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圆舞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自行车链盘”。
自行车圆舞曲
一日,我骑车上班,行至干休所门口,无意间追上一辆崭新的宝马,开车的大概是个新手,黑亮的宝马被他开的摇摇晃晃,怯生生的在路上踟蹰。我轻轻滑动着脚蹬,慢悠悠从他旁边游过——坐骑是什么不重要,心情好,惬意啊。
有车一族多了起来,小区的私家车放不下了;我依然是自行车主,幸福指数随岁月沉淀着,越来越醇厚。
我有几十年的驾龄啦。十二岁那年开始学骑车,已是大姑娘了,不好意思在大院里学,就推着父亲的28横梁老永久到楼顶平台上去练。四层楼,不知当时怎么推上去的。那个暑假,每天黄昏时节,我都推车上楼,从基础开始,一只脚登在脚蹬上,另一只脚在地上像划桨一样助力,动力足了就一脚悬空,一脚撑在脚蹬上,稳稳的前行几米。天天这样练,滑行的距离渐渐拉远,等到有足够的的胆量和能力了,那一只脚才跨过横梁,两只脚“划桨”飞行;又练稳了,再坐到车座上练,这样三级横越,才终于练成了。
天天映着彩霞满天,任微风轻抚,把一个少年执着追梦的身影定格成飞翔的剪影,又回放在睡梦里,从此,梦中的我时常会在彩色的天空里飞啊飞啊,耳边风声呼呼,鸟语阵阵。
练车间隙,还结交了一对忘年交夫妻。那是下放到单位的演员阿姨和她的二胡伴奏丈夫胡叔叔。夏夜在平台乘凉,最爱听胡叔叔讲故事,《窦娥冤》的故事就是从他那里启蒙的。“窦娥三岁死了娘,与书生父亲相依相伴。父亲想进京赶考,七岁的窦娥又被卖给了高利贷主蔡婆婆。可怜的窦娥十六岁成婚,十七岁又死了丈夫。然而命运又把更大的灾难带给了善良的窦娥„„”我和几个小伙伴听得入了迷,燥热的夜空不觉变得凉意袭人,脸上湿漉漉的;有液体流进嘴角,咸咸的。他妻子是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女,酒窝一闪一闪的像深潭,长长的黑发飘飘然垂到腰畔,越发显得腰肢柔软。胡叔叔常望着妻子讲,眼睛里有深情的光在星夜里闪亮。阿姨笑说“他当时就是这样望着我,把我的魂儿勾走啦”。多少年后,我走上讲台,也讲起了《窦娥冤》,看所有的参考书,都找不到胡叔叔那男中音里透出的苍凉酸楚和悠扬深情。后来渐渐的明白了,他妻子就是演窦娥的女一号,他把对妻子的怜爱也揉进了故事中,才那么动听迷人;正当好年华的他不能拉琴演艺,而是下放到跟艺术无关的单位,窦娥才含有了另一种惆怅忧伤。他的二胡不能拉了,二胡的宛转悠扬又浸透在他的声调里,浸透在我讲窦娥的课堂上„„也许爱文学的梦也是那时萌芽的吧。
车技练成了,我却没有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大学毕业时我去了实习时的山区,那个青山遮蔽的小县城,街道净洁,草屋浅浅。抬头四顾,远山水墨如烟,近山葱茏如锻。不用骑车,十几分钟由南转到北,从东行到西。我就安步当车,时常在课余时间街上转悠,仿佛渴望在山城偶遇林冲,开怀畅饮;或者邂逅武松,结伴游山。也不需要自行车——还有个实情:每月工资花半月,余下日子东混西混,潇潇洒洒又半月。
当时的学校大概都是校家不分,前面是教学区,后面是教工生活区——真正的以校为家。授课是论资排辈,基本按照年龄的大小任课。幸运的我入职就接替一个临时有事的老师,带毕业班语文课。说幸运主要是认识一帮35-50岁的老教师。他们都成家了,每家分一个小厨房,燃气是煤、气、柴“三通”。我在楼上,能根据香味的类别、浓淡辨别谁家的拿手菜肴。山区米为主粮,菜必须有肉才绝配。女教师大都有福气找到会做饭的“饭团”,我在各家轮流混饭,下课把教案往人家厨房一放,“中午在这儿吃饭啦”就出去“采风”啦,到点儿一进厨房,哇!各种美味绕梁而走,令人齿颊生香,垂涎欲滴。楼下各家都有自行车,女主人的车子大都深藏闺阁,倍极护爱。男主人的的车子最皮实。翻山爬坡,车把光秃,支架歪斜,车座露骨如鸡爪,支架扭歪如瘸腿。若有急事,不用打招呼,“无锁、无铃、无牌”三无产品,随你所用。行至街上,链盒哗哗,链条嘎嘎,刹车吱吱,呕哑嘲哳难为听;除铃以外,其余都响。偶尔遇到锁车了,那也不用急,钥匙一般都放在小厨房窗洞里,或者门前花盆下,拿钥匙自是随手可取,等于我坐拥十几辆车骑,来去无碍。
有一次,破车有奇遇,引来金凤凰。那天去车站买票,我骑着王老师的车子(品相倒数第一),飞奔而去,飞奔而归,直奔教学楼上课;待到下课,前去骑车,傻眼了——一辆崭新的凤凰车,车把上还系着一团红绸花,在树荫下含情脉脉等候——咦!谁这么马虎,把我的车子骑走了,留下这么妖娆的凤凰?飞车回马,直奔车站,一到车站门口,还没扎车子,突然窜出倆男人,煞是着急凶狠:
“可抓住你了,走!到公安局!”
