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行业的环境问题与对策_殡葬行业环境保护管理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5:57: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殡葬行业的环境问题与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殡葬行业环境保护管理”。

殡葬行业的环境问题与对策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殡葬离不开自然环境。中国是环境和资源大国,也是人口和殡葬大国,殡葬环境问题复杂而严重。葬前、葬中和葬后都存在许多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对此进行系统的探索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殡葬环境问题

1.殡葬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人作为自然环境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最终要回归大自然。人在生命终止的瞬间,就发生了质变,从宝贵的人力资源变成了污染环境的特种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本行业的一切环境问题都是围绕着如何处置这种固体废弃物——尸体而产生的。尸体是超级的化学污染源,地球表面上所有的有毒有害元素和化合物几乎都能通过水体、空气、动植物食物链、烟草、化学制品、药剂等进入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然环境污染的加剧而逐年积累富集,在死亡时达到最高峰值。如正常人体骨胳中平均含氟量10岁时为310ppm,50岁时为450ppm, 80岁时882ppm, 70年间富集系数高达2.85。这种富集例证,举不胜举。由此可见,一具具尸体就是一个个缓慢积蓄起来的毒品库,处理不当,“毒品库”中的各种各样毒品就会纷纷外溢,污染环境、危害人类。

尸体又是超级的生物污染源,危害人类的各种细菌、病毒、病原性寄生虫等都滋生寄存其中。仅肠道菌科埃氏大肠菌类的沙门氏杆菌就高达1000多个菌种,其中有许多种为强致病菌。据文献记载,尸体中细菌、病毒、病原性寄生虫等种类,几乎到多得整理不过来的程度。从环境医学角度看,尸体又是一个“病菌库”。假如在中心城市任尸体曝于街头,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地震后的瘟疫就是最有力的例证。

我国每年死亡人口760万,如以每人60公斤计,全国每年就有45.6万吨遗体需要妥善处理,采用原始的殡葬方式根本无法避免尸体本身的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只有采取科学的殡葬手段,才能减少或消除其潜在的危害。尽管殡葬具体方式不下几十种,但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均以土葬和火葬为主,所以我们重点探讨这两种最基本的殡葬方式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1)对大气的污染:无论采用何种殡葬方式都将产生大气污染。葬前的停尸、运尸、吊丧、殡仪活动,尸体不同程度地暴露于大气中,大多数非防腐尸体在各种发酵菌和水解酶的综合作用下将发生腐败变质现象,释放出氨气、硫化氢、尸胺、吲哚、硫醚等化学物质;即使对尸体作防腐处理,防腐药剂的挥发也能带来醛类有害气体的污染问题。现代科学表明,停丧期间所谓“黑煞”打人,重者死轻者晕的现象就是由尸体存放时散发的剧毒尸胺被守灵人吸人中毒引起的。葬中是大气污染的重点。土葬是任尸体自然氧化分解、腐败发臭的缓慢过程,对大气环境存在长期的恶臭污染,主要污染物除少量的无机气体外,大多为脂肪、蛋白质等生物降解产生的小分子有机气态污染物。火葬是将尸体在高温给氧条件下快速焚化的过程,虽然能消除细菌病毒等生物污染,但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尸体、火化燃料、随葬品及遗体包装物等燃烧都能产生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化氢、氨气、一氧化碳等主要大气污染物,还能产生苯并a蓖等强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我国现阶段火化及消烟除臭设备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火化机与净化设备不配套等问题。所以多数殡仪馆火化废气的污染还相当严重,直接危害殡仪职工的身体健康并污染外环境。葬后的祭悼活动也给大气环境带来了一系列污染。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焚香烧纸等封建迷信活动又死灰复燃。据统计仅哈尔滨市在清明节前三四天内,就有2万吨黄表纸被付之一炬,其污染和浪费都是非常惊人的。燃香、点蜡、烧花圈、放鞭炮、焚遗物、化纸钱等陈规陋习,在污染大气环境的同时,又易引起火灾,并给下一代造成精神污染。(2)水环境污染:土葬后的尸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尸体内有毒重金属元素会随降水的地下渗透作用溶入地下水。火化后露天存入的骨灰在降水的溶淋作用下,不但能溶出重金属污染地下水,还能随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迄今为止,该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据行检考察,有的县级殡仪馆在饮水井30米范围内乱堆骨灰,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直接危及职工身心健康。尸体在防腐过程中的引流、洗涤或湿法处理火化废气都能产生高浓度的有毒有害废水,污染殡仪馆周围水质。

