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故事_教师的专业成长故事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5:07: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教师专业成长故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的专业成长故事”。

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之后,“教育叙事”这种教育文体兴盛起来。这种文章,以叙述的方式,讲述教育教学事实,通过事实表达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策略、教育方式方法,有人又将其称为“教育故事”,转讲教学事实的故事叫教学故事。读写教育教学故事,已经成为基层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开展教育科研,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因而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教育专家的关注。

一、教学故事的价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读写教学故事实际是在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这种研究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切合实际,立竿见影,对促进教学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大为有益。

1.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教育理念的形成。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于“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经常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理念属于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撰写教学故事,必然要有充分的依据,这个依据最根本的就是教育理念。撰写教学故事可以促使教师更清楚地意识并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自觉地选择更科学教育理念。

2.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教学故事常常包含棘手的情境,有时还含有两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和指导教学实践。这种学习是基于教师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材料是自己选择的,学习所得理解深刻,又能灵活地运用,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3.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决策水平的提高。课堂教学决策水平指教师在短时间内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处理的能力。虽然每位教师每节课都要进行多次决策,但由于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决策时间的有限性,每次决策不可能非常合理和完善。撰写教学故事要求研究者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事实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体会,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在相似的情境中处理问题。经常进行这样的分析和反思,课堂决策水平必然会更加科学和明智。

4.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消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教育。撰写教学故事实际是在进行行动研究,这种研究获得成果可以马上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具有最为显性的效果,这也使得小学教师乐于去分析,去探讨。这种研究方式具体实在,易于操作,运作起来困难较小,容易取得成功。这就消除了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使他们建立起自己也能够从事教育科研的信心,乐于从事教育研究。

5.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丰富教学监控手段。教师撰写教学故事,会养成一种遇事都会去分析、思考的习惯,在日常教学中也必然会有意无意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会带着一种“是否合理”的疑问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这样一来,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监控的主体,又是这一监控的对象,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施以监视、反馈、调节和控制。经过一段时间,课堂教学监控意识和监控能力都会大为提高。

二、教学故事的特征——叙事性、集中性、新颖性

1.教学故事具有叙事性。这种文章总以叙述的表达方式记叙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事实,这个事实是真实的,有人物,有起因和结局,还有发生的环境等。除了有人物的语言——主

要是对话和行为外,还有一定的细节,比如人的表情、心理活动,当时的气氛等。

2.教学故事具有集中性。教学故事并不一定要讲述一次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往往是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叙述。这个片断显示了事实的主要过程,能鲜明地表现主题——教育思想、理念、策略、方法等,写得具体详细,能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但是笔法简练,与表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环节、人物、动作、环境等都要舍去。语言简洁流畅,篇幅短小精悍,一篇文章一般是几百字或一二千字。

3.教学故事具有新颍性。故事是比较新鲜的,能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主题反映的是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策略和方法。主题不仅先进,而且鲜明突出,让人能从故事中容易地领会作者的用意。为了凸现主题,文章中往往有一点画龙点睛似的议论或感想之类,但不会太多。

三、教学故事的类型——异彩纷呈,百花竞放

教学故事虽有其基本的特征,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百花齐放,是一个开放的文章样式。下面以我校教师撰写的教学故事为例,从不同的视角,列出教学故事的一些常见类型。

1.从故事的内容看,有经验型和教训型。经验型故事讲述的是成功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指导性,能供人效仿和借鉴。比如《寓意不唯一》就表达了以人为本和尊重学生主体的先进思想,而《巧用简笔画》则介绍了一种帮助学生识记汉字的教学方法。可以说,这些故事讲述的多是成功的教学经验。教训型故事讲述的是不成功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或者有悖于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或者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欠妥当,等等。这个教学事实对自己或别人都是一个反面教材,它能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人有着警示作用,可以说这是一种反思性的教学故事。如《为孩子喝彩》就说明这样一个主题:学生对课文可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我们应尊重学生体验,只要是正确的,都应该肯定;如果硬要把自己或教参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势必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窒息创新精神,无形中取消了个性化、多样化阅读。

2.从故事记叙的人物看,有学生主角型、教师主角型和师生主角型。学生主角型故事,记述的主要是学生的活动,或者讲学生学习实践,或者讲学生之间交流,较多的是展示学生的才华,并通过学生的活动来揭示故事的主题。《学生互评的魅力》,记述的就是学生通过互评互议解决数学问题学习过程,教师在活动中处于配角的地位。教师主角型故事,记述的主要是教师的活动,或者讲教师课前备课,或者讲教师课后反思、批改作业,或者讲教师上课时演示、讲解,等等,对教师的记叙占了文章大量的篇幅,而且故事的主题也是通过教师的活动透露出来的。《他山之石》着重讲教师如何利用数学学具帮助学生分辨“b”和 “d”这样的事实,并从而引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益这样的主题。师生主角型教学故事很难分清谁是主角。《让孩子用爱心组词》,故事所讲的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错误组词到正确组词的过程,很难说谁是主角。