我也蒙了,什么公安局?!明明是他们——,那一老一小不由分说,前后围堵着把我挟持到了派出所,看见我的车子,斜靠着一株歪柳树,一脸胆怯地望着我;这才明白是我骑错了,骑走了人家娶媳妇的新车,赶紧找人证明:我是教师,没有前科,不会窃„„窃啊。
还有一次,居然把邮电局信差的车子骑回来啦!那一次去办事,看到街上摆起了长长的旧书摊——各单位把图书室的旧书都搬来供人阅读——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我把车子往旁边一扎,蹲下看起来。看看,往前挪动下,不知不觉从北街挪到了东街,从午后看到太阳西沉。忽然警醒,转身登上背后靠着的车子就走,回到学校,交给车主,一看又傻眼啦——那回是火凤凰,这次是绿孔雀——邮电局专用车!我泄气往回骑,走到街角,看到邮电局的正在收摊,一老头看到我,笑眯眯慢悠悠的说,眼看着你骑走了,我就说嘛,你还得送回来——又是我错啦!
两次“骑遇”,我落了个马大哈的美名,再骑车子,小心多了。
后来终于有了我的自行车,那位给买的情人节礼物:一辆天蓝色小“宝马”,我做了个布艺车筐,骑上它犹如脚踏风火轮,迅疾稳健,轻松自在。那年朋友不会骑车,我带她上下班。我车技一般,她坐车却颇有女神范儿,何时上车,何时下车,悄无声息;太熟练啦!俩人一骑一坐,闲聊一路,悠哉乐哉,神仙一般。
有一次说及骑车,她说,你骑车,我就是你的眼啊!你东张西望,不像在骑车,倒像在观景。有时差点撞上人,我都替你担心,老得提醒你呀!
啊,原来我的车伴儿这样评价我啊!想想也是,我看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上班路上,一路风景慢镜头跟进。翠湖西岸,就那一溜槐树,四季美景。春来叶片细细密密,整齐排列,如京戏俏花旦额前的椭圆贴花,耳边似乎能回荡树叶口哨的轻快调子;夏至繁荫浓密,随风婆娑;秋来落叶一簇簇,顺风微卷,犹如已逝年华,怅然若失的淡淡忧伤;冬天没有了叶子,却引来一树小小鸟儿,又如淡放的浅灰色花朵,彼此静静地凝视,似诉真情。看得多了,有了感情,那槐树就是我的旧友一般。去年扩路,把槐树的粗壮的根砍掉,围一圈花砖,我心疼好久。有一夜狂风乍起,第二天早上去上课,忽见槐树刮到了好几棵,我的心也碎了一路。
这条街原来是夜市,摊主在槐树干上楔钉子,绑铁丝,固定他们的棚子,后来摊位挪走,没人想到给槐树去掉枷锁。槐树不语,铁丝深深勒进它的躯干,阻碍它的生长;每次骑行,我都不忍直视。实在耐不住,就召集几个学生星期天来拆掉这些刑具,抚慰我的槐树,抚慰我的心。
旁边的店铺,你方唱罢我登场,或老店隔年再装修,淡妆浓抹,始终红红火火。店铺的设计有很多元素,也能引我思接千载,遐思蹁跹。过往的行人车辆,也引我瞩目欣赏。在街上行走的人,也能读出故事。有一老者,两鬓雪白,拉一小拉杆车筐买菜,却买回一大盆小天使,阔大的叶子,碧绿深黛,舒朗秀雅,随风摇曳,衬着老人的黑裤白衫,鹤发红颜;稳健从容的步履中,还透出他生活的富足,还有一种悠然的禅意。有一老奶奶,腰弯如弓,骑着一满车兑购来的蔬菜,在寒冬,在凛冽的早晨,在夜色苍茫中,缓缓而行。我推车跟在后面,举起手机,录下她艰难骑行的身影,深深读出了她生活重压下的不屈和平静。当然,时尚靓丽的美女帅哥,粉嘟嘟的宝宝,欢畅蹦跳的儿童,也带给我些些愉悦。时不时碰到相向而行的同事,挥挥手,并肩战斗的温暖,在擦肩而过时充盈心头。
骑着自行车,慢悠悠一路走来,犹如跳着舒曼的圆舞曲,舞出一圈圈岁月的年轮,苍老了容颜,芬芳了心田。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儿童圆舞曲》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感受四三拍舞曲节奏的欢快情绪,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 2.感受歌曲内容,进一步了解圆舞曲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
圆舞曲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全名《在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畔》,是约翰·施特劳斯所作170首圆舞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于1867年。1866年,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惨败,维也纳陷入了深......
施特劳斯与圆舞曲圆舞曲,又名“华尔兹”。这种舞曲的“祖先”是奥地利北部的农民舞。自十八世纪后叶,这种舞蹈开始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并且速度逐渐变快。后来,音乐家韦柏、舒伯特......
欣赏《杜鹃圆舞曲》 执教者:李玉兰 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
教学内容:1.聆听《星光圆舞曲》 2.编创与活动: 走走跳跳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感受分辨钢琴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2.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