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中话语权的分配(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媒体话语权”。
新媒体传播中话语权的分配
——以新浪微博草根话语内容与话语权的分配为例
微博的兴起与发展成为新媒体时代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微博成为近几年来网络世界最炙手可热的一个词汇。微博问政、微博打假、微博直播等微博功能与价值的实现,使得人们对微博的依赖性和信任度越来越高。对于微博的学术研究也越来越丰富。微博传播的广泛性以及微博用户的差异性导致微博中形成不同的话语类型,每一种话语类型都试图在微博中获取更大的话语空间,以实现其话语权。在实际的微博传播现状中,话语权的流向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态势,话语类型与话语权之间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关系。
一、微博话语与现实话语之间的联系
微博话语与现实话语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微博话语是对现实话语的再现。其实微博话语与现实话语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话语使用环境与话语方式并不能改变的实质,微博话语本身就是对现实环境的反映,一方面微博话语讨论的主题一般是现实中发生的具体事件,另一方面微博话语主体也会将现实中的话语态度延伸到微博中,因此可以说,微博话语是对现实话语的再现。
社会群体明确地分为两个阶层:“一是低级层,或称下层,指普通民众;而是高级阶层,或称上层,指社会精英。”[1]在微博社区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等级分层,一方面微博精英是社会精英身份在网络世界的一种延续。另一方面,在现实社会中可能并没有很高知名度,但是在网络社区中却很活跃,拥有较多的粉丝,这类人也可视为微博精英。但在微博中,不便于使用社会中对于精英的判断标准来划分微博中的精英,在微博中可以用“是否加V”和所拥有的粉丝量这两个维度来判断是否是精英。加V是新浪微博特有的设置,V是一种身份符号的象征,是微博对个人身份的一种认可,所谓V是VIP(very important people)的简称。从这个特殊的符号便可以看出人们对身份认同的渴望,因此,在微博中,加V的用户便潜在地拥有更高的辨识度和知名度。
第二个维度是拥有粉丝的数量,“粉丝数量代表着用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拥有的粉丝数越多,说明用户的知名度越高,其话语的传播率越广,影响力也就越大越大。那么,到底如何以这两个维度来界定微博中的精英呢?为了明确划分标准,将微博中的精英作如下划分:加V,拥有粉丝数量不低于1000的微博用户。”[2]
[1]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2]孙卫华.微博客传播形态解析[J].传媒观察,2008(10).基于此,这些用户在微博中所发表的内容就是精英话语。以此为界,其他用户便可视为草根用户,他们在微博中所发表的内容就是草根话语。当然这样的划分具有“一刀切”的嫌疑,但由于微博使用者的复杂性,这样的划分有助于研究的进行。
(一)精英话语权
通过对大量的相关资料搜集,总结出精英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以原创性的话语为主。精英话语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它的原创性,要体现出自己的个性与主见。精英们对自己有很好的认知,并且认为自己在粉丝心目中有一定的分量,若要维持并且增加自己的人气,就要形成自己的话语风格,一味地去转载他人的微博会显得自己没有独特的见解,因而只有原创才能凸显其精神风貌,才能赢得粉丝的认同与追捧。
第二、注重对社会公共事件的评论。精英要凸显其独特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精英必须表现出他的正义感和他的社会公德心,对公共事件的关心以及对公众、民生的关心,才符合他们在粉丝心中正义、高大的形象。因此,他们必须表现出对公共事件的关心,并且发表自己独到的评论或见解。
第三、转发权威媒体发布的重要信息类微博。精英人士拥有的信息渠道较广,因此,可能会更早地接触到重要信息,这时,他们也乐于转发权威媒体发布的重要信息类微博,以向他们的粉丝显示自己信息敏锐、信息灵通。
(二)草根话语权
草根是与精英、主流对立的一个词汇,它直译于英文“graroots”。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中,将草根一词解释为①群众的,基层的;②乡村地区的;③基础的,根本的。百度文库中对草根的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这层含义和意识形态联系紧密一些。另一种含义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依据这两层含义,笔者认为,在微博话语空间中,草根话语是与精英话语相对应的话语内容,即微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所发布的信息内容。”[3]
草根微博的一大特点是以转发微博为主,一般情况下是转发一些名人微博,或者是一些富有哲理,搞笑或者服务类微博,并且在转发的同时也很少发表评论。另外,草根话语以发表自己日常生活细节的微博为主。由于社会背景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草根用户一般喜欢发表一些自己日常生活细节的微博,如发表自己参加某一活动的照片或感受,或者发表自己的一些生活照片。
