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题纲答案_民俗学习题及答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3:46: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民俗学题纲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民俗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讲 民俗概论

1什么是民俗?如何理解民俗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

即民间风俗,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实践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一)民俗是一种生活方式

民俗是什么 民俗是一种“生活相”.什么是“相”,这是佛家的用语。佛家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比如说什么是火,佛家认为火是一种焰相;水是一种流相。至于什么是民俗?借用佛家的用语,民俗就是一种生活相,一种传承性的生活的样子。当初没有文字或人规定人们这么做,但人们却会不自觉地采取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

大家熟悉的传统民俗譬如春节,它就是中华民族的生活相。春节怎么过?按传统习俗,在过年前半个月(腊八)就开始忙碌了,一直到正月十五才能歇下来,前后差不多一个月整天都有事情干,要干的事情有几十项,如祭灶、除尘、置年货、吃年饭、守岁、祭祖先、法压岁钱、拜年等等,而且没做一样事,都有规矩禁忌,比如年饭要有肉有鱼(暗示年年有鱼),大年初一不能扫地,不能把垃圾丢掉(暗示不能把钱丢到外面去),等等,没有任何文字规定我们一定要怎么做,而这就是一种程式化的风行的规范,是一种生活相。

(二)民俗是一种文化模式

从文化层面来讲,民俗是一种文化的模式,这种模式往往是无形的,口头的和非物质的,但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对于这种无形的、口头的非物质的民俗文化现象要给予更多的重视。

2民俗有什么特点?

(一)民众性

(二)差异性

(三)共通性

(四)传承性

(五)变异性

(六)丰富性

3决定民俗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社会因素

1、社会生活决定了民俗的产生

2、社会生活的需要决定着民俗的发展与演变

(二)历史因素

(三)地理因素

(四)文化因素

民俗与宗教信仰有密切联系。民俗与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密切联系

4民俗的社会功能的主要特点与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1、既有差异性又有同一性

2、既有单一性又有综合性

3、既有直接性又有间接性

4、既有正功能(积极性)又有反功能(消极性)主要内容

1、规范功能

2、教化功能

3、维系功能

4、调节功能

5了解民俗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了解民情,增加社会知识

(二)有利于入乡随俗,与人和谐相处

(三)有利于传承传统优秀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讲 衣食住行

一 1简述百年来广东人服饰的演变及其演变的主要原因?

广州又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服装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流传着“苏州手艺巧,广州款式新”的美誉。一直以来,广州作为中国服装名城南派服装的代表,在服装以及其原料、辅料的设计、生产、流通以及信息交流等方面对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龙头带动作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无数的服装企业率先开始在广东生产和批发时装。借地利之便,珠三角自然成为国际“流行色”向各地扩散的“转换站”和“辐射源”。广东服装以款式多样,色彩绚丽,流行时尚而引领国内时尚潮流。在很长时间内,广东服装样式通过虎门、广州等地一批极具辐射力的批发市场走向全国,成为各地城市服装作坊的模仿对象,成为引领全国服装潮流的领头雁。

2简述广东人衣着的习俗及其形成着这习俗的主要原因?

广东人衣着随意,讲究舒适

1、开支少

2、图简便

3、勤换洗

二1为什么说吃在广东?广东人会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广东人敢吃

二、广东人好吃

三、广东人会吃

1、从粤菜来看

▲粤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1)选料广博奇异(2)菜式丰富多样

(3)制作精细考究(4)口味清淡鲜美(5)注重文化品味

2、从煲汤来看

(1)汤式多样,注重食疗(2)慢工细活,火候有度(3)技巧讲究,方法多样

3、从饮茶习俗来看

(1)饮凉茶(2)饮早茶、午茶、夜茶(3)饮“功夫茶”

3、从小食样式来看

2广东在饮食上存在哪些认识误区? 误区一:迷信老火靓汤,认为老火靓汤好进补

误区二:食物过于精细(食物越精细越好)误区三:食肉多食豆类少(豆类食物没营养)

误区四:野生动物营养价值高。

3湛江有哪些风味小食?有人说吃在湛江,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湛江特色小吃:烧 蚝、树叶饼、雷州白粑、簸箕炊、爆脆海蜇皮、炸 虾、凉拌粉丝、三 1广东传统居民主要包括哪三大系居民民居?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广府特色民居

广府民居风格在南宋以后逐步建立起来,至清中叶已经相当成熟。广府民居主要包括广州、佛

山、肇庆等地区的民居建筑,多建于清末民初,风格上可分为传统建筑、欧陆风格建筑。

客家特色民居

悠久的历史,在梅州大地留下了许多独具特色、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土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最著名。

1、坚固性

2、安全性

3、封闭性

4、合族聚居性

潮汕特色民居

潮汕民居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既继承宋朝的“四合院”古代建筑群体,又融合潮汕家族制度、移民特色等特点,建筑风格宏伟华丽。故有“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潮汕厝,皇宫起”之说。

1、建筑样式多元

2、风格轻巧通透

3、极其注重装饰

4、民间艺术之大成

2中国五大特色居民建筑是什么?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是什么?

