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生物新课标的解读姚志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生物新课标解读”。
对初中生物新课标的解读
元村镇中学姚志娟
本次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提出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应当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课程:不仅习得科学知识,还要领悟科学方法;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科学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习得知识,体验过程,领悟方法,训练思维,养成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一)关于内容标准的变化:
1、强调重要概念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主题的重要概念。对重要概念以描述概念内涵的形式进行描述,实际上是强调核心概念。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重要概念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知识内容的提炼,以陈述句表述,以表达概念内涵的形式表述重在让学生理解概念,明确理解的程度。
2、增加动物类群
此次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增加了动物类群。“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当然,增加的目的在于学生对让学生对生物界的全貌有较全面的认识,避免对动物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误导,也为生物进化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增进了学生对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为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内容打基础。
3.降低了学习的要求
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发现部分行为动词发生了变化。“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改为“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改为“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累”,“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改为“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这些都说明降低了要求,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
4.充分利用“想一想 议一议”和“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每节都新增 “想一想 议一议” 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大多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者是在前几年各地生物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质量较好的试题修改而来,通过充分利用此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如果学生的素质较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较强,那么这样长时间的讨论是有积极意义的。相反,学生的素质较差,教师又控制不好节奏,那么就不需要浪费较多的时间在这内容的讨论。一般来说,“想一想议一议”控制在几分钟上比较好。而“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栏目的导向性能够让学生的预习更加有效,也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更加明确,所以,无论是预习、新课的学习还是各种考试的复习过程中,都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该栏目。
(二)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总体变化
1、新教材总体框架体系不变,教材编写思路、理念基本不变。
2、内容上的变化:框架体系基本不变,七年级教材做减法,八年级教材做加
法。
七上:整合、简化生态部分、“细胞的生活”,基因、DNA、染色体内容
移至八下,病毒”移至八上,整合、简化绿色植物部分。
七下:删去三节:“计划生育” “空气质量与健康”“人粪尿的处理”八上:增加动物的类群、病毒等内容
八下:增加基因、DNA、染色体关系的内容(从七上移来)
3、呈现方式的主要变化
有利于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
(1)单元引言指向本单元重要概念;
(2)每节开头增设“想一想、议一议”栏目;
(3)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题形式列出本
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
(4)部分章节的标题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陈述;
(5)精选事实性材料支持概念的建构;
(6)注重通过探究活动建构概念;
(7)更加明确地表述概念并以黑体字排印;
(8)增加辨析概念的练习题;
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要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的表现,不回避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适当借鉴经典范文和优秀案例,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心得体会的写作是我们对人生经验的思考和思维的再次深化。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采用自己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方式,借助合适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找到......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感悟和总结。合理安排时间和内容是写好总结的前提条件。接下来是一些实用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初中生物新课标解读心得......
心得体会是对自身经验和收获的总结,也是对改进和提升的思考和建议。在撰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提炼关键的观点和理念,做到言简意赅。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对我们的学习和......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沉淀知识。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或展开思考,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既能给我们启示,又能帮助我们拓宽思维和见识。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