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一)综合检测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
综合检测卷(一)(时间:150分钟 分值: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结合在一起,他作品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________。
(2)“医疗改革试点”方案是《卫生局工作要点》中20个亮点之一。然而从年初开始酝酿,到年底还在讨论,整整一年,这个亮点________没有亮起来。
(3)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连任成功,但是他的感召力已经今不如昔,他能否力挽狂澜,拯救美国经济,也许人们还要________。
A.融合 始终 拭目以待
B.融合 最终 刮目相看 C.融和 始终 另眼相看
D.融和 最终 静观其变 【答案】 A 【解析】 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和:形容融洽,和谐。始终:自始至终,从头到尾持续不断。最终:最后的结果。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拭目以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静观其变:冷静地观察事情的进展变化。
2.将下列各句填入文中空缺处,与上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走进书房,抬头可见墙上挂着的横幅:友古今善士,____________。翻阅书卷,书中的人物纷至沓来。沉浸于别人的世界比照自己,鞭策自己,你将会不断获取前进的动力。A.读中外奇书
B.聚天地精华
C.凝笔墨之香
D.落笔撼五岳 【答案】 A 【解析】 根据对联知识和“书房”的特点确定。3.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乙)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作出认真的指导。(丁)敬请届时光临。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C 【解析】 “作出认真的指导”不得体,对专家不适宜提出这样的要求。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 而且你越思考问题,问题就越多。
② 就像影子一样,你总想也总以为可以超越自己的影子,可是你永远也做不到。③ 是不是问题在作弄我们呢?
④ 后来我好像有些明白,人和问题的关系就像身体和影子的关系一样,其实影子就是人的产物。
⑤ 问题就像上帝一样嘲笑着探究问题的人类。⑥ 所以昆德拉说,人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A.②③①⑥④⑤
B.③②①⑥⑤④
C.⑤⑥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⑥④⑤ 【答案】 B 【解析】 本文段先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问题在作弄我们呢?”②是作弄的表现。①进一步 1 说明作弄的表现。然后用昆德拉的话总结这种作弄,⑤是对⑥的具体解说。④应该是对这个问题思考的结果,所以放在最后。
5.观察右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不学无术之徒反倒对饱学谦恭之士颐指气使。B.没有比知识更好的朋友,没有比病魔更坏的敌人。C.知识是头上的花环,而财产是颈上的枷锁。
D.学问积累是像幼苗渐渐成为稻穗一样,知识就是老年人的精神食粮。【答案】 A 【解析】 漫画批评了某些不学无术,却喜欢摆架子的人;批评了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不学无术之徒反倒对饱学谦恭之士颐指气使。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戚继光,字元敬,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一年,倭大举犯福建。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抵福清,遇倭自东营澳登陆,击斩二百人。而刘显亦屡破贼。闽宿寇几尽。于是继光至福州饮至*,勒石平远台。及继光还浙后,新倭至者日益众,围兴化城匝月。会显遣卒八人赍书城中,衣刺“天兵”二字。贼杀而衣其衣,绐守将得入,夜斩关延贼。副使翁时器、参将毕高走免,通判奚世亮摄府事,遇害,焚掠一空。留两月,破平海卫,据之。初,兴化告急,时帝已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继光副之。及城陷,刘显军少,壁城下不敢击。大猷亦不欲攻,需大军合以困之。四十二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于是巡抚谭纶令将中军,显左,大猷右,合攻贼于平海。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斩级二千二百,还被掠者三千人。纶上功,继光首,显、大猷次之。帝为告谢郊庙,大行叙赉。继光先以横屿功,进署都督佥事,及是进都督同知,世荫千户,遂代大猷为总兵官。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节选自《明史·戚继光列传》)【注】*饮至:指出征奏凯,至宗庙祭祀宴饮庆功之礼。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久不克,坐免官
