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卫生救护知识_紧急救护知识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5:31: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紧急卫生救护知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紧急救护知识”。

卫生救护知识

我国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经济发展、城镇、社区初步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态势下,向广大民众普及现代救护观念和技能,显得更为重要。为有效开展救护,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安全生产、健康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现向您介绍几种紧急救护方法:人工呼吸法、气道梗塞急救法、心肺复苏、外伤止血及包扎法、骨折固定法、创伤的搬运护送。

一、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得不能自主呼吸、呼吸机能不正常或呼吸困难的病人,得到被动式呼吸。

第一步:开放气道

1、病人平卧于硬板或平地上,解开病人衣领、女性胸罩等

2、迅速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泥、杂草、土块、痰、涕、呕吐物,使呼吸道通畅

3、用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双下颌上提法,打开气道

①、成人头部后仰的程度为病人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地面

②、儿童、婴儿头部后仰的程度为下颌角与耳垂连线与地面成60度角、30度角

4、开放气道,利用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判断有无呼吸

如病人呼吸停止,即可开始人工呼吸。当提供人工呼吸时,务必使每一次吹气都使病人的肺充分膨胀。

第二步:口对口吹气

1、保持气道开放,救护人将放在病人前额手的拇指和示指捏紧病人的鼻翼,以防气体从鼻孔逸出

2、救护人深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病人口唇四周,再缓慢持续将气体吹入,同时,观察病人胸部起伏

3、吹气完毕,救护人松开捏鼻手,侧头吸入新鲜空气并观察胸部下降,听、感觉病人呼吸流动情况,准备进行下次操作

4、首先连续进行两次吹气,确认气道通畅,再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5、成人每4-5秒钟吹气1次,每分钟12次(儿童每分钟16次),每次吹气量约700-1100毫升,每次吹气时间超过2秒钟

当病人口不能张开、口部严重受伤或难以使口密封时而采用口对鼻吹气法--

1、保持气道开放,救护人用举颏的手将病人的双唇紧闭

2、救护人深吸气,双唇包严病人鼻孔并吹气,观察病人胸部起伏

3、完成吹气,救护人口唇移开病人鼻孔,手放松

4、首先连续进行两次吹气,确认气道通畅,再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5、成人每分钟12次,每次吹气量约700-1100毫升

6、基本方法与口对口吹气法相同

婴儿可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1、保持气道开放,救护人双唇包严婴儿口鼻,每分钟吹气20次

2、均匀缓缓吹气入肺,观察胸部有起伏即可。

注意事项:

1、人工呼吸一定要在气道开放的情况下进行

2、向病人肺内吹气不能太急太多仅需胸廓略有隆起即可,吹气量不能过大,以免引起胃扩张

3、吹气时间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3为宜

二、心肺复苏

成人、儿童、婴儿实施CPR比较表

(一)心肺复苏有效表现:

如救护人实行CPR救护方法正确,又有以下征兆时,表明CPR有效。

1.面色、口唇2.由苍白、紫绀变红润

3.恢复4.可以探知的脉搏搏动、自主呼吸

5.瞳孔由大变小,6.对光反射存在7.病人眼球能活动,8.手脚抽动,9.呻吟

(二)心肺复苏的终止条件:

现场的CPR应坚持连续进行,在CPR进行期间,需要检查呼吸、循环体征的情况下,也不能停止超过10秒钟。如有以下各项可考虑停止--

1.患者自主呼吸及脉搏恢复2.3.有他人或专业急救人员到场接替

4.有医生到场确定病人死亡

5.救护人筋疲力尽而6.不7.能继续进行心肺复8.苏

(三)注意事项:

面对危重病人,救护人在现场一定要争分夺秒,按救护原则及步骤实施现场紧急救护,但要注意如下几点:

1.应充满自信心,现场救护不要犹豫,要确保现场安全

2.对于危重者千万不能专等专业人员的急救

3.不要把时间消耗在反复检查心跳、呼吸停止的过程中

4.不要做不必要的全身检查

5.不要随意搬动病人,注意保护脊柱

6.应使用心肺复苏模型进行心肺复苏术的训练,严禁在正常人身上进行操作训练

7.救护人员最好应定期参加心肺复苏的培训学习

三、气道梗塞急救法

(一)成人救治法

1、自救腹部冲击法(适合不完全气道堵塞病人,意识清醒)

①用自己一手握空心拳,拇指侧置于腹部脐上两指、剑突下处

②另一手紧握住此拳,双手同时快速向内、向上冲击5次,每次冲击动作要明显分开

③或者还可选择将上腹部压在坚硬物上,如桌边、椅背和栏杆处,连续向内、向上冲击5次

④重复操作步骤若干次,直到异物脱出

2、仰卧位胸部冲击法操作方法(用于意识不清的病人)

①救护人将病人放置好仰卧体位,并骑跨在病人两大腿外侧

②胸部冲击手的定位与胸外心脏挤压部位相同

③两手的掌根重叠,快速冲击5次,每次冲击均间隔要清楚

④重复操作步骤若干次,检查异物是否排出

⑤检查呼吸、心跳,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CPR

(二)婴儿救治法(背部叩击法)

