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_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题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7:09:5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北京西城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题”。

2014年北京西城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本题共6小题。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3题。

①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内容很好,有巧夺天工之妙。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

②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③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1.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 B.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

C.此联内容很好,有巧夺天工之妙

D.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 2.第②段中空格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3.第③段中的咏竹联最恰当的下联是 A.万丈凌云无止心 B.万丈凌云犹心虚 C.万尺凌云仍虚心 D.万尺凌云志永存

4.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013年12月,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与世长辞。世界各国领导人纷纷发唁电表示哀悼,世界上掀起了一股缅怀之风。曼德拉不是完人,他也有瑕疵,但95年的人生征程,把一个政治家的大智慧和大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至。曼德拉摒弃了非此既彼、你死我活的斗争理念,而遵循和平、民主和法制的途径解决分歧,这是曼德拉留给全人类的弭足珍贵的政治遗产。A.唁(yàn)电与世长辞 B.缅(miàn)怀淋漓尽至 C.瑕疵(zī)非此既彼 D.摒(bìn)弃弭足珍贵 5.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定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嫦娥三号”顺利登月后,2013年12月15日23时40分,“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完成第一次互拍。这是中国国旗在地外天体上第一次“留影”。“两器”互拍成功,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A.中国“嫦娥三号”顺利登月

B.“玉兔号”和“嫦娥三号”完成第一次互拍 C.中国国旗在地外天体上第一次“留影” D.“嫦娥”拍下月面第一抹“中国红”

6.下列对联中涉及到的我国传统节日依次是(3分)①街头灯影逐花影,村中梅香伴酒香。②年高喜赏登高节,秋老还添不老春。③桂花开时香云成海,月轮高处广寒有宫。

④春回大地,九千万里寒食雨;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A.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清明节 B.元宵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春节 C.元宵节 重阳节 中秋节 清明节 D.春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元宵节

文言文阅读

善,有真有假,有是有非,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累功,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①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子路②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日:“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何谓与人为善?昔舜在雷泽,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恻然哀之。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见有让者,则榆扬而取法之。期年,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出一言教众人哉?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吾辈处世,勿以已之长而盖人,勿以已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取材于袁黄《了凡四训》)

[注释]①子贡:孔子的弟子,名赐。②子路:孔子的弟子,名由。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闻而恶之日 恶:批评

B.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 多:增多 C.见有让者 让:责备

D.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 困:使人困窘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 而教道可施于百姓 B. 受金则为不廉 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 C.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 往而渔焉 D.恻然哀之 翻然舍己而从之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累功

行善而不推究其中的道理,却自认为积累了功德 B.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从今以后,不要再从诸侯那里赎人了

C.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

不用语言教导而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转化百姓,这是圣人的良苦用心 D.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

这就是圣贤之人以天下为公的气度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子贡赎人而不收取政府补偿的做法是错的,既没得到钱又违反了鲁国法律。B.作者认为有些人的行为当时虽称不上善举,却能产生好的影响,这种行为其实是善行。C.舜在雷泽,没有指责一些人的不良行为,而是大力表彰和效法善行,改变了社会风气。D.作者提倡人们要隐恶扬善,哪怕只是别人很微小的长处和善行,自己也要学习、称扬。第二部分

11.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善,有真有假,有是有非,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善”的辩证认识。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选取其中一个角度,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认识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

12.用斛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山 水 大 物 也 人 之 看 者 须 远 而 观 之 方 见 得 一 障 山 川 之 形 势气象若士女人物小小之笔即掌中几上一展便见一览便尽此皆画之法也(取材于郭熙《林泉高致》 13.默写

14.时读下面龚自珍的两首诗,完成①、②题。(8分)漫感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己亥杂诗

少年击剑更吹箭,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释: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②分:料想。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诗从诗人心系边疆局势写起,“惘然”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的基调。B.前诗中的“负尽”和后诗中的“一例消”,都传达出了诗人忧愤悔恨之情。C.后诗结尾二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难平的复杂况味。D.这两首诗既豪宕激越,又沉郁悲慨,都表达出了诗人深沉炽热的情感。

②“剑气箫心”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美国人尼古拉斯•卡尔写了一本书叫《浅薄》。他提出了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尽情享受互联网慷慨施舍的同时,是否也正在牺牲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卡尔认为,互联网虽带来了不胜枚举的好处,但也带来了碎片化的问题。超级链接鼓励我们在一系列文章之间跳来跳去,导致精力的分散。我们在网页上的每一次点击,都标志着专注思想的一次中断,是注意力的一次瓦解。互联网让我们变得对“扫描”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而我们正在丧失的是专注能力、深思能力和反省能力。卡尔在书里引用了一些大脑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人的大脑是高度可塑的。长期碎片化方式接收信息,会改变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从而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我们正变得更加容易接受支离破碎的“非线性”阅读浏览方式,这一方面是人们应对信息过载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也是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在悄悄变化的直接依据。