坐:因为 B.旋以平汪直功复官
旋:不久
C.壁城下不敢击
壁:扎下营寨
D.大行叙赉
赉:发 【答案】 D 【解析】 赉:赏赐。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道阻不罪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B.还被掠者三千人
村中少年好事者三千人
C.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蟹六跪而二螯 D.时帝已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
王使屈平为令 【答案】 A 【解析】 A项均为因为。B项……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表承接表并列。D项担任制定。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贼杀而衣其衣,绐守将得入,夜斩关延贼。(4分)(2)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4分)【答案】(1)倭寇杀死这八名官兵,穿上他们的衣服,欺骗守将入城,夜晚破门迎接倭寇。(4分)(2)戚继光统兵号令严肃,赏罚分明,言之有信,士卒莫不为其冲锋陷阵。(4分)9.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戚继光作为军事将领的特点。(4分)【答案】 ① 革新军事。② 战功显赫。③ 治军有方,有将才(号令严,赏罚信,士兵用命)。④ 果敢勇毅。(答对一点得1分)
【参考译文】
戚继光,字元敬,少年时便很洒脱,气度不凡。家穷,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袭世职,由于推荐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改任浙江都司佥事,担任参将,分管宁、绍、台三郡。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阻塞所致,所以不加罪。不久,与俞大猷的军队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撤官,(被责令)戴罪惩办敌人。不久这些倭寇逃跑,其他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审问此事,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改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军队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嘉靖四十一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这时宁德已经屡次失陷。离城十里有个名叫横屿的地方,四面都是狭窄险要的水路,贼寇的大本营就设在里面。官军不敢攻打它,双方对峙了一年多。那些新到的倭寇驻扎在牛田,而酋长则驻扎在兴化,东南两面互相支援。福建接连告急,胡宗宪再次行文责令戚继光剿灭他们。戚继光首先进攻横屿的匪徒。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沟前进,捣毁了贼巢,斩首两千六百。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倭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接连攻克了六十个营寨,斩首一千多。天亮(军队)进城,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牛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战 3 事结束)戚继光便把军队撤回(原来的驻地)。抵达福清,遇到倭寇从东营澳登陆,击杀倭寇两百多人。而刘显也屡次攻破倭寇,滞留福建多年的倭寇几乎消灭干净,于是戚继光到福州祭祀宴饮,在平远台刻石纪功。
等戚继光回到浙江后,新来的倭寇日益增多,并围困兴化城达一月之久。正碰上刘显派士卒八人携带文书入城,士卒衣服上刺有“天兵”二字。倭寇杀死这八名官兵,穿上他们的衣服,欺骗守将入城,夜晚破门迎接倭寇。副使翁时器、参将毕高逃走,通判奚世亮代理政事,被倭寇杀害,兴化城被焚烧抢劫一空。倭寇在此滞留两月,又攻破平海卫,并以此为据点。开始,兴化告急时,皇帝已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戚继光为副总兵。兴化城失陷后,刘显士卒较少,守在城下而不敢攻击。俞大猷也不想进攻,想调兵合围困住敌人。嘉靖四十二年(1563)四月,戚继光率浙江兵赶到。于是巡抚谭纶命令戚继光为中锋,刘显居左,俞大猷居右,合力攻击倭寇于平海。戚继光率先突破,左右军相继跟上,杀死倭寇两千两百人,放还被掠夺的百姓三千人。谭纶向朝廷报功,戚继光功居榜首,刘显、俞大猷次之。嘉靖帝为此在郊庙行告谢之礼,大张旗鼓地给功臣颁奖。戚继光先因平定横屿倭寇之功,升为署理都督佥事,至此又升为都督同知,世代荫庇千户之职,于是取代俞大猷为总兵官。戚继光统兵号令严肃,赏罚分明,言之有信,士卒莫不为其冲锋陷阵。他与俞大猷均为名将,操行虽不及俞大猷,但果敢刚毅超过俞大猷。大猷是老将,持重稳健,戚继光则如飙风闪电迅捷威猛,多次摧毁强倭,其名气更在俞大猷之上。
