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作文发展形势(茂名备考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考作文形势发展趋势”。
近六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与2013作文备考建议
吴川一中黄斌
一、广东高考作文的大体发展趋势
通过比较近五年(2007—2011)的广东高考作文题,大致可以得出当前广东高考作文的大体发展趋势。
(一)设题要求:
1、2007—2009年,以“×××”为话题或题,如以“传递”为话题,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等。
2、2010—2011年,以“×××”为标题,如以“回到原点” “与你为邻”为标题等。
(二)文体要求:1、2007、2008年规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2009—2011年自定文体。
(三)要求关注生活:1、2007、2008年没有明确规定这个方面。
2、2009—2011年规定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或“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或“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
(四)设题方式
基本保持了题型的稳定性:材料+命题(导语引标题的题型)。题型既开放又限制。材料中往往提供多个角度,学生不容易套作。
当考生面对作文题目时,平常所准备的思想、材料、文段都不容易用在要写的文章里,而要考生要靠自己的综合素质,开展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真实的写作水平,进行真情实感的表达与交流。但2012年一改往年的命题模式,选择了由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材料作文。
二、简略分析目前作文的备考现状及2013年高考作文备考的粗略建议。
这一年来八次模拟,我都负责作文评改,对学生的作文情况还是有所了解,下面我就谈谈我们目前作文的备考现状及对2013年高考作文备考的不成熟看法。
(一)、解读2012年题目
1、两段文字材料引出两个写作范围。一是,上面的材料引发了怎样的思考;二是,结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2、对两段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能够正确准确的理解材料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材料一包含两层表层意思:一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选择公元一世纪的中国
新疆这个时代和地点;二是,选择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的原因。
而材料一的深层意思是:表达了对文化的态度,喜欢这种文化交汇是对文化的重视;醉心古文化研究,研究文化的过程中,明白了文化对于生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不仅需要物质,更需要精神和文化。
材料二包含三层表层意思:一是,涵娜愿意选择一世纪以前的生活;二是,伊
雷娜宁可生活在未来的世纪;三是,居里夫人不在意生活在哪个时代,在每一个时 1
代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而材料二的深层意思则是:生活不是被动的受制于时代,人们应该勇于创建自
己的生活。
两则材料结合起来看,都是有关“时代与生活”的话题,汤因比、涵娜、伊雷
娜三个人的看法是相同的,即时代影响人的生活,什么样的时代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但是居里夫人的观点与他们相反。是两种不同的对“时代与生活”关系的看法。
3、关于材料与写作范围的把握:
(1)、材料与写作有密切关系,不能脱离材料的表层意或引申义作文。但可以将材料引入文章,也可以不引入文章。
(2)、材料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提示,可以从材料中任何一段自选角度,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自选角度。即,可以从材料的第一段自选角度,或从材料的第二段自选角度;也可以将材料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结合起来自选角度。
(3)、可以在材料的表层意中自选角度,也可以在符合材料的表层的引申义中自选角度。“表层意”角度与“引申义”角度没有优劣之分。
所谓的“表层意”角度就是指从材料的表层意思来确定的,如选择出生的时代或选择出生地点,都可以视为表层意角度。还可以在文字表面选择多种文化交汇的地带,如选择香港生活,未来世纪,居里夫人的话等角度都属于“表层意”角度。
而所谓的“引申义”角度,即是在准确理解表层意基础上,引申出相关话题。
如:可由汤因比选择新疆这个时代和地点以及原因,引申出“文化与生活”这个话题。产生角度,有感于当下人们拼物质,却没有拼文化的情况,引申出“人类的生活为什么不能缺失文化”;还可以谈论在文化交汇的地方生活是有趣的,可以具体描述出种种生活之趣。
可由三人的选择引申出“时代与生活”的话题。可以论述唐代与唐人的生活;可以探讨改革开放对人生活的影响;也可以探讨哪个时代的人生活最幸福等。
可由居里夫人的话引申出“人与生活”的话题,强调人是生活的主宰。可以写“我的生活我做主”;可以写“有趣而有用的生活靠我们自己建设创造”;可以写二十一世纪这样的时代我们应该怎样生活等,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可以。
4、不能只选材料中的某个词作为“自选角度”。如“选择”、“文化”等这样的词。
5、不能脱离材料表层意任意引申出角度。如谈“享受生活”。
三、立意设置
近年广东高考作文一直关注立意的思辨色彩,高考在作文设题时有时会避开当年的热点问题,但还是喜欢贴近当年的社会道德风气或与社会上共同关注的方面相关、相连。所以教育提醒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从自己的视野出发,多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紧随时代,平时多关注生活,常反思现代社会,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当面对高考题目时,考生只需静下心来想想,紧扣题意。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事实就会进入考生的写作范畴,有助于写真情实感的好文章。这是命题者的鲜明命题意图,另外还力图引导考生关注社会人文、道德风气、关注社会时政、思考生活,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思考。
