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孩子走进经典阅读的实践与研究_引领孩子走进书的世界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3:50: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引领孩子走进经典阅读的实践与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引领孩子走进书的世界”。

引领中高段孩子“悦”读经典的实践与研究

武义实验小学

储晓琴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树人之源。阅读更是是语文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最主要的支柱。而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的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阅读材料,直接参与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才能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教育实验主持人朱永新教授说:“书香社会的建设首先从书香校园开始,只有从中小学学校的读书活动开始,才能培养人的读书习惯,才能逐步让读书成为我们真正的生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里的“读好书”就是要求中小学生阅读经典。

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阅读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同时还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我们中国的经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回首汉、唐等朝代的经典就体现了诗与画、诗与舞、诗与歌、故事与戏剧表演融合。值得我们孩子们广泛阅读。

再之,中国的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正所谓“腹中有书气自华。”孩子阅读经典是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的,是可以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启迪的。而不读经典却会造成语言贫乏、胸无点墨。

可是,当前学生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始终处于一种消极、盲目、低效的状态:1.疲于应试,阅读无暇关注;2.缺乏坚持,阅读没有计划;3.缺少指导,阅读效率低下;4.内容单一,阅读不够广泛。5.缺乏目标性,阅读较为被动。为此,我们年级组提出了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尝试以语文阅读内容的选择与方法的指导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美文,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学会学习、学做真人,提高人文素养。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写作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真正让我们的学生在“悦”读中快乐成长,为终身学习和未来生活奠定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经典”之“经”引自《诗经》、《道德经》等之“经”,指的是四书五经中的经,而“典”则是春秋战国以前的公文体制。“经典”的广义理解是指有价值的东西。经是一种文学类别,朴素优美,易于大众接受和传颂。“经典”的狭义理解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最能表现行业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

我们阅读的“经典”是指选择出来的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最有价值的书”。既包含历史上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典故和文化遗产,也包括我们随时可以阅读到的书报中刊载的那些华美篇章,还包括一些能够广泛运用到生活中指导学生生活的科技类文章。同时,对个人而言,只要是能够感动到自己,并深藏在心底的、经过一段时间考验的文章也可称之为经典。

经典阅读,究其实,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引领孩子走进经典阅读诣在老师的科学引领下,带领孩子们走进书籍的奇妙世界,让学生喜欢上经典阅读,提高阅读经典的兴趣;从中培养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基本的阅读能力,提倡“无为”而读,追求主动阅读的状态,让经典阅读给孩子带来快乐。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组成人员整体研究水平较高,均参加过省市课题研究,团结协作精神强,是一线研究骨干,既有理论基础,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2.该课题目前研究领域的动态及相关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准备,对相关理论的吸纳为研究提供了理论保障。

3.各地方科研部门、地方高校与课题组有较好的协作关系,他们的参与和支持,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4.学校是县级实验小学,是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其研究条件充分,科研氛围浓厚,科研兴校已成为全体人员的共识。

5.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十几万册藏书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平台,而且我们年级各个班均办有图书角,藏有一定的书籍。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及时、丰富的资源。学校对本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和经费保障。

四、国内外既有的相关研究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阅读理论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在国外,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有超过150多万名孩子从1999年度政府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

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木等对“小学大语文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在小学阶段引领孩子们走进经典阅读的研究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国家教育总督学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不合格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语道破重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精辟深刻,振聋发聩!可以看出振兴阅读已成为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民族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校是县级实验小学,有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在儿童文学作家汤汤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有较高的读书热情。各项教育教学研究也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我们年级组拟这个“引领孩子走进经典阅读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能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领域,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确立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篇目,为小学生阅读经典提供资源。2.培养小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形成自主阅读、分享阅读的良好习惯。3.形成浓厚的阅读经典氛围。让孩子好读书,读好书,并由孩子把这种好的读书行为带入家庭、社会。

4.科学指导小学生经典阅读的方法,制造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在经典的指导下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感受中外名著的魅力,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探索分享阅读教育方法,为广泛开展小学生分享阅读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

5.通过阅读经典,传承人类灿烂的文明,培养学生高雅情趣,提升学生文化品位。

6.教师通过对经典阅读的有效引领,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新路。

(二)研究内容 1.经典阅读书目的确定

以彭永凡编写的《小学生经典文学读本》为蓝本,合理选择当中的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并加以补充。

2.经典阅读的时间和内容 时间:每天早晨阅读20分钟 内容列举:

周次

内容 第2周背诵“学而” 第3周背诵“为政”“里仁” 第4周背诵“公冶长”“雍也” 第5周背诵“述而”“三字经”1 第6周 背诵“三字经”2至3 第7周 背诵“三字经” 4至5 第8周 背诵“三字经”6至7 第9周 背诵“三字经”8至9 第10周 背诵“三字经”10至12 第11周 背诵“古诗”第1首至第3首 第12周 背诵“古诗”第4首至第6首 第13周背诵“古诗”第7首至第8首 第14周 背诵“古诗”第9首至第10首第15周 背诵“古诗”第11首至第12首 第16周 背诵“古诗”第13首至第14首 第17周 背诵“古诗”第15首至第16首 第18周背诵“古诗”第17首至第18首 第19周选择性背诵对韵歌中的两篇 第20周 选择性背诵现代诗的两首 备注: “散文小品”第1篇至第10篇 “语文乐园”中“有趣的汉字”

