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学习现代农业 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参观学习现代农业 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
———社会实践小分队赴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调研
农村发展新模式社会实践“个人调研报告”
班级:金融103班学号:1011320306姓名:潘珊珊
一、实践的目的与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这是我国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现实出发点。同时也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条件正日益严峻。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一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1996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9.51亿亩,到2006年底,已降为18.27亿亩,10年间净减少1.24亿亩。耕地继续减少的趋势仍难以扭转,每年仅建设用地就至少需要新增占用400万亩土地。二是淡水资源短缺。目前我国人均淡水总资源仅2100立方米左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北方地区总体上严重缺水。三是近年来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2006年,我国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为8.48亿亩,仅占总面积的46.41%。每年因自然灾害损失的粮食就超过700亿斤。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生产更是创造了世界的奇迹——用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四分之一的人口。但是这依然掩盖不了传统农业的巨大的弊端:生产规模狭小,单个农户面对市场的风险能力低,农业产出很不稳定,效益也不稳定。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些弊端日益突出,我国农业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长期滞后,根本原因在于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派生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尚未打破,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农村生产要素持续流失、对农业的资金技术支持明显不足的局面尚未改变,因此要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区在农村发展新模式的探索中取得了进展,我们作为农大学子有责任学习和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我们小队选择了位于中国中部的重庆市作为实践地点,调查了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的农村发展情况。
二、实践内容
2011年7月18日到7月22日,我们作为社会实践小分队在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进行了为期5天的社会调查,了解当地的农村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并向当地村民宣传食品安全和用电安全等小知识,调查当地对当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认识。
石堰镇地处重庆市长寿区东北方向,近年来以结构
调整为主线,以片区集中、租赁承包、联户经营、专业
大户为重点,紧紧把握退耕还林,百万吨柑橘工程等机
遇,全面促进农业产业化和镇域经济的发展。发展沿山、沿路、沿湖三沿经济带。坚持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打造重点,树立亮点,形成产业支持。
我们小分队分别走访了石坝村、麒麟村、兴庄村和高庙村四个在土地流转、土地复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四个村庄,了解了各个村庄的发展模式。
石坝村通过引进重庆一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3500头奶牛基地的项目,成功进行 土地流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管理”的新型模式,延伸发展有机产品和标准化大棚蔬菜。配套工程有国家级示范项目——集中型沼气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工程,有效解决了奶牛场的牛粪尿污染问题和周边群众的生活用能问题。石坝村目前拥有 221个标准化大棚蔬菜,131亩。种植作物有水果黄瓜、西红柿、圣女果、等。石坝村的蔬菜基地都是大棚种植,能够种植
节蔬菜,由公司 统一管理,由农户耕作;技术上,占地 豇豆 反季公司请有 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解决耕作上的难题。石坝村还有1000亩的养牛场 基地,养牛基地采用较为传统,却不失先进的养殖模式,既能保证奶牛的健康,又能保证产奶量。销售上与天友签订了双方合同,销售不成问题。奶牛场还配置有大型的沼气工程,保证了对环 境友好。
麒麟村以前一直是传统农业生产区域,农业生产基本上以单家独户经营方式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后来村中发展晚熟优质杂柑,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根本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要,于是麒麟村5个村民组共508家农户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在资金共筹、财产共有、决策共定、风险共担、盈利共分、充分自愿的前提下组织股份制经济实体——重庆宗胜果品公司,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和企业经营,保证农户通过股份分红和果园管理的工资酬劳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不断增加收益。
兴庄村以减少耕地占用为原则,将分散居住的的农户集中到三个居民点,对旧宅基地进行复耕,以节约土地,改变农民生活条件,便于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其中“强农园”是居民点实施
区域的一部分,它的修建由5组36户村民集体召开户
主大会,村民自愿拿出土地,该组在外致富的村民高强
出资进行规划设计建设,无尝提供给农户居住。建设“强
农园”共节约土地24.26亩,达到了节约土地资源,减少耕地占用的目的。高庙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柑橘、蔬菜是其拳头项目,村官跑销售是高庙村的一大亮点。村中的种