(3)噪声污染: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火葬过程中的机电等设备。鼓引风机、电机、骨灰粉碎机都是噪声和振动的固定污染源;殡仪车、送葬车辆是噪声的流动污染源;哭丧的人群、燃放的鞭炮也能产生噪声污染,把本该宁静的殡仪场所变成了轰鸣喧闹的地方。

(4)废渣污染:尸体火化后的骨灰和土葬尸解后剩余的残渣均属于有害废渣。一个个骨灰堆放场、一座座骨灰寄存堂、一排排坟墓、一道道骨灰墙都是这些殡葬废渣污染的见证。殡葬废渣中有害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迁移到水体和土壤中,产生水体和土壤污染。

(5)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不仅来自于殡葬废渣,也来自于殡葬废水和废气。废水要流经并渗入土壤,废气中有害物质最终要以干沉淀或湿沉降的形式归于地面。但是,殡葬引起的土壤问题还没有大气污染严重。

(6)生物污染:生物污染分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污染来自于尸体本身向环境散发出的细菌、病毒乃至病原性寄生虫等,直接危害人们。间接污染则在于已受殡葬活动污染了的各环境要素对生物的不良影响。有些地方用骨灰种花、种草、种树,还有的地方用骨灰种果、种菜、种粮,这方面的环境生物学影响及利弊关系,还有待于我们在科研与实践的过程中去深入地探讨。

2.殡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滥建公墓,乱埋坟丘,置棺木而砍伐树木,竖碑林而乱开山石,占用耕地破坏植被资源,凡此种种,都是殡葬行业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全国每年死亡760万人,如按其中500万人用棺木土葬计算,每年至少要200多万立方米木材,该砍倒多少棵树木?这760万死人都与活人争地的话,每年至少用地2万亩,又该破坏多少植被资源呢?长此下去,用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制造氧气、蓄水增肥、维系生态平衡的森林等植被资源将遭不可恢复性破坏,将罪在当代,祸及子孙。

二、殡葬环境对策

殡葬行业的环境对策也要和其他行业一样,纳入《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规定的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和保护大气层的整体行动。结合行业特点,应采取如下10项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全国殡葬行业环保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把殡葬环保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2.开展行业污染源调查评价工作,弄清殡葬行业污染源的种类、性质、数量等污染现状,在此基础上编制污染报告书;建立动态污染源档案;制定行业环保发展规划;

3.坚定不移地执行环保“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影响评价、环保目标责任制、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许可、限期治理、污染集中控制等8项环保制度和措施;

4.搞好等级殡仪馆评定和殡仪设备及用品中环保指标或环保产品的技术监督和质量检定工作,促进行业环保产业的技术进步;

5.积极开展殡葬行业污染物生成机理及其迁移转化规律的基础研究; 6.大力开发清洁焚尸技术,把行业污染治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7.加强行业环境监测和监理,为环境管理工作服务; 8.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

9.制止乱埋乱葬、滥建公墓、毁林棺葬现象,保护态环境,使科学殡葬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

10.加强殡葬环保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全民科学殡葬、保护环境意识,大力推行火葬,取缔危害环境的丧葬陈规陋习等封建迷信活动,努力创造出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崭新风貌。

在采取上述10项措施的同时,要坚持殡葬改革的方向,一靠科技,二靠管理。肩负起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光荣而神圣的职责,闯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殡葬环保新路。

关于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关于当前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全县殡葬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殡葬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殡葬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县火化率一直保持较高......

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1、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成因:从自然科学层面考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地关系恶化。而从人类社会制度结构层面考察,政治和经济学家则普遍认为,当决定使用环境资源......

某乡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xx乡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近年来,xx乡殡葬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殡葬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殡葬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乡火化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全乡“两......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其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

殡葬行业调研报告

(2009年7月28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根据《泉州市人大常委会2009年监督工作计划》,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张贻伦副主任带领调研组对全市殡葬......

下载殡葬行业的环境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殡葬行业的环境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