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导师制在青年教师培养中的运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
谈导师制在青年教师培养中的运用
摘要: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的生力军,他们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层次,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实行导师制是非常必要的,它与传统的教师培养中的以老带新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同时从长远来讲也有利于和谐的教师队伍的形成。
关键词:导师制;青年教师;培养
一、在青年教师培养中导师制的建立
“导师”一词,源于英文的 tu-tor,是指为了某一个学生或者为了某一部分学生额外进行学科辅导的教师;也指有时与学生及其家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教师。发展至后来,导师泛指在高等学校或研究部门中指导学生学习、进修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教师,特指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完成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的教授或副教授。
导师制的一些思想与做法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私学与书院的办学之中,称为“师儒训导制”,不过缺乏系统化与理论化。现代“导师制”(tutorial system)起源于 14 世纪的英国。以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导师制最为著名。在英国,每一位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新生报到后,学院就给他指定一位导师。导师一般是学生所选专业的学者,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一位导师指导6~12 名学生,每位导师每周辅导学生一次,每次每个学生一小时。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至少有一段时间要单独去见导师,朗读自己的读书报告,听取导师的评语。辅导一般按课程表进行:学生汇报,导师评议,师生讨论,导师指点。导师给学生们布置作业和论文,关心学生的思想与生活。朝夕相处,言传身教,这种耳提面授的独特教育方式能够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导师制是高等教育阶段培养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基本教育与管理形式,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思想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因材施教。
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加入到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来,这在为教师队伍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新教师的培养问题,即如何使新教师能够尽快地实现角色转变,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并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的问题成为摆在各个学校面前,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各个部门乃至整个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发展的瓶颈。基于此,我认为借鉴大学导师带研究生的制度,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建立导师团,实行导师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青年教师培养中的导师制与传统的以老带新制度的区别
(一)内容不同
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传统的是采用以老带新的培养方式,即由教师所在领导部门随机指派一名老教师与一名新教师结成对子,并规定相应的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与完成培养任务的时间。而导师制则是教师所在领导部门首先公布有资格培养青年教师的老教师的名单,同时列出工作时间未满三年的青年教师的名单,然后获得提名的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报名,也就是说老教师愿意指导青年教师的报名,青年教师愿意接受培养的报名,当然如果老教师暂时不愿培养青年教师,或者青年教师觉得自己不接受老教师的培养能够进行自我培养这也都是允许的,待老教师名单即“导师团”和欲接受培养的青年教师的名单均确定之后,进行二次自愿自主选择,青年教师首先选择老教师,在老教师愿意对其培养指导后,双方签订培养计划书,这样双方的指导培养关系就建立起来。可见,有些人认为导师制和传统的以老带新制度换汤不换药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没有认清楚导师制的实际操作规程。
(二)原则不同
以老带新制度是以服从分配为原则,按照相关负责部门的指示和安排来进行一对一的培养,培养人与被培养人都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位置上。而导师制是建立在自主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上的,是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主动进行培养和主动接受培养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不同
由于在以老带新制度下,培养人与被培养人都处于被动的状态,其工作积极性可想而知,如果这种分配正中下怀、正投其意或者差强人意的话,培养计划还可以如期开展,培养目标还可以勉强实现,但是如果这种分配恰是形成培养人不愿进行培养,被培养人还又不屑被其培养的一种局面,那整个的培养计划不但无法实施,甚至可能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导师制的实行正是有效地克服了这一弊端,由于双方是自愿选择的,所以形成了既愿意给予培养又愿意接受培养的双赢的局面。青年教师自愿选择老教师,形成了一种愿意学、乐学的局面,老教师也愿意把自己多年的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传递给青年教师,有利于青年教师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
三、导师制建立并实施的意义
(一)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曾经指出:“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教育要振兴,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青年教师又是重点,因为青年教师正处于人生创造的最佳年龄,专业基础理论扎实,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是振兴我国教育事业的希望之所在。”导师作为青年教师培养教育的责任人,是青年教师思想方面的“舵手”,治学上的“榜样”,科研上的“标兵”,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导师会成为青年教师自觉不自觉的模仿对象,导师自身的治学态度、文化修养、人格魅力对青年教师的素质状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青年教师由于走上工作岗位的时间不长,实际工作经验缺乏,同时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足,这些不足之处恰恰都是老教师的长处,因此导师制的实施可以使青年教师受到全方位的教育激励,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在教师队伍中占有一定比例,因此这一部分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老教师在进行指导培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身不断学习不断充电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和自我培养教育,因为青年教师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比如接受信息快,创新能力强,好学上进等。如果说在导师制的实施中,青年教师是直接受益者,老教师是间接受益者的话,那么学生就是最终受益者,因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都是为了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也就是为学生服务。
(二)有利于老教师责任感的形成,是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的形式之一。
导师团中的老教师都是思想上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师德高尚,专业上有所专长,知识渊博,具备相关领域及交叉领域的基础知识,掌握某一领域的前沿信息,并对其动向有正确的预见和敏锐的觉察。不妨借鉴美国教育界曾提出的“六条素质”来明确老教师的职责,即能够帮助新教师找到工作中的成功因素和令人满意之处;能够接受各种类型的新教师,包括业务基础差的、过于自信的、不老练的、戒备心理强烈的等;善于为新教师提供教学方面的支持,通过听课及课后的讨论与新教师分享教育观念;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能用新教师可以接受的人际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带教指导行为;能够做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表率;善于向新教师传递希望与乐观进取精神。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形成培养关系,老教师选择的都是自己看好的可教之才,青年教师选择的则是自己的钦佩之人,这有利于老教师自身作为导师的责任感的建立,从而因材施教的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使青年教师能够尽快的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的转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去,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不断的实践中谋求发展,这也是充分利用校本资源的体现。
(三)有利于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促进整体和谐文化的生成导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方式是多元的,其中交流就是主要方式之一。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导师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导师与青年教师之间、导师与导师之间以及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的探讨来解决,这就加强了同事之间的交流互动,彼此分享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形成共同的发展愿景,从而为整体和谐文化的形成奠定基础。
实践证明,导师制的实施是实现教学相长,优化师资队伍的有效形式。但是也不得不看到由于我们的导师制尚处于在不断地实施中总结经验以实现其自身的最优化的过程中,所以目前的导师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导师制的激励机制上做得还很不到位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的改进。
参考文献:
[1]韩少华.导师制与班主任制的比较研究[J].班主任之友,2006,(5).[2]李德福.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06,(5).[3]高侠.关于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探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
日语专业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总结2010-2011学年日语专业教研室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年轻教师较多。所以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很不合理,严重失衡。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
宁夏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责任书宁 夏 师 范 学 院二〇一六年 月根据《宁夏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宁师院发 [2012] 144 号》为贯彻落实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发挥......
宁夏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 责 任 书宁夏师范学院 二〇一六年月根据《宁夏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宁师院发 [2012] 144 号》为贯彻落实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发挥学......
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总结艺术设计系王栋 本学期,我很荣幸地成为艺术设计系导师之一,我所的指导的青年教师是王静老师和李卓老师。现已临近期末,现将指导工作情况做以下总结。一......
青年教师“导师制”毕业阶段总结张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不管遇到什么难过的事情,想想它,仿佛就有了攻无不克的勇气和力量。在我参加工作的三年时间来,让我一次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