二、草根话语语境与话语权力
[3]熊澄宇.新媒介与创新思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1.(一)草根话语语境
草根话语语境是指草根阶层的话语生成和使用环境,草根阶层话语权的缺失与这种语言环境有密切关系。草根话语语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草根用户属于沉默的大多数。草根人数众多,无论是在现实环境中,还是在微博空间中,草根都占据着绝对的比重。这与权力支配的少数人原则有关,权力只能支配在少数人的手里,由少数人来控制多数人,这样便于社会管理。否则权力过于分散,就会导致社会管理的混乱与无序。这样,占据社会人口多数的草根阶层只能甘于被统治与被管理的命运,因为他们没有权力,并且争取权力的过程又十分的艰难和危险,因而他们只能保持沉默。在中国古代,被统治阶级在反抗统治阶级以期争取权力的过程中,总会遭到血腥的镇压,权力过渡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很多的流血事件。因此作为无权无势的普通底层民众只能选择沉默。其次,文化传统中底层的自卑倾向。中国文化传统中有一种崇尚权力、崇尚权威的倾向。因为权力和权威代表着一种支配和力量,代表着占有和控制。权威者想一直保持着权威的地位并向往更高的权威,而无权者则会想方设法获得权力和权威,如若不能,就会对权力和权威保持一种仰望和崇拜的姿态。他们不愿正视自己底层和草根的身份,如同《阿Q正传》里的阿Q,骨子里有一种自卑的倾向。”[4]
(二)草根话语语境与话语权力的关系
草根话语语境的上两种状况导致了草根话语权的丧失。首先,草根群体拥有长期被代表与被说话的社会话语习惯。和文化传统里的自卑倾向有关,社会底层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的机会很少,他们总是被代表与被说话。这一方面与社会现实有关,底层的草根阶级占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让他们每个人都出面发表意见不具有现实性,因而也只能通过选出代表的方式来代替他们发言,至于代表的言论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反映民意则是另一回事。但从本质上而言,这种被代表与被说话的社会话语习惯使得草根阶层的话语实践很少,话语权力的实现途径也相对变少。另一方面,这种被代表与被说话的社会话语习惯与草根自身的状况有关。权力意味着'对资源的占有,没有权力就意味着没有资源,教育资源也是其中的一种。从古至今,社会底层所占有的教育资源都是十分匮乏的,因此他们常常显得“缺乏教育”、有文化”,也“不适合”在公共场合发表言论。其次,阶层分化过程中草根话语权语境尚未形成。虽然一直存在为草根阶层呐喊和言说的声音,但真正意义上的草根话语权语境并未形成,草根阶层一直都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他们言语稀薄,充奋但无力。
草根话语主体作为发表话语的主体,规定和主导着话语的内容和主题。他们的身份地位
[4]喻国明.微博价值:核心功能、延伸功能与附加功能[J].新闻与写作,2010(3).更对话语的传播率和影响力起关键作用。
三、草根话语主体与话语权力
(一)、草根话语主体的特点
草根话语主体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匿名性。匿名性是草根话语主体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他们被抹去姓名,丧失个性,以群体的名义行动。在现实生活中,草根大众既是被动的又是盲目的,他们听从指挥,匿名行动。在微博的话语空间中,草根用户的匿名性表现得更为明显。首先,他们乐于借助网络这一虚拟空间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这里既是他们浮夸与虚荣的场所,也是他们本真与正义的圣地。他们可以通过浮夸的言语来标榜自己,也可以通过真实的话语来表现自己。其次,匿名可以摆脱责任,可以摆脱由话语引起的种种失范与不当行为。
第二、在社会分层中以底层阶级为主。社会学者陆学艺把社会资源分为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三类。以此为依据,将中国社会的社会结构分为5个等级10个阶层。5个等级指社会上层: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人员、高级专业人员及大私营企业主;中上层:中低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及中等企业主;中中层: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小企业主、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中下层:个体劳动者、一般商业服务人员、工人、农民;底层:生活处于贫困状态、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者。依据这样的分类来对应精英阶层与草根阶层,我们可以看到,精英阶层一般是指社会中的上层和中上层,即那些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人员等,而社会中的草根阶层则是指中中层、中下层和底层群体,即那些商业服务人员及工人、农民、失业、无业者。
对应到微博空间中,虽然对于微博的使用行为不自觉地已经屏蔽掉了一些社会底层群体,但是微博中草根还是以社会分层中的中低层为主。
