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人_国葬台北人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04:05: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台北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葬台北人”。

白先勇:《台北人》

翻开白先勇的《台北人》,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就是:“纪念先父先母以及他们那个忧患重重的年代!”不经在想是怎样的一个年代,让作者及他的父母难以忘怀,需要用一定的文字来记录他们走过的那些独一无二的日子,他们在那个年代经历了怎样的故事,需要向后辈们点点讲述来抚慰自己饱经风霜的心灵,是怎样特殊的往事让作者借此篇小说来表达对父母以及那些共同生活在忧患重重年代里的先辈们的敬意,同时也向我们这些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缓缓道来怎样的情节,传递何种感情呢?带着这些疑问翻阅这十四个短篇小说,发现它们共同描述了内战前后的故事,讲述了那个战争年代里各色各样,有着不同经历的人们的迥异的生活。战争,*,分离,死亡,冷漠,这些是这本小说的大背景,几乎每篇文章都涉及到人性在忧患中或大放光芒或肆意扭曲,在时代大背景里,人们都是浮游生物,渺小,低微,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无法预测明天会有怎样的悲哀降临在自己身上,无法阻止忧患重重的年代的前进或倒退的脚步,无力的人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为了生存就上演各种戏码,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人生大舞台上展现魅力,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物,旦角或丑角,我们无从评判,毕竟我们未经历过那个年代,我们不知道当自己面临那些境况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一把青》里的主人公朱青因战争爆发而丧失了新婚丈夫郭轸,在师娘的精心照顾下才放弃轻生的念头,多年之后在台北和师娘再次相遇的朱青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胆怯害羞,一身透明紫纱洒金片的旗袍,一双足有三寸高的高跟鞋,一扭,全身的金锁片便闪闪发光起来,赢得满堂喝彩的朱青再也不会因为情人小顾的去世而悲伤,沉迷于麻将和厨艺的她对生死置若罔闻,战争把她的怜悯慈悲一点点消磨耗尽,多情善感的她如今只求精彩快乐的过今天和以后,我不知道她是否真的快乐,可在战争中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的说“我很快乐”呢?另一个深受战争残害的是《花桥荣记》中的卢先生,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给孩子补课辛苦积攒的钱给香港表哥偷渡未婚妻,满心期待用十根条子五万五千块换来自己的幸福,不曾想表哥骗了他,他颓废了消沉了,曾经洁身自好的他为发泄愤怒找到了洗衣婆阿春,不曾想被阿春暴打,咬掉大半个耳朵,他的人生因为战争而从幸福顶端颠落到穷困潦倒,小说结尾处作者写道学生装清秀干净的卢先生和水秀灵透的未婚妻肩并肩依偎在花桥的美丽照片反衬讽刺了战争给他们和那个年代人们带来的极大的悲伤痛苦,我想象不到若没有战争郎才美貌的他两是多么幸福的一对。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的意思是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延伸意指今朝昔比,物是人非,曾经穿梭于富贵堂前的大人物现如今只能徘徊于世俗人家。正如《红楼梦》中写道:“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繁华喧嚣,热闹非凡都已是忘不掉的回忆,在战争的摧残下满载欢乐的歌舞场已是烟消云散,空空如也。《台北人》中,无论是见证了台儿庄胜利的老长官赖鸣升还是享尽荣华富贵的钱夫人,抑或是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吴柱国吴教授,每篇小说的主人公身上都有一部轰轰烈烈的历史,都是“旧时王谢堂前燕”,可如今都“飞入寻常百姓家”。他们虽生活在台湾这片土地上,却念念不忘曾经在大陆经历的金雕玉砌,纸醉金迷的繁华。曾经是每个重大场合的核心人物,曾经统领万千人马,曾经一呼百应的宠儿,那些数不尽的曾经是他们今天、此刻得以生存的支柱,是他们自豪的可以炫耀的资本,是他们人生灿烂辉煌的证明,所以每个人都忘不了曾经的光彩动人。赖鸣升虽成了伙夫头,却忍不住每次在岁除之际向刘营长家里人炫耀自己台儿庄战役时光荣的得到的胸口上的伤疤,他说:“俞老弟,我赖鸣升打了一辈子的仗,勋章倒没有捞着半个。可是这个玩意儿却比‘青天白日’还要稀罕呢!凭了这个玩意儿,我就有资格和你讲‘台儿庄’。没有这个东西的人,也想混说吗?”他以伤疤为荣,这是他向大家夸耀自己英勇伟大的资格,所以他认为自己就是唯一有资格讲述台儿庄战役的人,他需要用这些辉煌的过去赢得别人的崇拜夸赞,并借此忘记自己现在的渺小,用酒和无法释怀的过去来麻痹自己,支撑他走到生命的尽头。《国葬》中的秦义方也是一个无法从过去的记忆中走出来正视今天的典型代表,他总觉得自己是李浩然将军最贴心的副官,在李将军灵堂前应该得到众人的尊重与拥戴,可是走进灵堂看到少爷脸上的漠然,不甚相识的模样使他放弃了拍拍少爷肩膀的想法;他以跟随将军东征西站三十年却不曾倒下的强健的身体为骄傲,却不曾知道在大家眼里他只是个连须眉都是全白的拄着拐杖的不中用的老人,通过这些对比,作者讽刺了秦义方和《台北人》中很多人走不出过去,活不在当下的逃避怯懦心理。