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诗,然后回答问题。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① 韦 庄②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③。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却愁宴罢青娥④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 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其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堂,大厅。②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③ 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④ 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1)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2)沈德潜评此诗颔联时说:“只是说人间富贵,几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说,顿然换境。”请你结合沈德潜的评价对颔联作简要赏析。(3分)(3)试分析尾联“愁”的具体内容?(4分)【答案】(1)对比或反衬。府相等人沉浸在热闹的宴会中与诗人的清醒愁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府相家中热闹的气氛却解不了诗人的愁情,以乐衬哀,显诗人愁思之深。(4分)(2)本来神话中的仙境,人间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诗人却倒过来说,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像这样的“人间富贵家”。淡淡一语,衬托出周宝府中惊人的豪奢。(3分)(3)一愁黄巢兵乱国势颓废(为国家的安危而愁);二愁家人离散,自己身陷病痛无力自保;三愁当权者纸醉金迷,不顾时局动荡;四愁百姓饱受战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经·卫风·氓》)(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6)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李白《蜀道难》)(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8)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预
演
[苏联]杜姆巴泽
我们是老同学,当时我们俩并排坐在最后一排课桌。当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们常一起冲着老师的后背做鬼脸儿。我们还一起参加期末补考。
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十五年来我们一直没有见过面。今天,我终于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四层楼……
不知道他是否还能认出我来? 我毅然按了一下电铃。
“不怕烂掉你的臭爪子,可恶的东西!震得整个房子嗡嗡响。什么时候你才能改掉这个坏习惯?”里面传出一阵叫骂。
我羞得满面通红,连忙把手塞进口袋。前来开门的是一个淡黄头发的女孩,看上去约摸有八九岁。
“努格扎尔·阿马纳季泽在这儿住吗?” “他是我爸爸。”
“你好,小姑娘,我是绍塔叔叔,是你爸爸的老同学。”
“噢,您请进来吧!„„玛穆卡!爸爸的同学绍塔叔叔来了。”女孩朝里边喊了一声,领着我向屋子里走去。
迎面冲出一个六岁左右的小男孩,浑身是墨水污迹。“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吗?” “不在。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 “你俩在做什么呢?”我问。“我们在玩‘爸爸和妈妈游戏’。我当爸爸,姆济娅当妈妈。”玛穆卡对我说。“你们玩吧,我不妨碍你们。”我一面点着烟,坐在沙发上。“不知道努格扎尔过得怎么样,”我寻思着,“生活安排得好不好,是不是幸福?” 孩子们尖厉的喊叫声把我从遐想中唤醒过来。
“喂,孩子他妈!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玛穆卡问道,显然是模仿某个人的。“吃个屁!我倒要问问你,我拿什么来做饭?家里啥也没有!” “你的嘴可真厉害!”
“昨天夜里你跑哪儿逛去了?说!”姆济娅握着两个小拳头,叉腰站着。“你管不着!”
“什么,我管不着?好吧,我叫你出去鬼混!” “你疯啦?”
“我受够了!够了!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孩子统统带走!” “不准动孩子,你自己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没那么简单!” “把儿子给我留下!”“不行,我已经说了!”姆济娅高声叫道。
“你听着:把儿子留下!要不然„„”玛穆卡抱起枕头,一下子砸在姆济娅身上。“好哇,你敢打人?畜生!”姆济娅抡起洋娃娃,狠狠地打在弟弟头上。她打得那样厉害,玛穆卡的两眼当即闪出了泪花。我跳起来把他们拉开。
“孩子,真不知道害臊。这是什么游戏哟!”
