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音韵之我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
最早的中国诗歌并没有格律的限制,如屈原的《离骚》,尤其那一篇《天问》,那种节奏铿锵,抑扬顿挫的语言,至今读起来都令人心血沸腾。再如《诗经》中的那些诗,法自然,效口语,我们今天彷佛还看到了古人的音容笑貌。至于汉《乐府》的诗如:“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令人不忍瘁读。于是后人为这些民族的瑰宝在音韵方面给了一个美妙的总结,就是:《自然韵》。
到了唐朝,由于以诗歌作为科举的手段,出现了对音韵的严格规定,称之为格律。押韵遵守着官方规定的一个体系,即以《切韵》《广韵》为基础,演变成的“平水韵”。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平水韵”。到了清代“官韵”的作用更大,而且愈来愈变得严格。最后连皇帝都跳将出来。康熙说:“上下平声,书我朝发祥东土及列圣创业垂统继志述事之宏观。”
清朝的科举,沿明旧制,首场《四书》艺三篇,经艺四篇。次场论一篇,表一道,判五条,试五经者并做诏诰。康熙时移表而易八韵五言唐诗。这就是严格按《平水韵》而著称的试帖诗。如什么“深柳读书堂得书字”然后用“书字”作韵。这些死了的诗味同嚼蜡,我录一首请朋友们欣赏。一题为《鸟称万岁》云:“上界珠喉转,中朝宝簶昌。和鸣皆鸾蔟,福禄颂鸳鸯。庆衍长庚祝,灵符降乙祥。八千年纪凤,十二管吹凰。喜气腾綩序,欢歌进篼觞。”到是合辙押韵了,但这叫什么玩意。
按照《平水韵》,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如“冬”与“东”之类,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些过时的规矩难道今天我们还要抱残守缺吗?为了追求格律的严谨,是不应该约束人的灵感的。今人写旧体诗,即不需要也没必要严格按照格律的约定的。
即使在古代,优秀的诗人也大胆冲破格律的束缚,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变体”出来。杜甫的《三绝句》如:“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惟残”句用“平平仄平仄仄仄”,“自说”句用“仄仄仄仄仄仄平”不合律句。尾联与首联不粘,而且用了仄声韵。第二首“纵暴”句用“仄仄仄仄平平平”,“妇女”句用“仄仄平仄平平平”,都不合律句。杜甫错了吗?
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即使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宋人的诗词在用韵方面,可以使用邻韵,甚至邻韵以外的其他韵目,亦可以将上声跟去声通押。宋人的作品可以看到很多压韵超出韵书规定的,词韵之宽明显地受时代变迁影响。苏轼填词,常常不依格律,古人说他是“曲子缚不住者”。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不要被格律限制住。李清照〈行香子〉有“甚一霎儿晴,一霎儿雨,一霎儿风”句,按词谱,此处应为四三三句,为了表现一种口语化的效果,李易安在此加入三个“儿”字。把景把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难道不好吗?
苏轼是豪放派的领袖,李清照是格律派的代表人物,从此二人身上,是否可以看出古人对于格律的运用之妙呢?【此自然段所例,系引之王力有关文字】
现在有些学作古诗词的大多以清车万育的《声律启蒙》为依据的。其实他的《声律启蒙》却没有被编入自己著述的书目之内,各地方志中也未提及,后人编的《车都谏集》、《湖南文征》、《沅湘耆旧集》也无列进此书。可见当时不少有识文人以声律对偶为基本功,也并不以为然。至于《声律启蒙》书中什么“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什么“一东二冬,三江四支,......”虽然普及了一些音韵常识,却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联想到中国国画这个现实,就是那些一成不变的所谓“皴法”、“钩法”把国画送进了死胡同。我真佩服张大千在垂老之年,敢把大兰,大红,大黄整块的铺向画面上,使世人对国画又有了信心。再说,好好的楚辞这种诗歌形式,被那些汉魏时代吃饱了撑的文人,搞成了至今不死不活的四六文,可悲啊!至于过去读书人人手一册的,清代老秀才汤文潞做的《诗韵合璧》,早就背时了,我敢说现在用它,得配一部《康熙字典》。
我还想说几句关于楹联的话,讲究平仄是绝对有必要的。但也不要过于刻板。被叶恭绰称之“生面别开,织绣穿珠”的诗人学者,诗词大家的邵锐几幅楹联竟是这样:“人在玉楼间,双按秦弦呈素指;长留青鬓在,笑从王母摘仙桃。”“吟倚画栏怀李贺;岂有才情似沈阳。”“嫩寒初透东风景;而今堪咏北山移。”我不敢说邵先生不行。这里我想说绝不能否定传统,而是不要被传统约束了思想。故宫里那些“表正万邦;弘敷五典。”“高居因见远;贞复会旋元。”等大手笔怎比冯玉祥、陶行之那些平民化的东西来的久远?这些话我在江苏楹联学会的年会上讲过,得到不少赞同,当然也有不少人反对。见仁见智,无关宏旨。
还把话说回头。训音之由,太史公说:“言不雅训,荐绅难言。”唐陆德明说:“读应《尔雅》,古语可知。雅者,正也。近世一淆于方音,一误于俗师。至于句读离合,文义所系,尤宜讲明音读。......”可见正音是为了释文。清张文襄说:“经传中语,同此一字,而区分平仄,音读多门,以致韵书数部并收,异同之辨,相去杪忽,此皆六朝时学究不达本原,不详通变者所为。......律体诗赋一出,更须通融,此乃因时制宜之道。”而张之语告诉我们,要与时俱进。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在《王勃集序》一文中,明确提出要反对当时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所谓“龙朔文体”的绮靡文风,中有云:“思革其弊,用光志业。”王勃、杨炯当时提出改革文体,是从当时的创作也就是改革那时的文体出发。稍后的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云:“仆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风雅不兴,以耿耿也。”文学的发展,当然包括诗词,始终存在着如何继承和借鉴传统与经验的问题。格律如此,音韵也如此。
诗词格律(推荐8篇)由网友“zho333”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诗词格律,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篇1:格律诗词填空 格律诗词填空-----------------------------......
诗词写作:格律轻松入门由于格律诗词创作的高度程式化而制约情思的表达,因而常常为人所诟病,但据我本人的创作体会,格律诗词的创作经验不仅有助于汉语写作中找到精当的语词来表达......
谷雨格律诗词一场春雨一场梦,在谷雨这样气候特征明显,万物郁郁葱葱的景象里,古人一定有会有感而发。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关于谷雨的诗词,大家能默写几首呢?一起来看看吧!《送前缑......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谷雨格律诗词,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格律诗词填空-----------------------------------------------------------五绝·豆蔻初妆(平水韵)文/候苍生绿叶托凝霜,初花闭月妆。桃腮羞豆蔻,蓓蕾半开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