《台北人》中,尹雪艳、金大班、王雄、余教授等人,他们都是为躲避战争从大陆搬到台湾,进而在台湾定居,这样的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土生土长的“台北人”,虽然搬到了台北,可是大陆的很多风俗习惯都被他们延续传承了,并没有完全抛弃原有生活方式融入当地。麻将、美食、旗袍、舞厅、戏曲,上海,南京等地繁华落幕,一切陈习陋俗都搬到了台北,地点变了,往事依旧上演。人们只不过习惯了身边不断的死亡离散,渐渐丧失了本性,迷失了自我,习惯了冷眼看世间百态。《游园惊梦》里深阔的窦公馆花园,精巧的红木几椅,银灰洒朱砂的薄纱旗袍,一样富丽堂皇的公馆,一样不失魅力的旗袍,钱夫人、桂枝香窦夫人、天辣椒蒋碧月、程参谋他们一样爱听戏曲,期待具有梅派真传的钱夫人高唱一曲《游园惊梦》,不一样的是钱夫人再也开不了口,唱不出来令钱鹏志享受万分的昆曲了,不一样的是亲妹妹月月红抢走了本属于她的郑彦青,应证了桂枝香的感慨:是亲妹子才专拣自己的姐姐往脚下踹呢!不一样的是台湾的丝绸哪里及得上大陆货那么细致,那么柔熟。其实在她们心里,比不上大陆的东西岂止是丝绸呢?身在台北,心在大陆的他们真的算不上“台北人”。我想用“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它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句话来形容那个年代里很多个“台北人”再贴切不过了。

白先勇在《台北人》中大量采用了第三人称转述的形式促进小说情节的发展,《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里,作者从“我”的角度讲述了舅妈家的故事,在“我”一次次的去舅妈家中,见证了王雄与丽儿从亲密无间的伙伴到逐渐分开,记录了王雄从认真细心地园丁到残忍凶手的转变,最后也是“我”看到丽儿和一群女伴在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从中穿来穿去。《思旧赋》中,通过罗伯娘和顺恩嫂两个人的讲述,我们知道了李长官一家的兴衰荣辱故事,就像鲁迅先生在小说《药》中采用双线结构一样,白先勇先生在此也用了明线、暗线两条线索推进了故事的发展,让我们在聆听罗伯娘和顺恩嫂的谈话中知道李家小姐抛弃亲人和一个有妻子的人私奔了,桂喜和小王在夫人“初七”还没做完时就偷走夫人一箱玉器逃跑了,少爷也变成只会流口水的傻子,曾经风光一时的李家再也站不起来了。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态的发展变化是《台北人》的一个写作特点,想象大家一起坐在茶楼里,慢悠悠的品着茶,一个人用缓缓的语调讲述着一个*年代里遥远的故事,倾听者的心境情感随着讲述者语调的变化,情节的发展而上下波动,或激动万分,或低吟沉思,惋惜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感叹战争带来的悲

伤,采用这样的写法画面感很强。

附:

《台北人》的十四篇小说题目:

《永远的尹雪艳》《一把青》《岁除》《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思旧赋》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梁父吟》《孤恋花》《花桥荣记》《秋思》 《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游园惊梦》《冬夜》《国葬》

《台北人》书评

终于得偿所愿的看了白先勇的《台北人》,初看各个短篇的荡漾心境,随着一个个故事的曲伸延展,慢慢变得淡然而冷漠,这冷漠中又夹杂着对世事的愤恨和对悲欢离合的怅然所失。白先勇笔......

台北人读后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台北人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台北人读后感

【篇1:台北人读后感】台北,常常觉得像海市蜃楼一样的存在的城市。常常觉得熟悉,却并没有真正的接近过。中学的时候,很流行刘墉、吴淡如之类的台湾作家,着实也看了一段时间的心灵......

《台北人》读后感

台北人读后感这几天晚上睡觉前都会读2篇《台北人》,书中一共涵14个短篇,作者白先勇。书里讲的全部都是身在台北的大陆人,估计也是经常在综艺节目里听到明星口中的那个“眷村”......

台北人读后感

台北人读后感(共16篇)由网友“joeyjohn90”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台北人读后感,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篇1:《台北人》读后感 看完白先勇的《台北人》就想起章诒和......

下载台北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北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