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情况调研_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3:36: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武山县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情况调研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武山县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情况调研

近年来,武山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一系列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11253”区域发展战略,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38.9亿元,是2010年的1.36倍,年均增长2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亿元,是2010年的1.25倍,年均增长17.1%;第二产业增加值9.3亿元,是2010年的1.5倍,年均增长40.3%;第三产业增加值14.74亿元,是2010年的1.39倍,年均增长28.4%。

一、发展现状

(一)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西部蔬菜产业强县。一是建基地,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了“一园一区四片两带”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种植区域由渭河川道地区向南、北浅山干旱区和五河流域的高海拔地带推进,形成了多品种布局、各类型齐抓、高中低档并举、特色优质并重的基地建设格局。201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8万亩),总产量86万吨,总产值13亿元,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二是强科技,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加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新技术推广,引进蔬菜优良品种400个、新技术185项。充分发挥蔬菜园区的示范引导作用,因地制宜推行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露地栽培、间作套种和复种蔬菜“六大模式”,建成了山丹周庄等11个蔬菜科技示范园和8个标准化示范园,其中,城关清池蔬菜园区被农业部列为全国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三是创品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注册了“盘龙”韭菜等25个蔬菜商标,认证了北顺黄瓜等24个国家A级绿色食品,9类有机产品,其中韭菜为全国首家认证。北顺村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武山韭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四是扶龙头,产业化步伐持续加快。大力扶持蔬菜龙头企业,通过帮助企业融资和吸纳民间投资,建成了金陇公司真空冻干脱水蔬菜生产线和森源果蔬等50个蔬菜龙头企业,年产值达1.5亿元,建成各类蔬菜市场126个,形成了蔬菜贮存、加工、包装、运销一体化的经营体系。重视培育运销组织,发展蔬菜经销组织130个,形成“万人种蔬菜,千人搞运销,百人跑市场”的产销格局,蔬菜远销北京、广州等24个省、市及韩国等多个国家。

(二)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是优化产业布局,突出规划引导促转型升级。始终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平台,围绕“培育主导产业,引导产业集聚,建设特色园区”的发展定位,坚持“企业向重点园区集中、土地向重点产业集中、政策向优势企业集中”的“三集中”机制,进一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入园创业搭建平台,吸引优势企业向园区聚集。工业园区一期征地500亩,完成了园区环评、控制性详规和道路网络工程、中小企业创业园、商务区的规划设计,筛选确定甘肃蓉顺塑业、天晨酒业、中乾物流、中药饮片、华良饮料、绿源豆制品加工等入驻企业7家,总投资2.2亿元,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加快项目建设,突出引领带动促转型升级。将重点工业项目作为转型升级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抓手,以投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加大对重点项目工作组织协调和服务力度,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建设月制度,协调落实项目用地、资金、审批等建设条件,切实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碰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全县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转型发展新优势日益凸显。祁连山水泥异地迁建项目完成选址规划和矿山勘探,进入环境影响评价批复阶段,杨河1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完成风能评估和项目可研编制。地质找矿取得新突破,启动实施勘探项目16个,马力金矿初步勘探为国家级大型整装矿藏,温泉钼矿开发稳步推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培育、服务政策。三是淘汰落后产能,突出集约发展促进转型升级。鼓励支持企业加快升级改造。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落实相关税收和金融支持政策,支持企业以质量品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改善设备等为重点,加快新材料、新能源、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等新型产业发展,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节能产业,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淘汰关停一批高能耗、低产出、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劳动集型、高附加值企业,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012年全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四是创新招商方式,突出增量带动促转型升级。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手段,以建筑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等优势产业招商为着力点,大力宣传武山优惠政策、投资环境、产业基础、交通区位,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有效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积极邀请全国各地客商来武山考察投资项目,先后邀请并接待北京、山东、内蒙古、福建、江苏、陕西、兰州等地客商12批次;一方面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组团赴北京、福建、陕西、山东、江苏等地,对拟在我县投资的部分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增进了双方的信任和了解,为启动项目奠定基础。在赴山东招商活动中签约项目3项,总投资8.6亿元。通过参加兰洽会、西交会、伏羲节和西洽会等重点节会,举办中国甘肃(武山)高原夏菜产销对接会暨中国天水?武山蔬菜博览会等活动,成功签约项目45个,协议投资49.9亿元。

