好奇的人们涌到涡河岸边一看,只见冷清的涡河岸并无半只鸟在,唯有一人端坐河边,凝神吹奏。此人正是佛爷,所吹的曲子也是人们比较熟知的那段《百鸟朝风》。正愕然间,有细心人发觉:在佛爷面前的那片方寸涡水已悄然解冻,岸边的小草也萌生出细细的嫩芽。这下亳州人都说:‚佛爷神了!‛

⑤归来后的佛爷依然是那么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忙时上事,闲时就坐在家里悠然地吹着唢呐。只是人们从未见过佛爷表演那传言中的唢呐口技和唢呐魔术。

⑥直到有一年,亳州城以诚、信、善、施著称的‚益寿堂‛掌柜卢大先生病故之时,人们才算真正领略佛爷的神奇吹技。

⑦卢大先生的葬礼上,佛爷身着长袍正襟危坐,先吹了一曲以悲见长的《哭黄天》。细听之,其声凄凄然,如泣如诉,如思如慕,如泉水呜咽,如杜鹃夜啼。蓦然,佛爷深吸一口气,但闻女儿嚎哭,儿

子啜泣,老妇数落,亲戚落泪。当是时,哭天喊地声,手拍棺木声,悲痛倒地声,劝人节哀声,鞭炮声,鼓乐声,百声齐发应有尽有……一时间把围观的观众听得泪水涟涟抽泣阵阵。正在此时,佛爷突然笛交左手,右手凭空虚抓。赫然间,人们分明看到:佛爷的手中霎时已多出了一副挽联。上联是:牡丹吐蕊,哀叹施善人英年早逝;下联是:芍药飘香,默送卢先生泉下安息。细看之,其字墨迹未干。自此,亳州人对佛爷更为敬重。

⑧这一年,日本人占领了亳州城,烧杀抢掠三昼夜后,日本兵司令小野在亳州城门楼内大摆庆功宴。其间,小野听闻了佛爷的唢呐吹技,就命人将佛爷带到楼内。佛爷神色凛然毫无惧色。落座后,佛爷从容地拿出唢呐,吹的仍是那曲《百鸟朝凤》。喧闹间,只听一阵凤鸣自天际传来。旋即,但闻杜鹃啼血、黄鹂哭泣、乌鸦怒斥、百鸟哀怨……这低回哀怨的天籁之音直把日本人听得神情凄然、瞠目结舌、愁容满面。这时,突感一只巨鹰凌空扑来,待到扬手格挡,巨鹰又忽然飞走。众鸟悲鸣声里,忽闻‚啊‛的一声惨叫,众日本兵循声看去,只见一把飞刀正直插在小野的喉部,鲜血汩汩流出。顿时,枪声大作,唢呐声断,而鸟鸣之余声却久久不散……

⑨后来,亳州人都说:这迷人心魄飞刀杀人的绝技,是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

19.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请用简练语言加以概括,分条陈述。(4分)

20.联系全文,回答小说第④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21.小说最后写到,“这类人心魄飞刀杀人的绝技,是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这句话应如何理解?(4分)

22.小说有两处描写佛爷吹奏《百鸟朝凤》,这两处描写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鱼鹰

杨光洲

我说的鱼鹰是人,不是水鸟。

三十多年前,我刚记事时就听说过鱼鹰。鱼鹰家住卫河边,是卫河中游的钓鱼台、石羊胡同、石榴园、西花园,还是卫河上游的合河村,人们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听过鱼鹰的传奇后,人们的感觉却都

是一样的,那就是:神!鱼鹰的水里功夫比浪里白条张顺还要神!

鱼鹰要想过卫河,随时都可以过,无论脚下是否有桥,水里是否有渡船。咋过?他把肥大的裤管撸到大腿根儿,下到河里,半蹲,两条小腿曲成盘,有时还一手端着蒜臼,一手拿着馍,蘸着蒜汁吃着馍,就过河了。到了对岸,放下裤管,竟一点也不湿……有人说鱼鹰的脚掌很宽,脚趾之间有软肉,脚就像蹼一样,划起水来比鸭子还自如……

