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的启示_日本抗震救灾启示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5:37: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抗震救灾的启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日本抗震救灾启示”。

抗震救灾的启示

摘要

距汶川大地震发生已经有半年多时间了,但我们仍记忆犹新。它给我们带来的是惨痛的回忆和深刻的启示,在抗震救灾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让我不禁感叹:中华民族是如此伟大、不屈的民族!

关键词

抗震救灾精神、众志成城、爱心。

正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斯为浩劫,诚为国殇: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血泪之地,生民之哀,家国之痛。当数以万计的生命失去了迂回与生还,也同时将我们所有人带向了悲伤与疼痛。震区通信、交通依然中断。灾难超越了地域与时空,灾难是我们共同的伤痛,在无法抗拒的大自然面前,只有爱才是我们得以永恒的力量,只有爱才是我们共同抗衡自然灾难的伟大力量!

在这次灾难中,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形成,在凝固,在升华,在感动着苍生万物,这种精神是“98抗洪”、抗击“非典”、抗击南方冰雪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再次集中呈现。它,就是“抗震救灾精神”。

首先,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勇敢、不畏艰难、敢于抗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同时,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患难与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还有,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仁民爱物、物与同胞的人道主义精神,放射出感天动地的人性光和死亡就只隔了那么薄薄的一扇门,推开死亡的门,就再也回不到生了,生命是如此脆弱和无常。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目前已经抵达受汶川大地震波及的四川省都江堰市,开始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温家宝要求部队指战员排除一切困难,就是步行也要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他说,“千方百计进去,时间越早越好,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温总理这样的好总理,不顾自身的安危而亲临灾区,亿万中国人爱戴他、尊敬他、大地震无可挽回的发生了,灾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军和武警部队迅速出动,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看到躺在废墟中血肉模糊的人们,看着那惊恐失魄的孩子,看着千千万万担惊受怕的群众,善良的人们以一种感同身受的心情、守望相助的担当精神,表达着悲悯、传递着温暖、释放着坚强和信心。电话、短信、网络千方百计地传递着人间真情,温馨爱心。

有时候不禁会想,现在的科学技术如此发达,为什么地震局这部门就没能事先预测出有灾难的来临,而事后的说明又算得了什么了?难道中国的灾难预警体系就停滞不前了?如同虚设的存在有什么意义了? 看到生命如此脆弱,有时候也感慨,人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还不如吃好,穿好,尽情享受,潇洒每一天,别再为难自己,也没必要为生活精打细算了。可是,想归想。每天,还是条件反射地起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写自己有感的文字,看到网

上朋友热心的支持,心中又充满了豪情壮志。文学之路我走得很艰难,但我不想回头,我追求我自己的理想。活着,总要做点什么吧。吃喝玩乐,不是我所向往的,过得去就可以了。一边是死的悲哀,让人唇亡齿寒;一边是生的进取,让人坚持不懈。看到灾难中生死两茫茫的场面、活着的亲人揪心的牵挂,一种震撼的念头就是:“活着,真好!”让我们为遇难的不幸人们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向灾区的老百姓们寄以最诚挚的问候,希望他们能直面灾难,坚强的生活下去!人定胜天,相信这世间还有温馨的爱!我们有太多的道义责任,奉献至诚爱心!让我们一起见证天无情人有情的壮举!