3.从题材的容量看,有特写型、全景型和综合性。特写型故事记叙的是一次教学活动的一个片断,叙述详细具体,但表现的却是有较大价值的主题。如《从误解到正解》截取的虽然是一堂阅读课中的一个小环节,但表现的却是如何正确处理生成与预设这样一个富有新意的主题。全景型故事记叙的是一次比较完整教学活动,虽然记叙有详略主次之分,但相对

来说比较完整。如《开掘教材别有洞天》写的就是一次关于“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尽管重点是在后一部分。综合型故事记叙的是几次教学活动或几个教学片段,或者说是几个事实,但几个事实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或者前后照应,或者相互映衬、对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放飞孩子的想像》就属于这种类型。

4.从主题的性质看,有宏观理念型、中观策略型和微观方法型。宏观理念型故事主题阐释的某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或课程理念等宏观问题,如《为孩子喝彩》《寓意不唯一》等,表现的主题就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等宏观教育观念。中观策略型故事主题揭示的是某种教学策略,如《他山之石》《掷硬币明概率》,揭示的就是利用课程资源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这样一些策略性问题。微观方法型故事介绍的是某种教学方法,如例《巧用简笔画》《学生互评的魅力》介绍的就是一种教学方法。

5.从时间上看,有课前型、课中型和课后型。课前型故事讲述的是教师、学生或师生在正式上课前进行的相关准备活动,如学生预习,查阅资料,准备学具等,教师备课,准备教具,查阅资料等;或者师生合作进行上述准备工作。如《成功在课前》着重讲的就是师生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前,收集并阅读、观看相关资料的情况。课中型故事记述的主要是课堂教学进行中发生事件。例《由烟cōng到烟村》记述的就是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事情。课后型故事主要是记述教师课后进行的反思,对作业的批改,或者师生对作业或就与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进行的研讨等。如例《是倍数还是分数》,讲的就是师生课后对一道数学作业题的研讨过程。由于内容的需要,也有跨越两个或三个时段的,《让科学与人文整合》就涉及课前和课后两个时段。

6.从表达方式看,有单纯叙述型和叙议结合型。单纯叙述型故事只客观如实地记叙教学事实,作者的观点、看法、主张等自然地蕴涵于对事实的记叙之中,没有明显的议论成分。这种教学故事记叙的事实一般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明显,读者能一目了然,没有必要再用议论来加以阐明,《用爱心组词》就是这种类型。叙议结合型故事除了有对事实的记叙,还有明显的议论成分。当事实比较复杂,或者主题不易为读者把握或可能产生歧义时,为了让读者易于并准确理解主题,作者用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看法和主张,力求给读者以最大的影响。议论成分通常放在文章的结尾处,如《从误解到正解》,最后就用议论点名了故事的主题。有的放在文章的开头,如《给学生学习的信心》开头就用议论点明了要旨。也有的设在文章之中,如《换个角度提问题》中间就有一段议论文字表达了作者的感想。

7.从使用的人称看,有第一人称型和第二人称型。第一人称型故事一般是写教师自己的故事,自己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寓意不唯一》就是这种类型。第三人称型故事记叙事件时,“我”是一个旁观者,而不是活动的参与者。这种故事表现的是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事实,相当于听课记录。如《学生互评的魅力》就属于这种故事。

教学故事的类型是多种多样。只要是教学事实,只要事实能给人以新的启示,只要能把事实叙述清楚,鲜明地揭示主题,就是好的教学故事。

四、教学故事的阅读——联系实际,研究表达

1.广采博览。教学故事专著目前还比较少见,但是教育报刊却经常刊登这类文章,稍加留心就可读到新鲜有趣的教学故事。教学故事篇幅短小,内容单一,语言流畅,阅读不需

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而读后总会受到一定的启迪,从而引发一些思考,激起探究兴趣,促进教学改革。教学故事类型多样,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所以,越是广采博览,收获就越是丰富多彩。到一定的时候,对学习所得进行整理概括,就有可能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体系。这对于自己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2.联系实际。教学故事不像教学论文那样艰深难懂,阅读时最重要的是把握文章的精神实质。教学故事,都要记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阅读不能停留在弄懂“是什么”上,只是机械地模仿别人怎样施教某一教学内容,而要在“为什么”上下工夫,抓住故事蕴含的新课程的理念、策略和方法。比如《让孩子到菜园里认识蔬菜》,教师怎么教这一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表现的新策略、新理念,这就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在实践中学习语文。阅读时,要尽可能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对照反思,提出新的设想,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修正,扩展,深化。阅读时拿起笔来,写一点批注、评析之类,对把握故事的精髓促进自己思考很有好处。