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一起被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这是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开平碉楼被誉为“近代建筑博物馆”。

3如何理解开平雕镂的建筑特点?

1、规模宏大、品类繁多

2、造型别致,中西合壁

3、集居住与防卫于一体

4简述你最喜欢的广东民居及其喜欢的原因

我最喜欢的广东民居是客家特色民居,作为一个客家人的我,从小。。

四1古代出行主要有哪些习俗?如今这些习俗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行装的准备和旅费的筹集

2、行神祭祀和卜行择吉

3、别离习俗

2概述交通工具的历史演变?

• 1.水:

• 独木舟→筏→木板船→帆船→轮船 … • 2.陆:

• 人力车→畜力车→汽车→火车→悬浮列车… • 3.空:

• 木鸟→带人风筝→热气球→飞机…

3雷州历史最悠久的陆上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如今这种交通工具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雷州历史最悠久的陆上传统交通工具——牛车

现在牛车的功能也发生根本变化,成为雷州新的旅游资源(村巴)。徐闻一日游集中一个内容就是坐牛车去看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65 种浅海珊瑚海面即可观看)。

(徐闻县的珊瑚非常壮观。该县的西海岸,有连绵十多公里的珊瑚礁带。环绕该县的东南海岸,则分布着零散的珊瑚礁群。徐闻县西海岸沿岸一珊瑚礁群还是全国大陆面积最大的珊瑚区之一。)古代最早的交通规则是什么?及基本规则有哪些

最早的交通规划——《仪制令》(唐)

基本交通规则——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靠右行走

第三讲 婚育丧祭

一 1简述中国传统的婚姻习俗“三书”,“六礼”和广东传统的婚姻习俗?

1、聘书: 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时用)

2、礼书: 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时用)•

3、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亲迎时用)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礼仪之邦,对婚姻这一人生大事,远在周朝就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程序和礼仪。成书于汉初的《礼记》把完婚的全过程概括为“三书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一)婚前礼仪

(1)男家送礼(2)女家回礼

2、搬嫁妆

(1)送妆(2)迎妆

3、铺床

4、上阁—

5、上头

(二)结婚当天的礼仪

1、迎亲(1)新郎入新娘家门——入门、送礼、见亲娘、拜堂进酒

(2)新娘出娘家门——搀扶打伞、喂金鸡、鞠躬、注意事项(新娘陪伴人及兄姐)、娶亲路线

(3)新娘入婆家门——过火盆、拜堂、敬酒(意义、程序)

2、进洞房——坐帐、喝交杯酒、吃团圆饭、闹洞房、撒帐

3、三朝回门(归宁)——回娘家探望父母

2简述中国传统婚姻文化的糟粕与精华?

3独具广东地方特色的婚姻有哪些?你对这些婚姻习俗如何评价?

(一)重行花烛(“再行金婚”)——儿子女婿迎接“新娘”

(二)疍家婚——租用大花船拜天地(租用大花艇迎亲)

(三)公鸡代婚——替未归新郎拜堂成亲

(四)自梳女(姑婆)——梳髻后从此不谈婚嫁

(五)不落家——三朝回门后不返夫家

(六)冥婚——为死去儿女缔结婚姻

(七)哭嫁歌——不舍父母大骂媒婆

4简述广东百年婚俗的历史变迁.1、清末民初—— 多盲婚哑嫁,“一夫多妻”属合法

2、民国时期——挑战传统婚俗(反包办婚姻,婚姻注册鼓励婚检)

3、建国时期——废包办婚姻,反铺张婚礼

4、*时期——忌讳“爱情”,婚俗政治色彩浓厚(婚礼跳忠字舞唱语录歌,“闹洞房“考新娘背“老三篇”)

5、新时期——婚恋方式多元化,婚礼形式多样化

5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人应如何传承中国的传统婚姻文化?

