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音乐史提纲_中国音乐史课程大纲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6:45:0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复旦大学中国音乐史提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音乐史课程大纲”。

10*2

填空 5*4

名词解释 5*4

简答题

20*2

论述题(自己的观点)复旦大学《中国音乐史》讲义 《云门大卷》《大咸》《韶》《大夏》《大濩》《武》

一、远古夏商

起源:

1、劳动说

2、感情说

3、模仿说 乐器和材质分类:第一类是用天然材料制成的乐器;第二类是陶制乐器;第三类是铜制乐器。音乐文化及交流:自从夏代进入奴隶社会之后,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随着音乐的发展和奴隶主贵族对于利用音乐的更高要求,宫廷里就出现了专职的乐奴和从事音乐教育的乐师。

二、周秦时期

礼乐制度:礼乐的“礼”就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相互结合的礼仪,“乐”就是音乐,包括乐队、乐舞的编制,乐曲、乐舞的使用等等

六部乐舞: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

郑卫之音:自春秋起,周代的礼乐逐步走向没落,新兴地主阶级的欣赏趣味转向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俗乐。诗经和楚辞:“采风制度”

《诗经》是孔子在公元前484年所编。包含305首歌辞的精选歌辞集。风雅颂 南方民歌《楚辞》:是继《诗经》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屈原的作品构成了它的主体。《楚辞》中共收录了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七首作品。其中《九歌》得到了系统的集中和整理。“乱”是先秦时期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 周秦时期的乐器分类:“八音分类法”:即依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八类。诸类乐器以打击乐器居多。周秦时期的音乐美学: 儒家孔子:1确立了音乐审美标准是“尽善尽美”;又提出“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的评价标准是善与美的统一,而且善要重于美,他认为音乐不但要做到善与美,音乐表达的内容还要纯正无邪。2崇雅贬郑;孔子偏于相信和爱好古代的,3重视内容与形式。4 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

孟子:1.音乐的本质是用来表现人的喜乐之情的;2.无论圣人还是凡人,对音乐都有共同的美感;3.认为乐的内容应是“仁、义”之德,因而闻乐可以知德、知政。4.倡导王要“与民同乐”,不要“独乐乐”或“少乐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政和、“王天下”。5.对于新乐的态度,孟子与孔子是一致的。他提出了“恶郑声,恐其乱乐也。荀子:(1)抨击墨子的“非乐”思想,注重音乐的社会功能。他认为墨子的非乐思想是“使天下乱”的根源。他认为人的种种欲望应该尽可能得到满足,但这种欲望必须是合理而有节制的。(2)音乐具有感化人心,陶冶性情作用。(3)提出“中和”的审美标准,反对“夷俗邪音”、“郑卫之音”等淫声,(4)他强调音乐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墨子:他认为音乐是有害无益的活动。

老子:老子反对音乐,完全否定人创造的有声之乐,思想是消极的。

庄子:他批判儒家礼乐思想。倡导适性之乐。与老子不同的是,没有否定所有的人为之乐,否定的是儒家倡导的礼乐。肯定音乐的娱乐作用,肯定合乎人的自然性情的音乐。

三、两汉三国

汉乐府:汉承秦制,设有“太乐”和“乐府”二署,分别隶属“奉常”/“太常”和“少府”。

乐曲的四大类:用于郊庙上陵的“大予乐” 用于辟雍(帝王祭祀后撤去祭品)、飨射的“雅颂乐” 用于天子宴飨群臣的“黄门鼓吹乐” 用作军乐的“短箫铙歌”。

相和歌:相和歌作为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包含了各种不同内容、形式的“汉世街陌谣讴”平、清、瑟楚、侧五调 南北朝