第三、草根之间的易断裂关系。草根话语权是通过集群效应形成的,并且要借助一定的平台与外力,如果这种集群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的话,那么,它会被更为密集的网络信息或其他网络诉求所淹没。但在微博中,草根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弱纽带关系。草根用户关注的人很多,但拥有的粉丝却很少,据统计,在新浪微博中,用户数量在100人以下的占87.1%,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草根用户所拥有的粉丝量都不超过100人,他们的话语根本就得不到有效和广泛传播。
第四、草根群体的沉默特质。中国的草根群体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缺乏“踊跃发[5]高慧.“微博”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爱好者,2010
(24).第五、言,积极表态”的传统和语境。因而沉默是他们的一种特质,他们严格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金科玉律,将沉默进行到底。这种沉默并不是说他们不说话、不发言,而是指他们在公共场合,在权威面前,缺乏“言语”的勇气与能力。久而久之,这种沉默演变为一种标签与符号,时刻昭示着草根群体沉默寡言的特质。在微博的话语空间中,草根阶层是猫噪的,但同时又是沉默的。他们喜欢自说自话,喜欢发出一些声音来响应自己微弱的存在感,但他们的这些声音缺乏意义生成的途径,因而等同于沉默。
(二)、草根话语主体与话语权的关系
“话语主体是话语内容的主体,同时也是话语权力的主体,它不仅能影响内容的特征,更能影响权力的走向。微博中的草根阶层缺乏话语权与他们本身的一些特质密切相关。首先,匿名传播的困境。网络的虚拟环境给人造成的最大接受障碍即是它的失真和非现实性,这主要是由网络匿名传播所带来的影响。”[5]的确,匿名性规避了网络话语传播中的责任,使得一部分人利用网络发出一些虚假或失真的言语。这就给人造成这样的错觉:网络上的东西都是不可信的!因为它没有确切的信息来源,给谣言和慌言提供了温润的土壤。而在微博的话语空间中,匿名性是草根阶层最大的特征,他们的话语也最容易被误解、被屏蔽、被批判。其次,底层话语容易被淹没。所谓“人微言轻”,这最能概括草根话语被淹没、被忽视的原因。草根话语主体在现实生活中都是社会中低层群体,他们缺乏保障话语有效性的资源,他们缺乏显赫的身份与地位,因而也得不到相应的权力。
四、草根话语内容与话语权力
语境和主体能够对话语传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产生重要影响,话语内容的作用同样不能忽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才是话语的本体,是话语产生作用的直接要素。(一)、草根话语内容的特点
(1)、以转发为主。观察草根阶层所发布的微博话语内容,可以发现,对他人内容的转发所占的比重最大。他们转发各种名人微博,或者是他们认为比较有意思。微博内容,很少原创具有启发意义的真知灼见。
(2)、话语的主题偏离倾向。在微博话语空间中,个人话语存在着这样的趋势,即倾向于发表个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因为这些琐事对他人的生活没有影响,因此得不到广泛传播,也因此而无法拥有话语权。
(3)、话语类型反作用于话语权。微博话语类型反作用于话语权,即有些类型的话语
内容能够帮助话语主体获得话语权,有些类型的话语内容却容易使话语主体失去话语权。在前面的内容中,笔者较多地强调精英阶层拥有话语权,草根阶层在微博空间中没有话语权。但我们又不能忽视这样一些现象,很多草根话语受到了关注,得到了广泛传播,如元芳体的流行、伪警花事件等。这些本属于草根的话语之所以能够在微博中得到关注,原因在于其话语类型的特殊性,如通过出位和新奇的方式博取眼球(当然有些方式产生了比较负面的影响,不值得推广);另一方面,精英阶层在虽然在微博中拥有话语权,但是如果其表述不当,或发布的话语与受众的接受倾向相悼,也有可能失去话语权,这个方面比较突出的例子是个别明星删除微博事件。这些虽然是个案和特例,但也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话语类型对话语权的反作用。
“所谓话语权,其实就是话语的传播率和影响力。话语的传播率越广,影响力越大,就说明话语权越大。在微博的话语活动中,微博用户所拥有的粉丝数量,数量越多,说明他的话语所能传达的受众面越广。其次,微博用户具体话语被转发和评论的次数,次数越多,说明他的话语的影响力就越大。”[6]
(二)、草根话语内容与话语权力的关系
草根话语内容方面的特点导致了他们无法拥有话语权,主要是因为:
第一,转发内容有较为权威的信息源,只关注信息源即可。转发内容一般都有较为明确的信息源,如果粉丝对信息内容感兴趣,直接关注信息源即可,完全可以忽略掉中间途径的影响和作用,而微博中的草根阶层,一般都只会充当这样的中间阶层,因此他们的作用通常是被忽略不计的。
第二,草根私人生活得不到大众的关注。受众的需求虽然具有多样性,但并非每一种报道或信息都是受众需要和感兴趣的,如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抱怨,闲言碎语等,其他受众一般不会关心,不会感兴趣。而在个人微博中,或曰草根微博中,微博用户发表最多的便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如在什么地方吃饭,遇到什么人,对工作或生活的不满及抱怨等等。这些只关乎个人曰常生活琐事的话语对其他人并没有指导性的意义,因此得不到广泛传播。
五、总结草根话语权力的缺失
(一)话语权力与主体身份的正相关性