二 1简述传统祈子习俗,孕期习俗,分娩习俗的主要内容。

(一)向神灵祈子

(二)婚俗中求子三)由旁人“送子

(四)收养儿子或闺女

(五)其他

二、孕期习俗

(一)孕妇食物习俗

(二)孕妇行为习俗

(三)孕妇社交习俗

(四)孕妇家人的有关习俗

三、生产(分娩)习俗

(一)称谓

(二)割剂带

(三)对外告示

(四)坐月习俗

2小孩降生后的主要传统仪式有哪些?

1、生命降生的“洗三”仪式

2、进入人群的“满月”仪式

3、预卜前程的“周岁”仪式

4、上灯。

3为什么说在生育问题上移风易俗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你在有关方面将会有何作为?

三 1简述中国传统丧俗葬制。

(一)葬法——有关遗体安葬的方法。如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崖葬等。

(二)葬式——有关遗体安葬的姿势。人死后埋葬的姿势各种各样,这不仅与葬法、葬具有关,也与宗教信仰相关。

(三)丧葬规制——是有关单人葬还是多人葬的规则。葬法和葬式受自然环境、生存、形态、文明程度以及宗教信仰的影响大些,而葬制则主要受社会形态、社会意识的影响。

(四)葬具、随葬品、冥器

(五)丧葬仪式

2我国政府先阶段为什么要大力推行火葬? 第一、有利于保护资源(土地、森林),保证可持续发展。第三,有利于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第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3广东有哪些奇特的丧俗葬制?你家乡有哪些独特的丧俗葬制?

(一)客家人的“二次葬”和“撞七”

(二)潮汕的“筑生居”和“报地头”

(三)粤北的“奶祭”和“碎婴尸”

(四)阳江的“两头寿和一头寿”

(五)韶关的“丧事饮食一色白”

(六)饶平的“留尸三年”

(七)雷州的“腰挂刀斧送葬”(徐闻)和“饮血碟”(海康)

4简述在丧葬方面移风易俗的重要性?

四 1什么是祭祀?祭祀活动根据主持主体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祭祀,在古代,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祭祀就是按着一定的仪式,向神灵致敬和献礼,以恭敬的动作膜拜它,请它帮助人们达成靠人力难以实现的愿望。“受人钱财,替人消灾”,人们把这一人间的通则加于神灵身上,便成为祭祀的心理动因。所以,祭祀从本质上说,是对神灵的讨好与收买,是把人与人之间的求索酬报关系,推广到人与神之间而产生的活动。

(一)官方祭祀(公祭)

(二)民间祭祀

(三)公众祭祀

2祭祀对象是什么?祭祀物品主要有哪些?主要的祭祀方式有哪些?

(一)天界神灵

(二)地界神灵

(三)祖先人界

现代主要祭祀对象:

1、祭神。祭龙王、祭土地神、祭灶神、祭财神

2、祭祖先,祭祖宗、先烈、先逝的亲朋好友等等。

(一)食物

(二)玉帛

(三)人

(四)血

1、燎祭——

用火焚烧祭品,祭天神使用。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祭祀。

2、洒祭(灌祭)——把用来祭祀地神的血和酒灌注于地,祭地神使用。

3、埋祭——挖坑将祭品埋没,祭山神和地神使用。

4、沉祭——将祭品沉入水中,祭水神使用。

5、悬祭、投祭)—— “悬”又叫“升”,就是把物品悬挂起来礼神。“投”就是将祭品投放于山中地上,祭山神使用。例如将祭祀用的璧和玉投掷远处,而不陈列祭具。

7、乐舞祭——是在比较大型隆重的祭祀礼仪中配以音乐舞蹈的祭祀方式,古代对祭祀仪式配有专门的乐章,每章都配有专门的歌词,边唱边跳,把乐祭、歌祭、舞祭合为一体,用以祭祀祖

8、文祭(恭读、刻文)——以恭读祭文的形式进行祭祀。高级别的大型祭祀活动的祭文,在礼仪结束后,多刻于碑石上,立于陵庙内。祭文内容主要是颂扬先人功德,阐明祭祀人的志向。

9、花篮祭——是祭祀先烈的一种新方式,即祭祀人在先烈坟墓或石碑雕像前敬献花篮,以示对先烈的崇敬与怀念。这种方式体现了现代文明,政府级的公祭活动,花篮由威武的军人抬送,更增添了祭祀的庄严、肃穆与隆重。

10、其他,如居家祭祀、网上祭祀、社区公祭、电视公祭、集体公祭等现代、时尚的祭祀方式。

6、望祭——望祭有遥望和瞻仰两种,望祭是在祭祀对象遥远,难于亲临时使用,例如,清明节在外地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望祭祀。瞻仰多用于具有象征意义的石碑雕像。祭祖先圣贤使用。

3传统祭祀场所主要有哪些?