鱼鹰瞄鱼的眼力更是了得!他走到河沿,甚至于站在高出河面五六米的大众桥上,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鱼!‚这儿,一条‘铁扁担’!‛‚这儿,一窝‘锅片儿’!‛拿抄网的人照着鱼鹰手指的位置一网下去,准有一条五六斤的黑鱼或一窝鲫鱼被捞上来。捕鱼人手忙脚乱地把鱼收拾进渔篓,转身向鱼鹰说‚谢‛时,鱼鹰的身影已在远处……

然而,鱼鹰并不总是帮着捕鱼人,更多的时候,在鱼与人之间,他偏袒的是鱼。

河边垂柳嫩黄泛绿时,鱼鹰会在捕鱼人身后唠叨:‚少捕点吧,母鱼正甩子哩。现在捕这么多,到夏天没鱼可捕,可别怨我没把话说在前头哇!‛

知了和河里的蛤蟆开始二重唱时,鱼鹰会溜到渔篓旁:‚才进夏天呀,鱼还没长起来哩。你瞧,这条还不到四两,让它再长长吧!‛也不管捕鱼人是否同意,他一扬手,‚扑通‛一声,把那条鱼给放生了!

河堤斜坡上野菊还在风中招蜂引蝶呢,鱼鹰就堵在捕鱼人面前了:‚都秋天了,还用网捕鱼?就不怕明年河里没有鱼——给明年留点鱼种吧。‛如果人家不听,鱼鹰还死乞白赖着不走:‚要不用钓竿钓吧?少钓点,给明年留点想头。别用这么大的网!想一网打尽呀?‛

虽然有一身水中的好功夫,鱼鹰却很少下河捕鱼,家里更是难得吃一次鱼。如果来了客人,客人提出要吃鱼,鱼鹰才会去捕鱼。下河前鱼鹰要问客人想吃什么方法烹制的鱼。客人想吃红烧鱼,鱼鹰拎回来的必是条大鲤鱼。客人想吃熘鱼片,鱼鹰拎回来的定是条黑鱼。客人想喝鲜鱼汤,鱼鹰拎回来的准是一兜鲫鱼片儿。

鱼鹰捕鱼有个规矩,鲤鱼、黑鱼、鲢鱼这些大鱼,每次只捕一条。至于鲫鱼片儿,则要看喝汤的人数,每人一条,每条不超过半尺长,多一条他也不带上岸。

有人劝鱼鹰多捕点,鱼鹰就像被人骂了祖宗,恶狠狠地盯着对方:‚别想坏了俺的规矩!‛

到我十多岁的时候,卫河水已开始变浑发腥。一到夏天,总有几天卫河得翻河——河底的脏东西沉淀得太多了,天一热,都泛到上面来了。这时,大鱼小鱼都浮到水面上换气,河面上满是一张一合的鱼

嘴,用洗脸盆都舀得起鱼来。

这时,卫河两岸的人们往往全家老小齐上阵,搬网,粘网,抛网,甚至窗纱、蚊帐都派上了用场。一场‚全民皆兵‛的‚歼灭战‛打响了,鱼儿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这时,常有一位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老汉骑着快散了架的自行车在卫河两岸奔走呼号:‚少捕点吧!过两天一下雨,河水不臭了,鱼就不浮头了,留到明年会有更多的鱼给你们捕哇!‛小孩子追在他后面喊‚鱼疯子鱼疯子‛,用碎砖头、小石子掷他,他全然不顾,还是一个劲地呼号。有人说,他就是鱼鹰,已经疯了!

而立之年,我要到千里之外的异乡谋生。此时的卫河已臭不可近。临行时,不知咋的,我忽然想起了卫河,想起了鱼鹰,便问送行的朋友:‚你知道鱼鹰吗?‛

‚知道!老皇历了!你傻不傻?‛朋友不屑一顾地说,‚卫河里鱼绝种了,咋还会有鱼鹰?鱼鹰早死了!‛

(2010.8《小小说选刊》)

19.小说中的鱼鹰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0.本文在叙述过程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21.文末朋友回答“鱼鹰早死了”,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4分)

22.从全文看,作者创作“鱼鹰”这一形象的意图是什么?(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韦延才

父亲决定去一趟深圳。

父亲两个月前就想去深圳了。父亲很早就听说深圳是个美丽的城市,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到深圳去走一走看一看,因为他觉得那个城市再好,也只能是别人的城市,他只要种好他的两亩地,他这一生就算是平稳了,也无憾了。