通过租赁承包其他农户的土地,建立夏橙示
和蔬菜基地,取得很好的收益。村中共栽种
橙、脐橙等果树2000余亩,果树地套种南瓜、红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村民采用生姜与植大户范基地杂柑、夏豫薯王花菜等蔬菜轮作的方式,由露天栽培到地膜覆盖再到大棚覆盖,收入稳定增加。
四个村庄均在从传统的单家独户生产模式向片区集中、联户经营等模式转变,种植作物也由水稻、玉米、小麦转换为柑橘、蔬菜等经济作物。但是各村都面临着资金短缺、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石坝村种植作物投资大、回报时间长、回报率低,导致农民劳动积极性降低。一牛公司从本地村民处租得土地,建立大棚后再以高价出租给本地或外地人经营管理,这就形成对农民剥削的另外一种方式。麒麟村劳动力主要来自本地年长村民,90%年轻人外出务工,村劳动力不足。果树的培育周期比较长,村民的劳动积极性不能被充分激发。
兴庄村交通不便,资金不足,作物产量低,种植
分散不具备较大的规模;散户种菜,无市场竞争力;外出打工人员过多,村劳动力不足 高庙村劳动力不足、投入成本高、干旱缺水,养猪场规模较小,缺少水资源。
我们通过到各村实地调研,与村干部、农户交流,参观新农村建设成果,全面了解农村的发展情况,并向村民宣传用电安全和食品安全小常识,了解当地村民对村官政策的看法和意见。
7月22日,我们把调研的结果向石堰
镇领导进行了回报,镇长唐志鹏、团委书
记等对我们的调查成果进行了点评,并提
出了一些建议。镇长唐志鹏提出了石堰镇
在基础设施和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一些问
题,建议我们以如何保证农村从业人员收
入,扶持新型农民方面做更加深入的思考。
三、收获与感想
现代农业向着“集约化、规模扩大化、农产品商品化”的方向发展。石堰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改革农业模式,探索出以“麒麟模式”和石坝村的“租地经营”两个模式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从经济模式上看,石坝村的“租地经营”模式能增加农民的资本,稳定农民的收入,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提升。但我们团队认为,这种模式租地期限不宜过长。另外,这是一种资本主导的模式,从长远来说,它对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反观“麒麟模式”,它不但能统一规划、布局,规模化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而且把农民真正组织起来,保持了农民的主体性,中国的农业应当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从生产模式上看,麒麟村是种植区和畜牧区并存,石坝村是畜牧业与种植业并行,“以养殖为基础,种植为辅” 种植业给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动物产生的粪便经过沼气池的加工和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可以给种植业提供肥料的同时还可以给农户提供燃气和电力。另外,兴庄村的“强农园”以节约耕地为目的,集中建设居民住所,为发展种植业、水产业和畜牧业提供了充分的资源基础。
我们团队经过从经济模式和生产模式上的比较,对农村农业发展建设的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经济模式借用麒麟村模式—公司入村,农民入股,公司提供
农民所缺少的设备,运输和销售渠道,而农民为公司提供土地和劳动力(考虑到入股的风险,我们可以给农民提供另一种选择——租地经营,对于没有意愿入股的农民);生产模式借用石坝村模式—畜牧业与种植业并行发展,种植业给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动物产生的粪便经过沼气池的加工和利用,可以给种植业提供肥料同时还可以给农户提供燃气和电力;房屋与土地政策借用兴庄村的模式—强农园,农民房屋集中建设,节约土地为种植业和畜牧业服务。
为期5天的调研使我们对农村的发展模式有了深入的认识和思考,石堰镇各个村庄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不能照搬现有的成功经营模式,应该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
同时,我们对我国农村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科技进步。我国农业受到的自然资源制约日益突显,继续靠增加自然资源投入来增加农产品产出的余地已越来越小。不仅如此,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兽药等投入品,还制约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要打破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8%,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30%,分别比发达国家约低30和40个百分点左右。我们要有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在加大保护资源环境力度的基础上,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探索“春晖模式”发展现代农业作者:■袁华江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2274近年来,孝南区始终把“三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三化同步”、“两增同步”的要求,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经......
湖北草埠湖农场: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今年以来,湖北草埠湖农场按照“稳定发展粮食产业,培育棉花支柱产业,积极发展蔬菜种植,逐步扩大畜禽养殖,调优水产养殖模式”的思路,狠抓......
农业信息化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原庸一、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质量效益型、集约型农业,必须在保障必要数量平衡的基础上,优先质量和效益, 以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
农业标准化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2007 年4月23 日进行第41 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实施农业标准化、保障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我......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平川区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发展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强农思路,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