1、平地

2、坛

3、平坑

4、宫庙

5、坟墓

6、祠堂

4我国重要的传统祭祀节目有几个?

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左右。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鬼节,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中国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南方,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寒衣节,十月初一,与清明节、中元节同属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人们习惯叫“过十月一”。

祭灶节,十二月二十四左右,俗称小年、谢灶节、灶王节,是祭祀迎春之日。

5简述开展文明祭祀活动的重要性?

在祭祀节日特别是在清明上坟扫墓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习俗,体现了“百事孝为先”的传统道德观念,本无可厚非,但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当对清明祭扫活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禁止不文明的祭祀方式。例如当街头焚香、坟边烧纸钱,甚至烧别墅、奔驰、小蜜甚至伟哥等仿制品,就是不文明的祭祀方式,因为它不但污染了自然环境,还污染了社会风气。

我们可以用更文明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例如通过网祭祀、家中祭祀、社区公祭、电视公祭、集体公祭等无污染无危害等方式时节追忆亲人、寄托哀思,以新的祭祀方式来取代传统祭祀陋习。

第四讲 岁时节日

一 1什么是节日?节日具有什么功能?

节日的内涵——是人们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定风俗习惯和行为的的纪念日、庆祝日或祭祀日。节日的功能

(1)社会功能(传承功能、调节功能、凝聚功能)(2)文化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保健功能、)(3)经济功能(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来看)(4)政治功能

2中国节日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1)形成于先秦(2)定型于汉代(3)融合于魏晋南北朝(4)鼎盛于唐宋(5)稳定于明清

3中国的节日具有什么特点

(1)有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2)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展现。

4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有哪些?其中四大传统节日时指什么?

▲(1)春节(2)元宵节▲(3)清明节▲(4)端午节(5)七夕节 ▲(6)中秋节(7)重阳节(8)冬至节

5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6背诵十首有关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元旦 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元 辛弃疾词《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 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 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 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 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七夕 杜甫《牵牛织女》诗:“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 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1关于春节的由来有哪些传说?

1、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2、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3、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2为什么说春节时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是节日体系中的核心大节,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

春节蕴涵的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意义,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除夕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熬夜守岁,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文化心结,在外的游子不远千里万里也要赶回家来。

纵观春节期间的各项民俗活动,不管是迎神、祭祖、年夜饭,还是拜年、迎灯闹元宵,无处不显现出温暖与和谐、吉祥与欢乐的文化内涵。与传统的过年相比,表面上看年味似乎越来越淡了,是人们对辞旧迎新、平安团圆、祝愿祈福的年文化内涵的追求依然没有减,那震耳的爆竹声就是很好的明证。

3春节主要有哪些传统习俗和新习俗?

1、喝腊八粥(初八)

2、祭灶(廿三)

3、扫尘(掸3尘)(廿四)

4、置办年货((廿四后)

5、贴门神、春联、倒福、窗花(三十)

6、祭拜祖先(除夕、初一)

7、年夜饭(除夕夜)

8、守岁(除夕夜)

9、放爆竹(除夕夜)

10、压岁钱(正月初一)

11、拜年(正月初一)祭拜天地,家内拜贺

12、迎拜财神(正月初

四、初五)

13、娱乐活动

14、闹元宵(正月十五)

4如何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

纵观春节期间的各项民俗活动,不管是迎神、祭祖、年夜饭,还是拜年、迎灯闹元宵,无处不显现出温暖与和谐、吉祥与欢乐的文化内涵。它凝聚着人们的情感、愿望、伦理和信仰,它是我国传统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与传统的过年相比,表面上看年味似乎越来越淡了,作揖、磕头等习俗变了,但是人们对辞旧迎新、平安团圆、祝愿祈福的年文化内涵的追求依然没有减,那震耳的爆竹声就是很好的明证。

5为什么说元宵节是个开放的节日?