3.研究表达。阅读教学故事除了要把握内容,还应要研究表达的方式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深刻理解故事的实质,而且可以提高我们撰写教学故事的水平。一是要研究立意和选材。教学故事由于篇幅短小,题材容量有限,往往从一个侧面来表达某一理念、策略、方法,但这一侧面由于平时被忽视,因而一提出来就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比如《加法未必不简便》涉及的是算法最优化这一数学问题,但文章仅从符合具体算式和学生实际这一侧面去研究怎样才算最优化,而这恰恰是许多数学教师没有引起注意的,因此具有新意。在选材上,文章抓住学生提出的一种大家认为不够简便的算法深入开掘,既鲜明地表现了主旨,又让人感到简洁而又巧妙。二是研究表现手法。教育故事的情节既要简洁,又要具体,因此需要有一定的细节描写。在人物方面,有适度的刻画会让故事更生动感人。比如《不能扼杀孩子的想像》对教师听到学生“越轨”的发言时的心情和语言描写,就真实地勾画出一位年轻教师的性格特征,而《不能剥夺学生的最爱》中学生的语言也颇有点“学生腔”的味道。这一切让人觉得故事确像“故事”,读起来饶有兴趣。

五、教学故事的撰写——精选材料,提炼主题

1.精选材料。撰写教学故事的第一道工序是选材(事实)。我们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几乎每天都在上课,也经常听别人上课,拥有丰富的素材。素材不等于题材,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上过或听过的每堂课中的事实都写成教学故事,所以,要对素材进行分析取舍,筛选出最有价值的材料作为写作的题材。所谓有价值,就是材料蕴涵着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等。选用这样的材料演绎成教学故事,才能给人以启迪,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前面列举的教学故事,其题材大多有较大价值。有些老师撰写的教学故事虽然也有一定的意思,但观点比较陈旧,或者策略、方法一般化,缺少新意,难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大多由于选材不精所致。选出的材料对于作品来说还只是一个毛坯,要成为教学故事,还需要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功夫,将那些与表现主题无关的材料删去,将那些对表现主题作用不大的材料删繁就简,将那些特别有助于表现主题的材料适当地进行增益、润色和改造。这样,写出来的教学故事材料精炼,而主题又鲜明突出。

2.提炼主题。教学故事必须有“事实”,但是仅有事实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主题。有主题,而且主题越新越有价值越好,这样故事才有灵魂,才能给人以启发。《从误解到正解》

原稿原稿主题不很鲜明,好像是提醒教师,要联系生活情境理解词语。联系生活情境理解词语,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好方法。但是,联系生活情境理解词语的工作,不宜由教师来作,而应该启发学生用这种方法自主进行。这样,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词语,而且能学到理解词语的方法。修改稿就是这样作的。修改稿的议论把主题推向一个更深的层次,提出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一热点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一主张未必正确,但是,它可以引起讨论。这就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写教学故事,应善于发现并尽可能地开掘材料的积极因素,提炼出价值最大的主题。

3.走出误区。误区之一是没有“故事”。所谓“故事”就是“事实”或者说情节。教学故事,必须有教学事实,有人物的言行、神情、心理等,还可以有细节描写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不能只有师生的谈话,不然就可能成为教学实录。教学故事可以谈自己的感受、感想,也可以有一些议论,但是不能只是空泛的议论,它必须以事件为依托,整篇文章必须以时间为主体,否则,就可能成为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或教学论文。误区之三是没有用记叙的表达方式。文章只有教师和学生对话,没有当事者的陈述,很像是教学实录。教学故事不管是记叙自己还是他人的教学活动,一般都要把活动参与者的姓名直接写出来(作者本人用“我”),比较详细地记叙他们在活动中的种种表现,除了人物的对话,还要写细节,写环境,这样才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一般的感觉。误区之四是缺少新意。有一部分教学故事有主题,但主题显得陈旧,一般化,没有新意。没有新意,也就不能给人以启迪和指导,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要使“故事”具有新意,一是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着意表达“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要求和建议。二是要对基本的教学“事实”进行开掘,展开发散思维,看其可能蕴涵着哪些意义,经过反复比较、掂量,提炼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主题。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眉师附小的教师,在结合学习理论和总结实践经验撰写了大量的教学故事,本书收集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些故事是他们课堂教学的真实记录,是他们践行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真切体验。这些故事取材独特,立意新颖,语言流畅,篇幅短小,能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感受,对广大小学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学水平,开展教育科研,加速专业成长大有裨益。

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带着梦想飞翔我的专业成长故事: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向明加学校要求每个老师写出自己专业成长的故事,熬了两夜竟然都难以写出个由头来。哎,平时自己不是爱涂鸦几下吗?怎么就难写出......

教师成长故事

教师成长故事韩芳 一、爱读书,钻研拓展视野每本书都可能是一道窗户,改变我们对世界观望的方向;或是一道门户,改变我们人生真正走得出的方向。读书是改进生活、丰富人生的手段,该......

教师成长故事

安邑西街幼儿园教 师 成 长 故 事郭玉香2016年8月5日教师成长故事光飞逝,日月如梭。以前作文写这样的一句话,只是觉得好有文采,忘了是从哪一篇美文里抄下来的美句。但现在写在......

教师成长故事

我的成长故事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沧县教师队伍当中的一名普通青年教师。2016年10月,我通过沧县教师招聘考试,分配到沧县崔尔庄镇臧小庄小学任教。 走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

教师成长故事

教师成长故事教育成长故事: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不仅是真正的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而且还是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

下载教师专业成长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专业成长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