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故事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阳明文化故事会”。
民族团结故事会
作者:张丽
五月是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保证,秉承“民族团结从我做起”的行动理念,在学校内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氛围,让民族团结之花盛开的更加艳丽。以下是几个体现民族团结的故事: 1.和亲使者——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2.文成公主进藏故事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 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3.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故事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孝文帝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迁到洛阳。
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有一次上朝,他把这个打算提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
孝文帝很恼火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拓跋澄反驳说:“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
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到宫里,再单独召见拓跋澄,跟他说:“老实告诉你,刚才我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
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张。公元493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
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孝文帝把洛阳一头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迁都的好处。后来,他又亲自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
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都被孝文帝驳倒了。最后,那些人实在讲不出道理来,只好说:
“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
孝文帝说:“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迁都的事,已经没有疑问,还卜什么。要治理天下的,应该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我们上代也迁过几次都,为什么我就不能迁呢?”
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建美好大中华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共同拥有一个叫“中华”的大家庭。56个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中华大家庭的主人。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之间......
尊敬的各位领导、职工朋友们:大家(下午)好!zhàncōngcōng(开幕词)五月,鲜花绽放,绿草茵茵,树木郁郁葱葱,chèn蓝天下映衬着美丽的钢城,这里 是我们生活的乐土,我们享受着钢城的每一丝......
故事讲演赛主持稿男:尊敬的老师,女: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下午好!甲:冬天天刚刚过去,春天已悄然来临,万物复苏,春风得意,为我们举办校园故事会增添了生机。今天,师生聚集,嘉宾满座,张畈小......
篇1:中国名人故事 中国名人故事 曾子杀猪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三字经故事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