“故事”第1篇至第20篇可作为午间阅读文章,只要熟读不要求背诵。(“成语故事”要熟读且理解成语的意思。)

对韵歌、现代诗、“歇后语”、“谚语”、“格言警句”背诵积累。3.经典阅读的引导模式(1)个性阅读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可见,学生的个体阅读是基础。个体阅读又可以称之为“个性阅读”,利用课内课外开展大量的个体阅读,是让孩子自己挑选阅读材料或阅读内容,让量变产生质变,阅读之后可以与家长交流,也可以在阅读交流课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2)共性阅读

在老师指导下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阅读内容,我们称为“共性阅读”。共性阅读分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起步阅读——掌握方法,培养习惯。第二步:短篇经典阅读——加大密度,重在积累。第三步:长篇经典导读——理解感悟,促发“移情”。在关注儿童阅读个性需求的基础上,教师通过阅读指导课、新书推介课、读书交流课等,有意识地指导儿童读好书、好读书,引导学生用绘制连环画、摘录读书笔记、办读书小报、表演课本剧等形式来汇报阅读成果,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空间、音乐、肢体、自然探索等方面的智能。第四步:主题阅读——体验文学之美,培养人文素养。在中、高年级尝试引进以时间为线索选读经典,同时以“同读一本书(一首诗)”为内容开展全年级的阅读活动。

3.经典阅读拓展的内容 为了为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搭建桥梁,我们年级根据教师的特长,开展经典阅读的校本选修,时间为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另外,还要加强学生在课外对经典书目的阅读,可以请家长配合监督。这样使得经典阅读能真正伴随孩子的生活。

4.经典阅读评价的形式(1)评价内容应多元化。(2)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评价方法除了作品展示外,还应该运用观察法、记录法、访谈法等(3)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

倡导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

六、课题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选择:

1.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经典阅读现状的看法,及课题开展前后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

2.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学生阅读的信息和学习研究,结合本校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不定期地召开课题研讨活动,举行观摩课、研究课,撰写实验论文,开展读书活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

4.经验总结法。及时对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教学案例及相关论文的编写等。

(二)引领孩子走进经典阅读的对策: 1.确立经典阅读的目标 目标一:爱读书,快乐地读书

目标二: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基本的阅读能力 2.点燃经典阅读的兴趣 3.教给经典阅读的方法 4.营造经典阅读的氛围5.拓宽经典阅读的形式 6.实现经典阅读的快乐

教师要用阅读引领阅读,遵循阅读规律,让兴趣引发主动阅读,立足基本方法,引导个性阅读,激活课外经典阅读,学以致用,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习惯。同时注意四结合: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读演结合。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1.组织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学习教科研理论,查阅文献资料,选择课题,设计方案,立项开题,并进行最初的调查、摸底及数据积累。探讨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取得有关部门的研究评价。

2.实践研究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2月)

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经典阅读的理论,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观摩学习,合作研究,探索小学生快乐分享阅读经典的内容、方式和分享阅读教学的策略。

3.总结成果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

提高课题组教师对分享阅读活动的认识,加强交流,组织课堂教学观摩,学生分享阅读活动观摩,组织家长、学生、教师阅读交流会,促进分享阅读活动深入发展,邀请有关领导、专家予以鉴定。

八、课题达成的预期研究成果 1.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课例;

2.撰写快乐“悦”读经典的相关教育论文、案例等; 3.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和检测报告。

九、课题组成员

本课题组成员都是年富力强的一线教师,有着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基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有一定的语文素养。他们对语文教学挚爱并乐于研究,倾注极高的热情。他们善于学习,喜欢思考,理念超前,这是一个有着淳朴愿望的团队: 储晓琴 郑群英 王芳 王衍丽

引领孩子走进科学教室

引领孩子走进科学实验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的主要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效率最重要是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

引领孩子走进课外阅读的天地

引领孩子走进课外阅读的天地摘要:“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现如今学生的阅读现状如何呢?为此我进行了调查了解,通过调查我发现,当前小学生课外阅......

创新美术课堂 引领孩子走进美的世界

创新美术课堂 引领孩子走进美的世界平燕文(甘州区靖安中心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内容摘要]美术通过视觉感官,最直接地传到人的大脑,作用于心灵。其教学过程,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

小学中年级引领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中年级范文引领作文教学实践研究_6 小学中年级“范文引领”作文教学实践研究沈家门第一小学翁意雯袁海燕郑巧莹一、课题的现实背景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作文教学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摘要: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面对这样激烈的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社会经济发展迫切......

下载引领孩子走进经典阅读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引领孩子走进经典阅读的实践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