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中文简介[推荐]_丘吉尔简介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7:30:1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丘吉尔中文简介[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丘吉尔简介”。

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Churchill,Sir Winston,1874-1965),英国政治家、演说家、作家,1940-1945年和1951-1955年英国首相。

1987年11月30日出生于英格兰牛津郡伍德斯托克附近华丽的希伦海姆宫中,8岁上学,14岁进入哈罗公学,1893年考进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895年毕业后进入第4骠骑兵团任骑兵少尉,从此开始他自幼向往的戎马生涯。1899年丘吉尔以保守党候选人的身份首次参加竞选失败,1900年再次竞选获胜,被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完成了人生的重大转折,开始了为之奋斗终生的政治生涯。

1911年,丘吉尔担任海军大臣。此时欧洲风云紧急,德国力量的膨胀严重威胁着英帝国的霸权地位。他改组海军部,建立海军参谋部,改良海军的装备,使海军拨款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积极促动政府对德宣战。第—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又自作主张、派海军舰队攻打土耳其,以求从背后袭击奥匈和德国,结果英军惨败。1915年被迫辞职。1917年7月,他又出任劳合·乔治政府的军需大臣。他改组臃肿的机构体制,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且促成了大规模的坦克生产,使军需供应屡屡获得前线的好评。

1924年11月,保守党领袖鲍德温组阁,年届半百的丘吉尔当上内阁中地位仅次于首相的财政大臣。但他对财政事务所知甚少,上台后下令恢复金本位制,此举很快被证明是错误的。1929年保守党因无力解决失业和工人运动等严重问题而被迫让位给工党,丘吉尔则再度下野,此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赋闲十年之久。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绥靖政策彻底破产。在朝野的强大压力下,张伯伦于3日下午改组内阁,丘吉尔出任海军大臣。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对法、荷、比、卢等发动突然袭击,张伯伦在一片责难声中狼狈下台,丘吉尔首次出任首相兼第一财政大臣和国防大臣,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在他65岁时到来了。5月13日,丘吉尔以首相的身份在下院发表著名演说:“我所能奉献的,只有血和汗、苦和泪„„我们的目标是什么?胜利--是不惜一切代价赢得的胜利,„„因为得不到胜利就得不到生存。”

在希特勒闪电式进攻下,法英军队全线溃败。6月22日,法国宣布投降,德军逼近英吉利海峡,英伦三岛的存亡到了关键的时刻。丘吉尔首相临危不惧,坚定沉着地担负起挽救民族于存亡关头的重任。他号召英国人民行动起来,为抵抗法西斯的入侵而奋斗。他组织实施敦刻尔克英军和法军撤往英国,保存有生力量;调动英国军队,保持高度警惕,准备迎击法西斯的入侵。他指挥英国皇家空军,在8月10日一9月14日顽强地抗击来犯的敌机,使德军始终未能获得制空权,未能踏上英伦三岛一寸土地。丘吉尔坚定不移的意志和铿锵有力的话音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斗志和信心。9月下旬,他成为保守党的领袖,得到最为广泛和普遍的支持。

在国内总动员的同时,丘吉尔积极调整外交政策,开展外交活动,争取美苏两大国的支持。1941年3月8日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该法案的通过应该说是丘吉尔外交上的—大成功。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当晚丘吉尔发表了那篇著名的广播演说,表示愿意立即同苏联联合对德作战:“俄国所受到的威胁,也就是我国和美国所受到的威胁„„我们只有一个目标,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那就是决心摧毁希特勒和纳粹政权的一切余毒。任何一个继续战斗抗击纳粹主义的国家和个人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丘吉尔的积极态度大大促进了战时英美苏二国联盟的实现。7月12日英苏两国签署协定表示愿意携起手来共同对德作战,决不同德国单独讲和。1941年8月9日丘吉尔与罗斯福首次在纽芬兰的阿金夏港外举行首脑会议。14日双方签署象征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的“大西洋宪章”。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终于和英国“在同一条船上了”。丘吉尔当即前往华盛顿,与罗斯福进行20多天的会谈,并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争取美国出兵北非的保证,并建立英美联合参谋长会议。