然而命运就是捉弄人,父亲晚年平静的生活被一个意外打破了——父亲的大儿子,我哥,因病去世了。这个噩耗从深圳传来,我们一家人都无法接受。父亲听了走回他的房间,沉默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出来。

大哥去深圳打工已经十多年了,每年都要回来一趟,看看老父亲,每次回来,都带上大包小包的东西,父亲对那些东西没有兴趣,每次都告诉大哥,下次回来,不要再带那些东西了,只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他就高兴。

大哥今年春节回来,还是带回很多的东西。父亲也没有多看,他盯着大哥看了一会,说:工作不要那么拼命,干不下去就回来,家里还有两亩薄田呢。从父亲的话里,我发现大哥比去年消瘦了,估计在那里干得太累了吧。大哥笑笑说:没事儿。

想不到半年之后,大哥就走了。

大哥是被癌症夺去生命的。大哥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对于大哥的不幸,有人说大哥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职业病,甚至有人说是死于安全事故。对于这样的猜测,我也产生了怀疑,怀疑大哥的死是不是真的跟他的工作有关。后来了解到的事情,使我的怀疑更加加深了。

听说大哥在住院期间,他所在的公司给了他一笔医疗费,又发动员工捐款。可再多的钱也无法挽回大哥的生命了,大哥住进医院没多久就不治了——大哥的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的后期了。

那时候父亲是想亲自到深圳去处理大哥的后事的,但考虑到父亲内心的悲痛和他的身体状况,在我们的一再阻止下,父亲才没有去深

圳。

两个月后,父亲决定要南下了。父亲说:不那样,他的一生都会不平静的。我们无法说服父亲,也不知道父亲去那里到底为了什么。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和父亲登上了南下的客车。天气很好,但我的心里却是波涛滚滚。面对失去儿子的城市,面对太多猜不透的死因,刚强的父亲会做出些什么呢?我无法预测。

一如我所预料的,在大哥工作的那间公司,我们没有顺利地见到经理。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才见着经理。

经理对两个月前他公司失去的那名员工还隐隐有些印象。他是个不错的员工,他的英年早逝我们也感到惋惜。经理回忆着,并安慰了父亲一番,然后就让他的秘书到财务那里支两千块钱给我父亲。父亲听了,站了起来,摆了摆他那双有点干枯的手,说:经理,我来深圳不是向你要钱的。

经理看着我父亲,一时不知说什么。

这时,父亲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了一个红色塑料袋子,慢慢地解开。那是一沓崭新的票子。看着父亲的举动,我惊呆了。经理也愣愣地看着我的父亲。

父亲上前几步,把那沓票子递给经理:这是你们工人给我孩子治病捐的款子,现在用不着了,请你转给他们,并转达一个父亲对他们深深的谢意。

父亲说完,向经理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看着父亲深深弯下的脊梁,我的心一颤,眼里饱含着泪水。

我们走吧。父亲说。从他那平静的声音里,我知道,现在的父亲心里一定是很平稳的,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选自《广西文学》2008年第一期,有改动)

19.结合作品,分析“父亲”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4分)

20.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及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1)一如我所预料的,在大哥工作的那间公司,我们没有顺利地见到经理。(3分)

(2)从他那平静的声音里,我知道,现在的父亲心里一定是很平稳的,也没有什么遗憾了。(3分)

21.小说在刻画“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

结合文中具体例子简要分析。(4分)

22.有人说,“父亲”没有要求公司赔偿,反而退还捐款的行为是高尚的、感人的;也有人说,“父亲”不能查明儿子的死因,是不懂维权吃闷亏。你是如何看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没有名字的东西

奈保尔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我觉得波普特别健谈。他谈的都是关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我发觉他真地爱跟我说话,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哈特常说,‚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

波普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出去工作。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波普说,‚女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正男人也干不好。‛

有一天,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来绕去。

波普说:‚你阿姨走了,孩子。‛ ‚去哪儿了,波普先生?‛

‚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他说到这便再没往下说。波普的工棚里不再有锤子和锯子声。木屑闻起来也不新鲜了,颜色也变黑了,几乎像烂泥一样。波普开始酗酒,他身上有一股朗姆酒味,经常大哭大叫,然后就发火想打人。这使他被那帮人接纳了。