新浪微博中的实名认证管理制度使得微博主体的身份不再成为秘密,实名认证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拥有多少以上的粉丝量,在某一行业内担任一定的职位,与其他的微博用户有一[6]杨静.从Twitter看微博客的尴尬处境[J].经营管理者,2009(21).定程度上的互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微博便成为了人们权力扩张和增强影响力的阵地。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越显赫的人,在微博中所拥有的话语权力可能就越大。(二)话语权力与话语内容的相关性
“话语内容是话语研究的本质。什么样的内容可能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并且能获取更大的影响力呢?这是话语研究者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微博的话语内容可以进行以下划分:政治话语、娱乐话语、公共话语、文化话语、个人生活话语、服务话语、广告话语等等。”[7]因此研究每一类话语内容传播的广度和影响的力度,就可以得出它们与话语权力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察,什么样的话语类型可能拥有话语权力,以及拥有话语权力的主体有没有特定使用的话语类型。在第一个问题上,可以从话语主体的身份和话语本身的内容这两个角度来研究。至于第二个问题,可以通过研究那些转发量高,影响力广的微博,即热门微博的话语主题和话语策略来考察话语权力主体倾向使用的话语类型。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己经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微博中的话语类型与话语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话语权决定话语类型;另一方面,话语类型反作用于话语权。“话语类型通过主体、语境、内容等几个方面的要素作用于话语权,主体的影响力在其中起关键作用;语境作为话语产生的环境,对话语的传播和接受起一定的限制作用;内容最直接体现话语的本质和意图,因而也最容易被受众感知。”[8]这三个方面共同决定着话语权的流向。因而在进行微博话语传播时,要注意对主体、语境和内容的控制。
[7]刘晖.Twitter:微博客时代的到来[J].传媒,2009(10).[8]曾俊.精英与草根之辩:博客世界中话语权的严重失衡——对新浪博客的分析[J].东岳论丛,2010(1).参考文献:
1、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2、俞国明、欧亚、张佰明、王斌.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式和社 会性应用W].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3、熊澄宇.新媒介与创新思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1.4、李美霞.话语类型理论的延展与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5、喻国明.微博价值:核心功能、延伸功能与附加功能[J].新闻与写作,2010(3).6、展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7、杨静.从Twitter看微博客的尴尬处境[J].经营管理者,2009(21).8、孙卫华.微博客传播形态解析[J].传媒观察,20089、潘亚楠.微博客Twitter探析[J].东南传播,2009(12)
10、刘晖.Twitter:微博客时代的到来[J].传媒,2009(10).11、曾俊.精英与草根之辩:博客世界中话语权的严重失衡——对新浪博客的分析[J].东岳论丛,2010(1).12、彭彭.以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个人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11.13、左晓娜.微博的传播机制及影响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10).(3).8
网络新媒体传播论文进入21世纪以来,传播技术的革命大大改变了媒介环境和传播生态,使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那关于网络新媒体传播的论文怎么写呢?接下来小......
新媒体在传播新闻事件中的优势【摘要】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事件传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传播内容的独特性及受众的可参与性等无时无刻都在增加新闻传播事......
第1篇:新媒体岗位职责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与逐步的发展,新媒体运营无疑是推动经济的重要一环,而各企业 招聘单位对新媒体运营人才的需求也逐步扩大,想要从事此行业的朋友们就跟......
新媒体传播的盈利模式研究一、新媒体传播的 盈利模式研究本文从传播模式和盈利模式两大维度,对当前新媒体、主要是网络新媒体的类型进行分析,归纳出内容新媒体和平台新媒体......
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点新媒体时代,数字化、网络化、即时化、互动化的特征,快速地影响和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成模式,使舆情传播具有鲜明的特点。传播主体多元化。这是一个人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