卡尔的观点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但难道互联网式的阅读就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吗? 首先,互联网从总体上提升了大多数人的阅读时间。以前很多不会用来阅读的时间被充分利用了起来。很多人正是在开始频繁使用微信后,每天花在阅读文字上的时间才成倍增加。同时,互联网式的碎片化阅读,让随时阅读成为了可能和习惯。以我个人的经验,越是大部头的书籍,如果有电子书的辅助越有可能读完。比如我前段时间看的《三体》和《失控》,正是利用出差、坐车时的碎片时间,才把它看完的。

伴随纸质书籍阅读的有可能是浅层思考,而电子化阅读也有可能促发深度思考。我觉得比较合理的方式是“碎片化阅读,体系化思考”,也就是从被动的、漫无目的的阅读,转化为有框架、有体系、主动性的阅读。而且,当我们的阅读具有一定的目标性的时候,互联网式的非线性阅读就能体现出比纸质书籍这种线性阅读更大的好处。当需要对某一个点进行深度研究时,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式和可拓展性,让阅读走得更远更深入。比如看《浅薄》这本书,我们在看之前可以先去网上查一下其他阅读者对书的评价,了解到作者主要的观点并判断其相对于自己的可读性,在读完之后还可以去查看书里所提到观点的相关文章,去看看作者的博客,也可以进入专门的讨论区间和其他的读者进行交流,这些都能加强阅读的深度。(取材于付伟的《拯救阅读》,有删改)14.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互联网式的阅读,导致人们丧失了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B.美国人卡尔认为互联网让人的专注、深思和反省能力正在丧失。C.通过研究大脑结构,卡尔进一步证实了人的大脑是高度可塑的。D.长期碎片化方式接收信息,改变了大脑的神经系统和思维方式。E.我们在享受互联网时,也要警惕互联网带来的精力分散等问题。15.作者认为互联网式阅读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请分条概括。(4分)

16.下列材料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请加以解释。结合上文的相关理论,请你给小学生的网络阅读提一条建议。(4分)

多家研究机构联合主办的首份“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显示,有46.7%的小学生把“看书、看报、看期刊”作为自己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

五、文学作品阅读 北朝 北朝

①品味魏晋南北朝人和南北朝之间截然不同的审美情调,一直是我乐而不疲的追求。可是一千五百年前的南北中国毕竟是难以跨越的两个世界,我时常会想像他们隔江眺望的情景:从此岸到彼岸,究竟有多远? ②也许回答是:永远!③年轻时,晋人“怪诞”的生活情调比较符合我的口味。尽管面对屠戮、流徒、离乱,他们还是让小情小调萦绕周遭,给苦痛点缀一些花边儿,权且当作乱中的慰藉。在我眼里,六朝人都是地道的文人坯子,清高自负,狂妄孤傲。他们喜欢一些清新的小玩意儿、爱鹅爱鹤爱琴爱林泉,得不到就寝食不宁。他们标榜放达,喜欢清谈玄远。

④山清水秀、沃野千里的江南毕竟是富庶的,这给骚人墨客驰骋怀抱提供了环境和条件。此时造纸术的突飞猛进,使文人的挥洒酣畅淋漓。纸的襄助,推进了江南书风向飘逸道媚发展,并大踏步地走向前卫。可是再也没有比纸更脆弱的东西了,或堕于水或焚于火或蛀于蠹,千年下来风流云散,难觅只字片纸。宋齐梁陈书法史中,有名姓的书家二百人,他们留下名姓却无一丁半点墨痕,现在的我们依凭什么来评说他们呢? ⑤透过江南的风流潇洒,从此岸到彼岸,我立刻感受到一种全然不同的格调。平时翻看史书,总觉得对北朝的描述不及南朝那么热烈和幽默。北中国从来都是匈奴、鲜卑、羯、氐、羌等部族混战厮杀的兵家之地,连年兵瑟而致赤地千里。地域和气候熏陶了马背民族的尚武精神。他们不像南朝人“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而在冲锋陷阵上大显身手。这样的部族,文化品味又该如何……

⑥坐在龙门石窟对面,从窗口隔着伊水远望这座石山:石窟静静地矗立着,一脸冷峻和硬朗,没有丝毫的粉饰和张扬。北方虽石质优良,经过千年的霜雪浸洗,多处不免残破漫漶,显出一副沧桑之相,但是它的峥嵘气象和恢宏格局,分明储满了永恒。

⑦北朝人似乎对坚硬的石头有着天生的情缘,他们属意石头,并不是即兴而发随意而止。哪儿大写意,哪儿小精工,都条理清晰工写分明。南朝文人对石共也有感情,吟咏石头的诗章也作了不少,只是他们不愿“动手”。赋诗之余,南朝文人对石头还有另一种嗜好,即采石炼丹化为腹中之物,企盼药石空肠过而得长生不朽。北朝人对石头采取的是最实在的态度。在南朝人隔江清谈“般若”“涅槃”时,北朝的偶像崇拜、向往净土的梦想又一次在石头上化为现实。在北魏至唐一百五十年间的十万余尊造像中,北魏造像就不下三万尊。我凝神微观这些造像的细部,用手抚摸其中精美的线条时,手眼都有些发潮。⑧镌刻在龙门石窟古阳洞顶的北魏《广川王造像记》,既方朴又灵秀,既缜密又疏朗,雍容锐利又干脆利落,使人惊叹刻手刀工的简净。石头可不好摆弄,我们可以想见这样的场景:高高的洞顶,凿刻者搭架登高,仰卧行事。一手握钎一手执锤,敲击中火花迸溅,乱石扑面,才凿出这精致的五十个字,可不像南朝文人飞觞赋诗那么浪漫。冰天雪地里,饥寒交迫中,剔除一方方顽石,磨秃一把把凿头,冬去春来雪化冰消,佛陀终于露出了笑靥。

