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_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6:01: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长辈的过分溺爱阻碍着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对此,笔者认为,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塑造出新一代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一、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意识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讲养成 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

1、耐心说教,形成意识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

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如:“对人有礼貌”这一概念,孩子对“礼貌”一词不是很理解。教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否则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要加上适当的称呼,如“爷爷、奶奶……”;早上来幼儿园、下午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等等。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

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得以渗透和强化。如:培养孩子做一个能干的人。要求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及时帮助同伴等等。对于能力稍弱的孩子,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通过手把手的、不厌其烦地说教,让孩子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习惯。同时,通过当众表扬、给予小奖品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

总之,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地累积,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3、环境熏陶,形成氛围

环境塑造孩子同样影响着孩子。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二者密

不可分。首先,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如要让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教师要做到自己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对家长有礼有节,对孩子要宽容相待。以欣赏的眼光,及时挖掘孩子在生活、游戏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并予以肯定和表扬。其次,注重环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如在水池旁边画一幅画,告诉孩子在讲卫生的同时要节约用水;在餐厅的墙上贴各种食物,让孩子明白不挑食,爱惜粮食才是好宝宝等等。

二、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作为父母要懂得习惯是养成的,努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孩子成材的重要因素之一。

1、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

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如: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家长应该首先做到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日都应该按时就寝、起床;要让孩子讲卫生、爱整洁,父母首先要讲卫生,保持家中的整洁等等。身教重于言教,在生活中,如果家长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孩子,那么孩子也会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同事有一个正在上小班的女儿蓉蓉,有一次吃饭,她把最喜欢的番茄炒蛋拖到自己的面前,不准别人吃。妈妈告诉她这么做很没礼貌,她索性甩掉筷子不吃了。本以为打了胜仗的蓉蓉等着妈妈哄她吃饭,没想到妈妈不仅不理她,还把菜全部吃掉,将她冷落在一边不管。过了一会儿,她见没有转机,就主动跟妈妈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这时妈妈耐心地跟蓉蓉说:“这样做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很没有礼貌,别人会不喜欢!”然后重新做饭给她吃。这“第一次”的教训不仅让蓉蓉改掉了这个毛病,从那之后,她凡事都会先让着别人。只有不轻易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

绝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

3、激励方法要适时、适当

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点儿惩罚措施,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

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习惯。

三、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幼儿的行为习惯

除了家园共育,我们应该让孩子在社会环境中锻炼自己,从而检验孩子的行为习惯。可以定期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爱心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去当地的社会福利院,帮助福利院的老人做一些事情,跟他们谈心等。

综上所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最基础工程。孩子的良好行为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只有三方面统一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塑造出一个身体健全的、健康的幼儿,一个“愉快”、“大胆”、“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2010-05-16 15:38:08| 分类: 请您关注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日益增大,许多孩子造成了唯我独尊、骄傲、依赖性强等现象,殊不知,这不但大大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幼儿文明礼貌的养成影响甚大。因此,在幼儿期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迫在眉睫,尤为必要的。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间的联系与配合的重要性从幼儿刚入园接受教育开始。我认为,应把行为习惯的培养延伸到幼儿的家庭,让家长参与教育,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在家要多注意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在家一定向亲人打招呼,促进孩子文明礼貌的形成。通过幼儿上幼儿园时,主动向老师问好,幼儿在班里时主动向同伴的家长问好。这样做就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并且了解做坏孩子有哪些不好的行为,让幼儿知道做坏孩子是不好的。从小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幼儿学做环境小主人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幼儿时期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最容易看到自己的长处,很少认识自己的过失,爱当“官”爱“告状”,认识往往局限于自己的行为。教师应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使幼儿初步懂得粗浅的道理,在比、看、赛的参与中取长补短,正面强化。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幼儿学有榜样,行有准绳。要求幼儿礼貌待人,教师首先就要使用礼貌用语,早晨入园时,经常有些幼儿忘记向老师打招呼,这时候,如果老师能先向小朋友问好,我想,这将是你教育幼儿主动向老师问好的最好语言,在活动中我门常常也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游戏结束时,要求幼儿收拾玩具,用语言指示很难收到实效,但当你亲自俯下身子收拾时,就会发觉有许多幼儿主动跟上来了,和你一起整理玩具。