“放开我,尼娜!”姆济娅突然朝我喊道。“你们这些邻居不知道他是什么玩意儿!我整天受他的气,没法跟他过下去了,我的血全被他吸干了,可恶的东西!你们瞧,我瘦成了什么样子!”姆济娅用纤细的指头戳了戳她那玫瑰色的脸蛋儿。“别信这个妖婆的鬼话!”玛穆卡冲我说。“不要吵了!”我实在控制不住,向他们大吼了一声。孩子们恐惧地盯着我。
我喘过一口气,勒令两个孩子向我发誓,保证往后不再扮演他们的爸爸妈妈,然后便步履蹒跚地离开了这个家。
“看来,我的朋友生活得蛮„快活‟的!”我一路上想着姆济娅和玛穆卡,他们表演了一幕未来家庭生活的丑剧。(有删改)12.小说开篇写“十五年前的事”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4分)【答案】 ① 通过追述“十五年前的事”,突出了“老同学”学生时代的调皮,表明了同学友情的深厚。(2分)② 交代了“我”登门拜访老同学的原因,也为下文写老同学如今的生活做了铺垫。(2分)13.请结合小说中“我”拜访“老同学”的这段经历,简要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答案】 即将见到久别的老同学时内心激动;担心老同学会不认得自己的不安;按门铃时听到屋子里有斥责声时的羞怯;进屋后坐在沙发上等待“老同学”寻思“老同学”境遇时的关切期待;了解到老同学家庭现状后的愤怒失望。(一点1分,答到四点即可)14.试分析小说结尾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6分)【答案】 这段文字表明老同学的生活现状很糟糕,孩子也很可能成为他们的翻版;(2分)点题,点出了“预演”的内涵;(2分)点明了文章主旨,警示人们重视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的影响。(2分)
15.小说中“老同学”并未出场,而是重点描写了两个孩子的游戏,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6分)【答案】 通过一对儿女的游戏巧妙展开情节,生动曲折,侧面表现了老同学的生活境况;使“老同学”的形象更生动丰满:不注重个人修养、生活散漫没有责任心;使小说的主旨更鲜明突出,警示人们注重自身言行;更吸引读者,留下想象与思考的空间。(一点2分,答到三点即可)6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禅与文学浅说 罗登廉
禅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作为中国文明发展史的一部分,曾给多少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然而进入新社会,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对禅的了解却是茫然的,但禅机却悄无声息地融入古往今来的文人的字里行间。不管是古典诗文中所描述的那种禅境,还是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渗入的那种禅意,都提高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意识。
西方国家的作家对《圣经》有不同的论释,创作了以《圣经》为题材或借《圣经》之意境的文学作品。他们认为《圣经》 是上帝智慧的结晶,文学与它联姻,会产生高于艺术本身的艺术。虽然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对古代文人的牵制历史,但禅的出现其实是对儒家和道家的颠覆,使好多作家认识到,禅对文学这门艺术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
基督教虽然与佛教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作为人的信仰,具有同样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信仰就不懂得敬畏,无论信奉哪一种信仰都凸显了一个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传说2 500 年前的佛陀曾在菩提树下顿悟,真正悟到了人间的情势,坚定了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决心。那么佛陀到底悟到了什么呢?我们只能用心灵去体会。当我们内心充满适意与宁静、善良与诚朴时,我们便悟在其中。这也是一个作家写好文章的先决条件,当然,这里有先天因素,亦有后天修养。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看来,参禅是需要天分的,搞文学创作亦是如此。尽管有些人学问渊博,写出的文章却不堪卒读,这是因为他没有那种境界、气派与胸襟。有人出语成章,妙笔生花,这是因为他有禅的境界,有文字的般若。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不可强求的,刻意追求往往适得其反。如果说,我们在写某部作品时,一定要把它写成惊世骇俗的上品,可往往会事与愿违,质量平平。有时候作家随意写出来的作品,也许会流传百世。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并没有想过它会成为经典著作,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可遇而不可求也。这也是缘分,似乎有一种宿命的味道。相对来说,禅并不是作家想介入就能介入的,它是心灵进入某种超常境界时的自然流露,是借助文学语言完成一种精神皈依的话语方式。我们再将历史追溯到唐代,那时到处是一片祥和欢乐的气象。禅在那里生存发展,枝繁叶茂。在那树荫的底下,生活着那个时代的善男信女。唐诗作为一种特殊生存环境下的产物,融合了当时的国家情结、家园情结及友谊情结,在种种文明的透视之下,用一种清淡、空旷、辽远的禅的话语方式,抒发了人们对生存的感悟。在浮躁的现实生活中,今人追逐得更多的是名和利,于是人们在患得患失的矛盾之中渴望精神上的飞翔,而文学正是那双赖以飞翔的翅膀。