⑨北朝人刻石根本没有想不朽、想永恒,所以他们面对坚硬的石山会充满喜悦;他们也不觉艰辛,所以众多的造像都流露着佛陀慈祥平和的神采。他们造石窟、建寺院,拜佛求福是主旨,而把石窟当作艺术殿堂来审美,那是后世文人的发挥并非北朝人的本意。⑩我们在惊叹北朝石窟的艺术性时,只好为湮没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唱一支挽歌了。从此岸到彼岸,也许我看清楚了:南派的江左风流,疏放妍妙;北派的中原古法,厚重苍茫。各极一时之盛,难以论说高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要找寻的是与艺术心灵相契合的空间,使精神化的生命洞穿生活中浮华附丽的表层,真正对艺术前景寄予切实的期望。啊,还是北朝!还是北朝!(取材于朱以撒的同题散文)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也许同答是:永远!”一句既写出南北朝地理上难以跨越的空间距离,也暗示它们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审美差异。

B.造纸术的发展推动了南朝书法艺术的进步,但纸的脆弱又使艺术品难以留存,这与北朝石刻艺术的永恒形成对比。

C.作者抚摸北魏造像时“手眼都有些发潮”,是因为他感动于北朝石刻艺术的精美,同时又失望于南朝人对石头的态度。

D.文中第⑧段描写了北朝人凿石刻字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不畏艰辛、从容放达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E.这篇文章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语言典雅富有诗意,形象可感又意蕴丰厚,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独到看法。

19.第⑤段说“我立刻感受到一种全然不同的格调”,从全文看,南北朝的格调有何不同?形成不同格调的具体原因有哪些?(6分)20.结尾处作者反复强调“还是北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21.“汉语盘点活动”,意在用一个词语概括过去一年国内或国际发生的变化、人们关注的焦点。请从“霾、正能量、女汉子、曼德拉、喜大普奔”中,选择一个你认同的“2013年度词语”,并写出理由。(150字左右)(1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磨”既有磨擦、磨合的意思,也有研磨、打磨的意思,还有磨练、磨砺的意思……有时候,“磨”能带来精致;有时候,“磨”代表一种慢生活;有时候,“磨”意味着没有效率…… 请以“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一、1.C(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2.B 3.C 14.答案:① B(3分)

② 答案要点:既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或:既有情致又有胆识、刚柔相济的诗人形象。

诗人形象包含两方面特征。能结合具体诗句,紧扣诗人形象特征分析,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

15.(5分)B(2分)E(3分)(A是卡尔思考的课题,而非事实;“正在牺牲”不等于“丧失了”;C卡尔是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D文中是先改变大脑神经系统,从而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16.(4分)①互联网从总体上提升了大多数人的阅读时间。②互联网式的碎片化阅读,让随时阅读成为了可能和习惯。③电子化阅读也有可能促发深度思考。

④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式和可拓展性,能让阅读走得更远更深入。(4点,每点1分)17.(4分)数据“46.7%”说明小学生的网络阅读具有普遍性,有一定规模。(说明数据1分,结合理论1分,提出建议2分。)18.C D(4分)

19.答案要点:第一问:南朝:风流潇洒,疏放妍妙。北朝:纯厚朴质,厚重恢宏。(2分)第二问:南朝:山清水秀,富庶发达;南朝人多具有文人特质和情怀。北朝:战争频仍,赤地千里;北朝人更实在坚忍,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凿石刻像化为现实。(4分)

20.参考答案:结尾反复强调“还是北朝”,在对比中突出了作者对北朝艺术由衷的赞美之情(2分);凸显了文章主旨——能体现生命本质的艺术最具有生命力(2分);同时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圆融(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5

临淄中学2014级10月学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看呐,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面前。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

高三12月月考试题

高三12月月考试题一、(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慰藉.jiâ辍.chuō学湖泊.bō无动于衷.zhōng B模.mú样造诣.zhǐ颤.chàn动咬文嚼.jiáo字 C贮.zhù藏沮.jǔ......

贵州九年级语文9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贵州九年级语文9月月考试题及答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贵州九年级语文9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贵州九年级语文9月月考试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汉字积累--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主宰(zái) 恹恹欲睡(yān) 晕圈(yūn) 秀颀(qí)B、淅沥(lì) 猗郁(yī) 涸......

九年级语文9月月的考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9月月的考试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汉字积累--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主宰(zái) 恹恹欲睡(yān) 晕圈(yūn) 秀颀(qí)B、淅沥(lì) 猗郁(yī) 涸辙......

下载北京西城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西城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