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我们都要教育幼儿学会谦让、合作和谅解:在活动中教育幼儿不争抢玩具,爱护公物,不欺负小朋友。引导幼儿踊跃参与献爱心活动,通过献爱心活动使幼儿学会如何分享别人的快乐,理解别人的痛苦。

总之,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习惯,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老师、家长社会要齐心协力,只要我们正确引导教育,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贾老师

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云县县城中心幼儿园 张正梅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儿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出炉了幼儿培养的新理念。当前,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已成为幼儿园工作的日常话题,本人认为幼儿的行为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阶段性引导,帮助幼儿快速有效的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1、幼儿课前认真准备、课下整理习惯的培养

幼儿刚从家庭的羽翼下,进入幼儿园的大门,要让他们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学生了,自己要逐渐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增长一些学习与合作的本领,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如:每天晚上都要学会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每一节课前学会把书本摆放整齐等等。初步养成一种认真的习惯,下课后要把暂时学习用具收好。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幼儿在校学习活动的最基本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坚持一段时间后,开始教师要多一些指导与要求,让他们慢慢养成习惯,学以致用了,教师就会省了很多日常要求。进而培养了幼儿的成长。

2、幼儿认真听讲习惯的培养

刚入园的孩子,没有懂得要养成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常常打岔他人说话。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既是幼儿得到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具体体现。但刚入园的孩子不懂得认真去聆听别人的讲话,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老师讲,常常走神,想入非非。刚入学的幼儿这方面最为突出。比如我让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某些想法时,幼儿往往两个人一起说,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乱作一团,说的热烈,但谁都不知对方说的是什么。这些都有效的说明幼儿没有养成一种好的聆听习惯,因此,我在课上与课下经常交给他们正确育人交流的方法,随时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幼儿园的孩子小,慢慢地进行引导,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多一些细心,多一些指导,多一些帮助,就会达到育人育德的目标。

幼儿的好奇心强,幼儿都喜欢好动,注意力极其不稳定,同时没有持久性,这些可以说成了每一个幼儿的天性。他们尤其是遇到新奇刺激物,总是愿意多看看、细瞧瞧、好动、这正是孩子们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就要抓住这些特点,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努力培养幼儿认真聆听的习惯,这对幼儿接受信息、吸取知识都有极大的好处,甚至使幼儿终生受益。

3、幼儿语言表达习惯的培养

课堂上幼儿除了学会听课,还要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可以就某个问题或故事,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互相探讨,经过交流发言,让每一位同学都说说自己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要求幼儿学习用普通话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别人能听明白。对于说得、讲得好的,我们加以鼓励,对于说的不成功,我们也要肯定,别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呵护幼儿的成长心灵,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幼儿认真做事习惯的培养

孩子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将终生受益。老师和家长发现很多孩子很聪明,就是粗心马虎。这时我们就要:注重示范作用,教师力求把字写的工整、美观,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活动要提出常规性的要求—-正确、整洁、美观。做好常规性的评价,做完回头看。进行阶段性展示活动。进而让幼儿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

5、幼儿热爱劳动习惯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备受家人青睐,家人照顾体现出无微不至,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很多幼儿该懂的,该会的,该掌握的几乎都丧失或缺失。幼儿缺少劳动的机会。尤其在大城市,幼儿表现更为突出,让人值得深思。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首先要进行劳动技能的训练。其次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培养幼儿劳动习惯主要从班级值日方面进行培养。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

总之,幼儿的行为习惯重在日常培养,从小事做起,从周围的环境中做起,树立爱生理念,确实关爱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本着“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念,努力做好幼儿的育人工作。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时间:第三周地点;中班教室主持人:王丽平会议主题: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总结上周工作:严格要求老师做好工作本周工作安排: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1、在教......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而我们中国也有句“三岁定八十”的老话,揭示了培......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许多中外科学家成长的事实都说明,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则贻害无穷。......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低龄幼儿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也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极为重要。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

下载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