我想,文学与禅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那便是因为“悟性”这两个字——到生活中去悟,到大自然中去悟。(有删改)16.文中提到佛陀顿悟的一事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 ① 紧扣文章谈佛陀的顿悟,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② 拿佛陀顿悟和作家写好文章类比,说明搞文学要有禅意,也需要天分。③ 引用经典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每点2分)17.本文作者认为作家怎样才能写出好作品?(6分)【答案】 ① 要有信仰,要懂得敬畏。② 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③ 要有写作的天分,也要有后天的修养。④ 要把写作当成精神的需要,不必刻意追求写惊世骇俗的上品。(每点2分,答到三点即可)18.作者认为禅有怎样的价值?(6分)【答案】 ① 禅给世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② 禅颠覆了儒家思想对古代文人的牵制。③ 禅给作家强大的精神力量,渗入作品的禅意提高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意识。(6分)
七、作文(7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曾说过,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你对这番话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 “无用”和“有用”是相对的,这则材料中所说的“无用”并非真的无用,而是告诫人们要耐住寂寞,多方积淀,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无用”就变成“有用”,在不经意间也许就超越了自己。如沈从文,研究了很多看似对他文学创作“无用”的中国古代服饰的相关资料,后来编著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无用”变成了“有用”。据此,可以确定以下四点立意。① 切勿急功近利,超越自己往往是在不经意间。② “无用”实则“有用”,成功往往垂青有准备的人。③ “厚积”才能“薄发”,多方积淀才能助你成功。④ 舍弃功力之心,保持人之本性。其他立意,只要符合材料含意即可。综合检测卷(一)附加题
(满分40分,时间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20.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今年春,余统帅云中,寄身绝塞,不胜今昔聚散之感。二子寄余《古文观止》一编,阅其选,简而该,评注详而不繁,其_审_音_辨_字_无_不_精_切_而_确_当_批_阅_数_过_觉____向_时_之_所_阙_如_者,今则冁然以喜矣。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岂浅鲜哉。及命付诸梨枣,而为数语,以弁其首。(清·吴兴祚《〈古文观止〉序》)【答案】 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批阅数过/觉向时之所阙如者(每处1分)21.文中“付诸梨枣”的近义词是(3分)()A.付之丙丁
B.付之厥如
C.付梓
D.梨园弟子
【答案】 C 【解析】 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付诸梨枣”指刻版刊印书籍。付梓:指书稿雕版印行。
22.序言中,作者认为编撰《古文观止》的意义何在?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答案】 规范启蒙教育,帮助后世教学。(4分)23.《古文观止》中收录了司马相如的《上书谏猎》。他的文赋代表作还有《子虚赋》、《上林赋》。(2分)【参考译文】
今年春天,我负责管辖大同一带,处身极边苦寒之地,因与朋友各处一方感慨良多。他们两人寄给我《古文观止》一作,翻阅选文,认为简练而完备,评论和注解详细却不烦琐,对字的读音的审定,对文字的辨别,没有不精确得当的。批阅了数遍,发现正是以前所缺少的,因此如今就让我高兴得大笑了。用《古文观止》来规范儿童的启蒙教育,帮助后世的教学,它的意义难道会小吗?等到命人将其印刷出来,为它写了一些文字,放在书的前面作为序。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被免职的这一年,葛朗台接连得了三笔遗产,先是丈母德·拉戈迪尼埃太太的,接着是太太的外公德·拉贝特利耶先生的,最后是他自己的外婆冉蒂耶太太的。
B.《飞鸟集》内容丰富,包括了爱情、亲情、友情等方面,诗人将祖国比喻成寻找理想境界的永恒旅客,像飞鸟一样经历内心的漂泊历程。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C.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表现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是《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
D.《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赚城斩车胄”等。
