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好家风故事”。
勤勤恳恳发家 节节俭俭致富 苏州市相城区北桥中心小学
吴林萍
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如春风吹进孩子的心田,陶冶着孩子的性情,激励着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我70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父亲是生产队队长,共产党员。母亲是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父亲又是家里三个妹妹,两个弟弟的哥哥。因为爷爷是出了名的“少爷”,在嫁了大姑和二姑,帮大叔娶了媳妇后就宣称在家养老了。身为“长兄”的父亲顺理成章地承担起了帮小叔娶媳妇,把小姑嫁出门的重任:造房子、彩礼、嫁妆……那时,物资匮乏,生活困苦,然而在我的记忆中,我们一大家子的生活是那样的热闹而又幸福。当长大后回想小时候的生活:七十年代能让我们拥有快乐的童年,幸福的生活,应该归结于父母的勤勤恳恳,节节俭俭。现在想想,这应该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吧!虽然没有文字记录,但父母言谈举止中的点点滴滴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熏陶着我,影响着我。
印象中,父亲在村里很有威望。作为生产队队长,他带领全村人薅草养猪,耕田种地,产量翻番。有一年因气候原因,生产队里的小麦欠收,村民们便有了情绪。我亲眼看见父亲组织全村人开大会,亲耳听到父亲用真情鼓励村民们勤勤恳恳劳作,节节俭俭度日,挽起手来共闯难关。在父亲的感召下,全村人同舟共济,把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降到了最低。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父亲做起了连队队长,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动员村民们在种好自家的责任田的基础上开垦种植蔬菜水果,挖塘养殖鱼虾蟹鳗……就这样,他带领着全村人走在联产承包的大道上,用自己有担当的双肩,为全村人撑起了一片天;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家。印象中,母亲是村上出了名的“巧媳妇”:纳鞋底,做新鞋,纺毛线,编毛衣……母亲无一不精通。家里常有村上的婆婆、婶婶忙里抽闲来挑个鞋样,拔点瓜秧,学个编织花样……逢年过节,妈妈不去街上,不请裁缝,也会像变戏法似的让我们全家人穿上新做的鞋子,新编的毛衣。父亲和母亲就这样带领着全村人勤勤恳恳发了家,节节俭俭致了富。
93年,辛苦劳作的父亲不幸患上了重病。弥留之际,他把我叫到床前:“孩子,现在苦点没什么,只要一家人同心协力,勤勤恳恳也可发家,节节俭俭就能致富……”“勤勤恳恳也可发家,节节俭俭就能致富!”就是父亲的这句话激励着我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梦想。
如今,女儿也已于去年八月踏上了幼师工作岗位。从此,我每个月又多了一份工资:每个月10号,女儿的工资到账,就会不错时地转我2000元或2500元。每次她转给我钱,我都会拒绝:“孩子,你每个月就三千出头一点工资,留着买点新衣服,购点化妆品吧!现在很少有孩子上交工资给父母了。”“像我妈妈学习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怎么可以比我妈妈逊色呢?”女儿诙谐的话语常感动得我眼眶湿润。“孩子,时代不同了,以后就自己留着用吧!”“妈妈,你和爸爸不是常说‘勤勤恳恳发家 节节俭俭致富’嘛……”原来,‘勤勤恳恳发家 节节俭俭致富’,不仅烙在了我心里,还刻在了女儿的心里。去年年初,老公建议在北桥买房,女儿不声不响转给他两万。今年年初,我决定在女儿工作单位附近买房,女儿又悄悄地地转来两万多。我知道,这是她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零花钱。
我的家风与许许多多的家庭一样,没有文字记录,情节简洁明了,内容朴实无华,但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人生路;如一位益友,伴随着我从无知走向成熟;似一把火炬,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着正能量……
《家风故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家风故事,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最近过得好吗?最近工作累不累?最近我读了三篇孝敬父母的故事,我讲给你们听吧!第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古代有一个叫吴猛的人,他妈妈在他很小的......
吃苦耐劳,一生的精神财富春节,在温暖的灯光下,翻看着30多年前我们大家族的珍贵合影。高大的爷爷,清秀的奶奶,周围是儿孙满堂。那一年,我1岁,照片中,我和双胞胎的哥哥在母亲的怀抱里......
在家风家训小故事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