中国的元宵节是中国节日里一个最开放的节日——与其说是节日,不如说是夜晚,因为这个狂欢的日子是从傍晚开始的。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深闺幽女,这一夜都可以漫步街头尽情游玩。然而这是一个并非肤浅的夜晚,因为这个夜晚,人们的所有活动都与灯火有关:人们张灯结彩,人们秉烛夜游,人们翘首仰望各式灯具……这是一个光明的夜晚,这一晚,人们似乎打着灯笼举着火把在黑暗中突然暴动。从这一个夜晚开始,对光明的向往,就像一粒粒种子,播洒在人们的心田——虽然黑暗仍然是那么的广大。

6中国春节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全球化浪潮下,人们的生活联系日益紧密,西方节日进入中国,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在国际化。可以说,春节已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媒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新使者。

现在世界上还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春节的习俗,如泰国、越南、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此外,到了新春,在欧美一些国家的唐人街、英国伦敦市中心,都能看到挂起的火红灯笼。在美国纽约最高的标志性建筑——纽约帝国大厦顶端的1327盏彩灯全部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喜庆气氛的金红两色。正如前英国首相布莱尔所说:“春节已经远远超过了华人社团,正成为被越来越多人庆祝的节日。”

由于华人遍及全球每个角落,加上中国近年迅速崛起,庆贺农历新年彷佛已是全人类的事。据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老外”,对农历新年由好奇、欣赏直至加入欢庆。像纽约、旧金山、悉尼等地还把春节作为公共假日写入法规,显示出这一节日越来越浓重的国际色彩。在很多国家,人们在春节时已经不是简单地看看华侨华人的武术杂技表演,而是正儿八经地学起了中国习俗。

近年来,国内各界在海外举办的各种中国文化推介活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春节。

春节作为全球炎黄子孙最隆重、规模最大的节日,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影响人口最多、扩展范围最大的传统节日,因此,不少专家、学者倡议:春节成为世界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之无愧!

三 1为什么说清明节是农耕文化的产物?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个节气之所以叫清明,是因为清明之际万物萌生,呈现一派清洁而明净的景象。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就有了“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2清明节与其它节日相比较具有什么的特点?为什么说清明节是个庄重而浪漫的节日?

1、复合性节日(“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合一)

2、以户外活动为主

3、兼有肃穆与欢乐两种情感氛围

兼有肃穆(或悲伤)(在扫墓祭奠活动中)与欢乐(在踏青等游玩活动中)两种情感氛围。

清明节也叫扫墓节,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扫墓俗称上坟,是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一种活动。清明节作为扫墓节它是肃穆哀伤的。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在古代,清明节最为开心的是妇女,特是女孩子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到处串门,结伴出外郊游。在各种娱乐活动中令女孩最喜欢的是荡秋千。秋千荡得高,意味着生活将会过得好。因此,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说法。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清明多开展体育活动以强壮身体。因此,这个节日既有扫墓悼念亲人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富有特色。

3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有什么传说?

1、清明本质上是农耕文化的产物

2、清明节与介子推的传说有关

4清明节主要有哪些传统习俗?

1、扫墓

2、禁火

3、踏青

4、插柳

5、植树

6、荡秋千

7、斗鸡

8、放风筝

9、拔河

10、蹴鞠

11、打马球

12、水上娱乐

5如何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的人文精神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缅怀故人,二是维护新生。如果把清明仅看成扫墓的节日,是一种偏见。清明节的活动不止于扫墓,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风筝等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

民俗专家扩展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主要是提醒人们不仅要传承尊老爱幼的孝文化,还要弘扬珍爱生命、呵护自然、维护环保成果的精神,光大我国民俗文化的魅力。希望每个人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大力宣传清明节的多重意义,过一个文化内涵深厚的清明节。

四 1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哪些传说?其中哪种传说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

1、源于纪念伍子胥

2、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3、源于龙崇拜

4、源于时令季节

5、源于纪念屈原(流传最广)

2为什么说屈原是一个道德典范和文学巨人?过端午节纪念屈原有什么现实意义?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后来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在湖南省西部)、湘流域。屈原是初次的创始人,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抗日战争初期,文艺界曾一致决定五月五日这一天为“诗人节”,纪念屈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位

诗人,拥有自己这样隆重的节日,更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历经2000多年,受到全国百姓如此隆重的祭奠。屈原,不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世界和平理事会1953年还把大诗人屈原列为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四大文化名人:中国国屈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拉伯雷、古巴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何塞、马蒂)。

3端午节主要有哪些传统习俗?

1、赛龙舟

2、吃粽子

3、挂荷包佩香囊

4、悬艾叶菖蒲

5、悬钟馗像

6、与“五”相联系的各种习俗

4如何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其实,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很多,不仅仅是纪念一些文化名人,它还是一个多民族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民俗大节日。继承端午节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使古老的全民健身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进入现代生活,对增强各民族人民的身心健康,具有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五 1中秋节的有哪些传说?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中秋传说之二——玉兔捣药 中秋传说之三——吴刚伐桂

2中秋节主要有哪些传统习俗?