(三)全面提升商贸流通水平,全力打造陇东南区域物流中心。着眼于把武山建设成为陇东南区域性物流中心这一目标,坚持把发展商贸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的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商贸活县”战略,加快重点市场建设,健全现代服务体系,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全面激发商贸活力,商贸流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商品市场繁荣稳定,新型商业业态不断发展。按照“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落脚点”的市场布局方式,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推动 “菜篮子”农超对接,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促进产销对接,增加群众收入。国家级洛门蔬菜批发市场迁建工程全面启动,金鑫物流园区二期建设进展顺利,滩歌、榆盘等乡镇农贸市场和马力北顺、高楼八院等蔬菜产地市场加快建设,新建改造农家店40个,全年市场建设总投资达5970万元。积极开展家电、汽车及摩托车下乡活动,兑付补贴336万元。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茂大酒店建成运营,藏龙生态园完成主体和配套设施建设,即将投入运营。

(四)依托资源优势,打造关天经济区文化旅游强县。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引擎和龙头,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富县战略,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201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亿元。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成了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44个农家书屋和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馆,实施了水帘洞文物保护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启动了武山宁远文化产业园建设。实施了水帘洞文物保护工程,新建了水帘洞景区大门、游客接待中心、星级厕所和上山步道等基础设施,特别是自筹1200多万元,修复了景区水毁道路,彻底改善了旅游环境。修建了木梯寺景区大门和上山道路,建成了卧牛山森林公园一期工程,硬化了通往温泉和卧牛山的道路,全县旅游景区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二是加强体制创新。按照文化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模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盘活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开发步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制定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开放文化旅游投资领域,吸引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开发,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经济转化的步伐。深度整合石窟文化旅游资源,把武山的石窟资源与全市连成线,与全省连成片,努力通过推行经营主体整合,加大区域合作,全面提升石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打造特色品牌。着力培育武山书画、武术、旋鼓舞、玉雕、秧歌等文化品牌,武山旋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县被命名为省级“书画艺术之乡”。举办了水帘洞拉梢寺世界摩崖大佛祈福游,全力打造世界摩崖大佛祈福圣地和西北最佳温泉汤浴康体目的地两大品牌,初步形成了“一节一会五彩四季游”的格局。四是强化宣传推介。加大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在国省道、县城中心及通往景区的道路旁边设立了大型宣传广告牌,印制了宣传册、手提袋、旅游帽等宣传品,利用国家和省市新闻媒体及各类节会,广泛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有效提升了武山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大力实施区域合作战略,积极融入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合作联盟,做到了资源共享、互惠双赢。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武山县在推进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蔬菜销售环节有待进一步完善。蔬菜市场管理不够规范,经纪人队伍素质较低,经营方式比较简单,市场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村头微型市场建设起点较低,存在占路为市,阻碍交通的现象。农产品安全检测、市场准入制度还没有规范化运作,蔬菜生产经营者的品牌意识还不强。二是工业主导产业单一。全县工业行业分布广、门类多,但除以天水祁连水泥有限公司为主导的水泥建材行业外,县属工业企业产品单一老化,产业关联度小,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无法带动产业整合和产业链形成。三是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商贸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现代化水平不高,小而散的问题突出,商贸流通企业发展不平衡,服务业网点布局无序,产业规模不大,特色不够突出,影响了全县商贸流通业又好又快发展。四是文化旅游资金投入不足。我县文化旅游业起步晚,条件有限,各项设施的完善、发展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由于我县财力有限,社会投资尚未形成,导致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不充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景区景点开发少、档次低,致使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 后劲不足。

三、对武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四方面对策建议

一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

二是着力抓好工业项目建设。经济转型关键在二产。

三是不断激发商贸经济活力。经济转型潜力在三产。

四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经济转型重点在旅游。

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梁保华全国人代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会议时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得越早、抓得越紧、抓得越实,就越能打开新局面,赢得发展新优势,希望江苏主......

宁海县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工作

宁海县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工作去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始终突出“保增促调”工作主题,“快重准实”抓落实,“齐心协力”聚合力,大力实施“服......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2008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科学发展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科学发展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吴巨培“四化两型”是光前裕后的顶层设计,是蓄势而为的战略决策,是集思广益的共识共为。如何围绕“四化两型”战略,加快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既是当前......

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也是决定江苏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规划引导,推动......

下载武山县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情况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山县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情况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