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复习检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教版初一语文复习”。
【字词与常识】
1. 根据要求写出画线字的拼音(4分)
在初中过去的学习中,我跟随作者的笔墨,聆听了《春》与轻风流水应和()的鸟鸣,在《雨的四季》中接受了热烈而又粗犷()的夏雨的洗礼,想要看看《秋天的怀念》中那盛开在作者和母亲诀()别时的菊花,神游了《济南的冬天》中令人心中有了着()落的小山,领略了四季变迁,体会了万般情感。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骊歌(lí)蝉蜕(duì)称职(chèng)骇人听闻(hài)....B.戏谑(xuè)勉强(qiǎng)哽咽(yè)乳臭未干(xiù)....C.毛坯(pēi)一茬(chá)凝聚(yí)心血来潮(xiě)....D.半晌(shǎng)撰文(zuǎn)和睦(mò)言简意赅(gāi)....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
A蓑衣 屋檐 徘徊 箫瑟 憔悴 B嘹亮 并缔 铃铛 哄托 斑蝥 C 遮蔽 萌发 搏学 娇媚 和蔼 D干燥 蝉蜕 天涯 朗润 菡萏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炫耀 云宵 急燥 销声匿迹 B、烦锁 温馨 取谛 大庭广众 C、私塾 博学 滞笨 趾高气扬 D、愧怍 劳禄 笸萝 煞废苦心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 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读书生活,院子,老师读书的样子都记忆深刻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对三味书屋的生活表示厌恶。这也是鲁迅先生值得怀念的童年生活的一部分。
C.《雨的四季》选自《刘湛秋散文选》,是刘湛秋的作品,写的是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D.《天净沙 秋思》仅用28字就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思乡的悲哀之情。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记录了孔子的弟子的言行,共20篇。
B.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中表现出了他的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C.冰心的《繁星•春水》内容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对人生的思 考和感悟等。
D.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语言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B.“冷血护工”虐待养老院老人的事件曝光后,社会各界群众义愤填膺。
C.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北京大观园一日游,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的美景令人六神无主。D.许多孩子的精英之路,也许仅缘起于一个微不足道的梦想。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B.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使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C.能否努力拼搏,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D.科学发展到今天,难道还有人否定地球是绕着太阳运转的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 显改善。
B.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C.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解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保证。D.美国女演员莎朗•斯通恶毒攻击中国的言论,不但遭到了全世界维护正义人们的谴责,而且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
4、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排比)
C.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比喻)D.在灾难面前,我们能对受灾的同胞置之不理吗?不能。(设问)5.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写文章有深造的方法,作文也如此,修改旧的文章,重写旧的题目,才能不断深造。
①这样不断地加工,石头凿完了,玉就完全出来了。②如还是写不好,再过几个月还是写这个题目,一定有更好的语句出现。
③如果文章第一次做得不好,过几个月再重写这个题目,一定会有优美的语句出现。④这就像加工玉石一样,今天凿去外面的一层石头,就可以看到一点玉;明天又凿去一层石头,玉看得更清楚。
A、②③①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 6.认真分析例句,仿写句子。(4分)
生活中,万事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井底的蛙,你坐井观天时,世界就小了;,7、综合性学习。(6分)
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孩子们想得到的课外读物近乎奢求,而在我们家里,沉睡的书籍已落上厚厚的灰尘。在武汉三镇,有这样一群快乐的“绿书”志愿者,他们将自己或朋友家中的书籍收集起来,根据需求整理、造册、打包,捐赠给农村学校的孩子们,送去他们渴望的课外读物。2016年4月15日,武汉“绿书”志愿者来到巴东县官渡口镇中心小学。将2000本课外书摆放到校图书室专门设立的“绿书”书架上。当天,随着学校读书月活动的启动,孩子们终于开心地从图书室里借到了自己喜爱的课外书。(1)请为本次“绿书”捐赠活动写一句有关书籍的名人名言。
