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民族情民族魂_第18课民族魂民族情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6:17: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第18课民族情民族魂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18课民族魂民族情”。

第18课民族情民族魂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1、中华民族的文化的重要地位:

五十六个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画卷,这是人类共

同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2、我国各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

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他们用自

己的勤劳和智慧,给世界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在长期的交往中,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每个民

族又以不同的风格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二、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中华民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总称,共同组成了一个统一、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同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牢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格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3、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消灭了剥削制度,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根源,各族人民真

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4、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1)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①维护民族团结既是是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②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

保障。(或③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等)

(2)青少年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①维护民族团结,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和。

②具体做法如:尊重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尊重回族同胞的饮食禁忌;尊重开斋节等

习俗;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同破坏民族团结的人和事作斗争等。

5、在我国,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还存在较

大,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6、列举国家为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西部大开发战略、、、等。

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中华民族有哪些优秀的传统美德?

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②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③诚实守信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④重义、诚信、勤俭、慎独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为什么要讲诚信?①诚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的必要守则;

②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人无诚

信难以自立、企业无诚信难以生存、政府无诚信难以取信于民、国家无诚信难以发展。

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资源,在今天的现代文明建设中,必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为核心的、、、的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或意义)是什么?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②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强大不起来,永远支撑我们民族站立起来的是传承不息的民族精神。

第19课科教兴国

一、感受科技创新

1、现代生活离不开科技。我们的衣食住行用都凝结着科技发展的成果。科技发展,重大科技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面貌,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2、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发明和创造的民族。在农业科技领域,杂交水稻技术等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核心竞争力;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显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或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作用是什么?)

①科学技术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

②和越来越决定着各国在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和。

③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实施战略和战略。

4、所有重大的科学发现,每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都是与科学家的辛勤思考和艰难探索分不开的,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尽管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在科学精神的激励下,人类探索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5、在学习过程中,你打算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①树立和弘扬科学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②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③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④珍惜受教育的机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

二、感受教育创新

1、教育的重要意义?(或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教育的发展?)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和的作用。因此,我国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的战略地位,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在改革中迅速发展;远程教育方兴未艾;职业教育初具规模;高等教育有序发展。

3、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我国政府在积极努力,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公民接受学校教育。

4、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因此学习应成为我们的终身活动,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一、我国的人口问题

(1)是社会生产的第一要素。在当代,人口过多及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2、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问题。

3、我国的人口形势:人口总量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稠密,西部稀少;城镇人口少,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不高;人口素质偏低。

4、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出发制定的,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5、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分布。

6、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意义?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促进了人们婚育观念和家庭观念的转变;国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促进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世界人口问题走出困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合理利用资源

1、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大部分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人类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所以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发展的无限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2、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且类型齐全,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从人均资源看,人均占有量严重短缺,是一个资源小国;资源存量地区差异较大,组合错位;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3、合理利用资源还应该强化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节约和保护资源是每个人的良好道德风尚,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三、保护环境

1、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形势也相当严峻。保护环境,建设清新、洁净、优美、舒适的家园,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2、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接触较多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还有生态的恶化、森林草场的减少等等。

3、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行政和立法的手段,切实保护和改善环境。

4、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宏观对策: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必须坚持,走之路。

5、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坚持走、、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每个地区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民族情民族魂

民族情民族魂民族精神源远长流、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延衍升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伟大的精神,如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等伟大的民族精......

读《民族魂民族情》有感

读《民族情,,民族魂》有感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嫩人丰富而有丰富。它有忧国忧民为民请命的爱国精神;他有默默奉险的高上情节;他有立刻万难、振形中华的坚定......

民族情演讲稿

篇1:“民族心·中华情”征文演讲比赛演讲稿 百年梦,家国梦 ——梦想在路上梦是什么?梦是愿望、是期盼,是幻象,更是一种意念、一种执着。梦是儿时播洒下的种子,梦是畅想的序曲,梦是......

中华魂民族情

中华魂 民族情每一段历史,都有他暗淡沉沦的一面; 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为抵抗消亡而奋战的历史; 每一个国家,都有他为了走向独立、走向繁华而奋斗的民族。 然而,我相信,历史的脚步不会......

民族魂

民族魂姓名 王丹学号 2010100127专业市场营销1007班年级 大一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内容提要】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

下载第18课民族情民族魂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8课民族情民族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