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启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陶行知教育理论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启示
新课程改革需要新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改革离不开生活教育理论。今天,重温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倍感亲切,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指导语文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创立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教育史上实占了光辉的一页。这不仅是对摧毁中国传统教育起了很大的革命作用,同时也是对中国新教育树起了一块基石。今天,我们对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它仍然切合当今时宜,仍具有极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化所亟需。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给我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以极大的启迪。
随着课改的深入,体验教育思想之风的吹拂,让我们农村的语文老师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首先,我们平时都在教室这一狭窄的学习空间进行教学,平时的教学内容也没有联系学生的生活——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却不知家乡的巨变,农村的富裕!其次,平时即使有那么一点点联系,活动中也缺乏深刻地积极的体验,“爱家乡”仅停留于道德认知的层面,不可能内化为稳定意识,更不可能外化为相应的行为!因此,我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阳光中;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中,去找回真实之所在。
下面谈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的几点做法:
一、“生活即教育”,从德育灌输转变为自我体验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倡导的是教育要渗透在生活的每一地方,生活处处是教育。平时在学校里,我们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只局限在课堂上,我们每天都说要尊敬师长、热爱家乡等,其实对学生来说都是属于一种灌输式的,学生在学校会说:“老师好。”一旦到校外呢,见到你才不理你呢。什么原因,那就是缺少自我体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一门课程,当然缺少不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1、体验先辈精神,叙崇敬之情。
金塘先辈们的事迹与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精神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笔宝贵的资源。首先,从柳行小学开办的第一批老师到九十年代刚刚退休的教师,我安排学生分组分头走访,了解他们当年如何在这块教育的土地上艰难地走过来的;其次,金塘螺杆及针织机的制造在全国已打出了品牌,涌现出一批立足家乡,建设家乡的“土企业家”。他们展示出一幅幅昂扬奋发、坚贞不屈的精神画卷。这些都是爱家乡教育活动的好教材。我让他们去采访建设家乡的“土企业家”;了解他们为金塘的经济腾飞所作出的贡献。一年一度的清明扫墓活动,让学生参观烈士陵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种种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建设家乡的理想萌芽就会破土而出!继而产生了强烈的倾吐欲。这里的每一项活动结束时,也是学生非常想倾诉的时候,我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这样进行习作练习,学生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充满了出激情,发出了立志建设家乡的呐喊!这与以前空洞的口号式习作截然两样!——习作的过程再次升华了同学们的感情,净化了同学的心灵。
2、体验家乡巨变,抒振奋之情。
自从邓小平主席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我们金塘也不例外,令我们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不断地惊喜,更无比的振奋!我组织学生进行采访,一部分学生采访镇政府,了解家乡的过去;另一部分学生采访个个村委会,全面了解家乡的现在,并分别写成调查报告。同时还一边了解自己家的变化。然后召开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两个采访组的组长交流他们的调查报告,让学生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让队员充分的感受到了农村早已不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而是现代都市人所追求 “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颗童心飞向家乡的未来。在这个体验家乡的巨变中,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且,也使队员更加热爱家乡,促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把农村建设得更繁荣的理想。
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学生热爱长辈、热爱家乡的情感就油然而生。反之,如果我把以上的内容放进课堂,他们就会觉得我的语言很无味,我的教育很抽象,不会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
二、“社会即学校”,从封闭性教学转变到实施开放性教学。陶行知指出“社会即学校”就是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陶行知强调活动的多样性,活动不仅课内有,校外也要有。
1、体验家乡富饶,倾自豪之情。
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农村的学生却恰恰相反:我可以带他们去闻稻花的幽幽清香,去看稻谷丰收的迷人景象。让他们亲自种豆,去观察豆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春天到了,我还让他们养蚕,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周末还让孩子在大人的陪同下,到河里捉活蹦乱跳的鱼儿,到沟沟里捉调皮而光滑的泥鳅或去钓又红又大的龙虾。家住小李岙、长沙、南山这些临海的孩子还可以去海边捡贝壳,品尝文蛤之类鲜美无比的海鲜。使同学们深深觉得:生在鱼米之乡的幸福,长在沿海地区的优越。
每次活动结束回到教室,他们各自交谈着他们的喜悦,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口语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在不经意间得到了提高。