(一)加强材料审题能力的训练。从进入高三以来我们一直在进行作文的审题训练,在这方面我们已下促功夫,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通过多次的作文训练和模拟检测,发现还
有部分学生的审题能力较为槽糕,还是要反复指导训练。例如第六次模拟的作文“源与流”,很多学生已进行过这类关系型作文的审题的训练,但从这次作文的情况看来大部分学生还是不会审题,他们不是写成“饮水思源”,就是单说“源”,忽略“流”,或者把“源与流”分割开来写,没有顾及它们两者的关系。又如湛江一模的“守护心中的绿树”、作文训练“ 的沉香”,大部分学生不懂得这些是寓意型题目,对“绿树”“沉香”比喻什么,指什么,通篇都没有提及(即没有破题),学生以为只要粘贴上这个标题就符合题意,就认为扣题。有的虽然指出这个喻体所指的本体,如把“沉香”说是“机会”“梦想”,这表明学生完全不顾及材料对审题立意的作用,即没有借助材料或没有吃透材料来审题立意。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反复训练培养审题的能力,突破作文的瓶颈,保证作文不离题。狠抓各种题型的审题步骤与方法,狠抓解读、理解与思考。这是作文复习的重中之重。
(二)审题的立意(观点、中心)不鲜明、不突出、或较为肤浅。相当部分学生还是不懂得这点的重要性。往往我们在评改学生作文时,看了半天都不知所云,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中心句)找不到,记叙文通篇没有表明中心的句子,故事一结束就算是结束。总要评改的人猜猜你是谁。所以我觉得应该向学生强调:一开篇就应该亮出观点,点明主旨,就是说要有一个鲜明的中心句。
(三)选材陈旧、贫乏,写来写去都逃不出过时人物的手掌心,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主动性,对素材的积累处于被动接受,动不动就是把爱迪生、居里夫人、苏轼、雷锋、张海迪的材料塞进去,这些到今天已了无生气,令人生厌,有的素材根本与题意不相吻合,硬是给它穿靴戴帽,显得牵强附会,词不达意。这与当前高考更是不合时宜,自然缺乏真情实感。在最后的时间里,我觉得还是要加强整理提供一些素材,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来诵读记忆。
(四)在多次评改中,我发现许多考生在作文结构方式知识、能力上非常薄弱,这或许是导致作文千人一面、千篇1律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的甚至到了今天还是随心所欲,杂乱无章。不少学生还在恪守着多少年来惯用的“观点+材料”或“材料+观点”的小儿科式的作文结构方式,即是材料很详尽,记叙的篇幅很长,但议论的成分却很少,要么就是那么三两句就完了。在段落的安排上部分学生一般是3—4段,除了开头结尾外,中间安排两段,段落间感受不到有连接过渡的意味,简直是不成文的文章,我觉得在段落的安排上应控制在5—8段为宜。
是否可以在审题过程训练中有意识有计划进行作文结构的训练,如并列式、正反对比式、层递式等。
(五)学生的分析论述能力、语言表述描写能力有待提高。议论文只是大量地详细地罗列事例,没有个人的看法、个人的分析说理,那是什么议论文。记叙文平铺直叙,不分主次,没有细节刻画,哪怎么能感人呢?
(六)书写质量不理想,乱涂乱改的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使用那个透明胶的现象还是很普遍,我希望从下次开始就明文规定不准使用透明胶了,不一定要等到高考那天才规定,那可能学生突然之间就难以适应。
(七)要求所有的考生要有完卷意识,无论时间够不够,无论字数够不够,都告诉学生一定要完成一篇文章,那种效果是很明显的。特别对差生更要教授一点作文的技巧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凑成几百字的所谓的文章,那对我们语文的总体平均分大有帮助的。
附高考作文题目:
1、2005广东卷
七、(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2006广东卷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雕麝香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
雕像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
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琮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3、2007广东卷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 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 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4、2008广东卷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5、2009广东卷
六、本大题l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淡淡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6、2010广东卷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 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7、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8、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年)南方网讯 今天(2月23日)下午,由广东省发改委和茂名市政府主办的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评审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国务院发......
省农业厅厅长谢悦新到市调研,罗荫国会见调研组一行,邓海光陪同调研省农业厅厅长谢悦新、副厅长蔡汉雄一行五人专程到茂名调研,谋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委书记罗荫国会见了调......
2013年高考作文备考指引主讲:华南师范大学陈妙云教授2012年试题变化2012年作文题型是:材料引写作范围变化一:由导语变材料,读题难度加大了。导语是解释,材料需解读。导语字数少,材......
广东茂名森林公园广东茂名森林公园是目前茂名市内唯一的省级森林公园茂名森林公园距茂名市区仅12公里,占地面积4500亩。公园总体规划本着“以森林为主,以引种新、奇、特南亚热......
2011年的春天,我真“飒”(1)广东茂名一考生2011年的春天,一个晴朗的夜晚,我给未曾谋面的马云写了一封信。马云:或许我这封信在你所有的来信中只占一点不成比例的比例,但我还是想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