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效能建设经验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效能建设经验介绍”。
大力推进行政效能建设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作风保障
——新津县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今年以来,新津县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八对照、八检查”效能建设大讨论,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政府服务方式、严格实施效能问责为手段,扎实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为加快灾后重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和作风保障。
一、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审批流程
在继续精简审批事项的同时,我们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大力推进并联审批,从实体和程序方面进一步改进提升,切实优化审批流程,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
一是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按照省、市要求,我们坚持以“审批事项最少、审批程序最简、收费标准最低、审批效率最高”为标准,主动对标先进地区,明确提出:凡与“两个加快”要求不相适应、达不到管理目的予以取消或调整;凡其他区县未设立的但我县有的原则上予以取消;凡2007年至今无办件量的原则上予以取消或暂时冻结。目前,原有的237项行政许可审批清理后取消9项,合并5项,调整87项,保留141项,比清理前减少行政许可96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大厅办理,并实行全程电子监察。
二是保证充分授权,深化“两集中、两到位”。在全县23个具有行政许可事项的部门设立行政许可科的基础上,按照定岗、定责、定人的原则,将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划转到行政许可科,由编委及时修定部门“三定”方案,并启用部门行政审批专用章(特殊规定除外)。目前,行政许可事项向行政许可科集中、行政许可科向政务中心集中率均达100%,县级审批权限内行政审批事项的授权率已达93%。
三是推进并联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制定出台了《新津县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实施办法(试行)》,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三段三分式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即:项目审批分选址用地、报建、竣工验收三阶段,其中企业办理审批过程又分企业自理、中介服务、政府审批三部分,并将国土、发改、规划、建设、消防等13个部门31个项目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纳入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服务范畴,实行“规划牵头、信息共享、并行审批、限时办结”的运作机制,从建设项目立项、施工核准审批、竣工验收等过程中的相关审批事项着手,按关联性和并行审批可能性整合优化,对审批流程进行再造,实现了部门之间“接力棒”式审批向一窗受理、内部运转“同步”式并联审批的转变,较好地解决了行政审批中存在流程复杂、手续繁琐、审批时限长、中介服务不规范等问题。
二、延伸公共服务职能,切实方便群众办事
在优化办事流程的基础上,我们以建设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为手段,拓宽政务中心服务功能,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工作向基层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努力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城乡均衡公共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
供了规范、公开、高效、便捷的服务。
一是成立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和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我们将政府公共服务分为紧急和非紧急两类,非紧急依托“阳光政务〃服务热线”,整合部门便民电话和政府系统社会公共服务资源,成立了集咨询、服务、救助和信息分析、协调督办为一体的西南地区首家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中心开通统一服务热线,采取大厅接待、电话求助、网上互动等多种方式,受理市民咨询、反映、投诉和求助,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并通过电话回访、现场调查等方式对办理情况进行追踪、监督和反馈,确保真正落到实处。自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共受理群众来电来访3216人次,处理问题3483个,群众满意率达到85%。同时,在全市率先成立社会事务服务中心,面向社会按两个“三分之一”要求(中介事项服务时限减少三分之一,中介机构服务费用下降三分之一),公开比选征集156家地勘、设计等社会中介机构进入中介服务机构备选库。企业通过点击触摸屏可查看各中介机构的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资质证明等资料,同时可采取现场咨询、电脑摇号、随机抽取的方式,从中自行抽取中介机构为其服务。这一举措为解决政府部门和部分中介机构职权交叉、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提供了有益探索。目前,社会事务中心现入驻成都勘测设计院等机构7家,社会中介机构备选库抽取各类中介机构163次。
二是实施乡镇开放集中式办公。按照“实事求是、满足需求、规模适当、便民惠民”的原则,在全省率先推行乡镇政府(机关)开放集中式办公。采取标准化建设、集中统一办公的形式,整合全县12个乡镇现有办公场地、设施等资源,因地制宜实施改造,建成名称、标识
和科室设置“三统一”的便民服务中心,把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党政办、计生办、社会事务办、劳动保障所、经济发展办、城管办、残联、综治、信访等8个办事机构整合集中到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将乡镇领导班子和财政所以外的工作人员前移到开放式办公场所,为群众提供窗口“柜员式”优质服务。镇乡开放式集中办公以来共办理事项88219件,即办件87812件,咨询件48782件。同时,为了做好重点镇花源镇公共服务工作,我们将自来水、天然气、光纤、移动手机业务和办理社保开户、缴费等61项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延伸到花源镇公共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目前已办理社保业务4320件、天然气业务5212件、自来水而无5816件、移动通信服务4354件。下一步,我们还将把这些公共服务向功能片区延伸。此外,我县还启动了有条件的县级机关集中开放式办公,目前交通局、教育局已进入实施阶段。
三是推行村(社区)为民办事代理制。在全省率先建立村村通电子信息政务网络平台,在全县106个村(社区)均设立了便民服务室,依托涉农便民服务软件平台,将劳动保障、民政等6个部门28项涉农行政审批事项确定为我县推进村(社区)为民办事代理制的免费全程代理事项,在承诺时限内为群众无偿代理审批服务。截止今年7月,共为全县农村群众无偿代理事项98596件,其中行政审批事项40232件、服务事项58364件。
三、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努力构建长效机制
按照“建立以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为重点的行政效能制度体系”的要求,我们着力构建了三项长效机制。