对于一个有活力、负责任、敢创新、能进取的国家和民族来说,其认真进行自审和自省的结果,必然是自觉、自励和自强。自觉,是在慎独情况下所出现的一种精神驱动与行为驭动,是一种对崇高愿望和正确目标的内在慕求与执著追索。自觉的最大特点,是不受外力作用和没有个人功利目的,其动因和指向唯在于对良知的认同和对理想的渴慕。在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觉性不仅得到了高度的发挥,而且得到了极大的激扬。许许多多催人泪下、摇人心旌的事件,许许多多感天动地、匪夷所思的行为,竟都是人们的一种自觉和自愿,竟都是理智、良知和慈善所绽放出的灿烂精神花朵。像千千万万奔赴灾区主动承当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志愿者们,就是这样。谁也没有组织他们,谁也没有动员他们,谁也不给他们付出任何报酬。但却即使这样,他们也仍旧要自带行囊、自付路费、自解食宿,日夜兼程地奔赴灾区,任由调遣,只要是灾区和灾民之所需,在哪儿干都行,干什么都行,吃苦受累全然不在话下,只求和只图快快救人、快快救灾!这是什么呢?这就是一个民族极可宝贵的自觉性。像千千万万个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的善良的人们,就是这样。在既没有人强求,又没有任何功利可图的情况下,捐款捐物者却如潮水般从全国各地漫向地震灾区,特别一些孤残者、低保户、小学生,甚至就连那生计极为艰涩的乞丐们,也都争相向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唐山地震孤儿张祥青,一次就向灾区捐款1亿元。绍兴柯岩农民祁友富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就用10万元作为“特殊党费”支援救灾,并由此而成为全国交纳“特殊党费”的第一人。在中央电视台以“爱的奉献”为主题所举办的抗震救灾募捐活动中,还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募集救灾善款多达数十亿元。不仅企业家们有捐一亿两亿的,艺术家们有捐百万千万的,而且就连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乃至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迅速募集到了巨额救灾资金,台湾同胞更是边捐款、边呼喊:“血,都是红的;心,都是热的!”委实令人感动。四川省红十字会的财务人员只有一名会计和一名出纳,但他们每天收到的汇款单却要重达几百公斤,这还不算10余万笔银行转账和排成长蛇阵的现场捐款人。这是什么呢?这就是一个民族极可宝贵的自觉性。其他像涌动于全国的青年献血者,自告奋勇以其专业知识实施抗震救灾的献技者,深谋远虑用科学精神和哲学思想为灾区重建而竭诚效力的献策者,用诗歌和书画等艺术形式为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加油助力者等等。举凡这些志愿者们,都有一颗火热的心,都有着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责任感,都把建立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造福社会公益事业,看成是自己应尽的一份社会责任,看成是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应有担当。所以,他们不仅志愿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毫无保留地融入这场惊

心动魄的抗震救灾斗争之中,而且还赋予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高度的自觉性。这就使得他们为抗震救灾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是被动的“要我做”,而是完全自觉的“我要做”。“要我做”和“我要做”,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换位,但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是被动地接受,后者是自觉地承担;前者的实行需要有一定的附加条件和外力作用,后者的兑取则完全是在内驱力的促使之下而毫无个人功利目的的自觉意识与自愿行为;前者是在“社会劳动价值论”的固有框架内所进行的契约型或祈使型的常规性劳动,而后者则是在自觉意欲和自愿行事的精神基底上有效实践和充分实现着对人间真情的表达、对社会温暖的辐聚、对时代进步的确证和对民族精神的提升。

自觉性,是抗震救灾中每一个志愿者所必备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内核。只有秉具高尚、笃爱、仁和、无私之心愫与情怀的人,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志愿者。因为志愿精神是一种可贵的公民意识,是超越商品交换原则和体现“人性善”的崇高社会人格范式,其在本质上是由社会责任感、国家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人类同情心等基本精神要素所凝聚和升华而成的思想晶体与道德粹质。所以,这种志愿者的大量出现,笃定是中国社会在开明和文明的轨道上日渐走向成熟与发达的标志,它同时也在一个新起点和高层次上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国家力量与崇高民族精神。因为公民在道德和精神层面上的高度自觉,必然要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永不停歇、永不消弭的自励与自强,而这种自励与自强又必然要把国家和民族不断地引向繁荣、昌盛、兴旺和发达。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以及每一个中国人,都被历史地推向了对痛苦与抗争、绝望与希望、无奈与有为、失落与奋发的选择与认知之中。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后者。

虽然我们也有过痛苦和绝望,有过无奈和失落,但那只不过是在大灾难袭来之际的瞬间感情闪回与心理激应,绝非是我们的意识原点与精神常态。很快地,甚至还在痛苦和悲伤包围着我们的时候,坚韧的抗争精神和豪迈的奋发行为就已经在我们的身上爆发出了奇异的力量,重建的蓝图和新生的希望也已经在我们的意念和行动中凸显和萌生。几乎是在大地震发生的同一时间,群众自发的自救和互救就已经在灾区紧张而有序地展开了。幸免于难的人们并没有被震懵,他们从瓦砾堆中站起来之后的第一意识,就是:救人,赶快救人。不管自己的家在哪里,也不管自己的亲人是否蒙难、受伤,他们一个个都是就地救人,见人就救。作为北川中学校长的刘亚春,在震后第一时间,便立即组织力量对全校被压、被埋、被砸的师生实施紧急抢救。作为大水村干部的唐祖华,从震波中踉踉跄跄爬起来之后,在大声喊人、救人的同时,他竟用捡起来的一台SONY190机器记录了地震发生时的惨痛实况,从而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作为平武县石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张春玲竟然冒着余震的危险三次闯入废墟中抢救被压埋的同学。作为绵竹市东汽中学一名普通教师的谭千秋,在地震来临时他竟本能地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垮塌的楼板而保护了自己的四名学生。作为北川县擂鼓镇一名普通民警的李林国,在同时面对自己孩子的呼救声和别的孩子的哭喊声,他竟毅然选择了先救别的孩子。当他硬是用手刨砾石救出了100多个孩子时,自己那年仅15岁的孩子却永远地失去了生命。像他这样在地震袭来时不顾自己的家人和亲人,而义无返顾地先救他人、先救大家的人,在地震灾区又何止万千!是的,他们都是普通的人,但他们却都有着泰山一样伟岸的脊梁和天使一样圣洁的心。正是千千万万个他们,才使中华民族的英伟形象得以永远地崛起并岿立于世人的心中,成为最具魅力的时代丰碑。