2、体验乡情亲情,赞纯朴民风。
我们金塘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亲眷盘对盘,邻所碗对碗。”可见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如上半年的端午节,我让学生和妈妈一起包粽子,然后要把热气腾腾的粽子送给邻里一起分享;你也可以品尝邻居给你送来的粽子或其他食品的味道,最后把这种体会写在日记里。
这些同学们喜闻乐道的事,抓住节日的契机,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他们会把这些情怀时不时地流露在日记中、习作里。
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他们会把这些情怀时不时地流露在日记中、习作里。
三、“教学做合一”,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学习的需要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
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它是一个“可做的”课程,在“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指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因此,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个“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在活动中,必须以“做”为中心,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因此,我们在设计每次活动方案时,突出以“做”为核心,围绕“做”设计活动的步骤和操作要领,以及在这些步骤和操作要领中学生需要“学”和教师需要“教”的内容。从而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体现以“做”为中心,教师拿做来教,学生拿做来学,使活动过程成为教师真教,学生真学。
1、在做中学,体验成功
一年四季的色彩在农村分得最清晰。抓住农村时令特征明显的资源优势开展野外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有利于激发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上星期,我就带学生出去搞野炊。我把消息告诉学生后,首先让学生六人一组分成五组,组内自己确定小组长,然后让学生讨论野炊方案,学生从菜单的设计、人员分工、餐具携带等及方面进行设计。然后我给每组进行审核,并作相应指导。在活动过程中,从搭灶、找柴、生火、洗菜、切菜到烧菜,我都每组进行指导,学生边学边做,每组总算能各自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回校后班级进行了交流,这交流再不会是空空而谈,而是在叙述野炊的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从设计方案开始到整个活动结束的交流,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口语表达,这比教室里上口语交际课效果要好得多。
2、在做中学,体验艰辛。
“农活”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我要求学生在家多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向长辈学一些基本的干活本领,于是在学校 “班级责任田”里都可以大显身手:什么时候可以种土豆,什么季节种玉米等等。每一次种植,我都亲自带学生下地,如每学年九月份一开学,我从除草、翻土、播种等环节在学生已有知识上再进行一定的指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艰辛劳动。
每一个时令性的时间段中,经常能看到学生会在他们的日记中写到:“星期天,我跟奶奶(爷爷)去种豌豆,奶奶(爷爷)挖空,我放豆种„„”秋季稻谷成熟了,他们会在日记中写到:“爷爷种的稻谷可以丰收了,今天,我跟着爸爸他们一起去收稻谷,虽然是用收割机,但一袋袋稻谷还是需要自己处理,我也学着爸爸的样想把稻谷从稻田里背到田埂上,可是,不用说背,它简直是大石头一块,我没背动它,它倒我压倒在地了,哎„„”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地,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他们的作文不再是枯燥的或者是空洞的,他们一定能写出有价值的作文。
勇于实践,善于实践,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就能在实践中获得新知。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不是课外活动,也并非语文活动课,而是以语文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亲自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从中得到的收获在语文课堂上是学不到的。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他认为:整个的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大舞台,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去体验、锤炼、打造,从而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乐于为社会、他人奉献爱心。
语文教学一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写作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最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两大性质,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较为综合性、全面......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以“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为贫苦人民和儿童的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吴江市震泽一中 张玉昆一、生活教育的含义、原理和原则(一)生活教育的含义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帝国主......
关于陶行知的一些教育思想(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1、教育即生活。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2、“社会即学校” “社会含......
连山区小学教师学科知识与技能考试《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应知应会50题一、填空1._________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2.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基本观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