哈特说:‚我们过去错怪了波普,他是个好汉,和我们一样。‛ 波普从不以为我年纪小,有些话不该对我讲。‚孩子,等你到了我这把年纪,‛有一次他说,‚你会发现你一心喜欢的东西一旦得到后,你就不再会珍惜它们了。‛

他讲话就这个风格,像谜一样。终于有一天,波普离开了我们。

波普回来后完全换了个人。我一跟他说话他就对我大吼大叫。哈特说:‚你们看,女人把那家伙整疯了。‛

往日那熟悉的声音又从波普的工棚里传了出来。他拼命干活。我真想知道他是否还在做没有名字的东西。但我害怕没敢问他。

他往工棚里拉了一盏电灯,开始在夜间干活。他家门外总停着许多车子,将东西拉选拉出。后来波普又忙着漆房子,将房子漆成大绿色,又将屋顶漆成大红。哈特说:‚这家伙准疯了。‛又补充道:‚怕是他又要做新郎官了。‛

哈特没有全说借。大约两星期后的一天,波普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女人,是他老婆,我的阿姨。波普很快又恢复了过去的生活方式,他仍然把时间都花在做那没有名字的东西。他又停止了工作,他老婆又到我们学校附近的那户人家做了厨娘。

后来发生的事太突然,我们都不知道会出这种事。哈特也是读了报纸后才知道的:小木匠被捕入狱。

这太不可思议了,原来波普是个作恶多端的梁上君子。所有那些新家具,用哈特的话说都不是波普做的。他偷来别人的东西然后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实际上他偷的东西太多,有时只好把不要的那些卖掉。他就是这么被抓住的。现在我们才明白以前为什么总有许多车子停在波普家门口。

哈特说出了我们大家的心里话。他说:‚这老兄真笨,为什么他要去卖他偷来的东西呢?

告诉我。为什么?‛

我们都认为他这么做确实太蠢。

波普出狱后成了英雄。他成了那帮小子中的一员。但对我来说,他变了。这种变化使我伤心。

因为他开始干活了。

他开始为别人做莫利斯式椅子、桌子和衣橱。有一次我问他:‚波普先生,你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呀?‛他竟臭骂了我一通。

‚你他妈的真讨厌,他说,‚快滚开,否则我非揍你不可。‛

【注】奈保尔,英国作家,以其‚富有洞察力的叙述和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将扭曲的历史中的真实展现出来‛,获得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14.小说开头描写波普忙碌的情形,其作用是什么?(4分)

15.“我”眼中的波普与众人眼中的波普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4分)

16.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17.波普从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到做有名字的东西,他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种变化 是可喜,还是可悲?请写出理由。(6分)

参考答案

一、19.少时庙会“崭露头角”;河边吹奏初展“神技”;卢氏葬礼更显“神奇”;飞刀刺杀小野显示。最神”。(每点1分)

20.内容上,正面描写佛爷所学“神技”.丰满人物形象;(2分)结构上,照应上文“佛爷离开赵家班的传言”,为下文写刺杀小野作铺垫。(2分)

21.佛爷最后一次在毫州城吹奏《百鸟朝风》,用飞刀绝技手刃敌酋

小野,大快人心。这里展示的不再是佛爷的唢呐绝技,而是民族大义和英勇无畏。这用佛爷生命奏响的绝唱。理应成为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

22.第一处写的是佛爷在寒冬季节、涡河岸边吹奏《百鸟朝凤》.吹出了热热闹闹、春意融融的景象:第二处写的是佛爷在毫州城楼.面对日寇吹奏《百鸟朝风》,吹出了仇恨和杀气。(2分)之所以造成这种不同是因为佛爷第一次吹奏面对的是毫州的山川,自信平和:第二次吹奏面对的是烧杀抢掠的日寇,充满仇恨。(4分)

二、19.(4分)水性好,捕鱼技术高超;做事执着(讲原则);具有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遵循自然规律)。(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20.(4分)这样叙事,一方面真实可感,通过“我刚记事”、“我十多岁的时候”和“而立之年”三个时间段,体现自己的亲历亲闻;(2分)另一方面也传递出了叙述者的声音——对“鱼鹰”行为的支持和赞美,透露出强烈的人文情怀。(2分)

21.(4分)朋友这话实则答非所问,因为“我”问的鱼鹰是人,而答的却是水鸟;(2分)这恰恰反映了鱼鹰这个人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说明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恶化习以为常。(2分)

