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_咏物诗大全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4:34:5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咏物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咏物诗大全”。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侧重于托物言志)

一、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托物寓意,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表明了自己的志向。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1、诵读解意

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4、手法:托物言志

特点归纳: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象征)

咏物诗有两大特点:

①是借物寄托、借物抒怀。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受。②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我们在复习时,对同类的诗歌,如果能从“咏物”的特征入手,那将会事半功倍。

练习: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山水田园诗(即景抒情诗)

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使之成为世人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手段--即借景抒情。

一、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二、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对比。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4.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5.山水田园诗的主题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三、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鉴赏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3、体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例子: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什么?有什么作用?

移舟泊烟渚。“移舟“点出“江行”,“泊”点出题面上的“宿”字,而”烟渚“二字,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引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又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作了铺垫。

2、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 新”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明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日之夕矣,而自己无归之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惜别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

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一、直接写别情: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间接写别情

赠 别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通过写宴席上燃烧的蜡烛与故乡的江水,借物抒情,表现自己留恋惜别之情。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三、写送别场景,以景写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四、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

咏物诗

万水千山总是情——咏物诗鉴赏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教学重点: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语言表达的条......

咏物诗

选修一第一单元11、咏物诗四首 教学设计广州市八十六中 宋玲 【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2、理解四首咏物诗所言之志。 3、尝试写一首咏物诗。【教学重点】......

咏物诗

咏物诗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内容特点和写作技巧。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时数:......

咏物诗

诗歌鉴赏1咏物诗鉴赏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特点归纳】1、求其“形似”。[曲......

咏物诗教案

观物·思人·悟意——“咏物诗”专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咏物诗“物我合一”的特点。2.理解并运用“观物·思人·悟意”的方法鉴赏咏物诗。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忆学生......

下载咏物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咏物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