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引领 平台运作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自营平台运作模式”。
“三变+美丽乡村+扶贫”模式
“三变”引领
平台运作 “1+N”提级改造助推全域旅游
钟山区地处“中国凉都·六盘水”中心城区,总面积468平方公里,总人口60.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8万人,农村贫困人口1.44万人。近年来,钟山区立足凉爽的气候优势、丰富的山地资源,坚持“三变”引领,平台运作,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分两年推进全区239个(覆盖群众15579户64052人,贫困户2779户9081人)20户以上自然村寨“1+N”提级改造(“1”即一个自然村寨,“N”即改厕、改厨、改圈、小湿地、小广场、小亭子、道路硬化、庭院绿化、观光步道、生态产业、农村电商、免费WIFI、民族文化、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等“扶贫+”“旅游+”“产业+”“文化+”“互联网+”元素),实现村寨变景区、农舍变旅馆、农民变“职员”,有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全域改造,推动村寨变景区。以“全域”的理念把寨寨打造成景区、户户打造成景观、处处打造成景点,让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旅游路、发上旅游财、端上旅游“金饭碗”。一是顺应群众呼声决策。围绕群众渴望改善生活环境、发展旅游经济、过上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村寨“1+N”提级改造作为钟山区2016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在区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二是突出全域全景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构建“现代城市—特色城镇—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体系的总体思路,坚持“有山水资源依托、有优势产业支撑、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标准,借鉴瑞士、荷兰等山地国家及国内山地特色城镇、乡村的建设、做法、风格等,将民族文化、民族建筑、自然风光、生态资源等有机结合,科学编制村寨“1+N”提级改造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功能规划、公共服务规划、人口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民生保障规划“八规合一”,以一个自然村寨(传统村落)为单元格,统筹推进“三通”(通水、通电、通讯)、“三改”(改厕、改厨、改圈)、“三治”(整治断墙残壁、整治草堆柴堆粪堆、整治乱搭乱建)、“十化”(生态产业化、道路硬化、庭院绿化、环境优化、垃圾污水处理集中化、农民职业化、乡风文明化、服务便捷化、发展集约化、管理智能化),实现“一寨一品、一寨一特、一寨一景”,打造“贵州瑞士”。三是注重群众主体地位。在启动提级改造前,共召开44次民情民意恳谈会、院坝会,对村寨“1+N”提级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宣传,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将政策方针、规划设计、建设措施给群众讲明讲透,将改造效果图等向群众宣传展示,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变被动接受改造为主动参与改造。
(二)创新投入模式,推动农舍变旅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推、平台运作”的理念,整合各类资金资源,实现融资渠道多样化。一是整合政策资金投入。在村寨“1+N”提级改造中,政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2016年整合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危房改造、小康“六项行动计划”、棚户区改造、产业扶持等政策性资金4亿元,集中投入,放大效益,围绕“1+N”业态布局精益化配套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对农户房屋进行立面改造,优化乡村发展环境。二是融资平台推动。按照“政府为主导、公司为龙头、社会同参与”的思路,充分发挥平台公司的融资优势,由区扶贫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按照“投融建借用还一体化”的原则,以住建部改善人居环境项目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商行等融资贷款100亿元,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布局产业业态,并通过收储、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回收成本。村集体将集体林权、水权、土地经营权等折价入股30%到区扶贫旅游文化投资公司,扩充公司资产,村集体与公司按3∶7占股分成,既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又提升了公司融资能力(该公司总资产60亿元)。三是股份化运作。在实施改造过程中,由区扶贫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改造协议和经营协议,农户通过房屋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入股区扶贫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按股份享受收益。一方面,对有条件布局农家客栈、农家乐、酒吧、KTV、超市等商业业态的民居,由区扶贫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按照户均10万元的标准出资进行改造、装修,农户将满足居住需求外富余的房屋交由公司经营管理或引入第三方经营,在公司经营有效期内,按照协议约定占比定期向老百姓分红;公司收回投入成本后(按5年计),交由农户自主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对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确实不能就地脱贫的自然村寨,按照集约节约土地的原则,以区扶贫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为主体,在景区景点附近选点统规统建搬迁点,以争取到的4.6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为资本金融资建设,既解决景区景点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又解决搬迁户增收致富的问题,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实施搬迁过程中,根据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及搬迁贫困户人口情况,设计不同的户型,建设完成后,将房屋一楼产权办理给农户用于居住,二、三楼产权归公司所有,用于商业运作回收成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户的增收,农户可以按照成本价回购二、三楼产权用于居住或自主经营。在所有原址“1+N”提级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中,由区扶贫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制定收费标准,农户可使用居住部分的房屋经营“农家餐馆”、特色小吃等为游客提供服务,获取经营性收入;同时,区扶贫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聘请农户作为治安员、服务员,获取工资性收入。
