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历史试题及答案_潍坊市历史中考试题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4:42: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潍坊历史试题及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潍坊市历史中考试题”。

试卷类型:A

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2014.6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出答案后,将其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第Ⅱ卷的试题答案,用中性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右图为清代潍坊籍收藏大师陈介祺收藏过的毛公鼎。某中学“走近历史”社团通过研究它的相关资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B.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 C.内壁铸刻的文字为甲骨文 D.大量应用于百姓日常生活

2.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游学十余年,回到家乡传播经学,造福乡梓。他的主要贡献是 A.宣传道家思想 B.注释《墨子》 C.传播儒家学说 D.编辑《郑志》

3.“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 1 牧经验。这反映了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潍坊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4.在历史长河中,一些重大史实历经时间考验,成为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能够体现这一含义的是

A.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开创科举,选官取士 D.废除行省,设立三司

5.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不少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其中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诗句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6.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立即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反映了当时

A. 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 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7.“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参加了中共“一大”,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B.拉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使中国首次出现了革命政党 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8.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对“长征精神”的正确理解是

①革命英雄主义 ②革命集体主义

③革命乐观主义 ④个人自由主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右图的日历定格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它记载着(请将:总统办公室、中华民国卅八年四月小

两处字在原基础上处理的更清晰些,此要求看完删除)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中国大陆全部解放 D.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10.“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了猪羊出了门,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 路军。”与这一歌谣体现同一时代主题的是

A.武昌起义 B.临朐五井战役 C.潍县战役 D.辽沈战役 11.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形成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首次实现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艺术交流

12.1972年,有人对尼克松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 B.苏联干涉新中国外交 C.中美间没有共同利益 D.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

13.电影《斯巴达克斯》再现了开始于公元前73年的一次奴隶大起义。这次奴隶大起义沉重打击了

A.罗马共和国 B.雅典城邦 C.古埃及王国 D.罗马帝国

14.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在其长诗《神曲》中为当时的教皇在“地狱”火窟里预留了一个位置。这反映了但丁

A.善于创作神话

B.反对封建神学C.逃避现实生活 D.弘扬古典文化

15. 17世纪中期开始,人类历史上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爆发。这三次革命的共同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实现了新兴国家统一 C.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D.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16.19世纪后期,日本开始了社会变革。其实行 “奉还版籍,废藩置县”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除封建残余 C.积极对外扩张 D.允许土地买卖

17.飞上天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最早借助非凡的翅膀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梦想的动力机是

A.蒸汽机 B.电动机 C.内燃机 D. 计算机

18.《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退却”的出现是由于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现农业集体化

C.“斯大林模式”形成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这反映了 A.国家间对抗加剧

B.多极化格局形成 C.政治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趋势

20.到2000年底,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在二战中大发战争财 B.美国成为最大负债国 C.罗斯福新政推动经济发展 D.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试卷类型:A

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2014.6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16分,共60分。

21.(16分)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6分)

材料二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据泉州商人李充的原文报告“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4分)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流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分)

22.(14分)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4 分)

材料二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怎样评价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4分)

材料三

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个世纪” 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获取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促使中国革命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23.(14分)歌曲和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反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社会主义好》是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百度百科

(1)据材料一,歌曲《社会主义好》的流行反映了什么历史背景?歌曲表达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情感?(6分)

材料二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

(2)材料二反映了石油工人怎样的精神?这种精神有什么时代意义?(4分)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3)材料三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24.(16分)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远离战争,拥抱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一战”时德军参谋总长毛奇的言论

(1)据材料一,毛奇关于战争的言论是否正确?结合“一战”的史实说明理由。(6分)

材料二

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二战”期间罗斯福的演讲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的观点;并举“二战”期间一例说明。(4分)

材料三

由于现实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大国强权主义,由于历史造成的严重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还由于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刚刚获得独立,它们仍然需要加强自己的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使得国际社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世界并不太平。

——李巨廉《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3)据材料三,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6分)

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2014.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C

3.A

4.A

5.C

6.B

7.D

8.C

9.D

10.B 11.C 12.D 13.A

14.B 15.D

16.A 17.C 18.A 19.C

20.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16分。共60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总分不能超过该题的赋分。21.(16分)

(1)加强了东西方联系;促进了东西贸易;传播了东西文化。(6分)(2)变化:民间海外丝绸贸易发展。(2分)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2分)(3)特点:和平交往,公平贸易。(2分)

影响:加强了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4分)22.(14分)(1)鸦片战争(2 分)含义: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 分)(2)评价:列强侵华打开了中国大门;引起了中国人思想解放,中国人开始了抗争与探索。(4分)

(3)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4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4 分)变化:促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2分)23.(14分)

(1)背景:新中国成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三大改造;一五计划。(4分,答对2点即可得4 分)

情感:热爱新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激情(2分)(2)精神:艰苦创业,拼搏奉献。(2分)

意义:激励着人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2分)(3)提出设立经济特区。(2分)

意义: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24.(16分)

(1)错误。(2分)一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4分)(2)观点:世界反西斯国家能够联合起来。(2分)

举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开辟欧洲第二战场。(2分,答对一点即可得2 分)(3)反对强权政治;建立合理国际秩序;尊重各国主权和独立。(6分)

潍坊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潍坊市2011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2011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 史 试 题(A)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山东潍坊中考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张治国制作A.武昌起义B.临朐五井战役C.潍县战役D.辽沈战役10.右图的日历定格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它......

初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20分) 1.提出“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的是 ()A.邓小平B.叶剑英C.胡耀邦D.陈云2.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

七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

1、前秦苻坚攻打东晋时,即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时的东晋丞相是(B)A、谢石 B、谢安 C、谢玄2、第几次“十字军东征”攻占了君士坦丁堡(B)A、二 B、四 C、五 D、七3、中......

学前教育历史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历史试题及答案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经常跟试题打交道,试题是用于考试的题目,要求按照标准回答。你所见过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前教育历史试题及答案......

下载潍坊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潍坊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