①救护人将婴儿的身体骑跨在一侧的前臂上,同时手掌将后头颈部固定,头部低于躯干

②用另一手固定婴儿下颌角,并使婴儿头部轻度后仰,打开气道

③两手的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呈俯卧位

④用手掌根叩击婴儿背部肩胛区4次

⑤两手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为仰卧位

⑥快速冲击性按压婴儿两乳头连线下一横指处4次

⑦检查口腔,如异物咯出,迅速采取手取异物法处理

⑧若阻塞物未能咯出,重复背部扣击和胸部冲击动作多次

四、止血方法

止血的方法有包扎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指压止血、加垫屈肢止血、填塞止血、止血带止血。一般的出血可以使用包扎、加压包扎法止血。四肢的动、静脉出血,如使用其他的止血法能止血的,就不用止血带止血。

操作要点:

1、尽可能带上医用手套,如无,用敷料、干净布片、塑料袋、餐巾纸为隔离层

2、脱去或剪开衣服,暴露伤口,检查出血部位

3、根据伤口出血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止血法止血

4、不要对嵌有异物或骨折断端外露的伤口直接压迫止血

5不要去除血液浸透的敷料,而应在其上另加敷料并保持压力

6、肢体出血应将受伤区域抬高到超过心脏的高度

7、如必须用裸露的手进行伤口处理,在处理完成后,用肥皂清洗手

8、止血带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五、骨折固定法

(一)固定方法

要根据现场的条件和骨折的部位采取不同的固定方式。固定要牢固,不能过松、过紧。在骨折和关节突出处要加衬垫,以加强固定和防止皮肤压伤。

根据伤情选择固定器材,如以上提到的一些器材,也可根据现场条件就便取材。操作要点:

1、置伤病人于适当位置,就地施救

2、夹板与皮肤、关节、骨突出部位加衬垫,固定时操作要轻

3、先固定骨折的上端,再固定下端,绑带不要系在骨折处

4、前臂、小腿部位的骨折,尽可能在损伤部位的两侧放置夹板固定,以防止肢体旋转及避免骨折断端相互接触

5、固定后,上肢为屈肘位,下肢呈伸直位

6、应露出指(趾)端,便于检查末稍血运

(二)固定原则

1、首先检查意识、呼吸、脉搏及处理严重出血

2、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受伤部位

3、夹板的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加以固定

4、骨断端暴露,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内

5、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运

6、固定伤肢后,如可能应将伤肢抬高

7、如现场对生命安全有威胁要移至安全区再固定

8、预防休克

六、搬运方法

(一)搬运方法

正确的搬运方法能减少病人的痛苦,防止损伤加重;错误的搬运方法不仅会加重伤病人的痛苦,还会加重损伤。因此,正确的搬运在现场救护中显得尤为重要。操作要点:

1、现场救护后,要根据伤病人的伤情轻重,和特点分别采取搀扶、背运、双人搬运等措施

2、疑有脊柱、骨盆、双下肢骨折时不能让伤病人试行站立

3、疑有肋骨骨折的伤病人不能采取背运的方法

4、伤势较重,有昏迷、内脏损伤、脊柱、骨盆骨折,双下肢骨折的伤病人应采取担架器材搬运方法

5、现场如无担架,制作简易担架,并注意禁忌范围

(二)搬运护送原则

1、搬运迅速观察受伤现场和判断伤情

2、做好伤病人现场的救护、先救命后治伤

3、应先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

4、伤病人体位要适宜

5、不要无目的地移动伤病人

6、保持脊柱及肌体在一条轴线上,防止损伤加重

7、动作要轻巧,迅速,避免不必要的震动

8、注意伤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举办紧急救护知识培训

举办紧急救护知识培训日前,为营造“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安全至上”的浓厚氛围,举全公司之力打好大唐集团公司“一保一降”攻坚战,大唐岩滩水电公司从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出发,第一......

卫生救护知识培训

卫生救护知识培训湘潭市红十字会贺丽华前 言• 当突发的灾难事故或意外伤害不幸出现,在生死攸在的危难关头,在救援人员、医务人员尚未到达之前,应该怎样进行自救互救呢?• 意外......

紧急救护培训

紧急救护培训 触电急救迅速正确的进行现场急救,是抢救触电人的关键。广大电工、各类急救人员,服务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均应熟练地运用触电急救法,宣传和普及触电急救知识。万一......

紧急救护教案

紧急救护教案学生人数 :年级:执教教师: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2.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3.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

紧急救护培训

湖北帝豪达服饰有限公司紧急救护培训紧急救护培训包括:CPR紧急救护流程、出血处置、外伤的急救、骨折的急救、烧烫伤急救、中暑急救、对触电伤员的救护、对溺水员工的救护、......

下载紧急卫生救护知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紧急卫生救护知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