(三)激活人力资本,推动农民变“职员”。一是实施精准培训。钟山区以“围绕产业搞培训,依托公司保就业”的思路,结合旅游文化产业发展、“1+N”提级改造、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按照“三变+旅游+就业培训+扶贫”的模式,以钟山区贫困群众培训基地、区委党校、区旅游职业学校、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四校合一”为平台,计划在两年内投入3360万元,对辖区有意愿、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能力的城乡贫困人口和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农民工、部分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开展以旅游职业技能为主的就业培训,形成覆盖钟山区、辐射全市的农民技能培训格局。培训期为2个月,除让学员“拎包”即可入住培训外,培训期间按20元/人/天给予误工补助,培训合格后由区人事劳动部门颁发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在培训过程中,对培训对象的文化结构、技能水平、培训需求、就业意愿等进行分类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使之掌握一技之长,促进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全区共培训学员6期345人(第6期正在培训中),其中培训结束的5期299人已全部获得结业证书,并基本实现就业(含自主创业)。二是规范学员管理。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和事后跟踪,按照培训班次建立真实、完整、规范的学员电子档案和培训档案,做到“一期一案、一人一档”。建立“二维码识别管理平台”,为每位学员建立二维码档案,通过扫描二维码,可实时了解学员的个人信息、培训专业以及就业状况,做好学员就业跟踪。三是推动就业增收。区级成立扶贫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在有景区景点的镇、社区分别成立子公司,为培训学员提供学习、实习、就业平台,推进新型农民职业化。对有经营意愿和经营条件的,通过“3个15万”、创业担保贷款、农村妇女小额贷款等政策帮助其自主经营“农家餐馆”,使之变成“炊事员”,增加经营性收入;对有就业意愿的,由区扶贫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聘用或推荐就业,让农民成为服务员、保洁员、观光车驾驶员、景区解说员、治安员,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每月工资均在1800元以上。
二、取得成效
(一)有效脱贫致富。通过村寨“1+N”提级改造,村民的闲置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变成资产、变成股金,激活了城乡存量资产、自然资源、人力资本,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2016年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6.4亿元,同比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79元,同比增长10.2%,小康实现程度达97.2%。
(二)有效改善环境。通过村寨“1+N”提级改造,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2016年上半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6.5%,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7.1%,美丽乡村正成为瓜果飘香的“果园”、幸福生活的“家园”、增收致富的“田园”、观光休闲的“公园”、城市向往的“乐园”。2016年3月2日,钟山区获住建部批准为贵州省唯一的全国农村污水治理示范区。
(三)有效助推旅游发展。随着“中国凉都”品牌不断打响,钟山区迎来了乡村旅游“井喷式”增长,每年夏季重庆、成都、武汉等地游客到钟山区月照、大河等美丽乡村常住养生避暑者达10余万人,农家客栈、农家旅馆供不应求。2016年上半年,钟山区旅游总收入完成23.57亿元,同比增长47%。
(四)有效加快城乡一体。在推进村寨“1+N”提级改造,打造农家旅馆、农家乐的同时,乡村旅游公路、观光步道、污水处理、供水供电供气管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现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城乡公共资源不断平衡,差距逐步缩小,2015年城乡收入比为2.53∶1;城镇化率达82.5%,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五)有效提高文明素质。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注重加强群众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利用阅报栏、文化长廊、文化墙等阵地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组织志愿者到农户家中讲解旅游文明相关知识、指导文明礼仪知识,有效提升了群众文明素质,实现村寨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无乱吐乱扔、无乱涂乱画、无乱排乱泄,大河镇被评为省级“文明乡村”示范镇,大河镇渡口社区被评为市级“美丽村寨”示范村。
(六)有效发展了村级集体经济。在“1+N”提级改造中,村集体将荒山、林地等资源通过“三变”模式入股到平台公司,获取股权分红,增加稳定收入,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空壳村”等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加强。目前,全区44个村的经营性收入均超过30万元,11个村超过100万元,最高达270万元,平均为62.72万元。
三、下步打算
第一,抓项目推进。严格对照既定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影响工程进展的问题逐一对照、积极解决,做到每天都有新进展,每月都有新成效,确保2017年全面完成改造任务。
第二,抓规范提升。进一步加强规划建设程序规范、项目管理责任制落实、项目资金规范管理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的监管,有效保障村寨“1+N”提级改造实现规范化运作。
第三,抓设施配套。配套完善生态观光道、景区步道、休闲湿地、山林田园、农村电商、智慧旅游等旅游设施,培育精品果蔬、花木、药材等特色产业,打造集观光、康体、运动、休闲、度假、娱乐及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第四,抓风险防范。完善政策性保险、担保基金、财政补贴等风险防范体系,出台风险防控、管控机制,当经营主体出现经营亏损、负债时,可通过政策性保险、担保基金等方式偿还部分或全部村集体债务,减轻村集体经济负担及农户负债压力。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就是......
P2P 网贷平台运作原理P2P(Peer to Peer)网络借贷平台原理就是有资金并且有理财投资想法的个人,通过中介机构的牵线搭桥,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在此......
渝富模式:国企改革价值样板“如果成功,重庆渝富资产管理公司可能成为一个颇具价值的样板。重庆国资委下属的渝富公司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支持下,以人民币22亿元的折扣价格购得......
南开乡“三变”案例教学点培训工作方案为推进“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工作,扩大改革试点范围,总结推广经验。根据市委组织部安排,结合南开乡开展“三变......
根据《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引导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文件精神,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