E.吴荪甫和同道成立了一个银行,并收购了几个工厂。由于战事频繁,企业发展受扼制,吴荪甫面临困境。尽管如此,此时的他还是为自己打气,要干下去。【答案】 BD 【解析】 B项诗人将自己比喻成寻找理想境界的永恒旅客。D项“赚城斩车胄”的是关羽。25.简答题。(10分)(1)《红楼梦》中,宝玉撰写《芙蓉女儿诔》悼念哪位女子?请列举两例有关她的主要事件。(5分)(2)哈姆莱特并非“完人”,表现在哪些地方?(5分)【答案】(1)晴雯。(1分)晴雯撕扇、病补孔雀裘、抄检大观园时对抗王善保家的。(每例2分,举出两例即可)(2)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他说:“时代变得越发不像样子,一个农民的脚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擦伤了后者的冻疮。”可见哈姆莱特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尽管哈姆莱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他始终是孤立的。这就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
鲁迅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认为人寿有限,而文章可流传不朽。可见曹丕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这样一来,魏晋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汉代,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都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存者和垄断者。他们渐渐开始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辞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纂,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从玄言诗到山水诗,则在创作题材上反映了这种自觉。文的自觉要求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在具体创作批评上也是如此。曹植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钟嵘比之为“譬人伦之有周孔”。从他开始,讲究诗的造词炼句。正是这一点,使他能作为创始代表,将后世诗词与难以句摘的汉魏古诗划了一条界限。它从一个极端,把追求“华丽好看”的“文的自觉”这一特征表现出来了。(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26.根据文意,汉代文学有什么特点?请加以概括。(6分)【答案】 ① 文学没有取得独立的地位,是功利的附庸和政治的工具。② 文学与经学有机融合。③ 文学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渐渐被认识和接受。(每点2分)27.请具体解释“譬人伦之有周孔”在文中的作用。(3分)【答案】 ① 周公、孔子在建立人伦方面有创始意义。② 曹植造词炼句在“文的自觉”方面有创始意义。③ 钟嵘用这个比喻表达对曹植“文的自觉”的高度肯定和赞扬。(每点1分)28.试分析东晋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中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如何体现“文的自觉”。(6分)【答案】 ① 创作题材上,体现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② 创作手法上,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这两句描绘了明丽而富有生机的春景,形象鲜明生动。③ 造词炼句上,“生”“变”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的变化,使得这两句诗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每点2分)
201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难点突破:字音字形【高分实战演练】说明:本试题满分100分,每小题3分;测试用时为45分钟。1.(2013年天津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D)A.裨(b......
201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难点突破:字音字形【高分实战演练】说明:本试题满分100分,每小题3分;测试用时为45分钟。1.(2013年天津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裨(bì......
201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教案:古代诗词鉴赏作者: 加入日期:10-01-03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十三教案:古代诗词鉴赏古代诗歌鉴赏已经考了整整10多年了,2002年以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整理8篇)由网友“oh”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供大家参考。篇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字表达答题技巧讲解:首选把近段时间各地模拟题中......
语言文字运用第三讲) 压缩语段(对应学生用书7~9页) 1.复习归纳压缩语段的常见类型,掌握常见解题方法。2.进一步学会审清题目的隐性要求、答题指向、限制条件等。●重点字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