1943年初,盟军在北非取得重大胜利。1月中旬,英美首脑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谈。丘吉尔放弃在1943年跨越英吉利海峡作战的原意,主张选择“欧洲柔软的下腹部”地中海巴尔干地区作战。会谈后发表要法西斯轴心国“无条件投降”的原则,排除了对“单独媾和”可能性的任何探测。同年5月,丘吉尔再次赴美商谈地中海作战计划。但美国赞成尽可能早地跨越海峡作战。经过多次斡旋,最后决定7月中旬攻打意大利,跨越海峡作战开辟“第二战场”又被推到1944年。丘吉尔因过多考虑英帝国的殖民利益,把欧洲战争的主要负担长久地压在苏联身上,使苏联的处境十分困难。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布投降后,丘吉尔仍只在口头上支持跨越海峡作战的“霸王”行动计划,暗中筹划佯攻法国实打挪威的“木星”计划。1943年11月27日,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在德黑兰举行战时第一次“三巨头”会议,讨论和决定未来的行动计划,为在1944年开辟第二战场达成协定。

1944年6月6日盟军渡过海峡在法国登陆反攻的壮举终于实现了。丘吉尔为了英国的民族利益,出于他反对共产主义的本性,一再延续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图使苏联在对德战争中两败俱伤。他后来在战争回忆录中写下最后一卷《胜利与悲剧》,认为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是胜利,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则是莫大的历史悲剧。

1944年8月,丘吉尔向美国提出利用进军意大利之便直捣中欧,先于苏军抵达维也纳,但美国坚持按原定计划,在法国西南部登陆,配合诺曼底登陆的盟军。此时似乎人人感到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丘吉尔开始考虑意大利、东欧和巴尔干地区的政治问题。10月8日丘吉尔访苏,但未解决主要问题,斯大林答应结束对德战事后即对日宣战。12月,丘吉尔为了维护英帝国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派兵镇压希腊人民的革命运动。1945年2月,“三巨头”在雅尔塔举行第二次会晤,讨论战后的世界政治问题。丘吉尔为防止苏联的威胁,力主与法国一道四方分区占领德国。会议还决定成立联合国组织,并就波兰问题达成协定。但丘吉尔对会议结果不满,觉得西方大国对苏联让步太多。在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刻,丘吉尔又主张盟军迅速越过易北河,抢在苏联之前占领柏林,但遭到美国的反对。丘吉尔十分懊丧,认识到英国确实已力不从心。

1945年5月7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战结束,丘吉尔的战时联合政府是否还需要便成了突出的问题。7月5日议会进行大选。7月15日丘吉尔前往波茨坦参加第三次首脑会议,会议期间回国听候大选结果。7月16日大选揭晓,保守党失败,丘吉尔在胜利来临的时候下了台。7月26日晚,丘吉尔向国王提出辞呈,并婉言谢绝国王欲授的嘉德勋章。丘吉尔就这样结束了他为时5年的战时首相生涯,但他为挽救英国命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法西斯主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却永远不会为英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所忘记。

1946年3月5日,邱古尔访问美国,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打响了“冷战”的第一枪。1951年10月,保守党大选获胜,丘吉尔以77岁高龄再度拜相组阁。但和平时期的形势和任务与1940年时已大不相同。1955年4月5日,丘吉尔辞去首相职务,宣告退休。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在伦敦因病逝世。享年91岁。主要著作有《英语民族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上一页[1]

丘吉尔简介

传记:对人生命的鉴赏--读《丘吉尔传》的启示"他是一位很有威望的领袖。他具有英国人在困难时所表现的勇敢而坚定、在顺利时所表现的因循守旧的典型性格。他有非常强烈的信念......

丘吉尔简介

温斯顿•丘吉尔人物概述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 1874年11月30日 --- 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1874年11月30日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毕业于英国皇家军事学院。1895年......

丘吉尔简介

丘吉尔简介(英文版)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 KG, OM, CH, TD, FRS, PC (30 November 1874 – 24 January 1965) was a British politician known chiefly for......

丘吉尔名言50句 中文

丘吉尔名言50句 中文01 "Never, 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永远,永远,永远,永不放弃" 。 02 "The whole history of the world is summed up in the fact that, when......

中文简介

中文简介: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民用/专业视听产品、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之一,它在音乐、影视和计算机娱乐运营业务方面的成就也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娱乐公司之一。......

下载丘吉尔中文简介[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丘吉尔中文简介[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