22.(6分)文章创作了“鱼鹰”这个生态环境的孤独守护者形象,(2分)作者通过这一形象,与其他人滥捕滥渔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批判了人们对自然资源攫取欲望的膨胀及环保意识的淡薄,(2分)警示人们要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和谐发展。(2分)

三、19.(1)朴实,本分,只要种好他的两亩地就没有遗憾。(2)重亲情不重钱财,对大儿子带回家的东西不感兴趣,一家人能在一起吃顿饭就高兴。(3)关爱孩子,劝告儿子工作不要太辛苦。(4)刚强,得知儿子去世,能够强忍痛苦,并想亲自去处理儿

子的后事。(5)善良无私,知恩图报。儿子死后,父亲不但没有趁此机会向儿子所在的公司要求补偿,反而归还了工人们的捐款。

注:答对四条即得满分4分。

20.(1)含意:“一如我所预料的”,证明了“我”对大哥死因的猜测是有根据的;(1分)“没有顺利见到经理”,经理误认为“父亲”是来要钱的,因而避而不见。(1分)

作用:众人的想法和表现制造了情节上的波澜,为小说“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结尾埋下伏笔。(1分)

(2)含意:父亲归还了工人给自己儿子的捐款,了结了自己的心事,抚平了心中的伤痛与不安,所以心情平静了下来。(1分)作用:这与前文“父亲说不那样他的一生都会不平静的”相照应,(1分)也回答了我们“不知道父亲去那里到底为了什么”的疑问。(1分)

21.(1)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也可)

(1分)如“父亲也没有多看,他盯着大哥看了一会„„”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儿子去世后,父亲“沉默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出来”,表现出父亲内心的巨大悲痛和强忍痛苦的坚强。(1分)

(2)对比手法。(1分)如文中用“我”对“大哥”死因的猜测,“经理”对“父亲”的误解等,与“父亲”一定要到深圳归还捐款的行为形成对比,反衬出“父亲”这一形象的高尚人格。(1分)

注:此题答出两个方面,准确并且分析正确即可得4分。

22.答案略。考生回答能结合文本,并言之有理即可。

满分4分。

四、19.突出波普工作的诗意,表达了我对波普的赞美欣赏之情,为下文写波普的转变铺垫。(4分。每点2分)

20.“我”眼中的波普热情、健谈、具有诗人气质,后来变得嚣张,令人害怕;众人眼中的波普傲慢、无用、不受欢迎,后来变成了英雄。表现了理想世界(儿童世界)与现实生活(成人世界)价值观的不同取向。(4分。不同2分,价值观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21.“我”是故事的见证人,以“我”来展现主人公,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真实自然;“我”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借“我”的情感态度揭示了作品主题。(4分。每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从追求精神(诗意)(理想)到追求物质(实际)(现实)。可悲:是对现实的妥协。消失了理想和诗意的生活,工作就会失去情趣性,尽情想像的创造性就会缺失,与世俗趋同的人生将会是平庸的人生。可喜:虽诗意但脱离现实的生活,必然会被生活抛弃,走出理想的空中楼阁,脚踏实地生活和工作,是真实而理性的人生。(6分。第一问3分,第二问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测试题33

2011届高三二轮专题卷:基础知识(山东)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语中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扁舟/偏锋 钳制/潜流 数九寒天/数曲忘祖 ......B.稗草/裨益 ..C.供述/供职 ..D.恪守/咯血 ..亢......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攻略

201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攻略201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本学期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时间段主要集中在三月中旬到四月底。这一阶段的复习内容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

高考语文重要复习考点

高考语文重要复习考点(精选7篇)由网友“其她文学”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重要复习考点,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篇1:高考语文重要复习考点 为⑴成为,变成。......

高考文言文第二轮复习

高考文言文第二轮复习遵义市第二中学 李德亮一、强化基础基础过关是第一轮复习的重要任务,包括:(1)实词120个;(2)虚词18个;(3)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包括单音并列、偏义复词)约80个,如:结束......

高考备考指导: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

高考备考指导: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2012在大家翘首以盼中纷然而至,当日历翻过旧岁,高考倒计时的钟声也开始抵达做声。马上就要开始第二轮复习了,优秀生要夯实基础,提高选拔性试题的......

下载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测试题14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测试题1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