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作业2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作业2马克思”。
浅析马克思主义之实事求是
摘要: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实事求是这一名词术语在中国是由毛泽东、邓小平首先提出来的,但它的精神,它的理念早已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人生实践的始终。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条路线,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理论创新
什么是‚实事求是‛?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用‚实事求是‛这一科学概念来概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立场,并以之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杰出贡献。实事求是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及内在的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借用‚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指出‚共产党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事实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注意的界定。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做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007年10月,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些论述,进一步强调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也深化了对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实事求是,就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让其中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指的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指的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而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主观要符合客观,人们的思想意识要如实地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不能客观符合主观,不能用人们的主观意识来取舍或剪裁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这里的‚实际‛,非片面的实际,而是许多事实的总和,是多方面的客观实际;非静止不变的实际,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发展中国所需要的不可欠缺的科学精神,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从被迫战略转移走向主动战略进攻,由遭受严重挫折走向发展壮大,这一伟大转变是我们党领导红军用理想信念铸就的辉煌,更是弘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结果.历史昭示我们,没有这种科学精神,就没有长征的伟大胜利。长征的胜利表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它蕴含着党和红军乃至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哲理。正是因为坚持了这条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才得以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人民军队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如果说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党和军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胜利,那么,履行新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每个人都应当以崇高的使命感,自觉弘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用过‚实事求是‛这个词汇,但他们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突出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
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回顾我们党 90多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作了精辟论述。他说:‚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毛泽东同志曾对‚实事求是‛作过精辟的概括,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对实际情况作深入系统而不是粗枝大叶的调查研究,使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去年11月16日,我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曾专门讲了调查研究问题。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搞清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真正搞清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真正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客观实际中的‚实事‛,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而这始终是我们进行一切科学决策所必需的也是唯一可靠的前提和基础。
实事求是:中国决策成功之道
打开和阅读中国这部天书,需要从纷繁的国情、国史、国策中把握影响国家变迁的核心要素,抓住影响国家长期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是一个不断认识中国、设计中国、发展中国和改造中国的过程,是一个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不断进行实践、决策、检验、调整的反复循环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重大战略决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重大战略决策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求索‚中国之路‛,总结‚中国经验‛,就要探究中国的决策成功之道。
邓小平同志讲过,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及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实事求是既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决策的思想路线,也是决策的组织路线;既是决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决策的第一原则。
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决策哲学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世界各国执政党中,只有中国共产党,具备将最持久的决策哲学探索和最大规模的决策哲学实践相结合的经验。
这决定了实事求是决策哲学的独特性,既是独一无二的又是极富创造性,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决策哲学。实事求是的决策哲学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是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决策的行动指南。实事求是的决策哲学是中国决策经验的理论概括,是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成果。西方学者惯用西方的概念模式来解释中国,甚至将实事求是认为是西方实用主义的中国化,不仅是缺乏对自身的清醒认识,而且是典型的‚有色眼镜‛。
实事求是决策哲学的三个来源
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作了经典概括:‚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是有关如何科学认识中国的决策哲学,是有关如何在中国国情条件下,掌握并根据客观规律,包括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科学改造中国的决策哲学。实事求是有三个重要来源:中国古代哲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首先,实事求是借鉴并超越了中国古代哲学,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一方面,实事求是借鉴并改造了古代哲学有关‚道治‛的决策观,倡导在发展中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积极摈除了其中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部分,明确‚求是‛的基础必须是对‚实事‛,即对客观事实有充分的认知和思考。这是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的体现,避免了‚道治‛的随意性和滥用。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改造了古代哲学带有封建政治依附性的‚解释哲学‛,使决策哲学从为封建治理提供解释、维护权威的角色中脱离出来,成为中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哲学‛和‚实践哲学‛。
其次,实事求是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哲学,它的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为实事求是奠定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的第一性是客观性。实事求是要求决策者尊重客观的国情,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就是要求决策者坚持科学决策。一定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是以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为主线的,其本质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寻求用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哲学。
再次,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毛泽东思想的两大基本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实事求是是强调反思的决策哲学,认为决策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客观的变化,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决策的进化论,认为正确的决策不是一次完成,而是一个不断递进的反复循环过程,主张处理好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辩证关系,发展的真理观决定了发展的决策观。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求决策者坚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的决策,既不能是刻舟求剑,也不能是固步自封,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更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概念。
坚持实事求是决策就是成功之道、取胜法宝
实事求是是中国的决策成功之道:决策哲学从根本上决定了一国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潜力;实事求是的决策哲学,已经成为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软实力。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实事求是的理论内涵,借鉴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持续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中国的决策能力建设,增强中国的战略决断能力和调整适应能力。
这里我们可以世界金融危机为例。这场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充分暴露了西方政党和政府决策错误而不能及时纠正,应对方案‚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束手无策,至今还处在危机之中。这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所谓‚西方迷信‛,也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西方无力应对危机的最好的又是最现实的反面教材。
与此相反,在世界同一场大赶考中,中国的成绩最佳,在危机之前的2007年美国GDP是中国的4倍,到了2011年迅速缩小为2.1倍,同期美国的就业人数从1.461亿人减少至
1.399亿人,而中国城镇就业人数从3.095亿人增加至3.591亿人。这反映了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决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中国过去取得成功,靠的是实事求是;中国未来继续取得成功,仍然要靠实事求是。我们应当坚持历史的、科学的、发展的决策观,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只唯实,坚持独立地探索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中国经验,坚持自觉、自信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我们的伟大实践。
总之,实事求是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参考文献: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1941年5月19日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1978年12月13 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论文题目:《 》观后感5.0一、论文题目:《》观后感•二、论文撰写要求:•1、综合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阐述你观看纪录片《 》后的收获、感受......
马克思主义中的建设美好家园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中国,是我在心中许下的承诺。但是创造幸福中国是要有几个根本的条件:一是要做好自己,学雷锋,做好事。二是我们身边的生活环境需......
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世界观转变的历程,谈谈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答: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背负的比以前更多了,我们经过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应更深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选题范围1.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2.沉迷网络的哲学思考 3.论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及其意义 4.如何理解马克思......
吉林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不朽的马克思主义姓名: 李佳芮学院: 会计学院 学号:日期:2012.09.05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