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陋室铭选择”。
《陋室铭》教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是《陋室铭》,大家以前有没有读过这篇文章呢?或者是听身边的人又或者是在看电视的时候听到过这篇文章中的一些名句呢?(比如说文章的开头两句。)都听过是吗,那你们能跟我解释一下这几句的含义吗?好,非常好。现在呢,我们就来详细地学习一下这篇课文。
请大家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陋室铭》,那么,这个铭是什么意思呢?铭原是指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比如说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座右铭,就是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来自我激励的文字,那种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后来铭演变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课文陋室铭的铭就是指文体。按照《文心雕龙》里对“铭”这个文体的一个表述,它的要求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强调文字的简练;一个方面强调内容,境界、层次比较高.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他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字梦得,大家知道一代枭雄曹操的字是什么,也是孟德,但此孟德非彼梦得,虽然音同但字不同,当然人就更加不同了,一个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也就是魏武帝曹操曹孟德,一个是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刘梦得,大家注意不要搞混淆了。大家知道世人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师圣,李贺为诗鬼,那么刘禹锡又被称为什么呢?是的,刘禹锡有诗豪之称,即诗人中的豪杰、出众者,诗豪这一称呼,最初是由白居易提出来的,刘禹锡晚年时和白居易来往较多,感情较深,白居易也非常地赞赏刘禹锡的诗,因此推刘禹锡为诗豪,后来这一美称一直流传至今。好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篇文章。首先,请大家为我朗读一遍。好,下面我来为大家解读一下这篇课文。
陋室铭 刘禹锡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介词,在于。名,原是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出名。灵,变得灵验,神奇,名词动用。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在,那它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本文的主旨句。
斯,指示代词,此,这。惟,只。德馨,这里指品德高尚。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从这两句到劳形都是是描写陋室的,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陋室到底是怎样的环境,上,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蔓到。
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4、接下来这两句呢,也是名句,表现了作者的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一些知识渊博的大学者,我所交往的人当中也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描述了作者高雅的活动情趣。调,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音乐。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译文:没有奏乐的 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表明自己的高尚情操。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诸葛亮,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都应该听说过了,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不惜三次去诸葛亮的草庐诚意邀请。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他年少时就非常好学,博览群书,长于辞赋,但美中不足的是他有口吃,不善言谈。大家注意了,这个杨雄不是《水浒传》中的“拥有一身好武艺,而面貌微黄”的病关索杨雄,要区分开来。庐,简陋的小屋子。
8、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好,讲到这里,我想请个同学来总结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刘禹锡的陋室变得不陋呢?原因:因为这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即出入这里的人都是一些知识渊博的学者,可 2
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诗人可以在这里过着舒适清闲的生活,再加上诗人本身品德高尚,为人正直,所以使得这个陋室不陋。
最后,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陋室铭呢?写这陋室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的,作者是想借陋室托物言志,以此来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和品格,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下面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也一样是以物自喻,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1017.5.5~1073),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他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好,下面我们来解读一下这篇课文。
⒈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水上、陆地上,草本的,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可爱:值得喜爱。甚:很,非常。
蕃:多。⒉晋陶渊明独爱菊。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是东晋著名诗人。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那么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菊花的名句吗?恩,比如说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元稹所写的《菊花》。中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还有黄巢《不第后赋菊》中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等等,很多很多。
⒊好,我们往下看,自李唐来,世人甚(盛)爱牡丹。
牡丹是我国的国花,是花中之王。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牡丹以洛阳、菏泽牡丹最富盛名。
从唐朝以来,天下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李唐,就是这唐朝,因为唐朝是李家的天下,所以又称为李唐。
⒋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大家都知道,莲花是清廉高洁的象徵,此外,莲花还象征着爱情,古代很多诗人都写过关于莲花的诗词,比如06【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出:长出。
淤泥:污泥。
染:沾染(污染)。
濯(zhuó):洗涤。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通:贯通;通透。
植:挺立。
6.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幽,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但不可以贴近玩弄它啊。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可:能够。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⒑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者;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世俗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隐士一般都居住在深山老林等一些偏僻的地方,过着差不多与世隔绝的生活。⒒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⒓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此句为判断句,从“者也”看出,其中真正的关键是判断动词——“是”)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⒔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在此作语气助词)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鲜(xiǎn):少。
闻:听说。⒕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⒖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了。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应当。
众:多。文章中提到菊,莲,和牡丹,那么这三种花分别代表着哪一类的人呢?
菊花:隐居避世的人;莲花:指品德高尚,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牡丹:指追求富贵高傲之人。
好,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一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托物言志,作者借莲花表达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学完这两篇文章后,大家有什么感想吗?从这两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作者都强调了品格的高尚,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伟大情操,这也就启发我们在生活中,无论为人还是处事,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做一个正直高尚的的人,不要求要像圣人一样完美,但求问心无愧,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能成为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的人。
《陋室铭》 教学设计(-)明确目标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
【解题】本文选自《刘梦得文集》。刘禹锡在政治上一再遭受打击,但始终刚直不阿,坚守自己的节操和信念。在贬谪期间,他一方面从事诗文创作以排遣苦闷,一方面追求闲适的生活来调节......
陋室铭原文陋室铭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陋室铭》教案一;导入新课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二;简介......
陋室铭一,知识梳理 1.作家作品(1),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得,著有《刘梦得文集》(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特点:文辞精炼,用韵,体制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