平调、清调、瑟调三种。笙、笛、琴、瑟、筝、琵琶六种乐器是三类相和歌共有的伴奏乐器 民间歌舞:公莫舞巴渝舞鼙舞槃舞铎舞白紵舞踏歌

乐器及器乐:打击乐器:建鼓、提鼓、小鼓、扁鼓、鼗鼓 吹奏乐器:排箫笳竽

弹弦乐器:琴箜篌瑟筑琵琶

《广陵散》是我国古代十大经典名曲之一由于《广陵散》赞扬劳动人民对封建君主残酷统治的斗争,因此统治阶级中许多文人对《广陵散》有贬抑的态度。嵇康聂政刺韩王、韩相

四、两晋南北朝 清商乐:吴声歌曲:既有五字一句、四句一段的分节歌,也有七字一句、八句一段的分节歌,还有四字一句或长短句。吴声歌的伴奏以弦乐器为主,文字内容多属咏物抒情,重个人情感的抒发,风格柔美婉转与后来的“小调”相似。

西曲歌:西曲的句法较之吴声更为多样,五言、七言、长短句均有。从西曲歌的题材来看,较之吴歌也更为多样化。较多地反映水边的离情。

故事歌舞:这一时期歌舞的故事性逐渐增强,出现了《踏谣娘》(酒后打老婆)、《代面》(兰陵王)、《苏中郎》(喝酒后表演)、《拨头》(孝道寻父)等具有戏曲雏形的故事歌舞形式。、乐器和乐曲:琴、笛、角、箜篌、阮咸等继续沿用,其中以琴乐的发展尤为突出,《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丘明纯律定弦法

《梅花三弄》东晋时期桓伊因同样的曲调重复了三次,羯鼓五弦琵琶

五、隋唐时期 民间音乐:隋唐时期的山歌概指山野田间劳动或休息时唱的歌曲;小曲是城市里的流行歌曲,是经过艺人、文人和演唱者加工的民歌,它已不同于一般的民歌,艺术性得到了提升,它叫“曲子”。在唐代,他们被叫做“曲子”。曲子比之一般的民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民间说唱音乐与佛教变文:中国说唱音乐,其内容是讲故事,其形式主要是由歌唱和说话两者交错组成,有时也用乐器伴奏佛教徒含宗教意味 元稹——说《一枝花》

燕乐即宴乐,是宫廷宴会中应用的娱乐音乐,亦即俗乐。是宫廷音乐。《燕乐》是对统治者颂扬的内容的一种乐舞;

唐大曲:以流行的诗篇配乐叠唱。其段落可分为“散序”、“中序”和“破”三大部分。有弦有管有打击乐器的大型乐队。素材来看,应该是中外曲调都有运用。唐大曲有“健舞”和“软舞”之别。

音乐机构:大乐署、鼓吹署、教坊和梨园。前两个属于太常寺,后两个隶属宫廷。大乐署既管“雅乐”又管“燕乐”,还管乐师们的成绩考核。鼓吹署是专管仪仗音乐的机构。

教坊是唐代新设的宫廷音乐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歌舞和散乐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成员有男有女。

梨园:专门学习《法曲》

文化交流,西亚,日本,朝鲜半岛 乐器和乐曲:

敦煌乐谱 25首《秦王破阵乐》

笛、篪、拍板、击琴、筑、琴、轧筝、清乐筝、曲项琵琶、五弦、阮咸、箜篌、方响、钲、铜磬、铜鼓、腰鼓、羯鼓、都昙鼓、毛员鼓、答腊鼓、鸡娄鼓、节鼓、吹叶、奚琴、葫芦笙等。

含有多段的大型歌舞曲就称为《大曲》《大曲》中间有一部分,叫做《法曲》曲调和所用乐器方面,接近汉族的《清乐》系统,比较幽静一些;

六、宋元时期

宫廷音乐的特点:宫廷音乐艺术向着小型、精致的审美趋向发展。宫廷音乐规模随着朝廷内外交困的加剧而缩小。

词牌的变化:同一词牌,为了要求适合于表达不同的情调,有时就会想出一些艺术形式上的变化,如“减字”(减少歌句的字数)、“偷声”(增加歌句字数)、“摊破”、(增加乐句或者扩展)“犯调”(不同的词牌的乐句连起来)。词牌的类别:

其牌名有着“引、序、慢、近、令、歌头、促拍”等字样的,都曾是大曲中间的一个构成部

分。(引:如《婆罗门引》、《阳关引》;是大曲中“中序”开始的部分,亦即歌唱开始的部分,相当于后来的引子。序:如《莺啼序》;是“引”后紧接着头一个慢曲的专称;曲调比较长,后来统称为慢曲。慢:如《浣溪沙慢》、《木兰花慢》;曲调比较长,是比较抒情的。歌头:如《歌头》、《水调歌头》、《六州歌头》;是慢曲的另一个名称。近,近拍:如《诉衷情近》、《郭兴郎近拍》;慢曲以后,入破以前,在由慢渐快部分所用曲调。令:如《浪淘沙令》、《十六字令》;其狭义可能是专指曲破部分所用的节奏较快的曲调而言;其广义则是泛指一切较短的曲调而言。捉拍:如《捉拍丑奴儿》、《满路花捉拍》;即促拍或簇拍,是大曲曲破中节奏极快的曲调。)扬州慢姜夔

说唱音乐:当时的说话和说唱音乐,根据所表达的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四个派别: 唱赚在北宋时已经流行,其伴奏乐器以鼓、板和笛子为主。《事林广记》(唱赚图)缠令和缠达两种不同的曲式。1,有讲“烟粉”(妇女生活)、“灵怪”(神怪故事)、“传奇”(传说故事)、“公案”(武侠故事)、“铁骑儿”(战争故事)的“小说”; 2,有讲佛教故事的“说经”、“说参请”和“说诨经”; 3,有讲历史故事的“讲史书”; 4,有讲一字一物的“合生” 宋杂剧和元杂剧:散曲是元代时在宋代曲子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新音乐风格和语言特色的歌曲形式。

三个部分:1.艳段 2,正杂剧 3,散段: 副净副末孤旦

元杂剧:关汉卿:生活丰富,善于观察人情,《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

元杂剧的曲调源出大曲、曲子、鼓子词、唱赚、诸宫调等各种北方的唐宋音乐,也有当时的创作。

南戏是宋元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戏曲艺术。南宋时吸收了大曲、曲子、唱赚、诸宫调以及杂剧等曲调与其他艺术因素后,形成了称之为南曲的曲牌体声腔音乐和歌舞、念白与插科打诨等相结合的戏曲形式。1,在曲牌体唱腔上,以采用五声音阶的南曲为主,风格细腻委婉;

2,在宫调的使用上,没有可以的定规,一套曲子可有两三个宫调,既有相对的规范又有一定的灵活性;

3,在演唱样式上,没有一人主唱的约束,各行角色都可随时演唱,并采用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等各种歌唱形式;

4,在曲调运用上,出现朴素戏剧性手法,生、旦等正剧人物多用典雅凝重的曲牌;净、丑等喜剧人物多用诙谐轻松的民歌;

5,在创腔方法上,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即将同一宫调的南曲与北曲的曲牌相间连缀成套,以求得套曲曲牌连接的多样变化; 乐曲和乐器:1.拉弦乐器:嵇琴、胡琴 2.吹管乐器:芋笙、巢笙、和笙 3.弹弦乐器:三弦、火不思 4.打击乐器:云璈 细乐清乐小乐器鼓板 郭沔,浙江永嘉人:《潇湘水云》、《泛沧浪》、《秋鸿》

《潇湘水云》、《泛沧浪》、《秋鸿》 音乐理论著作:《梦溪笔谈》:为沈括所著,该书乐论部分涉及乐器、乐曲、宫调、乐谱、律学、音乐思想和音乐声学等各个领域。《乐书》《琴史》《碧鸡漫志》、《词源》和《唱论》