1、祭月赏月

2、吃月饼

3、玩花灯

4、猜月谜

3如何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中秋节正是秋收季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人们过中秋节就有品尝丰收成果,喜庆丰收的内涵。

中秋节的主要文化内涵是团圆。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不过,中国人所讲的团圆又不限于家庭,而是扩大到整个中华民族,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元素。中秋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正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华儿女即便分散在天涯海角,在月光下的中秋也会共同心动,共同感应。近年中秋之夜在海峡两岸举办中秋联欢晚会就是中国人期盼中华民族大团圆的典型表现。

六 1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有哪些传说?

1、来源于汉代桓景。

2、源于汉代的道学。

2重阳节主要有哪些传统习俗?

1、登高

2、吃重阳糕

3、赏菊、簪菊、饮菊花酒

4、插茱萸和簪菊花

5、敬老

3如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祈福敬老,享受自然

七1简述你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及其喜欢的原因?举例说明具有广东特色的传统节日习俗?

第五讲 文化艺术

1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岭南文化?什么是广东文化?

文就是人思考的时空及内容,化就是人表达出来的一切;文是一个人内在的一切,化是一个人外在表达的一切;所以,文化就其内容来讲是一个人内外结合的一个整体的概念,文化的这一概念只有被当作一个整体的时候,才是有效的。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珠江系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珠江系文化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又是当今岭南文化的主体

广东文化既狭义的文化(珠江文化),广东文化包括三大民系文化 2广东三大民系文化的基本特征分别是什么? 广府民系

1. 敢为人先,开放兼容 2. 崇尚务实,重商言利 3.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潮汕民系

1. 敢于开拓,善于经商 2. 在外团结,凝聚力强 3. 注重传承本土文化

客家民系

1.刻苦耐劳,质朴无华 2.崇文尚武,人才辈出 3.宗族观念强,崇拜祖先

3广东有哪几大方言?其中粤语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粤方言(2)闽方言(3)客家方言

粤语的特点:(1)具有浓厚的水文化特色

(3)保留大量古汉语成分(4)吸收了较多外词(5)汇形容事物加叠词(6)口头语与书面语差距差

4民间文学具有什么特点?主要形式有哪些?

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人民性、艺术性

民间故事、谚语、迷语、绕口令、歌谣、歇后语、对联 5广东民间文学的基本形式有哪些?举例说明(1)民间故事(2)谚语(3)绕口令(4)歌谣(5)歇后语(6)对联

6广东传统民间艺术主要有哪些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六讲 民间禁忌

1民间禁忌具有什么特征?

1.原始性 2.神秘性

3.传沿性 4.趁同性 5.非理性

2列举民间在衣食住行,婚育丧葬,岁时节日,社交等方面的若干禁忌。

2.衣着禁忌

(1)颜色忌(2)材料忌(3)款式忌(4)穿戴忌(5)放置忌(6)缝补忌 3.饮食禁忌

(1)食物忌(2)用语忌(3)用筷忌(4)摆设忌(5)食物忌

(6)主客忌 4.居住禁忌

(1)屋地选择忌(2)门窗设计忌(3)室内摆设忌(4)入住新居忌)3如何全面认识民间禁忌的社会作用?

民俗学在线作业答案

民俗作业二1.阐述中西饮食习俗观念的差异。答:中国人的饮食习俗: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但在不同阶层中,食物的配置比例......

民俗学

姓名:李金河院系班:哲史院10级哲学1班家乡的民俗学我来自河南泌阳羊册。谈起民俗学,对于我这个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说,也只能从我理解的层面来谈一下心中的民俗学。在我的心中,家乡......

民俗学

1、民俗的定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2、民俗的基本特点 ⑴ 集体性和社会......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考研真题

北师大2014年民俗学考研真题(吐血整理)民俗学试题一、名词解释(30分)1、民俗2、社会组织3、民间游戏4、神话5、故事类型6、傩戏二、简答题(60分)1、民俗学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联系......

《民俗学概论》课后题总结

民俗理论:1民俗的基本特征2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3民俗的社会功能4举例说明什么是民俗的类型性或模式性 5民俗的集体性6简述民俗的传播方式7简述历史上对民俗概念狭义理解......

下载民俗学题纲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俗学题纲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