一是狠抓政务公开,构建公众监督长效机制。本着“便于群众知情、利于群众监督”的原则,我们坚持以政务公开为手段,将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置于全社会的有效监督之下,努力构建公众监督机制。首先,制定出台了《新津县政府信息公开规定》、《2008年新津县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等,公开了群众依申请公开的办法和县行政机关行政执法依据,明确了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范围、审核程序和责任部门,同时在全国率先对县政府各部门、各镇乡主要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统一闭卷考试。其次,在实施乡镇集中开放式办公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一证两图三卡四告知”制度,公开办事职责、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和监督方式,把所有工作都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形成了透明的“鱼缸效应”。第三,在实施传统的上墙公开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务公开网络化,积极探索创新了“网上公开”、“短信公开”、“入户公开”和“点题公开”等村务公开制度,即将完成全县村(社区)三务(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了三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好评。
二是狠抓专项督查,构建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坚持效能投诉处理“四注重”,即:注重拓宽效能投诉渠道,注重查处影响投资软环境方面的效能投诉,注重加大效能投诉的直接查办力度,注重建章立制抓长效机制建设,切实加强效能专项督查。今年以来,对各单位“四项制度”落实情况和县政务中心(分中心)、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件服务情况开展效能督查3次,对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开展专项督查6次,对52件群众不满意的阳光政务热线督办件进行了全程督查督办,取得了良好
成效。同时,开展重点项目督查,建立项目进度周通报制度,加快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尤其是依托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率先在全省开发应用政府采购网上监察系统,对政府采购项目的申请、审批、采购等25个环节实行全程监察,防止违规采购情况发生。系统自运行以来,共监管政府采购批次108次,采购项目228项,共涉及金额1882.1万元。
三是狠抓效能考核,构建效能问责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新津县行政机关效能问责实施办法(试行)》,将48种情形纳入效能问责范围,形成了对机关各项工作事前防范、事中监察和事后评价处理的效能监察体系。截至目前,通过效能问责机制,我县已对一不假外出的乡镇领导班子和2名擅离职守无故早退的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效能告诫,对2名督查值班情况不力的副局级领导干部进行了效能问责。同时,将行政效能建设纳入一级目标考核,健全激励奖惩制度,严格考核,坚决逗硬,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为切实做好公务员管理制度对接工作,我们积极探索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岗位AB角满负荷工作制,并制定了目标考核办法和绩效奖励办法,将考核结果与表彰、奖励、惩罚、职务晋升及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有机结合,对未按要求执行制度的窗口岗位工作人员,进行通报批评,按期纠改,必要时及时调整,彻底杜绝影响规范服务和机关效能行为的发生。
通过扎实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取得了三个方面的初步成效: 一是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1-7月,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75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7.7%;规模工业增加值17.49亿元,增长32.5%;全口径财政收入13.4亿元,增长167.7%,其中地方财政
收入9.82亿元,增长2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34亿元,增长56.5%;工业投资30.97亿元,增长5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4亿元,增长19.4%;到位市外资金24.4亿元,增长29.1%;实际利用外资1761万美元,增长50.5%;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6元,增长2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600元,增长17%。
二是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通过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加速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了政府角色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实现了全方位、综合性服务。一方面,切实加强了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方便了群众办事,增强了公共服务和管理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规范了政府行政行为,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彻底杜绝了“吃、拿、卡、要”的现象,进一步优化了投资软环境。
三是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进一步改善。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促进了干部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提高了为民、富民、惠民的意识和服务水平,干部的公仆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和廉洁意识显著增强。同时,干部通过与群众沟通和了解,用热心、诚心、关心、耐心、恒心换取了群众的向心、归心、同心,增强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密切,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中共新津县委新津县人民政府)
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能建设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形式和载体,是以效能为基本目标,以实现优质高效为目的,把管理的......
行政效能建设自查报告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
行政效能建设自查报告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行政效能建设自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行政效能建设自查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竹安监管[2010]15号安监局关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实施方案局内各股室:为进一步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切实转变机关作风,促进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加大安全监督管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