七、明清时期:

俚曲:蒲松龄将《聊斋志异》中的一些故事,结合当地方言及各种小曲,编成说唱形式,这些作品被人们称为蒲松龄“俚曲”或“聊斋俚曲”。“四大声腔”: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四大声腔中的昆山腔经过魏良辅的改革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海盐腔的演唱风格最大的特点是细腻柔婉。弋阳腔源于江西弋阳,因唱腔高亢激昂,故后来亦称高腔。弋阳腔唱腔灵活自由,在长期的舞台实践过程中,老艺人创造出各种帮腔的形式。昆山腔:魏良辅等人对昆山腔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吸收了海盐腔、弋阳腔的的音乐成分,使它一跃成为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进一步发展了南曲字少腔多、清柔婉转的特点。节奏放慢一倍;形成一种“转音若丝”的唱腔风格,同时强调咬字吐音。代表作:“临川四梦”(又名“玉茗堂四梦”,分别是《牡丹亭》、《紫钗记》、《南轲记》、《邯郸记》)、高谦《玉簪记》、李玉《千钟录》、清代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黄图王必《雷峰塔》等等。其中尤以《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剧最为著名。代表人物:汤显祖“东方的萨士比亚”《牡丹亭》 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南洪北孔”

古琴的流派:明清时期古琴流派非常多,操琴名手也很多。著名的流派有明代的徐门浙派、虞山派、绍兴琴派;清代的广陵派、川派等等。现在的流派:浙派:流畅清和

虞山派:清微淡远、中正广和广陵派:中正、跌宕、自由、悠远

浦城派:指法细腻、潇洒脱俗、疾缓有度泛川派:峻急奔放、气势宏伟 九嶷派:苍劲坚实、讲究吟揉节奏诸城派:清和淡远、绮丽缠绵 民间歌舞:秧歌、二人转、十二木卡姆、囊玛、象脚鼓舞 古琴的曲谱:《溪山琴况》《神奇秘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琴曲谱集

八、近代

学堂乐歌: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

配合中小学生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的各种各样的所谓“军歌”,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

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除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教育。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题材

名家名作:沈心工《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第一首)《黄河》《春游》《竹马》《一泓泉水》 李叔同:《送别》《祖国歌》《我的国》、《隋堤柳》 曾志忞:《练兵》《游春》 萧友梅:《卿云歌》(北洋政府的国歌)王光祈: 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尽力中华》

黎锦晖:中国儿童音乐家,近代流行音乐之父。刘天华:《空山鸟语》《光明行》《月夜》《病中吟》 聂耳:《铁蹄下的歌女》《翠湖春晓》和《金蛇狂舞》 冼星海: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中国音乐史

来”;2批评了音乐的贵族化倾向,提倡音乐为民众服务;3通过二胡音乐的创作,表演,研究和教学,身体力行并卓有成效地实践了自己“改进国乐”的主张。4此外,他还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中最早......

中国音乐史

远古及夏商音乐1.音乐的起源:劳动起源说、模仿说、异性求爱说、巫术说、游戏说、信号说、“太一”说、潜意识(无意识)说、情感表达说。 2.远古乐器:A、吹管乐器(骨笛、埙、角、蘥......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古代: 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嵇康《广陵散》: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我国持续使用到20世纪的传统记谱法是工尺谱。 宋元时期市民音乐的活动中心是瓦子(娱乐......

中国音乐史(下)

我国合唱艺术的产生和发展1)学堂乐歌时期①时代背景:19世纪末随着西方基督教在我国各地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不断输入,教堂中的唱圣诗也移植到中国。中国创办“新学堂”、开设“......

中国音乐史填空

一、填空题1.我国音乐文化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其依据是(鹤骨笛)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是(三分损益法 ),它是用数学的方法来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的弦长比例的科学......

下载复旦大学中国音乐史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复旦大学中国音乐史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