(2)假如你是接受捐赠学校的学生,请写几句话来表达你对“绿书”志愿者的感激之情。(2分)
(3)我们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帮助那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2分)
【古诗文积累】
9.古诗文默写填空。(1)《观沧海
》
中,表
现
诗
人
博
大
胸
襟的诗
句是,。
(2)我寄愁心与明月。(3),江春入旧年(4)不知何处吹芦管。(5)《论语》十二章中,表现普通人也能志向坚定的句子是: 子曰:。
(6)在《论语》中体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俄而雪骤 骤().(2)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3)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4)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舍().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B待君久不至,已去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3.《咏雪》中两位少年对雪的比喻各有千秋,请简要分析。你能综合二者优点,再写一个更好的比喻句么?(4分)答:
【诗歌鉴赏】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个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分)
这两句诗是由当前 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的憧憬。
【现代文阅读】
四季分明
①隆冬的深圳街头依然保留着夏的痕迹,我第一次在这样的季节里穿着丝袜、短裙来来去去,感觉好极了。乍回到寒风萧萧的南京,忍不住频频回首,不料友人却对我说:南京城冬天冷,夏天热,可是它四季分明,每一季都让你为生命的力量而感动。
②年复一年,我行走在北京西路(注:南京城内一条街道的名称)上,两行笔直的银杏树是一道四季分明的风景线:初春的细雨淋湿了它们柔弱的嫩芽,不知不觉中绿就覆满了枝头;夏日的它们是比不上法国梧桐的大家气派,却也亭亭玉立,碧阴如盖;秋风渐起是它们最美的时节,短短一季凝聚了一生的精彩,片片黄金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潇洒飞扬又无声飘落,簇簇白果已珠圆玉润待字闺中;冬季来临,它们淡妆素裹,脱尽繁华,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枝条与风雪共舞。
③有人说南京没有春天,那是因为人们恨这里春光短暂,缕缕梅香携春来到紫金山下,经不得几番风雨,白玉兰、樱花已是落红满地,乍暖还寒之中,草也绿了,叶也绿了,南京的春天,活脱脱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转瞬即逝。④夏季说来就来,五月进而满城飘起靓丽的裙子,到了 七月,更是热得浓烈、热得 深沉,仿佛一场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让人大汗淋 漓,透不过气来。
⑤秋风中的南京,天特别蓝,云特别白,有大雁飞过,有菊黄枝头,有艳阳高照,有雨丝缠绵,那千姿百态如人到中年历经甘苦,展现出成熟的魅力,欲说还休的无奈。
⑥一夜大雪装饰了辽阔的天地,校园里许多来自南方的新同学兴奋得在大操场荤季的雪层上打滚,这是在他们十八岁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惊讶四季变幻的奇光异彩,第一次缘谤冬天的如此美丽。
⑦红红绿绿,冷冷热热,四季分明的南京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生命中的春夏秋冬斌予我们圆满的人生。
⑧透过今夜雪色迷蒙,隐约可寻春影萌动,那是一年四季的轮回。19.结合句子理解词语含义。
(1)淡妆素裹 :(2)转瞬即逝:
(3)欲说还休: 20.第②段中,作者抓住银杏树的变化,表现南京四季分明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体现 南京四季特点的语句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1)春天:(2)夏天:(3)秋天:(4)冬天: 21.第③段到第⑤段中写南京的四季,用人的成长过程作比。例如:
用“ ” 来比喻春;用“ ”来比喻夏;用“ ”来比喻秋。
22.品读第⑥段,如采用“老年人”这个比喻来形容南京的冬季,你认为是否得当,为什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人教初一下册语文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人教初一下册语文试题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初一下册语文试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
小学语文第六册复习指导蔡小白张惠平第五部分阅读(一)复习目标1、复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2、复习课文中出现......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第 一单 元 复习形近字激(激动)邀(邀请)俏(俏丽)峭(陡峭)悄(悄悄)津(津津乐道)律(纪律)供(供应)烘(烘烤)暴(暴露)瀑(瀑布)龙(巨龙)庞(庞大)港(香港)巷(巷子)侠(侠客)峡(峡谷) 烤(烘烤)拷......
《三峡》(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2、实词:自: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