极端珍爱生命,把人看得高于一切——这又是此次抗震救灾中彰显中国力量和扬励民族精神的一个时代亮点。从总理在安抚刚被从瓦砾堆中救出的孩子“不哭,不哭”时,他自己的双眼却噙满了泪水的深情中,我们应当确信,“生命高于一切”“人的价值和尊严高于一切”,这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从政府到百姓的一种共同价值观念和至高的社会理念。“以人为本”绝不只是政制文本和学术论辩中的空洞术语,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治国纲领和行为准则了。在汶川大地震之后的救灾工作中,其核心和重点始终都是围绕着人和人的生命与尊严而展开的。为什么总书记和总理一再强调:要不惜一切代价先救人、快救人、多救人;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特别是在“黄金救援”时间内,救人压倒一切,救人重于一切,救人大于一切。中央要求必须争分夺秒地对灾区进行拉网式搜救,必须尽一切可能千方百计抢救一切幸存者。为此,部队在道路还未抢通之前,便急行军向汶川徒步开进;医疗队冒着滚石、滑坡、泥石流和余震的危险,直奔映秀镇。对于一时实在无法到达的偏僻乡镇,便不惜动用空军力量实施紧急空投和空降。为了救人,简直像在打仗一样,不仅震后三天就在灾区集结了10余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而且还即时出动了航空兵、舟桥部队、海军陆战队、摩托化部队、工程兵等特殊兵种。硬是从瓦砾和废墟中搜救出了8.4万余名幸存者。为了表达对生命的崇敬和珍爱,国务院果断决定把震后一星期的5月19日至21日,定为全国哀悼日,从而首开以国家名义为普通百姓的死表达哀思之先河,庄严的五星红旗第一次为共和国的罹难子民们徐徐降下,13亿人都在同一时刻为国殇而悲戚,为难胞而潸然。这是对生命的崇高礼赞,这尤其是对人本精神的激扬与升华。“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这样以悼念汶川大地震的数万名遇难者而以实践的方式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凝铸为体现国力与民魂的时代刻度与精神永恒。

《周易》中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汶川大地震是一次灾难,但同时也是对国力和民魂的淬冶与激励。正是在这种不期而遇的淬冶与激励中,不仅晾出了我们国家与民族的本色,而且也提升了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品位,并在彰显中国力量和扬励民族精神的同时,更为我们铺设了前进的道路和展现了光明的前景。

抗震救灾的启示

形势与政策2008年抗震救灾的启示摘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斯为浩劫,诚为国殇。2008年,中国人才从雪灾的阴影中走出,孰料又是天灾,和死亡就只隔了那么薄薄的一扇门,推开死亡的门......

抗震救灾心得体会:抗震救灾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启示

抗震救灾心得体会:抗震救灾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启示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各级党组织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极大地激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

日本地震抗震救灾给我们的启示

日本地震抗震救灾给我们的启示韩国《朝鲜日报》记者辛贞录报道说, “有人将毛毯分成两半与他人分享。”“为了后面的人能买到食物,排队排在前面的人只买够自己吃的。”“在免......

抗震救灾

精选范文:抗震救灾---爱国者的动员令(甜甜演讲稿)(共2篇) 5·12,像一块突如其来的黑纱,系在我们每个人的左臂。如果说灾情即是最大的政治,那么我们以第一时间的反应表达政治的......

抗震救灾

时间就是生命!湖北驰援争分多秒,拿出了湖北的力量、速度和温情。昨日,我省首个医疗援助分队、首批挖掘机,已经达到灾区援助一线;昨日,汉产无人机已在灾区完成了电力巡线20公里;昨日......

下载抗震救灾的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抗震救灾的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