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论文(版)_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论文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6:23: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论文(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论文”。

新时期我国外贸发展战略探析

一、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演变(改革开放以后)

(一)改革开放初期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制型的开放式保护贸易政策(1978-1992年)

根据外贸体制改革的力度,把这一阶段区分为1978-1987年、1988-1992年两个时期。前一时期是改革初期,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 开始工贸结合的试点, 简化对外贸易计划的内容, 并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度。后一时期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重点则体现在外汇管制制度的放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行、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的建立、开始鼓励发展加工贸易。对外贸易政策着重体现在奖出限人的政策上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的产业, 并进口相应的技术设备, 实施物资分配、税收和利率等优惠, 组建出口生产体系实行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度限制外资企业商品的内销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建立进出口协调服务由制等一系列措施。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 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进口商品分类经营管理、国营贸易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鼓励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引进先进技术。

(二)贸易自由化倾向的过渡型贸易政策(1992-2001年)进入90年代到我国人世前,是我国对外贸易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该时期我国经济提出了“外向型”发展和“国际大循环”战略,为此国家外经贸部提出“大经贸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该时期对进口管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减少和取消配额和进口限制等非关税壁垒,以及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等;在出口方面继续实行出口退税制度,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专门扶持企业的对外出口,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等。特别是1994年外汇并轨制为代表的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外贸企业实行统一的结汇制、减少进出口数量限制、鼓励企业所有制的多元化、加强出口退税制度等,理顺了连接国内市场价格体系与国际市场价格体系的通道,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此时确立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以及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为我国成为国际贸易大国奠定了基础。

(三)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政策(2001年至今)

加入WTO以后至2007年,我国面临着加入WTO后如何推进外贸体制的市场化改

革和内外贸一体化的变化,为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以及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变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经济安全成为新时期中国外贸战略理念的核心。对外贸易政策目标以构造有利于经济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持续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在适度内外均衡基础之上高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由静态比较优势向动态比较优势转移为重点。尤其是WTO非歧视原则下的国民待遇、公平竞争与贸易、贸易政策的透明度等,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我国贸易政策的基本取向。因此,我国采取的基本是相对较低的保护与温和的出口鼓励政策相结合的措施,即运用关税、反倾销、反补贴、反垄断、保障、政府采购等措施对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实行动态的、以扩张出口为目标的保护;运用低估汇率、调整出口退税和补贴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出口鼓励措施。

二、当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现状

(一)我国外贸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1978—200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2.56万亿美元,增长了123倍,年均增长17.4%,全球贸易排名由32位提高到第3位。出口排名由全球第34位升至第2位,2012年中国外贸规模已经达到3.87万亿美元,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二)我国外贸的质量在不断提升

在产品结构方面,我国出口主导产业经历了由轻纺到机电,再到资金密集型产品的转变。

在主体结构方面,30年来,三大类型经营主体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发生重大变化,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均得到大量增加。且名营企业成为外贸主力军。

(三)我国外贸的出口形势日趋严峻

1.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爆发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经济造成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冲击数据显示,受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人民币升值以及生产成本上升,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速前高后低,加入WTO七年来增长速度首次低于20%。到2009年1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进一步加速下降,创下1993年以来最大跌幅。而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欧、美、日的双边贸易也严重受挫,加工贸易出口回落幅度大于一般贸易

2.贸易摩擦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采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隐蔽而具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引发了与我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贸易摩擦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摩擦阶段逐步向多产业贸易摩擦和结构性贸易摩擦方向发展;货物贸易也向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方向发展;原本在欧美贸易的摩擦向美日贸易摩擦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摩擦发展。

3.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通过技术条文本身直接限制进口;通过认证措施间接阻碍商品进口;通过严格的卫生检疫规定来限制商品进口

(四)我国外贸的出口商品结构不平衡

1.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过大

我国的出口规模很大程度上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其自身低劳动成本的国际竞争优势正不断地受到削弱。这类产品越来越受到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倾销的威胁,从而导致其市场容量越来越小。

2.出口工业制成品档次较低

目前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加工程度浅、档次低,工业制成品出口仍然以机械产品设备和轻纺工业品为主。其中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都比较低.3.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比重偏低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范围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讯设备等少数类别。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缓慢发展使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步伐变慢,同时也严重阻碍了我国贸易强国的建设进程。

(五)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我国服务业发展不仅表现为规模小,同时表现为档次低,服务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较差。近几年来,服务贸易从整体上看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呈不断扩大趋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任务是相当迫切的。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低,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贸易总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三、现阶段我国外贸发展战略探析

(一)调整产业结构

要积极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并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从而不断改善我国出口的产品结构。

只有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才能有效缓解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也只有不断改善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术水平,才能使我国企业走出价格竞争,有效避免国外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诉讼;才能使我国产品达到并超过国外的技术标准,从而减弱国外的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制约。

我国在调整产业结构中,一方面要注重国内企业在竞争机制的引导下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要大量吸引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要在完善国内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同时,大力发展更具创新活力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小企业;要避免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放开国内市场,对国内企业放开可以市场化的行业的进人权,取消不合理的行业审批和行业进入壁垒;要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向进行指导,避免外商将在母国遭到禁止的产品转移到我国来进行生产;要取消企业进口方面的不合理的优惠政策,使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公平地竞争。

(二)改善我国产品出口的地区结构。

随着我国产品结构的转变,我国应当进一步开拓出口的国际市场,在维持和发展现有发达国家出口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因为在这些市场,我国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质量优势,并且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产品又具有价格较低的优势,所以在这些发展中国家市场中,我国的出口产品应有很大的作为。

(三)努力提高加工贸易的中间投入品的国产化率。

我国加工贸易的特点在于“两头在外,中间在内”,也就是中间投入品主要依靠进口。这是由我国国内经济水平较低、生产技术落后、国内的中间产品难以满足加工贸易的需要的现实状况所决定的。这种加工贸易对国内经济的带动作用较一般贸易要小很多,而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

我国要在不断提高国内产品的技术和质量的同时,鼓励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选用国内的中间投入品替代进口的中间产品,提高对外贸易对国内经济的带动作用。

(四)建立和完善国内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完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才能缓解国外的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限制,一方面只有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并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之后,国内厂商才能在合理的技术指标的指导下安排生产,生产的产品在国外才能越过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另一方面,国内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五)鼓励和支持我国企业积极应对国外的反倾销

坚决反对歧视性的反倾销诉讼和调查。反倾销诉讼的应诉具有外部性,所以国内的行业协会和行业主管单位应当合理组织国内厂商应对反倾销调查。对于国外产品在我国市场上的倾销行为,我国的企业、行业协会和行业主管单位应当主动对其提起反倾销诉讼,保护自身的利益。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小论文

我看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摘要】: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个......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1.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外贸值(进出口总额、出口额或进口额)与GDP的比值,它用于衡量该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2.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国......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1、以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说明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答:必要性:在一国范围内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在实物形态上达到社会再生产所要求......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名词解释:易货贸易:是指买卖双方之间按照交易总价值相等原则,以商品交换商品的贸易方式。科技兴贸战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的贸易发展战略。它以政府的服务......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试卷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题一、填空题1.______________主要指服务的提供者在本国的国境内向另一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2.产业间和产......

下载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论文(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论文(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