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研成果在课堂教学实践 中闪光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练习”。
让科研成果在课堂教学实践 中闪光 ——实施《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教学心得
振兴国家在教育,振兴教育在科研。我校从接受并实施《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学风有了很大转变,教学成绩有了很大进步。2004年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一年,恰好我那年任七年级语文教师,发现教材的编排符合我们实验课题的要求。《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所提出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十分相近,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沟通与活动,教师起到组织、引导、指导的作用。通过课堂讨论,增加课堂上的信息量,交流启发,集思广益,主动深入地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教师对学生积极的发展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进而主动学习,最终达成目标。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验,有如下体会:
一、真正地把新的教学理念灌注到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在讲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8 课《吆喝》时,感触颇多。在这一节课上学生激情踊跃,场面热烈。组内研讨,认为成功的原因较多,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调动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和阅读兴趣
组织教学后,我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听到的街头的吆喝声列举出来,并且进行模仿。学生们马上进入了状态,开始声情并茂地模仿,兴致非常高。之后,我就进行了新课的导入: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我们几乎天天接触到新的广告语,有些广告语已经成为经典广告,妇孺皆知。这一切都源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那么,在信息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年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猜测)。那就是“口头广告”,通俗地说,就是——吆喝。吆喝既是早期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也是我们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吆喝到底具有怎样的一番韵味呢?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萧乾笔下的旧北京那悠远的吆喝声吧!
这样一来,学生的生活体验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全班同学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地参与到了本节课的学习,没有旁观者。
(二)、让学生去模仿,体验成功与快乐
首先在各学习小组内部进行交流,然后由各小组推荐到班上进行交流,同时提出具体要求:对此吆喝进行简单的介绍、模仿和评价。也可以先由学生模仿该吆喝声,然后由其他组的同学猜一猜这一吆喝代表的是哪种商品的经营,最后由学生进行简单介绍和评价。
其次,在学生介绍完各自搜集到的吆喝声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列举出四五种吆喝声(时间、品种、声调等特点),找两三名学生尝试介绍。最后,由其他同学就同学的介绍写下优点及不足,包括内容、条理、语言等方面的评价,如果材料不足,教师可予以补充,比如“收鹅毛、鸭毛、头发辫子”、“麻花、大果子、换碎米子”等吆喝声,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吆喝让学生评价。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积极进行模仿,更多的同学感受到了体验的成功与快乐,由此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只要积极参与,就会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他们潜意识中的表现和受重视的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又在语言的条理性上对学生进行了训练。
(三)、创设民主与宽松的氛围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交流与讨论是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针对知识的生成过程及获得启示过程而设计的步骤。这一环节需要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要努力创设这一情境。教师要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参与交流与讨论。首先由学生自由选择文中提及的吆喝声进行模仿,可由两组(每组5人)分别进行表演,无规律地进行不同品种的吆喝重现老北京街头的热闹场景。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如何看待当前城市街头的吆喝声?由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教师提示、引导,人现代城市形象的角度去思考,意在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最后,教师把讨论的目标归结落实到关注生活上,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样,一节生动、活泼、激活学生生活体验的语文课结束了。学生的潜在学习热情被唤醒了,自主积极、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提高了综合评价的能力,地位也由在教师灌输下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教师的作用也从传授变为平等参与。在民主的宽松的氛围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并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审美情趣,展示了自已独特的个性和风采,体现了富有灵性的创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二、教师也要“格物”,支持和鼓励学生创新。
议论文的阅读,重点是把握和作者说理的技巧,弄清作者说理的思维层次,学生在接受文本特征的同时,要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并强调运用,强调联系自己的实际。为此,教学应该从具体感知课文入手,引导他们发现提纲性的语句,然后经过讨论、分析,并对文章特点作精要的概括,使学生得到有用的经验,让他们学有所获。
读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我们就会恍然大悟,怎么样获取知识,如何提高自身的能力,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告诉了我们:“格物致知”,“第一,寻求真正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作者开宗明义地给我们指出了追求真知、增益不能的正确的方向和途径。
不仅如此,课文的针对性很强。作者在一开头就说“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作者知道,在他们身上维系着民族的命运,未雨绸缪,可见作者的一份良苦的用心。不仅如此,作者还联系了自身学习求知的实际,这样,不但缩短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倍感熟悉和亲切,而且,还使学生真实地、更快速地享受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好处,更直接地让学生们结合自身实际,反省过去,设计未来,惩前毖后。因此,课文在内容上具有强大的启发和诱导作用。
传统的议论文教学,把作者的观点作为道德训诫的机器,灌输的是无血无肉的教条一般的“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体验,影响了他们思维素质的个性开发,千篇1律,僵化死板,使其渐渐陷入麻木和盲从的境地,如此这般,还何求什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呢?
三、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不但可以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改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而且更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学相长。否则就会固步自封,会落伍,最终会被进步的教学理念所淘汰。在教学《傅雷家书两则》这节课时我注意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尝试做到“润物细无声”,避免空洞的说教,在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自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中,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两则家书联系起来进行阅读教学,因为两则家书虽然写作时期不同,内容不同,但贯穿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则是一致的,且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坚强”的含义,即消沉失意时要坚强,成功时更要坚强,这样对学生来说,所获得的启示更全面。
新的语文课堂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给学生以精神。通过本文的学习,力图打开学生的精神空间。我在教学时,即注意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尽量的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减少学生对久远时代的隔膜。而对于“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议论,也不随便带过,而是把握好阐发的深度和分寸,以减少学生对此抽象思想的肤浅理解。尤其让我感触较多的是,当我与学生共同成为学习的伙伴时,我感到自己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我尝试与学生 同读、同讲、同议、同评、同写,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富有情感的情境,引导他们去放映心灵的电影,去感受父母对他们的真挚的爱。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也从《傅雷家书》中获得启示,利用多种方式与孩子交流,给他们以帮助和鼓励,成为他们的朋友。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长期的积累,在此课的学习中,我也深切感受到积累的重要。课堂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方法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内引外联,激活思维,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以上是我——一位语文实验教师的一点教学体会,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领导、同仁批评指正,我会虚心接受,以更好的指导我的教学。在“十一五”课题《实施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过程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研究实验理论,用理论去指导课堂教学,在改革和创新中更加 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全力完成实验任务,为实验课题尽一份绵薄之力。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管理不仅能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而且能够塑造和强化学生行为。 如果一位教师将课堂管理的具体方式看成是创建有效学习环境的一种手段,而不是钟情于纪律管......
谈新学期师德规范表现师德修养,老生常谈的话题。身为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没有终点,良好的师德修养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特殊使命,只有把提升师德修养看作是己任,才能享受其间的自......
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美术教师 刘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从课堂教学到理论研究美术教育被我们越来越重视。我积极探索力求创新。摸索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让青春在加油站闪光日月如梭,年轮曦转。09年虽然是过去的一年,但它也是沉甸甸的一年,自己在加油站的岗位上工作近五个年头了,三尺油岛给了我太多的收获,我由开始对它的陌生逐渐的......
让党徽在胸前闪光大柳镇党员佩戴党徽已两个月,自从佩戴党徽以来到处可以见到佩戴党徽的镇村组党员干部,他们不但以胸前的标志向群众标明了自己的党员身份,还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